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多门课程融合探究
——以录音与编辑技术课程为例

2024-04-10 09:43:00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3期
关键词:转场录音音频

王 双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融媒体”是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于一体的新型信息传播理念,它不仅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形式上的相互借鉴、互通共融,更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内容上的融通发展[1]。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专业人才要具备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综合素养[2]。其中,广播电视人才的专业技能知识仍占据首位。多所高校提出,要促进学理性和技术性课程融合,提高广播电视专业课程和跨专业课程的融合深度[3]。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每门课程独立授课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本文基于录音与编辑技术课程进行多门课程融合的探究,希望能够通过多门课程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符合融媒体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各门课程的授课相对是独立的,局限于某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技法训练。例如,播音与节目主持课程中,为了强调发音技巧,教师往往让学生进行发声练习,而忽略了情绪控制,导致学生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缺乏声音自信,常常雇佣网络人员为视频作品配音。究其原因,学生所学课程内容相对独立,无法深度融合,学生学的发音技巧只是播音与节目主持课程中的发音技巧,并不能满足各类视频作品的创作需求。这样就会出现虽然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点学得很好,但在具体的作品创作时无从下手,不能将已学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践中的问题。

2 多门课程融合的优势

STEAM[由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Arts(艺术),Mathematics(数学)的首字母组合而成]是美国教育界提出的一种融合课程理念[4],是指通过多门课程融合,打破课程壁垒,解决不同课程相同内容重复讲的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高校通过多门课程融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思考并运用多门课程的相关内容解决问题,更好地完成实践创作;通过多门课程融合,能够使学习计划中分化出来的各个部分比较紧密地联系起来[5],让学生把握整体知识框架而非单独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多门课程融合教学实施条件

3.1 对学生的要求

知识层面,学生要能够掌握前期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内容,如视听语言、广播电视概论、音乐鉴赏等相关课程。技能层面,学生要能够熟练掌握实践课程的基本操作内容,如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非线性编辑、摄影基础、摄像基础等相关课程。情感层面,学生要具备坚定的学习信念,树立长远的学习目标,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为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付出努力和实践,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3.2 对教师的要求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能够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如中国知网、中国大学MOOC(慕课)、超星、51自学网、雨课堂等平台进行知识的深入学习。以录音与编辑技术课程中每个知识点为单位,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保证讲授知识点的全面性、前沿性和趣味性。其次,教师需要具备融合知识的能力,以服务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为目标,选取与课程紧密相关的内容,使用恰当的融合方式,将其与自己教授的课程内容进行融合,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效果。最后,教师还需具备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的能力,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录音与编辑技术课程和其他课程融合探究

4.1 录音与编辑技术课程和其他课程融合的需求

第一,课程内容融合需求。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大二下学期开设了录音与编辑技术课程,每周4学时,共计64学时,主要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即录音和编辑。录音与编辑技术课程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录音主要包括理论和设备两部分,理论内容包括声音元素录制、录音环境选择,设备内容包括麦克风、扬声器、调音台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编辑包括理论内容和软件内容两个部分,理论内容包括声音元素的选择及作用,声音空间感、层次感、情绪表达、转场等编辑技巧的运用,软件部分的内容包括音频编辑软件对音频的基础编辑,多轨混音和导出合成。课程中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操作,授课学时少,课程内容多,知识点零散不集中。而多门课程内容融合则可以打破课程壁垒,避免相同内容重复讲和学过的知识不会用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表1 录音与编辑技术课程具体内容

第二,实践创作融合需求。实践在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6]。例如,学生在音频作品创作实践中需要考虑声音元素选取、声音元素录制、音频基础编辑、音频多轨混音、音频合成导出五个基本制作流程,所以非常考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三,课程教学融合需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法做到每一门课程都精通,所以需要多位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融合。例如,学生在作品创作中进行人声录制时,为了更准确地把握人声情绪,播音与节目主持的授课教师可以在实践中逐一对人声发音和情绪进行专业指导,通过课程教学的融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减轻录音与编辑技术课程教师的授课压力,同时能够提升作品的专业性,为后续作品创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4.2 录音与编辑技术课程与多门课程融合的方式

录音与编辑技术课程在与播音与节目主持、音乐鉴赏、视听语言、声学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融合时,可融合的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通过多门课程内容的融合,学生能够独立使用数字音频工作站,选择合适的录制位置和角度,运用合理的情绪完成优质人声的录制,还能够根据作品创作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音乐和音效。通过多门课程内容的融合,学生还可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调音台增益与电平都可以调整音量,那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寝室录音与录音室录音有什么区别?在不同环境下进行录音,如何选择麦克风?

表2 录音与编辑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可融合的内容

第一,录音与编辑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编辑理念的融合。首先,在空间方面的编辑理念。法国学者米歇尔·希翁(Michel Chion)指出,“杜比立体声对于当代电影的贡献,不仅在于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而是导致了所谓‘扩展域’的产生,使得空间在总体上富有连续性,最终改变观众对电影空间的感知”。录音与编辑技术课程通过与摄像基础课程的融合,能够使学生借助景别中主体与环境的空间关系,更形象地理解声音的空间感。例如,一段人声对白在不同景别中,所具有的混响应有所区别,如此才能更真实地体现人物与镜头的空间关系。其次,在层次方面的编辑理念。导演卡隆提到,“电影的视觉效果是分层次的,前、中、后景分明,我们希望这种层次感也能在电影的声音效果中体现出来”。录音与编辑技术课程通过与摄影基础课程融合,能够让学生借助画面构图中的主体、背景、前景,深入理解声音编辑中的主体声、前景声、背景声,从而明确声音层次的含义。例如,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元素,既可以作为主体声,也可以作为背景声,学生需要根据该声音元素的不同进行音量和音调的调整,从而发挥该声音元素在影片中的作用。再次,在情绪方面的编辑理念。录音与编辑技术课程通过与摄影基础课程的融合,借助摄影色调中的明调和暗调,对应声音中的高调和低调,能够辅助学生理解声音的情绪表达方式,为后续声画关系的处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为一段旅拍视频配音时,无论是人声还是音乐都应将轻松愉悦作为情感基调,使声音与画面的情绪相统一,让观众有良好的视听体验。最后,在剪辑方面的编辑理念。音频和视频的剪辑中也存在相似的剪辑理念,如转场过渡技巧中,二者常用淡入淡出、相似性和高动态完成转场。例如,相似性转场中,音频可以利用声音的相似性实现转场,视频可以利用动作、运动趋势、形状等相似性实现转场;高动态转场中,音频可以利用音量实现高动态转场,视频可以利用闪黑、闪白等高亮度变化完成转场。

第二,录音与编辑技术与多门课程操作的融合。高校通过多个软件课程相关操作的融合,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软件的效率。该课程音频编辑部分普遍使用的软件是Adobe Audition,它是目前流行的音频编辑软件之一,可以实现录音、混音、添加效果等操作。可与Adobe Audition融合的软件主要有图像处理软件Adobe Photoshop和视频处理软件Adobe Premiere。首先是面板操作的融合。Adobe Audition工具面板中的移动、剃刀、滑动工具与Adobe Premiere中的工具功能和用法相似;Adobe Audition中的自由套索、画笔、污点修复画笔工具与Adobe Photoshop中的工具功能和用法相似。Adobe Audition软件中的播放控件和媒体浏览器面板与Adobe Premiere中的面板功能和用法相似。其次是效果操作的融合。Adobe Audition软件中的动态处理效果与Adobe Photoshop中的曲线效果原理相同,前者是通过输入声音变化量与输出声音变化量的比值不同,改变整体输出音量的大小,后者是通过输入光的变化量与输出光的变化量的比值不同,改变整体画面明暗的效果,两个效果的界面和参数调整原理是相似的。将多门软件课程中的面板和效果操作,快速融合到Adobe Audition软件的操作中,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操作软件的效率。最后是动态链接操作的融合。Adobe Audition软件只能编辑音频部分,无法合成视频,为了避免学生将视频和音频反复导出,可以在保证Adobe Premiere和Adobe Audition相同版本的前提下实现软件的动态链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制作效率。

5 录音与编辑技术与多门课程融合效果评价

首先,通过学生创作的音频作品进行多门课程融合效果的评价,如学生课上创作的广播剧配音作品、动漫配音作品、纪录片配音作品等,通过作品中音频的音质、音量、音调、音效、音画同步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作品的质量及知识综合运用的效果。其次,通过学生参加的各类比赛进行多门课程融合效果的评价,如学校举办的专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全国大学生短视频创作大赛和全国微课制作大赛,通过多个平台、多个赛道、多种形式、多个角度评价学生在创作作品时的综合能力。

6 结语

本文通过对录音与编辑技术课程与其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的融合进行探究发现,多门课程的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构建知识链条和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培养符合融媒体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转场录音音频
快速学会12种“无缝转场”
检察风云(2023年16期)2023-09-05 22:02:47
Funny Phonics
funny phonics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电子制作(2018年19期)2018-11-14 02:37:08
Colorful Seasons多彩四季
A New Term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
电子制作(2017年9期)2017-04-17 03:00:46
岂容社会戾气“转场”
公民与法治(2016年1期)2016-05-17 04:07:56
Pro Tools音频剪辑及修正
人间(2015年8期)2016-01-09 13: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