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高血压

2024-04-13 01:19:10高伟
保健文汇 2024年1期
关键词:氢氯噻嗪缬沙坦

文/高伟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病理表现为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出现SBP 和DBP 升高,引起一系列症状及体征。本病起病隐匿,呈慢性进展,对心血管以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有明显损害,并发症发生率高,远期预后差[1]。目前,临床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血管硬化、血管顺应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流动力学异常等有关。老年人是本病的主要发病群体,但临床缺乏特效治疗手段,若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率高,致残及致死率高[2]。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是一种复方降压药物,能避免单一应用降压药物的局限性,提高降压效果,但长期应用仍存在疗效下降、不良反应较多等问题[3]。中医认为,老年人多存在气血亏虚、脏腑功能虚弱等问题,容易发生阴阳失调、肝阳上亢,导致脑络失于濡养,发为头晕、头痛等症状[4]。养血清脑颗粒具有滋阴养血、平肝潜阳等功效,能调和气血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对缓解相关证候有一定帮助。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2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在我院治疗的104 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年修订版)》[5]中诊断标准;②年龄≥60 岁;③SBP/DBP>140/90mmHg,但低于180/110mmHg;④高血压分级在1~3 级;⑤精神状态正常,遵医行为良好;⑥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高血压并发症、继发性高血压;②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③有恶性肿瘤;④对本研究药物过敏;⑤精神或认知障碍。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组别 例数 男/女 年龄(岁) 病程(年) 高血压分级1 级 2 级 3 级观察组 52 27/25 71.89±10.24 5.04±1.87 15 23 14对照组 52 29/23 72.15±10.63 5.46±2.01 13 24 15 x2/t 0.155 0.127 1.103 0.199 P 0.694 0.899 0.273 0.906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1 片/次,1 次/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口服1 袋/次,3 次/d。两组均治疗4 周评价疗效,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血压,严格低盐、低脂饮食,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g,积极运动锻炼,维持规律作息[6]。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SBP、DBP 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有效:SBP、DBP 下降10~20mmHg,未达到正常水平或一项达到正常水平;无效:SBP、DBP 下降未达上述标准,血压仍偏高[7]。

1.4 观察指标

①测定24h 动态血压,记录SBP、DBP,计算24h SSD、24h DSD;②检测血管内皮及炎性因子,抽取外周静脉血3ml,离心获取血清,用ELISA 法测定IL-6,用酶标法测定NO,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1、CRP;③检测氧化应激指标,用ELISA 法测定GSHPx、OX-LDL、CAT。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率(%)表示计数资料,行x2及t 检验,有统计学差异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血压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SBP、DBP、24h SSD、24h DSD 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压比较(mmHg,±s)

表3 两组血压比较(mmHg,±s)

组别 SBP DB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2) 166.58±10.62 128.80±9.14 97.49±6.45 80.36±5.42对照组(n=52) 166.25±10.97 136.54±10.26 98.02±6.51 88.79±6.17 t 0.156 4.062 0.417 7.402 P 0.877 0.000 0.678 0.000

续表3

表3 两组血压比较(mmHg,±s)

24h SSD 24h DSD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15.64±2.78 11.23±1.96 11.86±1.82 9.14±1.13 15.45±2.69 13.70±2.08 12.03±1.75 11.28±1.56 0.354 6.232 0.486 8.011 0.724 0.000 0.628 0.000

2.3 两组血管内皮及炎性因子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ET-1、IL-6、CRP 均低于对照组,NO 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管内皮及炎性因子比较(±s)

表4 两组血管内皮及炎性因子比较(±s)

组别 ET-1(pg/L) NO(mmol/L) lL-6(pg/ml) 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2)81.52±4.03 61.12±3.87 18.63±3.28 41.36±3.65 40.41±8.75 10.28±2.04 3.27±0.68 1.09±0.24对照组(n=52)80.95±3.97 74.23±3.64 18.79±3.17 35.30±3.29 40.16±8.48 18.69±3.13 3.42±0.70 2.11±0.53 t 0.727 17.794 0.253 8.893 0.148 16.232 1.108 12.642 P 0.469 0.000 0.801 0.000 0.883 0.000 0.270 0.000

2.4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GSH-Px、OX-LDL 低于对照组,CAT 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s)

表5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s)

组别 GSH-Px(U/L) OX-LDL(μg/L) CAT(U/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2) 55.24±4.97 69.89±6.26 631.47±81.20 506.27±60.45 47.64±4.25 72.71±6.18对照组(n=52) 54.93±5.06 60.13±5.82 632.04±80.76 558.69±65.33 47.28±4.19 60.32±5.57 t 0.315 8.234 0.036 4.247 0.435 10.739 P 0.753 0.000 0.971 0.000 0.665 0.000

3 讨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西医缺乏较好的治疗手段,口服降压药物仍是首选治疗方法。但老年患者大多病情较为严重,单一应用降压药常无法有效控制血压,或造成血压波动较大,需要联合用药治疗[8]。病理研究显示,本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醇系统过度激活,Ang Ⅱ是该系统主要分泌的物质,可刺激醛固酮释放,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循环血量增多、血管收缩,引发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升高[9]。缬沙坦氢氯噻嗪片由缬沙坦和氢氯噻嗪两种降压药物组成,其中,氢氯噻嗪为利尿剂,可抑制水钠潴留,减少水钠在肾小球的重吸收,促进排尿,减少循环血量,达到降低心脏负荷,减轻心肺负担,降低血压的目的[10]。而缬沙坦可阻断Ang Ⅱ与AT1 受体的结合,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达到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目的[11]。两药能直接针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醇系统的作用机制进行治疗,且服用方便,适合老年人长期服用。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 “眩晕” “肝风” 等范畴,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为根本病机,而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为外因,导致肝阳上亢,加之气血失调,形成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随肝风上行脑络,致使脑络失养,发为眩晕、头痛等诸证[12]。因此,本病病位在心,与肝密切相关,治疗当以调和阴阳、平肝潜阳为大法。养血清脑颗粒为中成药制剂,主治血虚肝旺所致头痛、头晕[13]。处方中熟地、白芍、川芎、当归为四物汤的主方,可养血活血、滋阴柔肝,恢复肝藏血的作用,平衡肝中阴阳;延胡索行气止痛、鸡血藤活血祛瘀,两药相伍增强活血止痛之效;夏枯草、钩藤、决明子、珍珠母能够平肝潜阳、安神定志,增强清肝泻火之力[14]。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养血清脑颗粒可扩张软脑膜小动脉,增加颈内动脉、椎动脉血流量,改善脑血液循环,减轻头痛、眩晕等症状。同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扩张血管,保护血管内皮,降低外周阻力,达到降压作用[15]。

综上所述,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确切,能协同提高降压效果,减少血压波动,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氢氯噻嗪缬沙坦
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叶酸对H型高血压伴舒张性心衰疗效观察研究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3,7-二卤代吩噻嗪的合成新工艺及表征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
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20:28:18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