文/周晓艳
目前,我国剖宫产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是非常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剖宫产会形成疤痕子宫,对再次妊娠会产生一定影响[1]。近年来,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孕产妇对自然分娩的需求增加许多,但存在剖宫产指征的孕产妇不在少数,无法降低剖宫产率[2]。基于此,对孕产妇展开全程综合干预管理,从多方面降低剖宫产指征的出现[3]。本文旨在研究分析建立全程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对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将2014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我区助产医疗机构建卡产检并将院内分娩的孕产妇纳入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知情同意;(2)配合临床产检;
排除标准:(1)妊娠并发症;(2)血液系统疾病;(3)脏器功能衰竭。
全程综合干预管理模式:
(1)健康教育:将孕期营养、运动、分娩等妊娠知识加入健康教育当中,可通过自媒体等平台进行宣传,举办公益教育活动邀请孕产妇参加,给孕产妇传递积极、科学的妊娠知识。
(2)考核剖宫产率:将剖宫产率纳入考核制度,定期上报剖宫产情况,对剖宫产率较高的机构给予批评,加强对剖宫产的重视性,并将其纳入奖惩目标。
(3)剖宫产管理制度:对于拟行剖宫产的患者,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核,并且需要经过产科主任的同意。
(4)巨大儿和疤痕子宫管理:控制孕产妇的体质量,饭后进行适当的运动,防止孕产妇体重超出正常值,导致胎儿过大。
(5)人性化助产技术:开展自然分娩助产服务,实行拉玛泽分娩减痛法、一对一导乐法、自由体位法等人性化助产服务。
(6)加强助产激素培训:对助产士进行全面的技能培训,重点培训胎心监测、引产判断、产程评估、助产技术以及新生儿评估等,设立培训考核制度。
比较全区剖宫产情况、剖宫产指征变化、产科质量变化。
选择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运用例数(n)与百分数(%)表示,实施x2检验,计量资料运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实施t 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全区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2014 至2019 年闵行区分娩产妇剖宫产率情况[n(%)]
干预后,社会因素、疤痕子宫、胎儿窘迫、难产、巨大胎儿、高龄初产、珍贵儿等足月初产妇剖宫产指征构成比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2014 至2019 年足月初产妇组剖宫产指征构成比[n(%)]
干预后,社会因素、巨大胎儿、羊水过少、胎盘因素、珍贵儿等足月经产妇剖宫产指征构成比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 2014 至2019 年足月经产妇剖宫产指征构成比 [n(%)]
剖宫产是分娩的一种方式,而自然分娩是分娩的最佳方式,但剖宫产率一直居高不下[4]。当产程停滞,或者胎儿出现头盆不对称等现象被视为难产,此时需要进行剖宫产,如果强行采取自然分娩,会引起胎儿或产妇死亡[5]。部分孕产妇及其家属会自主要求剖宫产,属于社会性剖宫产因素,产妇不具备剖宫产的指征,由于惧怕自然分娩疼痛、担心影响性生活、选择良辰吉日等原因而导致的剖宫产[6]。医务人员对围生期胎儿指标产生错误的判断,采取剖宫产解决问题。二孩政策的开放,导致妊娠需求增多,疤痕子宫妊娠女性逐渐增多,进而导致剖宫产率增加[7]。其次,孕产妇对孕期营养状况没有正确的认知,导致胎儿偏大,无法进行自然分娩。针对上述情况,我区开展全程综合干预管理,通过健康教育、考核剖宫产率、剖宫产管理制度、巨大儿和疤痕子宫管理、人性化助产技术、加强助产激素培训等方面进行干预[8]。经过健康教育后,孕产妇对分娩有了正确的认识,增加自然分娩的积极性[9]。严格控制医院的剖宫产率,并设立相关管理制度,对其进行行政干预[10]。规范孕产妇的饮食,防止营养过剩引起胎儿过大,疤痕子宫的孕产妇要严格控制营养的摄入,胎儿过大可撑破子宫[11]。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实行人性化分娩技术,根据产妇的需求和情况选择最佳的助产方式,减轻产妇的疼痛,促进产程的进行。定期对助产士开展技术培训,学习新的技术,掌握新的理念,给产妇提供更加有效的助产措施[12]。
实验结果如下:干预后全区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社会因素、疤痕子宫、胎儿窘迫、难产、巨大胎儿、高龄初产、珍贵儿等足月初产妇剖宫产指征明显下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社会因素、巨大胎儿、羊水过少、胎盘因素、珍贵儿等足月经产妇剖宫产指征构成比明显下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建立全程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剖宫产的发生,进一步保证了母婴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