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脱贫户收入提升路径探讨
——以谨汤村为例

2024-04-13 08:00覃伟情黄一绯
中国农业会计 2024年7期
关键词:家庭收入发展

覃伟情 韦 攀 黄一绯

(作者单位:1.广西开放大学;2.大新县图书馆)

2018 年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中可以看出:实现农民的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农民收入水平是衡量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尺,也是衡量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标准,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因素。因此,促进农民增收,拓宽增收渠道,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一、脱贫户收入结构及分析

谨汤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堪圩乡西北面,距离乡政府8 千米,地处中越边境,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全村共有19个自然屯,共有652户2 680人。全村耕地面积180 多公顷,其中水田、旱地面积约各占一半,林地面积160 多公顷,全村产业主要有甘蔗、水稻、玉米、畜牧养殖等。利用在驻村的时间,通过随机抽查并入户走访对185 户脱贫户的家庭情况进行统计,2021 年10 月至2022 年9 月统计周期的收入数据如表1 所示:

表1 谨汤村部分脱贫户2022 年度收入统计表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统计脱贫户家庭人均纯收入时,把家庭收入分为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个部分。表中数据显示,工资性收入是贫困户家庭收入的主体,是家庭收入提升最快、最直接的来源方式;生产经营收入主要是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等产业的收入,是脱贫户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农村家庭收入来源的重要渠道。转移性收入是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从脱贫攻坚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国家对脱贫户的帮扶政策一直没有变,且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加大了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帮扶力度,使得脱贫户转移性收入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调查和监测到的信息数据显示,在2022 年统计周期中,谨汤村总体人均收入增速达到了10.03%,但还有一小部分脱贫户人均收入出现了不增反降及人均收入低于一万元的情况,脱贫户家庭的增收在很长一段时间依然是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脱贫户增收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脱贫人口劳动能力欠缺,家庭负担重

根据相关部门巩固脱贫成果和防止返贫监测的动态监测数据,全村半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占全部脱贫人口的比例为61.8%,脱贫人口因劳动能力差异性较大,通过依靠产业、就业等自主增收渠道提高收入的空间有限。

(二)资源分布不均匀

经过谨汤村的G359 国道把村庄分成两个片区,公路的西南面村屯靠近跃进渠道、明仕河,水资源比较丰富,有利于发展种植养殖业,但是耕地面积较少。公路的东南面村屯片区地多,但水资源缺乏,农业发展严重受到限制。

(三)内生动力不足,收入渠道单一

脱贫户大多受教育程度低,自身劳动技能较欠缺,只能从事种植业或者以简单的零工为生,整体收入低下;还有部分人在短时间内快速脱贫,缺乏持续性的内在发展动力,发展较为缓慢。

课题组对本村和相邻的那浪村300 户脱贫户家庭进行实地走访及问卷调查,调查研究了脱贫户关心的收入来源、收入提升途径等方面,调查对象为22-65 岁人群,其中183 人明确表示希望通过到省外或发达的省份务工的方式增加家庭收入,这也是提高家庭收入最主要最快的方式;152 人希望村里能够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业直接增加本地人员就业机会,拓展他们的收入渠道;217 人希望政府能够持续增加产业方面的奖补,减轻农户种植养殖负担,增加农户种养殖的积极性;145 人希望村里能够建立自己的产业品牌和产业特色,发展符合自身的特色产业,提升谨汤村品牌知名度;108 人希望发展中越边境贸易,促进边境经济繁荣。

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需要从多维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多措并举促进农民群众特别是脱贫群众持续增产增收。

三、脱贫户提升收入的路径

(一)转移富余劳动力,增加工资性收入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部分农村劳动力成为剩余劳动力,同时非农收入逐渐取代农业收入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且近年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主要来源于外出打工。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最强烈需求。

由于近三年受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影响及本地旅游业的萧条,出现了一波农民工返乡的高潮,就业问题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转移脱贫户富余劳动力时,可以根据当前的政策及实际情况等采取一些可行的措施。第一,借助帮扶人日常走访的时机做好思想动员、宣传、推送就业信息,利用粤桂东西部协作结对帮扶、劳务公司、政府牵线、亲戚朋友传带帮等方式,带动部分人员到区外县外务工,使劳务向外转移,实现跨地区甚至跨国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提高脱贫户家庭收入。第二,综合方式转移劳动力,以农业为重,剩余劳动时间和少量剩余劳动力兼营二、三产业,时农时工,时农时商,离土不离乡,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富余劳动力并可以兼顾家庭的其他生产生活。近年随着政策变化,本地旅游业逐渐回暖,明仕旅游景区及周边酒店就业逐渐增多,帮扶车间吸纳更多劳动力,鼓励和动员脱贫户在当地务工、生产经营等;第三,根据政策文件精神,为促进低收入脱贫家庭、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就业增收,积极开发护林员、安全员、环卫工人、协管员等公益岗位,为脱贫户提供更多务工岗位和就业机会,帮助贫困户创收,使得他们在实现本地就业希望的同时,还可以照顾好家庭。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将富余劳动力分离出来从事二、三产业,稳步提升脱贫户工资性收入。

(二)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发展,提升生产经营收入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迎来了政策上的利好,尤其是特色产业与富民产业成为农村产业体系的重点关注对象[2]。近几年来国家及各地区都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帮扶政策,并下拨各项财政专项资金,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生产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产业以奖代补,几乎覆盖了种养业种类,不断加大对脱贫户规模种养业和农业设施的支持力度。从数据上来看,以产业以奖代补为例,谨汤村2022 年因种植甘蔗水稻、养殖猪牛等而享受的产业奖补达88 万,涉及脱贫户248 户,共860 人受益,这些政策使农户享受到真正的实惠,减轻了农户的种养成本,因而极大地提高农户种养业的积极性。另外,根据本地糖厂提供的2021—2022 年榨季甘蔗入厂数据,谨汤村该榨季有68 户脱贫户种植甘蔗,产量2 530 吨,产值收入130.90 万元,平均每户收入1.925 万元,约占家庭生产经营收入的60%,成为脱贫户家庭收入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因此利用政策的利好,推动脱贫户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提升脱贫户生产经营收入。第一,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实现土地流转创新,即土地转包、转让、联合服务等,允许土地经营权的依法有偿转让,充分利用闲置或撂荒的土地资源,充分开发利用集体土地资源,提升土地利用率,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尤其是发展甘蔗的种植规模,规模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劳动率,从而提高脱贫户种植收入。第二,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养殖业,增加家庭的收入,可以甘蔗叶、玉米叶作为养牛原料,利用明仕河、跃进渠道优质水源,发展扩大养鱼及养鸭规模。第三,利用银行金融帮扶政策,积极申请贴息小额信贷、富民贷、农担贷等金融产品,更好解决产业发展规模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使金融服务能更好地惠及脱贫户。

(三)因地制宜,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方式

因地制宜,结合本村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来带动本村集体经济发展[3]。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加快推进集体合作社的双生赋能工作,为脱贫户找寻新的致富道路。首先,积极鼓励组织建设各种新型的专业合作,调动脱贫户的积极性,积极发展谨汤村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如成立养牛、猪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组织能够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多种服务,能够有效地帮助脱贫户解决产品产供销问题及各种技术应用问题,以及帮助解决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统筹本地有效资源,带动农户更好地发家致富。其次,加强谨汤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企业、组织的深度合作,通过万企帮万家等形式,与制糖公司、本地知名酒店等在资源开发、特色农业及特色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展开多方位合作,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使非贫户和脱贫户受益。

(四)利用地域优势,发展旅游产业

谨汤村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拥有优美的田园风光,自然生态环境宜居秀美,位于村内的明仕河上游部分也景色宜人,随着风貌改造提升工程的完成,公路两边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有停车场、文化室、民宿等,交通非常便利。一方面,利用背靠明仕田园著名景区的地理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借助明仕景区年度举行文化旅游节的契机等,在政府和村委推动下加强对谨汤村的旅游资源、风土人情的宣传推广,进一步提升知名度,积极开发乡村田园生态旅游业,拓宽游客的旅游范围,延长旅客驻留时间,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探索开发休闲观光农家乐、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等产业。例如,在庆祝一年一度的龙垌节时,不仅要展示地方的美食特色,还可以举办民族特色舞蹈、民歌、打糍粑等活动,不断丰富地方传统节日的内容,将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进而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前来游玩,更好地带动本村民宿餐饮行业、运输行业的发展,进而增加农民经济收入[4]。

(五)鼓励边境贸易发展,推动边境乡村经济发展

边境贸易发挥着富民、强国、安邦的巨大作用,既为国家创造财富,又为地方人民增加收入,成为边境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充分运用当前国家层面的政策红利,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平台,推动边境贸易与地方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实施“百企入边”行动的契机,鼓励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促进边境贸易繁荣发展,以带动边境地区农民特别是脱贫户收入增加[5]。谨汤村靠近东盟国家越南,有边境口岸和边民互市贸易点,鼓励支持脱贫户积极开展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可以从事农副土特产品、干鲜水果、草藤制品、中草药材等贸易活动,促进当地产业结构优化,从而提高农民收益,真正实现城乡融合、共同发展、成果共享的局面。

此外,还需要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对特别困难的脱贫户申请纳入监测户、低保户、“五保户”,让他们享受到更多的生活、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总之,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不断加强农业农村发展“造血”功能,构建促进脱贫户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使脱贫户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稳步增长。

四、总结和展望

文章通过对谨汤村的实际情况调查,结合在驻村工作中掌握的数据以及所开展的相关分析,探索提升脱贫户收入的路径,在后续的工作中,将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猜你喜欢
家庭收入发展
“十三五”渔民家庭收入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恩格尔系数
美贫富差距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