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时代意蕴和实践理路

2024-04-10 07:20杜晨阳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残疾人精神

谢 玲,杜晨阳

(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乌鲁木齐 830017)

2014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30周年时就指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两个格外”思想的提出,为我国残疾人事业指明了新的方向。残疾人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重要力量,绝不能被落下。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肩负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职责,在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方面应发挥关键作用。

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涵

2020年底,经过数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不懈探索、顽强拼搏、奋斗牺牲,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此后,共同富裕的内涵逐渐重新成为学者讨论的焦点,共同富裕的话语表达重新走进人们的日常交流,共同富裕的图景重新成为人人向往的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文中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1]。这进一步扩大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半径。而对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也成为一些学者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在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路径探讨中,许多学者给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引发社会的广泛热议。

目前,学术界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还处在火热的讨论之中,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具体内涵还没有形成统一意见,涌现了较多不同的观点。比如朱力就认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首先是指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富裕应该同步,其次是指人们的精神生活内容本身要丰富起来,最后是不同阶层之间、不同个体之间对某些重大问题存在共识[2]。他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现的过程向度,给出了自己的结论。而万平则从理想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首先是内心富足的人生理想,其次是个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理想,最后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国家梦想[3]。此研究从理想的不同层次出发,希望借助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理想的关系,对其进行间接阐述。而项久雨等人,则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出发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认为: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是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础,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个体全面发展与全体人民全面发展的统一,在国家共同体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4]。此观点充分尊重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底层逻辑出发阐述了内在含义,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同时,他们认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处理国家与个人之间的深层次关系有密切联系。而就其具体内涵来看,应该包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应该包括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道德水平、文化艺术等内容。简单来说,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是指:全体国民因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相对富足,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心态。总之,虽然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具体内涵,学界还未形成统一的观点,但是其基本内涵可以界定为:人们因相对公平地享受到各式各样的美好文化生活,继而带来的心理充盈和精神欢喜,从而表现为一个民族精神状态的充实、自尊自强意识的焕发和奋发意志的昂扬。

在宏观层面上,学界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产出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定性研究方面仍处在讨论之中。如何保证残疾人与普通人一道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目前学界的讨论还大多数停留在物质保障、社会福利制度的建构方面。残疾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其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与全体民众同向而行,又具有鲜明的特征。本研究认为,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首先应与普通人一样,表现为精神生活的满足和愉悦,其次表现为对精神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最后表现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学习和践行。因此,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可能自发形成,也不可能伴随着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同时形成,需要对残疾人精神生活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承担起这一主要责任。

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

《左传》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中国古人把立德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将道德教化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建立了全方位的道德评价和道德激励机制,并且把道德教化覆盖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场域,贯穿到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党在十八大时就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首要的任务就是为一定的政治服务,将一定的政治观点传递给受教育者,使其形成符合社会的发展的政治观点;其次教育国民养成良好的素质,提高人们思想素质,造就完善的心理,提高人民追求精神生活的动力;最后是传播一定的知识,将政治性、思想性相互贯通。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全体国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方面能够发挥政治上的引领、思想上的引导和知识上的启发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与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方面相互契合。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连通性

在我国,残疾人是社会的一个特殊困难群体,在社会交往中常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在婚姻、就业、养老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现实层面的长期挫败极容易导致部分残疾人在精神层面出现消极想法,甚至导致部分残疾人出现心理问题,进而产生对社会的不满,甚至有可能导致其误入歧途——走向反动分子的怀抱。从这个层面来看,促进残疾人精神健康发展,应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残疾人事业的使命,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下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残疾人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是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满足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内在需要,继而提升受教育者的精神涵养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并塑造受教育者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风尚、展现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建构充盈高尚的精神世界[5]。从精神塑造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与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相互连通。

1.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目标与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共融性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目标与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底层逻辑相互一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是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人的心理是在长期的环境中形成的,受到不同文化背景、家庭因素、成长经历、身体条件的影响。从形成因素来看,人的心理本身就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因此,塑造健康心理本身就需要持久性和多样化的方法。心理状况本身是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表现特征,塑造健康心理状况应是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首要前提。从普遍性的角度来看,实现人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健康的身体条件是人类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之一。但是残疾人在此方面普遍处于缺失状态,与普通人相比,残疾人在心理健康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纾解残疾人的精神心灵问题,往往成为更现实、更重要的问题。宓淑芳、曹华研究发现,残疾人的一些比较典型的心理状态有:孤独感、自卑感、敏感多疑、自尊心强,具有一定的抱怨心理、情绪不稳定等[6]。这些心理问题是残疾人走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障碍。思想政治教育与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四个方面。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其他教育的重要前提。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其他教育就可能坍塌。对于残疾人而言,促进其拥有健康的心理状况,应是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与心理教育注重心理建设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中除了有心理纾解的功能,更加强调价值引领作用。在促进残疾人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要引导其进行价值升华,进行有益的社会实践,最重要的是要引导残疾人向着党和国家规定的方向发展,积极融入社会主流轨道。即塑造广泛的社会关系和与之相匹配的个体认知,通过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认知塑造,进而凝聚广大受众群体的广泛共识,建构普遍连接[7]。新时代,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方面应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日实现。

但是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残疾人往往被社会边缘化,其在生活的诸多方面存在严重障碍,这种现实条件严重影响残疾人融入社会主流轨道。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更是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协调的现代化,因此,在实现这个目标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残疾人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本身就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2.思想政治教育终极目标与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同向性

制定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残疾人精神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是终极目标的必然进路。进入新时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更加明晰,且出现了针对不同层面、不同人群、不同职业的具体目标。比如针对青少年的目标是:培养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培养其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强心;培养其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促进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等。这些具体目标的制定切合青少年群体的成长发展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终端展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受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宝贵经验,也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观点的具体映照。从现实状况来看,残疾人口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地域分布、残疾状况、性别和年龄结构上,这对新时代制定适应残疾人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制定适合残疾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性目标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在具体情况下的充分实践,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也是在现阶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良方。

目前,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终极目标的认识已经达成了共识,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建构的基本目标,也是基本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被广泛了解;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的教育方法越来越被社会广泛接受;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被社会所广泛认可。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是指现实中的人,而不是抽象中的人,残疾人是现实中不可回避的人群,更是在全体人民都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的进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另一方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总体的、全社会的、全体人民的富裕,当然也包括残疾人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思想政治教育终极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而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思想基础。从客观实际来看,残疾人在我国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而且其内部结构又在快速演变,如何将不同状况的残疾人紧紧拧成一股绳,向着同一个方向奋勇迈进,继而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考虑的重要现实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方法对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可借鉴性

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育人工作的。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根据现实状况制定了一系列育人的内容,涌现了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总结了一系列通用的教育方法。进入新时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意义越来越为学者所重视,其内涵也由“家校”之间协同,逐渐转换成为社会各种资源的协同。这种调配全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方式,同样对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观念和实用的借鉴意义。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快速由幕后走向了台前,育人环境迅速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同样应搭乘互联网的“东风”,将教育效度与最终目标相互匹配。

1.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方式具有借鉴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性。目前,学界主张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课程思政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形成“大思政”的社会型育人格局,才能真正做到将正确的思想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受教育者。在促进残疾人精神共同富裕时,可以借鉴思想政治教育整合各种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协同育人的方法,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主阵地作用的发挥,对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借鉴意义。在特殊教育的课堂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基础性作用,使残疾人在学校教育阶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方法,对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实践上的现实指导意义。各种社会资源应充分调动起来,积极协调,为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和精神资源帮扶。残疾人就业后往往会与一定的组织产生密切联系,比如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帮扶社团、社会爱心组织等,充分调动这些组织育人的功能,能够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最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对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超越自我的价值。反思是思想进步的方法之一,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内化教育的主要表现方式,只有实现了自我教育,才真正实现了教育的目的。促进残疾人进行自我教育,能够让残疾人认识到自身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树牢残疾人追求幸福生活的积极心态,最终有利于实现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

2.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残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因时而变、因势而变,是实事求是原则的生动阐述。进入新时代后,我国互联网产业迅速壮大,参与互联网的人群几乎覆盖到各个阶层。因此,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好网络空间,发挥互联网空间大课堂的关键性因素。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持续渗透,网络已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沿阵地。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成功实现最终的育人目标,目前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正确使用。首先,促进残疾人精神共同富裕可以借鉴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平台建设的经验,残疾人可以打造拥有自身特点的互联网账号,以此来宣传残疾人事业,获得社会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增强自信心,增加自主性,激发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其次,可以借鉴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建设中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意识的方法。让残疾人真正完全地投入其中,彰显自身价值。最后,可以借鉴思想政治教育中模范作用的方法。在残疾人参与互联网建设时,同样可以打造具有模范带头作用的优秀残疾人队伍,从而以点带面,激励带动更多残疾人精神状态的提升。

三、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时代意蕴

让生活在中国的广大残疾人过上物质丰富、精神愉悦的美好生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社会引导作用的重要方面。2023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康复国际百年庆典致贺信中谈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将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关心关爱残疾人物质和精神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目标使然,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理想应然,更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断向好发展的逻辑必然。

(一)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残疾人精神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使然

物质丰富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互匹配,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不仅内涵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更包含精神生活的充沛饱满。在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维度上,中国式现代化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心灵相通的。残疾人是人口中的特殊群体,但同时,残疾人也是社会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更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格外关心、格外照顾的群体。

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以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理论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的发展实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蕴含着丰富的前瞻性思维和统御性内涵。思想政治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命线”。将全社会的思想统一起来,努力引导残疾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丰富残疾人精神生活,促进残疾人精神富裕,进而加快残疾人参与共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使命担当。

(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残疾人精神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想应然

实行改革开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社会的本质要求,这种人类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同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追求。马克思主义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是人民,同时,人民在推动社会发展中也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共同富裕则应以全体人民的利益为衡量尺度。残疾人共同富裕理应是我国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现实发展状况,残疾人与全体人民一道实现共同富裕的阻碍比较大,而在实现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方面障碍更多,阻力更大。从长远来看,共同富裕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困难挑战,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

因此,紧紧把握每一代人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精神力量,在接续奋斗的道路上将全体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从个体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残疾人思想认知、价值判断和情感意志等的影响,可以激发残疾人更加积极地参与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塑造残疾人的精神世界,充实残疾人的精神生活。从社会层面来看,在推动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挥整合残疾人的主体精神力量,统领社会多元价值观,整合多重社会力量,调动残疾人的主动性,发挥残疾人的创造性的作用,进而引导残疾人主动参与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为丰富精神生活提供现实基础。

(三)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逻辑必然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了“人的自由发展”的概念。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进一步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概括为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最高样态,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追寻目标和意义归旨。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立足于中国大地,经得起实践和时代考验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社会主义。

在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目标中,人的全面发展是其最终价值追求。残疾人虽然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但却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中人的全面发展,应当也必然包括残疾人的全面发展。从现实来看,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还存在较大阻碍,但是应首先充分看到,残疾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满足残疾人的精神生活富裕的需求成为促进残疾人幸福生活的重要方面。而思想政治教育与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作用是成正比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四、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理路

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现实的人,承担着建构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培育和引领残疾人的思想态度、价值观念进而促进残疾人行为方式的进步。这将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最终实现全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为残疾人提供科学思想理论指导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思想为残疾人树立科学思想提供理论支持。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精神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在新时代理论上的发扬;是衡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准;追求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其过程中的指导地位。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组成部分,因此,追求实现残疾人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也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残疾人的精神生活中的指导地位,用党的最新理论启发、引导残疾人。在新时代,则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残疾人的思想底蕴,筑牢残疾人的思想长城,继而引导残疾人奋发向上。当今社会,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思想多元化倾向越发明显,加之互联网的广泛传播,加速了各种思潮的传播广度和效度。而在残疾人的生活中,往往因为现实的各种挫折甚至不幸,导致其思想出现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倾向,从而走向错误思想的旋涡。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思想上的塑造、精神上的引导、心灵上的帮扶,使残疾人对党和国家的理论产生深刻认同,并形成与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相一致的意识形态,进而让残疾人真正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所在,用党的最新科学理论武装残疾人的头脑,充盈残疾人的内心世界,为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科学理论支持。

(二)为残疾人提供科学实践方向指引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性活动。存在脑海的东西只有付诸实践才能真正产生现实价值。荀子在《劝学》中讲道:“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实践是意识转化为物质的桥梁。思想政治教育为残疾人精神共同富裕的实践确定了方向,为残疾人科学实践方向提供指引。目前,我国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思想还大多停留在“帮扶靠”的层面。如果残疾人发展仅仅是资金问题,那残疾人发展问题则与其他一般经济问题并无二致。世界公认残疾人有权享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福利,也有权通过自身和社会帮助追求自己的幸福,更有权力和正常人一样参与社会生活。因此,为残疾人主动赋能,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以此使残疾人更加自信地融入社会,是推动残疾人精神富裕的物质底层逻辑。实现残疾人精神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要通过就业主动参与到社会主流发展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残疾人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融入社会的大家庭,避免残疾人因缺乏实践活动,陷入虚无以至产生与社会脱节的现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激发残疾人主体意识的高扬,引导其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从而创造相应的社会价值,彰显自我价值。

(三)为残疾人提供追求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动力支持

物质和精神生活富裕是社会主义达到共同富裕的两个重要维度,两者互促互进、相互协调[8]。在追求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要有持续稳定的精神生活富裕作为支撑,否则物质生活富裕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根基和灵魂。残疾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富裕具有更加别样的互动模式。对残疾人而言,精神动力是率先要解决的问题,时常需要走在追求物质富裕之前。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激发残疾人追求物质富裕的强大精神力量,引导残疾人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奋力拼搏。首先,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为残疾人追寻价值目标提供精神动力。信仰什么、追求什么、怎样度过这一生,是残疾人在融入社会主流价值观中需要率先回答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灌输给残疾人中国梦、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等目标,激发残疾人的精神动力。其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宣传形式,为残疾人提供精神动力。残疾人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的薄弱环节。通过既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又契合残疾人特点的文化宣传为残疾人提供更为持久的精神动力。最后,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残疾人提供精神动力。虽然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在现实中,残疾人仍然在就业、婚恋等方面受到不小的歧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塑造良好社会环境的功能可以为残疾人在社会的发展中提供良好的氛围,让残疾人形成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积极健康心理状态,进而激发其追求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强大精神动力,与社会主流思想汇合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打破残疾人与社会主流价值之间的壁垒,塑造与主流价值同向而行的思想认知,锻造一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自身力量的坚强队伍,激发残疾人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潜力,进而从思想层面为促进残疾人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残疾人精神
共同富裕
虎虎生威见精神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