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024-04-09 07:57金妍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2期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工业机器人培养路径

[摘 要]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明确指出:“各大院校要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和新体系,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高职院校开展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活动应积极践行新工科理念,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文章联系新工科和复合型人才的内涵,细致分析了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并提出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健全专业课程体系、深化校企之间合作、推进课证有效融通等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工科;高职;工业机器人;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02.074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2-0230-03

0     引 言

新工科背景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在工业机器人专业方面,人才培养不仅要满足传统工业升级改造需求,还要促进现代工业更好地发展。但是从实际来看,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体系构建有待完善、校企之间合作不够深入等。需要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分析,从培养复合型人才角度入手,提出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措施,使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实质要求[1]。

1     新工科和复合型人才的内涵

新工科是指在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和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面向当前急需和未来发展需要,运用新兴技术建设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形态,或者是改造升级一批传统工科,构筑具有跨界整合、创新创业和应用实践能力的中国本土化新型工科。复合型人才是指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且在某个具体方面出类拔萃。将之引申到工业机器人专业中,就是具有工业机器人专业知识应用及数字化设计技术技能的新工科复合型人才。

2     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

2.1   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引导下,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才能科学有序进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然而从实际来看,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不够明确,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机器人专业教育教学上,忽略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更为关注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专业知识和相关职业素养培养重视不足,都会对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2.2   课程体系构建有待完善

工业机器人专业是一项新兴发展起来的工科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因此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要注意结合实际,完善课程体系。但是从实际来看,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没有对接工业机器人专业职业岗位群,课程内容没有对接国家职业标准,所构建课程体系无法支撑学生学习以后达到毕业要求,这不仅会给学生工业机器人专业系统化、模块化学习带来不利影响,还无法保障最终人才培养质量[2]。

2.3   校企之间合作不够深入

当前校企之间合作更多体现在各自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上,紧密围绕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优化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渠道和模式比较少,无法促进学生通过校企合作接触更多智能制造专业技术知识,很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2.4   实践训练系统融通不足

实践训练在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且该项工作开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因此要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训练工作。不过从实际来看,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践训练系统融通还不够,主要表现为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了基础操作实训上,较少与综合实践训练和集成应用实训相联系,围绕课证融通实施1+X证书制度落实不到位,无法形成教育合力,难以进一步提高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综合素质。

2.5   教师队伍工作水平较低

新工科背景下,高职开展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对参与教师综合素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现有教师队伍教学综合水平还比较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有待提升,忽略了教师教育培训和考核监督工作,无法为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3     新工科背景下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

3.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新工科背景下,工业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更为渴求。高职开展工业机器人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要明确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为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和学生培养提供科学性指导。相关内容包括:①应具备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②应掌握使用以工业机器人为主的工业控制、自动化应用等必备知识;③应具备从事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维护、系统集成的综合职业能力,且能适应工业机器人操作、调试、生产线维护、设备集成改造等职业岗位任职要求;④具备综合运用专业学习知识、能力创新升级现有工业生产模式的素质能力,同时支持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在有效把握工业机器人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及要求以后,实际育人工作要围绕这些目标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促使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3]。

3.2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开展工业机器人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还要健全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保证培养人才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促进新工科更好发展。相關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明确专业职业岗位群。在构建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前,要了解专业对应的岗位群(见表1)。根据岗位群对应的职位特征关键词,健全完善专业现行课程体系。比如现有的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制图、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等专业课程,更加偏向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较少涉及销售、服务和管理内容。在有效掌握这一情况以后,后续人才培养工作可以根据需要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实现对学生相关职业素质能力的有效培养。②打造专业不同课程模块。在了解工业机器人专业岗位群后,可以从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技术能力、专业学习延伸拓展等方面入手,建立不同课程模块。这里以专业核心技术能力课程模块为例,高职院校可以从学生应该具备的工业机器人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着手,开发工业机器人控制基础课程、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课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课程等,让学生通过学习模块课程知识内容,形成专业核心技能。③协调优化理论实践教学占比。高职院校培养具备工业机器人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还要优化调整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特别是在实践课程学习方面,学生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操作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因此要结合实际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比例[4]。

3.3   深化校企合作

高职培养复合型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要。围绕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校企合作可以形成教育合力,提升实际人才培养质量。相关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挖掘各自优势资源。在工业机器人复合型人才培养中,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的优势资源具有差异性。推进校企合作时,可以挖掘学校和企业在课程、教学、岗位、操作等方面的优势资源,然后围绕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整合这些优势资源,开展校企育人合作,协同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术能力、职业素养等。②加强实践教学合作。企业在职业岗位实践操作方面存在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要提高学生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可以与企业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合作。涉及的内容可以为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最新理论、技术等内容支持;为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提供真实的实践操作场景场所等[4]。③创新校企合作方式。步入信息化时代以后,校企开展复合型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合作,也要坚持与时俱进,优化创新校企合作方式。一方面,可以积极打造校企合作育人平台,通过该平台增强校企之间沟通联系,输送相关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大数据、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开辟线上机器人应用模拟实践、工业机器人应用程序开发等空间,支持学生在这些空间中进行专业学习、实践操作、深入探究、分析讨论等,使学生熟悉企业工业机器人各种应用场景和掌握相关职业岗位技术能力。

3.4   融通实践训练系统

工业机器人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具备工业机器人专业知识应用及数字化设计技术技能。要顺利达成这一目标,需要融通实践训练系统,使之成为学生获得1+X证书的重要训练场所。相应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构建实践训练系统。可以遵循由低到高原则,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训练结构模式,这个结构模式可以包含基础操作实训场地、专业综合实训场所、集成应用实训场地等内容,借助这些场地发挥作用,可以切实满足复合型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践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参加专业实践实训以后也能掌握更多职业操作技能。②实行1+X证书制度。在融通实践训练系统时,注意引入1+X证书制度,可以围绕学生需要掌握的职业技术,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训练活动,在完成实训操作以后进行考证,确保实践训练系统优势作用发挥。比如,学生在考取工业机器人操作证书、工业机器人编程证书等时,高职院校可以围绕这些证书考取需要设置课程,完成对应实践操作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相关学习训练活动,最终学生完成工业机器人专业学习训练以后,也能获得更多与职业有关的技术操作证书,方便快速适应后续工作[5]。

3.5   落实教师保障机制

新工科背景下,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兼具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相关措施包括:①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可以采用对外招聘、企业引进等方式,吸引一批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较高教学水平的优秀教师,加入复合型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队伍,能够更加科学高效地完成该项工作。②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要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水平,高职院校还可以定期组织教育、培训、研讨等活动,让相关教师参与其中,在了解获取更多最新工业机器人领域技术知识的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实际操作水平,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时才会显得游刃有余[6]。

4     结束语

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要将注意力放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上,使之更加贴合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实践中,高职院校要对新工科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结合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构建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等综合性培养训练下,真正成长为可以推动工业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升级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薇.新工科背景下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时代汽车,2022(24):55-57.

[2]段向军,徐胤莉,黄丽娟.高职智能制造类专业群“制造+信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发展研究,2023(1):77-83.

[3]王肖锋,田换林,穆浩志,等.机器人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22(5):55-63.

[4]段向軍,朱方园,赵海峰.新工科背景下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9(5):52-56.

[5]张成全,刘亚萍.基于“1+X”证书制度的职业本科背景下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探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3(1):53-55,69.

[6]吴建伟,王佳锐.高职院校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13):204-205.

[收稿日期]2023-07-16

[基金项目]2023年吉林省高教科研一般课题“新工科背景下高职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高精尖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JGJX2023D986)。

[作者简介]金妍(1979— ),女,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智能制造。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工业机器人培养路径
基于虚拟样机的工业机器人末端液压夹持器的设计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工业机器人模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浅析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高师钢琴主修课教学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