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家要善于取材,更要善于掌握“火候”,这个火候,需要作家有全面素养,比如看待历史的广度、看待现实的深度、对美的追求等。当然,更重要的是一个作家精神上的孤寂、他们对待艺术独立的姿态、身上要有一股不怕被潮流忽略和遗忘的勇气,这样能使每一次出发都是独特的。
2.一个作家除了尊重史实,还要建构你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就是描摹鼠疫中平常百姓的悲欢离合。因为资料上的人都是死的,你要用想象把这些人复活。而没有坚实的史料做依托,没有一颗沧桑而温暖的心去揣摩和贴近人物,他们又怎么复活得起来呢?
3.如果说诗意是艺术的话,那么小说家当然不能放弃对诗意的追求。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我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在作品中回避苦难;我也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在作品中放弃诗意。苦难中的诗意,在我眼里是文学的王冠。
4.一部小说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语言的成色。小说语言如果没有个性,缺乏表现力,就成了“说明文”,不管故事多么新奇,小说的魅力都将大打折扣。如今有些小说尽管故事不错,但是语言粗糙平淡,缺乏光彩,你就喜欢不起来。
5.一个作家写人性永远是不错的,因为人性是最复杂的。
6.我的体悟,就是我们不要把个人的痛苦放大。一定要想到众生的苦难,那么你的作品会获得一种升华、一种沉淀。从文学意义上、艺术意义上,这种沉淀就是一种艺术上的飞翔,这是特别重要的。
7.写作的人不会孤独,你周围有那么多笔下的人物陪着你呢。我特别能理解费雯·丽演电影演得精神失常——演员很容易把角色的身世遭遇放到自己身上。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想到写作会是万众瞩目的事业,不过是给自己找了一个静默的伴侣。
8.我想一个作家的感情是质朴的,他的写作才会浮现质朴的风貌。不是由于你写了土壤,你就质朴了;也不会因为你写了旧上海,你就不是质朴的。说到底,一个作家的气质,决定了他作品的气质。
9.如果碰到瓶颈期,也没什么不好。瓶颈是妖娆的障碍啊,能从它颈下爬出来,必定会脱胎换骨的。作家假如有勇气面对有难度的写作的话,就不要怕遭受瓶颈。
(摘自中國作家网,有删节)
迟子建,1964年生于黑龙江漠河。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白雪乌鸦》《群山之巅》等,小说集《北极村童话》《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等及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等。曾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第一、第二、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作品被译为英文、法文、日文、意大利文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