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室性心律失常诊断中应用价值观察

2024-04-13 01:19罗丽
保健文汇 2024年1期
关键词:室性内径左室

文/罗丽

室性心律失常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心脏病,指的是心室心律失常性病变,一旦患病,将会导致患者出现室颤,具有非常高的猝死发生概率。所以室性心律失常的产生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身心健康[1]。室性心律失常在心衰患者中的发生概率较高,且多以老年群体为主,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患者自身机体机能逐步减弱,这也会使其治疗难度进一步升高[2]。为确保患者能够得到一个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应当在日常工作开展中积极采取有效的病情检测方法,并加强对心电图的监测工作,从而对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未来的临床医治产生指导性依据[3]。本研究此次主要是针对2020 年5 月至2023 年5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2 例心力衰竭患者展开分析,并探讨24h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中的使用价值,数据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纳入的患者总数量为102 例,纳入时间为2020.5 到2023.5,均患有心力衰竭。根据心功能分级进行划分,具体包括12 例I 级(观察一组)、39 例II 级(观察二组)、30 例III 级(观察三组)、21 例IV 级(观察四组),各组一般资料如下:观察一组男性8 例、女性4 例;年龄最小值为40 岁,年龄最大值为77 岁,平均年龄(57.31±1.74)岁;病程最小值为6 个月,病程最大值为7 年,平均病程(4.24±0.46)年。观察二组男性28 例、女性11 例;年龄最小值为41 岁,年龄最大值为76 岁,平均年龄(57.48±1.65)岁;病程最小值为5 个月,病程最大值为8 年,平均病程(4.30±0.48)年。观察三组男性21 例、女性9 例;年龄最小值为42 岁,年龄最大值为76 岁,平均年龄(57.39±1.53)岁;病程最小值为6 个月,病程最大值为6 年,平均病程(4.35±0.51)岁。观察四组男性13 例、女性8 例;年龄最小值为41 岁,年龄最大值为77 岁,平均年龄(57.63±1.72)岁;病程最小值为7 个月,病程最大值为6 年,平均病程(4.32±0.48)岁。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有完整一般资料;(2)有正常认知功能;(3)对研究详情知晓,签订知情文书。

排除标准:(1)有恶性肿瘤疾病;(2)有神经系统疾病;(3)有严重感染性疾病;(4)有免疫系统疾病。

1.2 方法

患者在本次接受的检查方式一致,都是24h 心电图检查,运用的设备信息如下:设备名称是12 导联全系动态心电监护仪;设备增益为10mm/mV;设备记录纸速率设定为25mm/s。检测期间,告诉患者应维持在静息状态,然后持续60s 测量,掌握此过程中的心律变化,在确保设备都能够正常运行之后,开展本次的24h 心电图检查工作。在早上患者起床以后,将监护仪按照标准进行佩戴、连接,共计24h,于第二天早上起床之后,为患者拆除该设备,最终得到24h 连续动态心电图数据。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患者在处于心功能不同分级状态下出现心律失常的概率,具体包括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单纯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

对比分析患者处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不同指标状态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对于男性患者来讲,其正常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区间为5.5mm 以内;对于女性患者来讲,其正常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区间为5.0mm 以内。对比分析患者在不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下的左室射血分数统计结果。针对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包括平均生存时间、死亡患者例数。

1.4 数据处理

研究数据均使用SPSS20.0 处理,计量资料为均数±标准差,其符合正态分布,统计学差异为t 检验;计数资料为百分比,x2检验(P<0.05)属于差异性显著。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患者处于心功能分级不同状态下的心律失常产生概率

观察一组除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数据与观察二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一组单纯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观察三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对比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对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不断升高,患者出现房性心律失常的概率逐渐降低,但逐渐提高了恶性心律失常、复杂性心律失常发生概率。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患者处于心功能分级不同状态下的心律失常产生概率[n(%)]

2.2 对比分析不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统计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共有57 例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正常,共有45 例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两组单纯室性心律失常、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数据统计结果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对比分析不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统计结果[n(%)]

2.3 对比分析患者处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不同状态下的左室射血分数统计情况

数据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正常组患者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对比分析患者处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不同状态下的左室射血分数统计情况(%,±s)

表3 对比分析患者处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不同状态下的左室射血分数统计情况(%,±s)

组别 例数 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正常组 57 65.41±9.2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组 45 47.88±6.44 t 值 10.8072 P 值 0.0000

2.4 对比分析随访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观察一组平均生存时间高于观察二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平均生存时间高于观察三组和观察四组,且死亡患者例数低于观察三组和观察四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对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统计结果见表4。

表4 对比分析随访结果[±s/n(%)]

表4 对比分析随访结果[±s/n(%)]

注:aP<0.05 表示与观察一组相比,差异性显著;bP<0.05 表示与观察二组相比,差异性显著;cP<0.05 表示与观察三组相比,差异性显著。

组别 例数 平均生存时间(个月)死亡患者例数(n)观察一组 12 42.33±4.21 0(0.00%)观察二组 39 30.25±1.34a 2(5.13%)观察三组 30 26.44±1.39ab 3(10.00%)ab观察四组 21 21.28±1.65abc 4(19.05%)abc

3 讨论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并不罕见,且主要会在心力衰竭患者群体中出现,一旦发生,会使患者生命安全受到较大威胁,并且具有较高的猝死发生风险。因此,需要积极开展科学的临床诊断及病情监测工作,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更为及时的临床医治[4]。在对室性心律失常实施临床诊断时,经常会通过观察心电图的方式来进行评估,通过该方式,能够将人体心律变化情况予以清晰呈现。其中最为常见的检测方法是普通心电图,该方法具有无创、高效、价格低廉等优势,能够使患者经济负担、精神负担得到有效缓解,但是仍有一定不足之处。例如,该方法仅能对患者某一时间段的心律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经常会有漏诊问题出现,因此阳性率相对较低[5]。而在本次研究中,则主要是针对24h 动态心电图检测方法的临床使用价值展开分析,发现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有助于提升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24h 动态心电图检测方法也已经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使用,该设备不但可以动态检测患者全天心电活动变化情况,同时临床医生还能够通过其形成的检测结果来为患者拟定出更为科学的临床治疗方案。相比于常规心电图检测方法,24h 动态心电图检测能够获取患者在某一时间段的心脏疾病改变情况,其准确性相对更高,会反馈更加真实的心电变化结果[6]。利用该方法获取的检测结果,准确将患者心脏前期收缩情况做出呈现。正常状态下,人机体中的交感神经、血液内的儿茶酚胺会有较强活性,会同时出现去极化和舒张期的情况。一般来讲,如果去极化能够到达电位阈值,会有室性前期收缩性增强的情况,进而使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出现不正常的变化,并表现出心律失常的情况。而导致疾病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因此心律失常症状还会出现一些折返的情况,进而使机体自律性表现发生异常性改变[7]。在此次研究中,针对102 例患者展开了24h 动态心电图检测工作,最终的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不同,其发生房性心律失常、单纯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也会不同。特别是对于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即I 级和II 级)患者更加容易出现上述不良事件。进一步分析原因后可以发现,导致其产生的原因大多包括过度劳累、情绪状态不好或者其他类型的精神因素[8]。经大量研究发现,自主神经紊乱往往容易受到负面心理情绪的影响,随着心功能分级的不断增加,观察三组、观察四组(即III级和IV 级)复杂性心室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会显著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心功能分级的不断提升,患者心功能指标会逐渐降低,并逐步出现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等临床症状,这些症状也会逐步加重。而造成这种改变的因素往往和细胞因子的异常激活有关。由此能够进一步看出,细胞因子的异常激活速度会随着心功能分级的逐渐增加而加快。在此次研究结果中,处于观察一组、观察二组的研究对象单纯室性心律失常、房室心律失常发生率相对更高,观察三组、观察四组患者另外两项指标相对更高。这些结果也能够进一步验证,随着心功能分级的不断提升,患者出现的室性心律失常的程度也会进一步提高。在本次研究中,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相对更高(P<0.05),这一结果能够看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变化往往会影响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在此次研究中,针对患者展开随访,最终结果显示,随着心功能分级的不断升高,患者心脏功能也会不断降低,这样也会导致其死亡风险进一步增加,继而缩短其生存时间。其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患者都会同时存在冠心病、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情况,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则会显著增加患者左心室压力和容量,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将逐步出现心室重塑的情况,此时会减弱冠脉血流储备能力,造成心肌缺血表现的产生,致使心肌缺血问题进一步加重。

综上所述,临床在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通过使用24h 动态心电图检测的方式可以明显提高诊断效果,有助于后续临床诊治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值得普及使用。

猜你喜欢
室性内径左室
◆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