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雅雯
幼儿“教”幼儿,指的是充分发挥幼儿的自我教育作用,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综合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能够积极学习身边同伴的思想和言行,激发自身的内在动力,通过模仿和学习,不断实现自身的成长与进步。可以说,与教师以及父母的教育相比,幼儿的“自我教育”具有更大的优势。幼儿“教”幼儿,无论是主体还是客体都是幼儿,他们之间具有高度的平等性和互动性,“教”与“学”都具有隐性、日常的特点,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教育的作用和价值。
幼儿“教”幼儿优势的形成原因
自主活动形式更适合幼儿。幼儿“教”幼儿,自主性与自发性是最明显的特点。相较于规范化的幼儿园教育而言,幼儿“教”幼儿并没有明确的教学内容,更没有提前设定好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对于教者来说,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整体情绪都是较为轻松的,无须认真进行学情调研,了解学习者的基本情况,也无须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钻研与探索。这一过程中,仅需要教者与学习者一同组成一个现实的教学环境,根据时间、地点、事件的不同自发地形成相应的教学方法,随时进行调整。在没有任何束缚的教学中,教者能够切实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真正感受到教的乐趣和魅力。相对而言,学习者从自己的个人兴趣和学习需要出发,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热情,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与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相比较,这更能凸显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可以主动进行知识内容的探讨,促进自己能力的发展和水平的提升。故而,幼儿“教”幼儿这一活动形式更加适合幼儿,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基本特性。
填补了教师教育空余时间。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闲暇教育和碎片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可以说,闲暇时间决定了人生活与学习的质量,是人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意味着从小就要接受高质量的闲暇教育。与成人的生活相比,幼儿有着更多的闲暇时间。部分家长担心幼儿的闲暇时间被浪费,就用各种兴趣班和特长课占满幼儿的闲暇时间,从而将“闲暇时间”转变成“学习时间”。事实上,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
在玩耍过程中,幼儿与同伴一同建立了彼此支持、互相学习的伙伴关系。在幼儿园教育的闲暇时间,只要幼儿们处于同一环境下,就会出现幼儿“教”幼儿的现象,无论是课上学习、课下游戏、日常生活还是课后玩耍,都能为幼儿提供彼此学习的机会。教师的教学活动仅存在于幼儿园生活中,但是幼儿“教”幼儿的时间和覆盖范围更广,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一种填补。
较成人教育有更多优越性。成人教育往往需要以一定的教学目的为导向,遵守相应的教学原则,并按照一定的计划向幼儿传授知识。但是,幼儿“教”的内容就是自己掌握的内容,无需教学设备、教学方案等一系列教学机制,具有较强的随机性特点,整个教育活动都更加灵活。
另一方面,幼儿之间的年龄差距较小,在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上都具有较强相似性。对于某一话题,他们的认识水平、探索深度往往都在一个程度。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者选择的教学方式也是最适合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成年人的世界更具逻辑性和理性,有些对于成年人来说最基础、最简单的问题,在幼儿中间却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答案。
幼儿“教”幼儿的具体策略
促进幼儿合作学习,提升幼儿能力。想要为幼儿“教”幼儿创建更好的环境,教师可以推动幼儿进行合作學习,让他们从中获得能力的提升与素养的培养。具体来说,教师可从两个角度入手,推动学生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需要创建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应当注意的是,教师要在这一环节有意识地避免“权威主体”的出现,尽量使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其次,教师也要设置合适的、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和开放性的合作探究问题,保证幼儿的合作探究过程更有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注意问题难度的适当性,避免由于问题过难或过易而影响幼儿的探究效果,让他们无法高质量地开展幼儿“教”幼儿的活动。
开展丰富课余活动,训练语言表达。丰富的课余活动既能够充实幼儿的课余时间,也能够实现对幼儿能力的训练,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学机会”。因此,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开展课余活动,让幼儿在彼此学习与模仿中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第一,教师可以将童话故事改编为情景剧,鼓励幼儿参与到作品的演绎中。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会主动调整自己的语言以更好地靠近角色,学习同伴的演绎方法与表达方法,不断调整自己的演绎模式,从而呈现出更优质的作品。第二,教师还可以借助校园小广播,鼓励学生能够大胆、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校园小广播是幼儿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播音员可以由幼儿担任。通过这一方式,他们可以朗读自己喜爱的儿歌、故事等,从而在日积月累中训练他们的表达能力,在学习与生活中更加自信。
鼓励幼儿积极发言,渲染课堂氛围。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当注意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供一定机会。因此,教师应当注意选择鼓励性的语言,调动幼儿表达观点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当培养一些敢于发言并勇于发言的幼儿,让他们成为其他幼儿的榜样,号召全班幼儿都向他们学习。由于幼儿渴望获得教师的认可与表扬,当教师表扬积极发言的幼儿时,其他幼儿会受到强烈的心理暗示,从而产生积极发言的动力,想要获得教师的表扬。在积极发言的幼儿无意识的“教”中,其他幼儿能够学习他们的表现,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并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从而使整个课堂环境都变得活跃起来。
培养游戏活动榜样,促进积极参与。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幼儿是否能够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并做出积极回应,对整个教学效果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了给幼儿“教”幼儿提供机会,也为了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教师可以选择培养游戏活动榜样,促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积极参与。例如,教师在讲解游戏规则以后,需要有幼儿主动来到讲台前参与游戏或者担任游戏组织者的角色。为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热情活泼、表现积极的幼儿打头阵,从而调动其他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让全班幼儿都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帮助他们获得进步和提升。
总而言之,推动幼儿“教”幼儿的学前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幼儿自我教育的价值,为他们彼此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与充分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为家长介绍幼儿“教”幼儿所具有的各种优势,让家长能够提供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以便让家长为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幼儿“教”幼儿成为成人教育的有益补充,为幼儿构建一个系统而充实的教育环境。
专家点评
相比于老师、父母的“教”,儿童间的“教”更隐性,也更日常,“学”也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填补。教师可为幼儿“教”幼儿创建更好的环境,用同伴间的积极互动来提高儿童社交技能、情感认知能力,帮助他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建立自我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