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敏 陈 超
(作者单位:1.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2.四川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与文明的关系一直是人类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1]。关注、宣传、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主流媒体追踪解析的热点,更是应紧紧抓住、牢牢把握的重点,要站到一定的高度把握和思考,充分展示其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中国昆明召开。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2]。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国际性大会在我国举办,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赞赏,这正是展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成就的重大报道时机,也是向海内外讲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绝佳机会。为此,四川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在大会第一阶段会议闭幕这个时间点,精心策划了一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特别直播《青山妩媚·万物生长》,以丰富的声音元素生动诠释和传递生态文明理念,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探索、中国方案、中国贡献。该直播获得第32届中国新闻奖新闻直播二等奖。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2]。1992年,150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上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协议,迄今共有193个国家加入了该公约。这是一项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而缔约方大会则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最高议事和决策机制,旨在倡导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COP15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会上通过的《昆明宣言》承诺加快制定、更新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优化和建立保护地体系,以应对和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加强与联合国现有多边环境协定的合作与协调,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等。我国是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之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3]。
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推动下,重大报道时机成熟,正是展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成就的最佳时点。四川新闻广播创作团队精心策划,迅速行动,联合陕西、甘肃、海南、吉林四省广播电视台,采编制作了一期内容丰富、有深度、可听性强的直播节目。多路记者深入各大国家公园腹地实地采访、挖掘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案例和故事,学习自然保护地的传统知识,探讨自然保护地与社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呈现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监测与科学研究所做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效。
该直播融入了丰富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注重主题呈现、话语表达,兼顾站位高和生动性,巧借热点,找准契合点、发力点,立足专业定位,用鲜活事例、事实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反映生态文明发展变化,体现出了创作者对新闻价值、新闻热点的敏锐把握、深度挖掘。
现场直播是广播电视媒体的魅力和优势之一,新闻性和直播态是新闻直播的核心内涵。现场报道尤其是对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报道,能直接体现事件的真实性,展示事件现场,而具有专业性的背景介绍、知识点提炼、观点输出,以及规范的直播态,更有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传播力和影响力。
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们积极履行大国责任与担当,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成立了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设立了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2]。国家公园的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传统文化和生态理念的传承、生态文化品牌的构建等,其背后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将这些故事通俗易懂地讲述给受众,是主流媒体的责任,也是采编制作本场直播的初衷。
自然保护不能只着眼于对物种本身进行保护,还要保护好包括其栖息地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大熊猫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对生态保护具有特殊号召力和吸引力。首批五个国家公园中的大熊猫国家公园,面积超过七成在四川。同时,四川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世界珍贵物种基因库之一,在1 600多万公顷天然林、1 700多万公顷天然草地、160多万公顷自然湿地构筑的生态本底上,生活着高等植物1万多种,占全国总数的1/3,脊椎动物近1 300种,约占全国总数的45%。而说到大熊猫,其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了“易危”,而且随着人工繁育大熊猫数量快速、优质增长,实现了野外放归,使得大熊猫成功融入并复壮了野生种群①。从“濒危”降为“易危”得到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的肯定。从纳入保护办法,到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保护大熊猫几乎贯穿我国70多年的风雨历程,从救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只活体大熊猫,再到人工繁育、野化训练、复壮放归,每一步都对大熊猫的保护和研究意义重大。为此,《青山妩媚·万物生长》直播用较长的篇幅着重讲述了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开展大熊猫野化放归研究、探寻迁地保护下的大熊猫个体逐渐走向野外进行自我繁殖的可行性方案等内容,并充分展示了这些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
节目受众跟随多路记者探访大熊猫国家公园后,又分别前往一南一北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探访对海南长臂猿、东北虎、东北豹等野生动物保护所做的努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从自然、人文、经济、社会、历史、科研、生态等多维立体角度,聚焦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和标志性事件,记录下生态保护区的人文之美、自然之美和生态之美,多元地呈现了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寻找“万物共生”中国答卷的精彩启示。正是这些经受严酷环境挑战却奋力成长的生命故事,一次次让人感受到每一种生灵,无论强大或弱小,都值得敬重和珍爱,都值得与它们一道相伴成长。动人的场景、共情的效果,节目用数据事实、实践经验告诉受众,我国正越来越成为亿万生物的乐园。
整档直播报道主题鲜明有深度,内容优质有趣,布局合理有新意,且注重专业知识的解读,体现了报道的权威性、视角的独特性和现场直播的生动性。
新闻直播,是在新闻发生的现场同步采集信号,并同步报道新闻事件,对题材和形态都有较高的要求,既要视野开阔,放大新闻价值,又要言之有物,探索创新表达。《青山妩媚·万物生长》充分发挥新闻事件的价值,通过精巧构思,使直播内容在力度与实效上做到精准传递,让受众有所收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科学指引[1]。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化,我国正着力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以绿色转型为驱动,探索“两山”转化的实践路径,坚持严格保护,保障世代传承,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青山妩媚·万物生长》适时抓住热点话题,主动作为,对大量新闻素材和故事进行挖掘,深入寻找其背后隐藏的价值。而这些故事背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懈探索,是很好的生态文明报道题材,是主流媒体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良好素材。
大熊猫国家公园,横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面积达2.7万平方千米。除了大熊猫,这里有8千多种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作为大熊猫的野外栖息地,许多地方都要严格遵守生态红线,为生物栖息腾出空间。直播中,讲到要从源头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例如小水电、矿业、木材等产业要逐步退出,捕鱼、放牧等传统生计不能进行。为保障村民们的收入,该区域发展起旅游业,培育本地特色农林产业,将伐木场变为自然保护区。这些凝聚着政府、社会、群众力量和智慧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成效,为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地方经济也从生态保护中获得了发展。
跳出四川,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设立,开启了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阶段,热带雨林快速恢复,野生动植物增长明显;启动天保工程,伐木工转变为护林员,解决了相关人员的生计问题,进一步探索“两山”转化的实践路径,因地制宜壮大绿色经济,让资源变资本,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做大做强特许经营产业,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地的宣教和游憩功能,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我国东北虎、东北豹历史天然分布区和唯一具有野生定居种群与繁殖家族的地区,为东北虎豹们提供了全面科学的保护;区域内实施全面禁猎,提高区内活动猎物的数量,进一步扩展保护区的面积,让一些零散的孤岛状保护区逐渐通过生态走廊连接起来,变成更大的保护区;探索生态保护新路,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以经济、生态为双动力促进多产业发展,用阳光、水、土壤和空气,为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永续的发展空间。有了全社会的参与,就能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从生态文明角度看,生物多样性及其提供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为所有形式的生命提供着保障。在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引领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目标引导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就是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条特色鲜明的路子。
透过这些故事和情节,升华了新闻直播报道的主题——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的高度,阐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4]。
《青山妩媚·万物生长》特别直播,契合大事大势,紧扣主题主线,涵盖多元多点,统筹谋划报道思路,精心设置“新闻点”,找准受众“兴趣点”,选准传播“发力点”。直播是“现场”,直播报道是“观察”,一场高质量的新闻直播,要把最有价值的现场带给受众,由点及面,娓娓道来,并在直播报道过程中带着受众一同去观察、思考,更好地体现主流媒体的敏锐性和引导力。
现场直播演播室设在都江堰玉堂镇的“熊猫谷”入口处,这里救助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只野生大熊猫。直播点位既有缔约方大会的采访现场,也有来自四川、云南、陕西、甘肃、海南、吉林等各地的野外现场采访,点位丰富,现场感强。直播室的主播、各采访点的记者为节目准备了很多生动有趣的事例,以及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知识点与观点,其现场主持、报道流畅自然,既能很好地驾驭现场、掌控节奏,又能及时补充背景介绍等信息,节目既有听感又有内涵,直播内容的信息含量丰富全面。生动的现场、丰富的资料背景、准确深刻的表达、创新的编排方式和内容呈现方式,使整档直播更加鲜活,利于传播,充分展示了主流媒体的魅力。
广播的魅力还在于声音。为保证呈现效果有声有色,直播在片花中以水声、鸟鸣声和各种野生动物鸣叫声等声音元素,对自然环境、动物等进行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文性描述;直播的内容呈现中也多次使用相关野生动物的叫声,大熊猫不同状态、不同需求时的叫声,如打斗、警告时的“嗷嗷”叫声,饥饿、不适时的“哇哇”叫声,发情、求偶时的“咩咩”叫声;长臂猿“猿啼雨林间”的叫声、东北虎豹“啸山林”的咆哮声,等等。通过这些生动、有趣又极具特色的声音,营造出不同的场景,意蕴悠长,可听性强,突出了声音传播的沉浸效果,入耳入心,充分调动起受众的想象力和感知力,传播效果显著,有效实现了自然生灵与现代化保护的交互表达。
该特别直播在四川观察、熊猫听听等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有效触达更多人群,收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万物相形以生,众灵互惠而成。世界本就是一个相互依赖、各自平等的庞大复杂而又和谐共生的生物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人类与万物应共存共荣。面向未来,主流媒体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积极行动,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传承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青山妩媚·万物生长》特别直播解说词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