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城市台广播新闻发展探究
——以扬州新闻广播融合传播为例

2024-05-23 05:20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闻广播扬州广播

杨 艳

(作者单位:扬州广播电视总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1],这对进一步增强主流媒体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提出了新要求。为顺应媒体融合趋势,扬州新闻广播严导向、抓内容、拓平台、强队伍,从立体直播到融媒产品,从做“加法”到做“减法”,努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2020年1月1日,扬州广播新闻频率与电视新闻频道、扬帆应用程序(Application, App)本地内容生产部分融合为融媒体新闻中心,一部分年轻广播记者分流至电视版块,一部分留在广播版块。媒体融合背景下,扬州新闻广播积极探索既保持广播传播特点,又顺应融合传播趋势,有效整合电视新闻、新媒体新闻报道资源的传播路径,在借用电视新闻、采用扬帆App资讯,增加信息量和报道广度的同时,做好广播版块个性化新闻的策划、采写和融合传播,这一做法既保留了广播新闻的完整构架,也保持了广播新闻应有的个性,避免了在广播电视新闻合并后出现广播新闻变成电视新闻简单拷贝版的问题。

1 提高内容的核心竞争力

无论技术如何革新,科技如何变化,传播方式如何多元,广播新闻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是内容。要想在内容生产上“出圈出彩”,就必须巩固核心竞争力,在新闻内容的时度效、舆论引领的权威性、情感共鸣的渗透性上抢占先机。在内容生产上,城市广播新闻要在策划类主题报道、专题报道、个性化报道上做“加法”,在新闻价值弱的普通会议和时效性差的“冷饭”上做“减法”,以优质内容吸引受众。

1.1 加强主题策划,找准广播新闻报道角度

新闻宣传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首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以正面宣传为主。政务会议中有老百姓关注的民生热点,民生新闻中也蕴含着国家的方针政策,需要记者编辑不断以民生视角去挖掘政务报道中的民生议题。另外,当下一些时政新闻、主题报道的收听效果不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语言表达太过公文化、套路化,所以城市广播媒体在制作时政新闻时要注重新闻语言平民化,心中始终有受众,确保新闻可亲可感。

城市广播媒体可围绕国家、省市重要方针政策、重大时间节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热点,精耕头条,努力做到多维度、多视角,传播好党和政府的声音。注重从政策中选取民生方面的重要信息,将话筒交给百姓,让重大主题落地,及时传递党委政府声音,回应群众关切,彰显主流媒体担当。

广播新闻需要突出时效性、可听性、亲民性、服务性,但是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城市台播发的诸如领导活动、会议等新闻冗长,且长时间无同期声,收听效果差;推出的专栏、系列报道多,占据了较大篇幅,较难编播成带有广播特色的报道。笔者认为,在会议新闻和专栏报道方面,城市广播媒体要删减价值低、时效差的新闻,可将其编成短讯、快讯等进行刊播;对于领导参加的重大活动,要尽可能通过自主采访配发述评、链接等组合报道;合理开设相关专栏,找准角度,根据其内容的重要程度,进行有效取舍,以此进一步提升广播新闻的质量。

1.2 突出情感共鸣,确保广播新闻“接地气”“有活力”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的故事就在哪里。新闻报道人员只有在田间地头行走,才能让新闻更有活力和烟火气。融媒体时代,城市广播媒体在制作广播新闻时,需要更多真实的故事和真挚的情感。

讲好新闻故事,传递城市声音。由于声音转瞬即逝,广播新闻要更加接地气。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能够让广播新闻更加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也更打动人、吸引人。例如,扬州新闻广播常态化推出了《新春走基层》《记者走基层》《高温走基层》等专栏,关注乡村振兴、交通出行、生态环境、消费安全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以及各领域的发展成效,观察社会发展和市民幸福感变化。

着力精品创作,确保新闻有温度、有情感。城市台广播媒体要注重将民生新闻融入宣传主流,做到有温度、有感染力,摆脱浅表,避免猎奇。79元一支的网红眉笔到底贵不贵?2023年9月,主播的一句话,引发网络论战,诸多老牌国货组团出圈,国货商战随之打响。扬州新闻广播以江苏扬州参与这场商战的老国货品牌为实地采访样本,同时关注其他国货品牌在线上、线下的应战表现和直播间流量变化,持续搜集网友对国货品牌的观点,进行了连续一个月的追踪、观察和数据分析,最终形成了《国货当自强》系列作品。这些作品既符合广播新闻鲜活的现场特点、传播特点,也体现了传统媒体对新兴业态的关注和思考。该作品获得江苏省2023年第四季度广播电视新闻推优作品。

1.3 强化媒体责任,让广播新闻“有思考”“有力量”

应急直播、多渠道、多媒体信息服务,是广播媒体的优势和特色之一。2023年7月,扬州市接连几场大暴雨让不少居民小区和市民家中产生积水。扬州新闻广播立即打破节目常规编排,开启应急直播,通过连线记者、听众、职能部门、专家等,展现住建、消防等多部门奋力抢险排涝、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行动,并进行涉水行车、积水路段安全提醒,提示民众应该如何理性看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现象,既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也让正能量的理念深入人心。

网络是一个内容极丰富的汪洋大海,这片汪洋大海中的信息内容良莠不齐,要想从中选择一些好的内容,成本非常高[2]。现如今,部分自媒体“先声夺人”,尤其是在一些突发事件、偶发事件尚未明晰的情况下,率先发声,抢占第一话语权,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带风向的作用。但是,这样做可能会造成公众误读,更有甚者导致不良后果。例如,2023年6月,宝应县“打酱油邻里中心店”被推上风口浪尖,有人在抖音平台连续发布三段视频,称这家店后厨脏乱差,竟然用扫帚刷锅,相关内容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扬州广播新闻记者从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处得知,经过调查,未发现该饭店存在违规行为。随后,记者也联系了视频发布者,对方表示,一开始只是为了好玩,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波澜,其本人已经采取了补救措施,并向店方表达了歉意。在这次事件中,主流媒体经过调查求证,及时向社会公众还原事件真相,正确引导了舆论。

2 构建多平台融合传播矩阵

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传播,一方面弥补了广播声音转瞬即逝的劣势,让广播新闻的触角更广、与受众互动更强;另一方面丰富了广播新闻的表现方式,让广播新闻能够更好地通过广播端口和新媒体平台,全方位、立体式讲述新时代故事。

2.1 多平台传播,表现形式“加”一点

2010年年初,扬州新闻广播实施格式化新闻运作时,正值微博元年,幸运地赶上了新媒体第一班车,其官方微博各项数据在江苏省内各类媒体官博中排名靠前。随着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兴起,扬州新闻广播也一直与其保持良性互动,从简单的“相加”变为深度的“相融”。

“两会”期间,扬州新闻广播利用移动直播车,同步进行网络视频直播和广播直播,以现场实时性和观点深度性,让“有想法”的代表、委员,“有说法”的提案、议案、“有说头”的两会话题通过融媒体形式一一呈现出来。后方编辑则根据专访内容制作回看二维码、海报等,丰富“两会”报道的内容与形式,通过多平台传播矩阵,提升“两会”相关广播报道的影响力,实现传统广播报道与融媒体报道的相生相融。

2.2 视听融合,短视频助力热点传播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大众的信息接收习惯发生了变化,将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新媒体平台上,这对传统媒体的传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态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并快速发展起来[3]。广播媒体可以借力短视频风口,融合出新,精耕细作,推出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的新闻短视频。例如,扬州新闻广播整合资源,包装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推出“立中评两会”“党代会·立中观察”“立中微评”等系列短视频,并在微信视频号、扬帆App等多平台、多渠道推广该系列短视频,树立品牌形象。短视频“‘冰墩墩’与两会时间”“任‘2’东西南北风”“不一‘young’的视角”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市民解读热点和焦点,短视频标题则结合了网络流行用语“冰墩墩”“不一‘young’”等,拉近与网友的距离,更易于被接受和广泛传播。

另外,城市台广播媒体要依托新闻本身,聚焦热点事件,让话题传播自带流量。例如,2023年4月22日,扬州邗江区四季金辉西园小区首次对公共收益进行分配,1 935户业主按照户型面积不同,分别领到了200元至1 000元不等的红包。不同于2 000多字的广播专题报道,扬州新闻广播记者在采访时还在现场拍摄了视频,制作了时长仅有14秒的短视频“扬州市邗江区四季金辉西园小区首次对公共收益进行分配”。一时间,“别人家的物业”迅速在微信朋友圈扩散、发酵,很快该短视频浏览量达1 000万、转发量达10万。此外,扬州新闻广播常态化推出的法治新闻短视频、医院新闻短视频等,也受到多方关注。

2.3 语系转变,减少广播用语的照搬照抄

融媒体时代,广播媒体既要保持传统媒体的优势,推出权威的信息、专业的解读,也要接地气,真正拥抱新媒体。城市台广播媒体生产出的新媒体产品不能只是传统媒体产品的简单复制和移植,而是要符合当下网友、粉丝的收听需求。广播声音转瞬即逝,广播语言简单通俗。而同样的内容转移到新媒体平台,文字需要更加谨慎且经得起推敲,同时也要转变广播语系,将其改为新媒体语言。例如,广播新闻中常用的采访录音多为采访对象的口语化表达乃至方言,如果直接照搬照抄到新媒体上,网友就很有可能会云里雾里看不懂,也不符合他们的接收习惯,不利于新闻内容的进一步有效传播。

3 采编播合力,赋能广播新闻传播

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融合传播与原来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采编手段相比,采编播人员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4]。城市台广播新闻传播要取得最优效果,需要采编播合力赋能。

3.1 高效运作“加”速机制流畅

因全天新闻体量大、运行节奏快,扬州新闻广播针对现有采编制播人员实施了既分工明确又融合使用的方案。为了实现人员融合使用的高效运作,年轻记者在采写各类广播与新媒体稿件之外,还轮流值守导播班、编辑班,担任新闻的责任编辑;专职编辑不以编辑某档具体新闻为主,更着重于全天新闻的融媒体运作;主持人除了要播音主持,还要负责整点档新闻的编辑、导播、采访、视频直播等工作。

扬州新闻广播建立了一套相对流畅的运作机制,在与直播室一墙之隔的导播区域设立由值班主编、信息平台编辑、导播编辑、新媒体编辑组成的新闻编辑室,统筹全天新闻运作。在运作上,该新闻编辑室具有策划选题、信息采集、资源整合的功能。就单个新闻来说,一次采集而来,通过编辑,及时生成和分发给声、屏、网、微、端多种媒体平台,实现多端传播,以形成强大的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各岗位日常各司其职,寻找、盘活新闻资源,遇到重大、突发、热点事件时,迅速作出反应,通过内引外联,将各种信息源源不断地汇集至广播平台和新媒体平台,并在全天节目中不断展开议题设置,放大新闻传播效应,更好地引导舆论。广播媒体通过盘活人力资源,不仅能实现采编制播各环节的有效流动、融合,还能够显著增强各岗位人员对新闻的综合把控能力,持续提升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3.2 融合趋势倒逼一专多能

融媒体时代,对记者、编辑、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要进一步提高整合新闻素材的能力,提升新闻观点提炼与表达的水平,提升视频拍摄和直播技能,真正实现一专多能,让广播新闻报道、媒体融合产品的“抱团”发布更加顺畅。

2016年12月,扬州广电“扬帆”App上线,其强大的图文发布功能和视频直播功能被扬州新闻广播积极采用。虽然扬州新闻广播并不擅长拍摄制作视频,但凭借广播记者的连线能力和专业素养,持续发起了四个不同位置、时段的视频直播,获得了很高的点击量。同时,扬州新闻广播还不断要求采编制播人员提升业务能力,学习和提升直播、制图、拍摄剪辑、制作短视频等技能。目前,扬州新闻广播不断创新,除了音频报道,视频直播、新媒体图文、海报等已成为标配,还能够娴熟运用各类新媒体及自媒体平台,初步实现了“采编融合、内容汇聚、多渠道传送,多终端一体化”的目标[5]。

4 结语

融媒体时代,城市台广播新闻应坚定信心,做好内容生产,构建融合传播的多平台矩阵,让“好声音”“好故事”“好观点”直达人心,持续提升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更好满足受众的多样化信息需求。

猜你喜欢
新闻广播扬州广播
中共早期创办的新闻广播和出版媒体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扬州的秋日
下扬州
试论新形势下新闻广播中的采编技巧
新媒体时代新闻广播该怎么走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