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类毕业设计(论文)现状与改进策略
——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

2024-04-10 09:43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3期
关键词: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

李 科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

近年来,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整体下降,研究有关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学者普遍认为,就业与升学压力是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既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同时也为高校毕业设计考核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1]研究者给出的解决措施通常都是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的监管。但据笔者了解,大多数高校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制度都比较完善,难以解决的是主客观原因带来的执行问题。

目前毕业设计(论文)的普遍问题包括“理论分析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差;理论联系实际差;文献资料的检索能力差;选题把握不当”[2]。作为影视艺术类专业,重庆邮电大学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设计也存在上述问题。

本文结合《重庆邮电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质量追踪调查问卷》,调查统计重庆邮电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近三年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写作情况以及最终的答辩与评分情况,深入挖掘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找出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形成原因,从而找到一条符合实际情况,并能最终落地的毕业设计(论文)实施方案。

1 毕业设计(论文)现状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现状分析主要利用以下资料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重庆邮电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9届至2021届《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统计与成绩表》。所统计的论文共724篇,其中2019届240篇,2020届237篇,2021届247篇。

重庆邮电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22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质量追踪调查问卷》。问卷以电子档方式发放,2022届毕业生共计225人,回收有效问卷197份。

1.1 选题分析

表1是根据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2019届至2021届《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统计与成绩表》统计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方向。

表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9届至2021届毕业论文选题情况表

从表1可以看出,论文主要选题方向有6个,占比较高的是:电影、影视节目、影视剧、纪录片,而新闻传播与新媒体研究相关的论文较少。值得关注的是,新媒体研究方向的选题占比逐年上升,这与当下新媒体发展迅速,且新媒体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联系密切有较大关系。

(1)个别选题不符合培养目标。有8篇论文与专业相关度极低,个别甚至毫无关系。比如,2019届中的一篇论文题目为:《农村和城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对比和普及方式研究》。这篇论文属于教育学专业的范畴,与编导专业相关度极低。

(2)个别选题大而空洞。比如,《浅议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浅析中国电视剧的现状》,这类选题所要研究的体量不是一篇本科论文能够承载的。“论文选题不能仅仅只是界定一个研究范围,我们必须准确概括自己所要论述的问题。”[3]

(3)选题陈旧,缺乏创新。比如,2020届毕业论文中的一篇论文题为《论贾樟柯电影纪实主义风格》,这个选题早在15年前左右就有大量的文章进行过深入剖析,而这篇文章也没有任何的新观点、新角度,这样的论文价值微乎其微。

(4)部分选题方向单一,缺乏多样性。以2020届为例,在“影视节目”选题方向中,关于文化类节目的选题共有17篇,其中有14篇论文题目中包含了“创新”二字,比例高达82.3%。虽然对节目的创新点进行总结非常重要,但如果绝大多数论文的研究都只集中在这一个点上,那选题的面就变得很窄,论文本身的创新性也会显得不足。

(5)个案研究多,缺乏普遍意义。比如:《时代对命运的定格——〈让子弹飞〉黑色幽默分析》,这篇论文主要是对电影《让子弹飞》的黑色幽默进行分析。但整篇文章没有跳出这部影片对黑色幽默影片类型进行更为全面的归纳梳理。

(6)理论支撑度不足。以2020届“影视节目”方向的选题为例,能够运用影视理论进行分析的只有12篇,在此类选题中的占比仅为21.4%。大多数论文选题都集中在单一节目成功经验的总结上,很少能够结合传播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人文基础学科理论进行深入剖析,找到其成功的理论根源。

1.2 文献资料收集分析

文献资料作为论文写作的基础,会贯穿从选题到写作的全过程。学生所获得的文献资料的数量、质量,都会影响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质量。而要做好文献资料的收集工作,必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笔者对学生查阅文献的时间周期以及获取资料来源的情况进行了统计,从中可以看出文献资料收集的情况。

(1)学生收集文献资料的时间不足。调查显示:有65.5%的学生只用了1~2周的时间收集资料,4周及以上的学生只有15.74%。时间有限,导致掌握的文献数量有限,质量也得不到保证,这最终影响了选题和写作的质量。文献资料数量不足,会使学生无法掌握研究现状,导致学生对论文选题的价值无从把控。而文献质量不高或对文献理解不深,会使学生很难运用文献中的理论去论证所研究的课题。

(2)学生获取资料方式较为多元,但网络资源占比偏高。有45.69%的学生“论文写作所需的全部资料都在网络上查找”。虽然网络上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很多,但完整版的专著资源较少。这也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获得文献资料的宽度和深度,从而影响选题和写作的质量。

1.3 论文写作时长分析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与能力高低不同,完成论文的时长也不尽相同。但写作所用的时间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反映出学生在毕业论文上的投入程度。

(1)初稿完成的时长整体偏短。调查中,2周完成初稿的占比最高,达到了38.07%,而用1周时间完成的占比也有16.75%。对占有文献资料丰富,知识储备充足,且有一定论文写作经验的学生而言,2周完成初稿较为正常。但对于大多数没有写作经验,且文献资料掌握不够充足的学生,2周时间完成初稿则明显偏短。写作的时间不够充分,就会导致初稿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至于1周就完成的初稿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2)论文写作总时长较为合理。有65.48%的学生用时“6周以上”,与初稿用时情况大相径庭。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初稿完成后,指导教师会要求学生进行修改,直至从内容到格式都符合学校与学院相关要求后才能定稿。很多学生初稿问题较多,修改的时间超过了写初稿的时间,因而写作总时长也趋于合理。这也说明了指导教师的监督与指导是保证论文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后续关于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1.4 指导教师指导投入情况

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是保证论文质量的关键。从调查的整体情况而言,指导教师整体投入时间和精力较多,比较认真负责。

在“是否给予足够指导时间”一项中,有89.34%的学生选择了“足够”,在指导教师态度一项中,有91.37%的学生选择了“非常耐心地予以指导”。而“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对你的论文共提出了几次修改意见?”的调查中,选择“3次及以上”的比例达到了90.3%。这说明指导教师在学生写作环节所给予的指导比较充分,教师整体的认真负责程度较高,有力保证了学生论文的基本质量。

当然,也有极少数学生在“是否给予足够指导时间”这一项中,选择了“指导时间不足或严重不足”,在“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对你的论文共提出了几次修改意见?”这一项调查中,选择了“1~2次”。这说明还是有极个别教师存在不够认真负责的情况,需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来进行督促和改进。

1.5 答辩情况与论文成绩分析

(1)答辩环节能全面考查学生毕业论文情况。在“答辩是否严格”调查中,有72.08%的学生认为“很严格”,但也有27.41%认为“一般”。此外,初次答辩通过率太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论文的重视程度,进而影响了论文质量。

(2)论文成绩方面,表2是2019届至2021届毕业论文成绩的分布情况。其中,“优”的比例保持在10%左右,“良”的比例保持在63%左右,“中”在23%左右,整体符合正态分布。但“不及格”一项为0,说明没有毕业论文不通过的情况。

表2 2019—2021届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论文成绩分布表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指导教师打分与评阅教师打分的分差过大,指导教师给自己学生的评分普遍偏高。按照学校的规定,毕业论文的总评成绩构成为:指导教师成绩(30%)+评阅教师成绩(30%)+答辩成绩(40%)=总成绩(100%)。比如,2020届论文共有237篇,其中有35篇论文指导教师与评阅教师的分差在10分以上,占14.8%;分差15分以上的有13篇,占5.5%,其中最高分差达到了26分。2021届论文评分中,指导教师与评阅教师分差10分以上的论文有42篇,占17%;分差15分以上17篇,占6.9%,最高分差也达到了25分。可以看出,指导教师在评分环节主观性较强,“感情分”现象较为普遍。这变相放松了对论文质量的把控,也说明评分标准应进一步细化,从而限制评分的主观性。

1.6 毕业作品质量分析

由于理工科院校背景,学校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中并没有单独设置毕业作品评分标准,而学院的实施细则中,也没有制定单独的毕业作品的评分标准。毕业设计(论文)的分数,基本上都是以论文作为评分依据,没有对论文和作品分别评分后,再按一定的比例构成学生的总评成绩。这使得学生更加重视论文的写作,而对毕业作品的创作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很少有学生的毕业作品在业内的一些权威比赛或影展获奖,从侧面反映出了毕业作品的质量有待提升。

2 毕业设计(论文)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文对毕业论文从选题到评分各个环节的问题进行了归纳。这些问题是主客观原因共同导致的。以下将对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剖析,便于后续找到解决的办法。

2.1 审核流程执行问题导致部分选题质量不高

目前按照《重庆邮电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学生申报选题后,论文管理系统中各级人员会逐级进行审核。首先是指导教师,而后是专业负责人,最后是主管院长。这样的三级审核的流程设计本身是非常严谨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还是存在一定的漏洞。个别指导教师不够认真负责,没有与学生深入沟通讨论,学生申报了选题后,指导教师就直接通过审核。而后专业负责人和主管院长因为审核选题的量过大,很难做到对每个选题的精准把控。这样就出现个别学生的选题质量不高现象。

2.2 就业与升学压力影响学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就业与升学的压力导致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每年10月份到次年的3月都是招聘和实习的主要时段,毕业论文工作一般在12月份启动,这就导致两者有接近半年的时间冲突。而考研一般是在1月底举行,考研的学生更无法在研究生考试前投入精力做好论文的选题和文献查阅工作。就业与升学等客观原因导致学生很难做到“两全”,学校和指导教师也不得不给学生更多找工作、实习和升学备考的时间。时间与精力投入的不足,必然会导致选题、文献收集、写作等阶段都受到影响。而这些问题后期很难弥补。

2.3 专业理论知识储备与论文写作经验不足,导致论文创新性与理论性欠缺

“艺术类论文写作要求会更高,如果没有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学生很难写出一篇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学术论文。”[4]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支撑,很多论文只拿单一个体作为研究对象,且研究成果通常也局限在经验的总结上。同时,对于选题涉及的前序研究了解不全面,不深入,因此也很难有创新点。

另外,论文写作经验的空白,让学生对论文选题以及写作的原则、方法、基本要求等都无所适从,要学生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就不太实际了。此次调查中,有61.42%的学生是通过论文指导教师才了解到论文的要求。而在“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的调查中,有高达92.39%选择了“学生本身的写作能力较低,平时缺少这方面锻炼”是影响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可见论文写作的训练缺乏对论文质量影响之大。

前期专业理论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及论文写作训练的缺乏,客观上导致了学生驾驭毕业论文的能力无法短时间提高;同时,也影响了部分学生考研的成功率,这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2.4 毕业作品评价标准缺失,导致毕业作品质量不高

广播电视编导作为应用与实践性较强的本科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重要。但目前学校和学院的评价标准都只是针对毕业论文,没有专门的毕业作品评价标准,也没有在整个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中明确毕业作品所占的比重,这就导致了师生对毕业作品的整体重视程度不够。指导教师几乎把精力都放到了论文写作的指导上,对于作品大都只做题材的审核把关。而一些创作能力较强,在毕业作品上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学生,虽然作品质量较高,但论文质量一般,导致最终的成绩一般,甚至偏低的情况。

毕业作品评价标准的缺失严重打击了致力于搞创作的学生的积极性。而有志于在学术研究上有所建树,准备考研升学的学生,就更不可能花时间精力在毕业作品创作上了。

在“毕业论文(设计)方式‘毕业论文’和‘毕业作品’二选一”的调查中,有68.02%学生选择了用“毕业作品”的方式来完成。虽然其中有学生会认为创作毕业作品比毕业论文更简单,但这还是反映出部分重实践的学生的期望。

3 毕业设计(论文)改进策略

3.1 因材施教,构建目标明确的培养体系

“为了取得更好地教育效果,教育者应该尊重、平等对待被教育者,这样才能加强对被教育者的了解,发现其身上存在的闪光点,从而给予其个别化的教育,使其能力、品行等方面得到更好的提升。”[5]

根据学生的志愿,在“厚基础”的前提下,构建“以理论提升为主”或“以实践创作为主”的两套培养体系,设置不同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标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专业培养体系导图

(1)学生在第一学年与第二学年不分方向,都要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学生经过头两年的学习,能够对专业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也对自己的专业志趣和学习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第三学年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实践创作方向或理论提升方向。实践创作方向增加创作的课程,并对学生作品的数量,以及作品参赛提出具体的量化指标,并为其分配创作指导教师。而理论提升方向则会增加更为系统和深入的理论课程;同时,对学生的课程论文数量及质量提出具体的量化指标,并为其分配学术指导教师。

(3)学生经过第三学年所在方向的强化训练后,第四学年就可以根据自己所选的方向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以毕业作品为主的学生,在提交毕业作品的同时,还要提交作品创作说明书,利用专业知识对其作品进行总结说明。而以毕业论文为主的学生,在提交毕业论文的同时,也需要提交毕业作品,只是两者在总评成绩构成上会有所侧重。

3.2 根据毕业设计(论文)方式的不同,制订不同的时间计划

(1)选择以毕业作品为主且准备就业的学生,可以大三暑假就开始做作品,在大四第一学期上半学期完成毕业作品,然后到大四第二学期再回校写作品创作说明书,这样学生就有大量找工作和实习的时间,也不影响创作说明书的撰写。选择以毕业作品为主且准备考研的学生,则可以等大四第一学期考研结束后,再进行毕业作品创作。

(2)选择毕业论文且要考研的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可以全身心投入考研准备,等考研完毕后,再开始进行毕业论文工作。选择毕业论文且准备就业的学生,则是在大三结束的暑假就开始论文工作,到大四第一学期上半期基本就能完成毕业论文,后续就用来实习和就业,等到大四第二学期再回校准备答辩。这样就增加了就业学生写毕业论文的时间,考研升学的学生也可以专心备考。

3.3 构建两套管理评价体系,严把质量关

如果允许学生在“毕业作品”与“毕业论文”中二选一,则必须构建对应的两套管理评价体系。两套体系侧重不同,但都必须严把质量关。

根据前面的分析,严把质量关的前提是构建符合专业实际情况的管理和评价体系,但关键还在于管理制度的落实。归根结底还是如何处理就业升学与毕业设计(论文)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二者并非不可调和。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学生在指导教师的严格指导监督下,都能达到毕业论文的要求。而且教师要求越严格,学生就会越重视,最终该教师所指导的学生论文整体质量也越高。另外,基础好、自觉性高的学生不论是就业或者考研,都会主动想办法来调和二者之间的关系,最终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也比较高。

4 结语

当下学生就业升学压力大,是客观事实,但这并不能成为其放松论文工作,降低质量的理由。在笔者所指导的学生中,专业基础好,自觉性高的学生,仍然可以处理好就业升学与毕业论文之间的关系。要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在于:一是严格执行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制度,让学生充分重视并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二是“因材施教”,构建不同的培养体系,强化不同学生各自的专长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从根本上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猜你喜欢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我们今天毕业了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取消还是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