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病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4-04-13 01:19何承融
保健文汇 2024年1期
关键词:脊髓脊柱情绪

文/何承融

脊柱骨折大多是因为高处坠落或外力撞击所诱发的骨折疾病,而这种骨折往往存在脊髓神经损伤,加上脊柱受损部位较特殊,因此骨折后需较长时间进行卧床休养[1]。临床通常以外科手术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人实施治疗,但该病的恢复时间较长,且病人出现骨折创伤后伴有剧烈疼痛,其较易出现担忧、烦躁、焦虑不安等负性心理,所以,临床应注重这类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2]。心理干预是最近这些年来提倡的护理措施,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技巧,帮助病人克服消极情绪和负性心理,保持平稳、乐观的抗病心态,继而有效配合医务人员的各项工作,以提升整体治疗成效[3-4]。此文抽取2021 年3 月至2023 年3 月于本院实施手术治疗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人69 例为对象,主要评价心理护理干预运用于这类病人对其术后康复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病例对象

抽取2021 年3 月至2023 年3 月于本院实施手术治疗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人69 例为对象,全部病人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存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意识清楚、可正常沟通;排除病理性骨折、伴全身性感染、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及以往有脊柱骨折病史等病例。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列入传统组(34 例)和干预组(35 例),传统组:男性24 例、女性10 例;年龄24~49 岁,平均(38.6±7.24)周岁;骨折原因:16 例车祸伤、11 例外力撞击、7 例高处坠落。干预组:男性26 例、女性9 例;年龄25~50 岁,平均(39.2±7.18)周岁;骨折原因:15 例车祸伤、12 例外力撞击、8 例高处坠落。两组病人的各项基线资料经对照没有发现较大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传统组施予骨科术后常规护理:结合病人实际状况评估其疼痛程度,遵照医嘱予以相应治疗,比如镇痛、抗感染等药物治疗;做好基础护理、饮食指导、环境管理、术后康复训练等。

干预组在传统组基础之上开展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详细内容:(1)组建心理护理小组。实施心理护理以前,护士要增强病人对自己的信任度,积极构建亲密、和谐的护患关系。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心理护理组长,选择若干名专科知识丰富、职业素养较高的护士为组员,共同组建心理护理团队,专项负责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人的心理干预工作。(2)入院初期心理护理。①大部分病人因意外车祸、外伤等诱发脊柱骨折,针对突然而来的意外创伤及伤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都会引起病人的紧张、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因此,首诊医务人员需尽可能全程陪同病人并予以及时安抚,帮助病人平复心情,缓解其不良情绪,同时安全送至病区病房内。②因初到医院,病人对病区环境、医务人员都较为陌生,一些病人不愿轻易表达自身情绪,且表现得较低落、消极;病区护士接诊病人之后,即刻为其安置床位,告知医生相关情况,针对重症病人要优先治疗。待病人病情稳定后,护士主动向其介绍自己,控制病房内探病亲友的数量,在安静状态下做好病人入院评估,收集和整理各项资料。在此基础上,以温和的态度向病人及亲属介绍病区条件、环境,尽量为病人提供便民服务,满足其身心需求,并进行有效地交流,让病人减少陌生感,获得相应的心理支持,继而提升护理配合度。(3)手术阶段心理干预。①术前,很多病人因担心治疗效果、恐惧手术风险而存在显著的负面心理,严重时会影响睡眠,血压、心率也有所上升,使手术受到一定影响。护士需在不打扰病人休息的条件下强化夜间病房巡视,针对失眠者应予以个体化干预,保持病房内温、湿度合适,环境安静,睡觉前用热水泡脚,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做深呼吸以放松身心。②向病人开展术前健康宣教,详细讲述手术流程、麻醉方式、术后需注意的有关事项等;护士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以增强病人对手术的了解程度。同时,按不同病人的实际状况给予情绪疏通,减轻其紧张、不安、焦虑等情绪,使其有效配合后续的手术治疗。③术后初期阶段,有可能遇到患处疼痛、保留尿管、留置引流管、绝对卧床活动受限等相关问题,致使病人舒适度、自理能力显著降低,这时病人较易出现情绪波动;护士要给予充分理解,强化病房巡视,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让其主动说出不适感。引导家属对病人进行按摩抚触,以安慰病人,转移其对于疼痛的注意力,增强病人的疼痛耐受力。针对病人提出的有关疑问,护士要及时予以回答,并做好病情监护,谨防术后并发症出现。(4)康复阶段心理干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手术病人的术后康复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在康复阶段里,病人会遇到较多困难,可能会对自身脊髓功能恢复、自理能力、工作能力等产生怀疑,继而出现抑郁、焦虑、消极的心理;此外,康复训练的内容较枯燥,一些病人会出现厌倦、抵触情绪,尤其是瘫痪病人因长时间卧床,很可能会存在各种并发症,而且长时间卧床、下肢缺乏运动会增加下肢静脉血栓的出现概率,这些因素都加剧了病人的负面情绪;护士要结合每位病人的实际状况施予个体化情绪疏导,利用心理沟通技巧引导病人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加以有效疏通,实时安慰、开导病人;此外,加强和病人家属的交流,让家属给予更多的关怀、理解病人,使病人切实感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的精神支持,进而提升康复训练的配合度。病人功能训练时要全程有人在旁陪同,关注其脸色神情的变化,合理安排训练强度、时间,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暴力训练。同时,激励病人多和亲朋好友交流,适当参与社交活动,以重新回到患病之前的社交状态。

1.3 评估指标

(1)抑郁、焦虑自主评分:利用SDS(抑郁自评量化表)、SAS(焦虑自评量化表)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抑郁、焦虑情绪予以评估,分值越高代表着负性情绪越严重[5]。(2)疼痛度评分和住院时间:利用VAS(视觉模拟评分表)对两组病人术后疼痛度予以评估,分值越高代表着疼痛感越剧烈[6];此外,分别统计两组病人的住院天数。(3)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利用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化表)对两组病人术后生活能力予以评估,共含有10 方面的内容,分值越高代表着ADL 能力越好[7]。(4)生活质量评分:利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对两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予以评估,共涉及四个维度的内容,即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分值越高代表着生活质量越高[8]。

1.4 数据整合方法

此调研包含的全部数据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予以整合分析,以(±s)表示计量数据,组间计数资料的对照需进行x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照需进行t 检验,假如对照差异显著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抑郁、焦虑评分对照

护理干预后,两组病人抑郁、焦虑评分都有所下降,且干预组抑郁、焦虑评分都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详细数据如表1。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抑郁、焦虑评分对照(±s,分)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抑郁、焦虑评分对照(±s,分)

分组 n SDS SA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传统组 34 59.8±4.06 53.4±3.16 57.6±4.29 53.1±3.25干预组 35 59.9±4.13 47.3±2.71 57.7±4.34 46.2±3.19 t 0.816 7.249 0.725 6.518 P 0.347 0.025 0.419 0.030

2.2 两组病人干预后VAS评分、ADL评分、住院时间对照

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病人的VAS 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ADL 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P<0.05),详细数据如表2。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后VAS 评分、ADL 评分、住院时间对照(±s)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后VAS 评分、ADL 评分、住院时间对照(±s)

分组 n VAS 评分 ADL 评分 住院时间传统组 34 5.4±0.31 58.6±4.27 20.8±3.46干预组 35 3.2±0.24 69.9±5.33 16.2±3.15 t 5.417 7.825 5.273 P 0.005 0.024 0.018

2.3 两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对照

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病人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都显著高于干预组(P<0.05),详细数据如表3。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对照(±s,分)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对照(±s,分)

分组 n 情绪功能 躯体功能 角色功能 社会功能传统组 34 60.8±3.2562.4±4.2963.2±4.0864.5±5.17干预组 35 70.5±4.9291.6±5.8372.8±4.1579.2±4.89 t 9.823 10.539 6.843 6.951 P 0.004 0.002 0.011 0.010

3 讨论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者大部分存在下肢运动以及感觉功能丧失等问题,且这类病人可出现终身残疾的后遗症。故此,病人入院接受治疗期间会因无法接受疾病和身体现状而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继而出现压抑、消极、沮丧、抑郁等情绪。加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者因突然受伤而存在较大的应激反应,并且由于剧烈疼痛、活动受限等原因而降低了自理能力,其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情绪不稳定问题。基于此,在临床护理操作中须注重强化病人的心理干预,帮助其调节自身心态,使日常护理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心理护理即指通过观察、评估病人的情绪状态和心理活动,以其心理活动规律为根据采取合适的心理干预方法,促使病人调整心理和行为,帮助病人攻克心理障碍,达到情绪稳定状态,进而提高其治疗的自信心。为了评价心理护理对于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人的积极影响,本文将系统化心理护理运用于干预组35 例病人中,护理人员对这类病人的心理情绪波动进行分级,分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从语言、行为、表情等多个方面改变病人错误认知,让病人逐步建立正确的心理理念,继而改善负性情绪。临床护理人员重视这类病人的心理干预工作,以帮助其建立良好、健康的抗病心态,促使后续治疗、护理工作有序开展,并加快术后康复进程。

本次研究中的干预组在常规骨科护理基础上开展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部分表明:经护理干预后,两组病人抑郁、焦虑评分都有所下降,且干预组抑郁、焦虑评分都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干预组病人的VAS 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ADL 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P<0.05);干预组病人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都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该结果和程木玲报告中的观点和结果较为接近;充分说明全面的心理护理能改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人的负性情绪,经过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不但有助于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还可减轻其术后疼痛体感,促进病人肢体功能、生活能力的恢复。护士采取合理的心理干预能增强病人对自身康复的信心,使其良好配合康复治疗,进而逐步增强肢体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接受心理护理之后,病人对于术后疼痛的耐受力有所增强,并且减轻了心理应激及障碍,获得了更多来自家庭、社会的关怀与支持,进而促进了术后康复,提升了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人施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理想,不但可以减轻其负性心理和不良情绪,而且能够降低术后疼痛体感,有益于提升病人的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加快术后康复进程。

猜你喜欢
脊髓脊柱情绪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情绪认同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