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特质与内在逻辑

2024-04-10 07:33冯刚王莹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内在逻辑

冯刚 王莹

Doi:10.11835/j.issn.1008-5831.pj.2024.01.001

欢迎按以下格式引用:冯刚,王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特质与内在逻辑[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101-111.Doi:10.11835/j.issn.1008-5831.pj.2024.01.001.

Citation Format: FENG Gang, WANG Ying. The value, traits and internal logic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J].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2024(1):101-111.Doi:10.11835/j.issn.1008-5831.pj.2024.01.001.

基金項目:

教育部2022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思政课的公众形象塑造研究”(22JDSZKZ07)

作者简介:

冯刚,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Email:

Fenggang9102@163.com;王莹,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中国共产党最新的文化思想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性,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指明和标注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行动指南并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文化思想展现出了时代特质,坚守人民立场和政治底色、坚持宏微结合和体用贯通,并彰显了民族特性与世界眼光。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和实现了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文化本体与文化形态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内在发展和外在保障的统一。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逻辑,有利于深刻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存在和发展的内外动因。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新的文化使命;“第二个结合”;时代特质;内在逻辑

中图分类号:D412.65;G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24)01-0101-11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内容完整、逻辑清晰、层次丰富,富有实践性、时代性、创新性特征的思想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指明和标注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入研究和学理阐释是科学把握、深刻理解这一思想体系科学内涵的重要前提,也是推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问题提出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得以日益丰富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出席重要会议并从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文化建设工作的系统展开指明了基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就宣传思想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文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新闻舆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作出系统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从学理性角度揭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积累,与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等相对应存在,共同展现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等特点,有利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实现持续性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文化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202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锚定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提出了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习近平文化思想创新性地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着眼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明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提出“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等多个领域具有指引、解释、促进作用,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此后,学界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背景及过程、主要内容、实践路径等方面逐渐开展相关宣传阐释和学理化研究。例如,有学者从理论创新与实际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世界现代文明形态、文化建设经验的凝练总结与新时代文化使命等方面探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意蕴[1];有学者综观“问题与回应”“坚持与发展”“明体与达用”从多角度分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2];也有学者分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战略出发点、中轴和落脚点,分析习近平文化思想何以构建成科学完备、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3]。已有研究成果有利于从多维度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价值追求,以便学界未来进行持续、深入研究,也为学界在广度、深度上取得新进展提供支持与借鉴。本文在此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研究,立足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从动态与静态、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中探究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蕴、分析其时代特质、厘清其内在逻辑,旨在不断加深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地位和丰富内涵的科学认识。从而有利于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增进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认识,以发展眼光看待文化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并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推进我国文化建设、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实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指明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基础,创造了新的文化生命体,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文化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反映出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对世界的理解方式。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现实的人参与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505。文化的发展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不可分,体现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尽管马克思并未直接

界定“文化”概念或进行系统阐释,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贯穿着对文化问题的相关探究和思考、对人类文化哲学的观照与发展。从本质上来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认为,文化是社会意识的具体表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4]591。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阐释文化生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内涵、价值、功能等相关问题,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集中反映,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5]。十月革命后,列宁在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中,亦注重以历史眼光看待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曾指出,“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没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能完成这项任务”[6]。这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探索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对文化的探索、建设和总结,从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到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提出,都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充分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把握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内在规律,不斷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包含了对文化本质、文化价值、文化发展、文化领导权、文化主体性等理论问题的深入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7]。将文化丰富发展与国家、民族前途相联系,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的作用。习近平文化思想从理论和现实层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使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交融中不断得以深化和发展,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发展活力。

(二)指明和标注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使命锚定和反映了文化价值观、文化理念和文化愿景,是对文化层面的责任担当、价值追求的概括与凝练,蕴含了为实现一定文化目标而设定的一系列前进方向和内在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指明和标注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关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未来发展状态与方向,关乎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大命题,明确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8]44从文化创造、文化进步的角度揭示文化使命的时代要求和独特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作了形象总结。会议提出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9],这也将文化使命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层层展现出来。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揭示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突出特性,并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10],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内涵,并着重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10]的重要性。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的“七个着力”,为实现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思路和切入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也承担着重要的政治职责。

习近平文化思想阐明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实现基础和价值意义。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立在文化自信基础上,能够为实现文化繁荣发展提供目标和动力。文化自觉和自信是民族实现自立自强的重要前提,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8]41。实现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在理解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基础上,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文化发展具有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等特点,应当从文化的内在属性特点以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出发,把握中华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密切联系。习近平文化思想重视文化主体性和能动性,将文化传承、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相联结,标注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实现方式,立足“七个着力”,以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更好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相适应,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1]。阐明了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我国阶段性任务的重大调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理论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规定了“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既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过程中凝练出的,内涵丰富、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也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底蕴、文化品格和文化气度,表明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的高度。

新时代文化发展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都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12],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能动性、实践性特点,能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可以转化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实践的内在驱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现代性力量,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需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作用,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特质

任何思想的形成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同时也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蕴含了中华文化底色,彰显出了独特的时代特质。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人民立场、政治底色;宏微结合、体用贯通;民族特性、世界眼光的时代特质,这些特质是深入理解和系统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抓手。

(一)坚守人民立场和政治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3]。以人民为中心是坚持人民立场的价值要求,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原则,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支撑。无论是文艺工作、新闻舆论工作还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都在各类场合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无论是文化的传承还是发展归根结底都要明确广大人民群众关于精神文明方面的內在需要,都要依靠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上的主体地位,都要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人心向背是决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前途命运的根本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建设所作出的系统谋划和整体部署,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政治底色,也是我们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最大底气。同时,文化本身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意识形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党的领导,我国的文化发展不仅会迷失方向,更会丢掉主心骨。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才能真正保证文化发展沿着正确道路行稳致远。

(二)坚持宏微结合和体用贯通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在对实际工作的经验总结、规律把握过程中进行理论建构和理论创新,又从理论高度对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纲领性指导。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以宏微结合、体用贯通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思想形成的全过程。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内容构建上宏微结合、见微知著,不但从宏观层面对文化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深刻阐明为什么要发展文化、发展什么样的文化、如何发展文化等重大战略问题,而且也包括具体层面的“把脉问诊”,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内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涵盖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向内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文化传承发展等重要概念的认识规律及时代意义;向外坚持问题导向和时代指向,对当前我国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作出全面、系统、深刻的回应,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干扰、制约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种种因素,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在思想层面深化和发展认识论,也从实践层面细化文化战略和发展路径,同时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相互贯通的内在关系,将规律性认识与实际践行相统一,遵循时代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有利于在新的起点上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持续且深厚的精神力量。

(三)彰显民族特性与世界眼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我们要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15]。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动力在于发展,活力则在于交流。习近平总书记致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寻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有机结合,在文化发展中坚持文化主体性,不断从中华文脉中汲取精神滋养,彰显中华文化的民族特性,创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此外,要立足国际视野正确看待人类文明进步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正确看待文化在保持独立性与彰显世界性之间的关系。任何一种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交流互鉴。需要找准时代方位,结合发展需要,保持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文化作为载体向世界传播新时代中国声音,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展现我国独特的文化魅力,切实提升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始终对多元、多样的世界文化敞开胸怀、兼容并蓄,积极融入世界文化交流之中,在为世界文化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中国经验,展现中国文化新气象、新风貌的同时,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引领全人类发展。

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科学完整、逻辑架构清晰的思想体系,把握其内在逻辑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从纵向发展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实现由远及近、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从生发本质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从内因外因角度来看,实现了内在发展与外在保障的统一;从文化研究视角来看,实现了文化本体与文化形态的统一。

(一)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无论是从形成产生的过程,还是从内容构成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都是具有深厚历史特征和现实指导意义,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确证了其实现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历史逻辑是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得以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基础。任何文化思想的演进和发展都是在客观、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发生和演进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大理论创新的结果,在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基础上,不断拓展文化发展空间。同时,实践是理论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生命力所在,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形成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立足于实践才得以完成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总结文化发展规律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成果,反映了我国文化发展要求和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现实性特征。此外,习近平文化思想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从根本反映了文化传承、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的关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魂,以中华优秀傳统文化为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体用论”,并在新时代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和生命力,彰显出独具特色的创新性、兼容性,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10]。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为文化的现实性发展提供了源头和养分,也要求必须从历史视角看待文化、文明的延续与发展。历史是确保现实发展的依据和来源,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发展和演进,历史和现实的统一规定了不同时代的理论将呈现不同的样态与形式。习近平文化思想源于现实又根植于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结合中的时代产物,全面梳理、深刻阐发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并以科学的方式建构了层次丰富、逻辑严谨的思想体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向度、发展路径,实现了文化发展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习近平文化思想从时间上实现由远及近的统一,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供了坚强思想保障。

(二)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是唯物史观的根本方法。所谓合规律性,是指导实践的认识符合客观规律,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所谓合目的性,是指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自觉地改变世界,同时,实践及其结果符合主体自身的需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日益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文化建设规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另一方面,文化的本质是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也标志着人类自身发展的水平不断提升。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落脚点,强调文化对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规律的把握与实现育人目标的统一。文化与人之间是相互创造,相辅相成的。从文化产生而言,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从文化功能而言,文化能够涵育、滋养、影响人。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受到文化的塑造和熏陶。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支撑,也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育人观的主要内容。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育人指向就是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引导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会议上提出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命题本身包含众多内涵,既有知识性文化的滋养,也有人文精神的感染和熏陶”[16]。文化的创新发展归根结底是要落在人本身。时代新人是文化传承者、创造者和发扬者,新时代坚持以文化人,要用党的创新理论培育时代新人,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向引导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不断提高人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2017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要求和协同育人、合力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进一步凸显,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充分体现”[17]。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对文化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化,文化育人的内涵得以丰富和发展,文化育人形式得以拓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高校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了文化供给和基本遵循,彰显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也满足了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三)内在发展和外在保障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毛泽东同志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18]。内因决定着事物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外因通过内因的作用,也能对事物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时代性产物,是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理论的时代性成果,实现了文化内在发展与外在保障相统一。

习近平文化思想以“第二个结合”为内在动力,不断实现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10]。“第二个结合”创造了新的文化生命体,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注入动力,也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发展向度。“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也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也是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19]。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造力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命力和张力,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不断激活涌现。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发展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为基础,正如马克思曾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20]。当前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不能任意选择的现实存在,是以往文化实践积淀的结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提下,习近平文化思想仍将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实现守正创新。

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制度建设为重要保障,注重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等外在要素对文化发展的正向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是保障社会主义文化有序发展的组织架构和制度安排,有利于长久保持文化发展动力与活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1]。完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从内容设计来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与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的要求是内在统一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这一系列文化制度内容呼应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完善制定文化发展规划、不断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力,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优势。从战略定位来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提出,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对社会主义文化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规范、保障和支持作用。在新时代,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推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也是以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以文化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为外部保障,并通过文化发展内在的矛盾运动,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四)文化本体与文化形态的统一

从广义来看,文化是人们在历史中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看,文化特指精神文化,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认知、知识体系等方面内容。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文化”一词,即是从精神文化层面展开的。文化本体和文化形态是文化学中的基础范畴,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文化的演进、发展历程,探究习近平文化思想何以实现文化本体与文化形态的统一,有利于科学把握、洞悉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向度。

本体论指事物存在的实在本源和最终本性,将实体作為一切存在的核心。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本体,强调文化存在的本源、基本要素、基本特征,并反映文化的本质和实质。也有部分西方学者将文化本体置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之上,过分强调民族文化对社会的主导和控制作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则是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上发展起来的,以马克思本体论思想为内在依据,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本体论、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文化的本体与形态的发展根本上源自人对文化的创造力。“创造力能够产生出在内容上最富于变化的各种文化,其范围是不可预料的;它不受数量有限的、可能性的内容的限制,因为我们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22]。其中,文化本体蕴含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思考方式,反映文化的内在属性,根植于人的情感、伦理之中,决定了文化形态的表现方式。通过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党的文化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可以深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所揭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文化形态是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文化本体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借助认识论和生活实践的具体呈现,影响文化本体的发展和变化。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等内容,有利于不断探索文化形态实现的可能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发展兼具工具性及价值性要求,正确对待和把握“体”“用”之间的关系,强调“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从本体上坚持了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哲学思维、文化内涵,并通过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多种形式及其成果,将文化概念群中包含的一切内涵展现出来。并在实现文化本体与文化形态统一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用论”,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智慧,有利于实现文化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从而生动地呈现文化本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14]。“两个结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相联结,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创造出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互相成就的文化生命体,丰富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维度,拓展了文化的主体性。

五、研究總结

学者约瑟夫·奈将软实力主要来源划分成三个维度: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 [23]。文化作为软实力构成的核心内容,既表现在文化是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的组成要素,也体现于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精神标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文化的建设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精神世界建构,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根本性、战略性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构成,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具有清晰的思想源头与实现进路,即:源于习近平同志长期以来关于文化建设的深入思考以及从地方到中央数十年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经验总结;源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和时代性发展;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积累,以及党和国家对文化发展的理论认识。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实现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在与时俱进增进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认识过程中,要遵循其形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并从哲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多学科视角系统梳理、科学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蕴、时代特质及其内在逻辑,从而不断加深和拓展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阐释和研究方式。

参考文献:

[1]韩喜平.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意蕴[J].湖北社会科学,2023(11):5-10.

[2]沈壮海.深入系统地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11):32-35.

[3]宋友文.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理论创新[J].南京社会科学,2023(12):1-7,43.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6.

[6]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85.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9]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337.

[10]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3-06-03(01).

[1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

[1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9.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3

[14]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N].人民日报,2023-10-09(01).

[15]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430.

[16]冯刚.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以文化人研究[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0(6):123-130.

[17]冯刚,彭庆红,佘双好,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78.

[1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2.

[19]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

[2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69.

[2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2.

[22]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阎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211.

[23]约瑟夫·奈.软实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5.

The value, traits and internal logic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FENG Gang, WANG Ying

(School of Marxism,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P. R. China)

Abstract:

As the cultural chapter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adheres to the standpoint, viewpoints and methods of Marxism, and adheres to the standpoint of Chinese culture, which is the latest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achieve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has clarified the road map and task book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has a clear practical-orientation, and provides a powerful ideological weapon and scientific action guide for propaganda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work in the new situation.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has rich value implications, enriches and develops Marxist cultural theory, indicates and marks new cultural mission in the new era, and has provided action guidelines and injected strong spiri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dheres to the peoples position and political background, adheres to the combination of macro and micro and link of entity and use, and highlights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world vision.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adheres to and realizes the unity of historicity and reality, the unity of cultural noumenon and cultural form, the unity of law and purpose, the unity of internal development and external security. Grasping the internal logic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is conducive to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of the generation,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Key words: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the new cultural mission; the second comb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nternal logic(责任编辑  彭建国)

猜你喜欢
内在逻辑
探析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内在逻辑性
经济增长的要素体系、内在逻辑及反思
教育思想的主体结构与内在逻辑
孟子王道理念的内在逻辑及其当代价值
论遵循社会规律与坚持包容性发展的内在逻辑
中国道路自信的内在逻辑
实事求是方法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内在逻辑
浅析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内在逻辑
论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内在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