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琴妹
[摘 要]学科任务导向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以学科任务为统领,在厘清学科任务与学科内容的关系的基础上探索学科任务导向型的教学模式。学科任务导向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需要教师精设情境,搭好任务平台;优化活动,激活学科内容;巧设任务,培养高阶思维。推动学科内容、问题情境与学科任务高度契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科任务的导向作用,切实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科任务;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01-0052-03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建构以学科任务导向为标志的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框架。笔者积极开展学科任务导向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并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科任務导向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通过明确的任务导向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推进的任务探索中理解知识,实现灌输性与启发性的统一;坚持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价值引导为核心,寓品德养成于知识传授,实现了知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下面以“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复习为例,谈谈具体的实践操作及反思。
一、学科任务导向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研究
1.学科任务导向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科学性。新时代高考命题以考查关键能力为重心,为强化教考衔接,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将能力立意作为重要依据。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学科的关键能力也有所差异、各有侧重。思想政治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学科,关键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考查这一系列的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从内容角度可将思想政治学科任务分为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四个类别,分别回答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应该怎样做”的问题。根据学科内容的内在关联恰当地设置学科任务,充分发挥学科任务的媒介作用,可使学生在执行关键任务时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养成过程的具体化、鲜明化和可视化,既展示了学生的关键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2.厘清学科内容、问题情境与学科任务三者之间的关系。开展学科任务导向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深入理解学科内容、问题情境和学科任务的涵义,在此基础上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学科内容包含知识、能力和思维方法等维度,问题情境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学科内容是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依托,学生在应对特定问题情境时需要整合相关学科内容以执行特定任务。问题情境是运用学科内容、执行学科任务、展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载体,是执行特定任务和运用学科内容的背景与依托,科学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完成学科任务。学科任务对有效开展课堂学习活动起到统领作用,学科任务应与问题情境、学科内容相融合,问题情境是舞台,学科内容是道具。
3.学科任务导向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构建。基于学科内容、问题情境与学科任务三者的关系以及学科任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科任务导向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当通过案例再现学科知识产生的场景或真实的生活情景,引起学生思维和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去执行学科任务,从而达成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制定的教学目标。本文以专题复习为例,探索如何创设源于现实生活、回应社会热点、契合学科内容的有效情境,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依次设置了角度全面、层次性强的四种学科任务,引导学生展现自己真实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总之,要构建学科内容、问题情境与学科任务三者有机融合的复习课堂,让学生在完成学科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构建、知识迁移、知识应用,促进能力培养、能力提升和能力突破,实现价值引领、价值塑造、价值落地,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在复习课中也能真正落地。
二、学科任务导向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探索
开展学科任务导向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创设是关键。“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复习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指示、中山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以及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的事迹为背景创设情境,分别设置了和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四种学科任务相对应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生产资料所有制、新发展理念、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侧管理、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等学科内容完成指定的学科任务,以评价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并推动其向更高水平发展。
1.热点引领,明确方向。本节课开篇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论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为背景,创设了“结合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简要概括当前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这一问题情境,设置的学科任务为解释与论证,要求学生结合材料(材料略)运用学科知识概括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这一任务要求学生对真实社会生活中的事物或问题,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原因,探究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完成这一学科任务的关键在于获取、解读并整合材料信息,从材料“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等关键信息中探究落实新发展理念、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我国实施乡村振兴策略的必要性。学生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明确了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逻辑,培养了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素养。
2.活动探究,突破重点。这一环节设置的活动任务为“请你调查你所在乡镇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乡土化的社会调查将所学学科知识与身边真实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這一活动任务综合了描述与分类、预测与选择两个学科任务,关键任务为预测与选择,要求学生运用新发展理念、乡村振兴的总要求等学科内容对自己所处乡镇中真实的社会现象进行阐述、比较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类建议。学生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笔者通过学科任务启发学生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弘扬科学精神,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行使民主权利,提高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
3.仿真训练,提升能力。高考真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复习备考中引用真题对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思想政治课较强的时效性,笔者综合2023年北京高考经济主观题的情境内容和广东高考哲学主观题的设问方式,设置了回应时代热点、融合学科内容的学科任务:“有人认为,只要发展特色产业就能推动乡村振兴,从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辨析。”这一任务属于辨析与评价中的辨析类,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对观点从不同层面、角度进行分析,考查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一任务要求学生全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理性分析乡村振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系,拓展了学科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素养。通过完成前几个任务,学生对学科内容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设置辨析与评价任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在一定程度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4.榜样示范,担当使命。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设置了关于预测与选择学科任务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结合扶贫故事,为当代青年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提出三条建议。该问题情境以李保国、黄大发、黄文秀、黄诗燕等脱贫攻坚先进人物的事迹为背景,学生在分析情境时既能感受到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又能体会到每一个普通群众在平凡岗位作出的不凡贡献,从而更加坚定人民立场,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这一任务联系社会现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引导学生将“我的梦”融入中国梦,自觉担当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增强公共参与素养。
三、学科任务导向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启示
学科任务导向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以具有梯度的学科任务为脚手架,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科任务导向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师应做到以下三点。
1.精设情境,搭好任务平台。情境是学生运用学科内容、执行学科任务、展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平台,情境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科素养水平能否得到全面展现。本节课根据真实的社会生活设计了三个典型性、真实性、综合性较强的情境: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乡村振兴的阐述、中山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调查、脱贫攻坚先进人物事迹。这三个情境分别从宏观的国家顶层设计到中观的社会公共生活再到微观的个人参与,一一对应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时代主题、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探索以及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该如何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科任务,对情境进行结构化处理,引导学生在真实、典型又具有综合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思考和探索。
2.优化活动,激活学科内容。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活动必须依托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开展,以引导学生在真活动、真情境、真参与中完成具体的学科任务,使学生在活动中真学、真做、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结构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零散的学科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从身边真实故事感悟生活道理、提炼学科知识,实现从事实性知识到概念性知识的升华。恰当的学科任务能引导学生将纯文本的学科内容结构化、程序化,将概念性知识具象化为事实性知识,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学生通过乡土调查了解中山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取得的成就,明确中山市是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的,再利用发展现代化农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等学科知识为解决中山市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建议。
3.巧设任务,培养高阶思维。学科任务的设计是否恰当关系到教学评价时能否精准获得被评价者预期的行为表现特征,因此,每一个学科任务都必须有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教师应根据特定的核心素养目标,引导学生调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再通过学科任务考查学生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并评价其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一节完整的思想政治课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具有一定梯度性的学科任务,依次设置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等学科任务,推动学生发展高阶思维。学生通过热点解读、活动探究构建学科知识框架,明确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真题训练探究产业兴旺、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理性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在现代化强国中的地位与作用,在辨析中实现思维提升和情感升华。最后一环节启发学生勇担使命,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青春之力,从而推动素养落地,实现价值引领。每一个环节之间既相互关联,又呈现出一定的梯度,环环相扣的同时层层递进,一步步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打开思维、拓宽视野。
综上所述,学科任务导向型的思想政治课可以将系统综合的学科内容融入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结构化教学情境中,通过设置合理的学科任务考查学生相关的关键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同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这些关键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 林芳.学科任务引领下推进思想政治课学习活动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学,2020(6):43-45.
[2] 任靖.学科任务完成质量评价:原则、路径与标准[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9):78-8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 王礼新.问题情境、学科任务与学科内容[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12):16-20.
[5]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6] 陈友芳,朱光明.核心素养本位的思想政治学科学业质量评价的策略与指标[J].中国考试,2016(10):32-37,57.
[7] 韩震,朱明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