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地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协同育人路径探索

2024-04-09 15:14刘引鸽张永刚
高教学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新时代

刘引鸽 张永刚

摘  要:基于新时代下自然资源学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理念,构架课程思政元素教学模式框架,从时间、空间、标题等多维度分析思政元素内涵挖掘与协同育人路径,培养学生对专业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价值观及实践应用能力,实现自然资源学思政元素的应用,爱国情怀、世界观的培养,达到专业课程知识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协同育人目标。

关键词:高校地理专业;思政元素挖掘;育人路径;自然资源学;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0-0181-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n natural resources courses in the new era, a teaching model framework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courses is constructed. The connotation mining an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re analyzed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such as time, space, and title dimensions,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deep understanding ability, cognitive ability, valu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subject knowledge. Simultaneously,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al goal of apply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natural resources science, cultivating patriotism and worldview, as well as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course knowledge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re achieved.

Keywords: Geography major in universities;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path to education; natural resources science; new era

新時代下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知识创新和教育振兴的协同发展是我国地理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课堂教学重要培养目标之一[1]。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及各种能力,是协同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指出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从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教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到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3],课程思政在不断推进和探索,而且成为了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战略,就是要在课堂教育中渗透和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及人格素养,从专业课的不同角度分析课堂教学融入思想政治内容的方式、思路、技巧和元素。对于不同课程,课程思政的内涵理解不同,研究侧重点有差异[4-5],课程思政的理念、原则、实践还在不断研究深化中。所谓课程思政就是在大学课堂教学中,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国家情怀、伦理、科学和人文精神,以及全球意识,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观的统一,形成一个多方位协同育人理念和格局[6-9]。大学课程设置一般分为专业课、通识课及思政课三种形式,教学内容、范式、理念有各自的定位和目标。专业课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训练,通识课关注学生全面的人文和科学素质的教育。根据不同课程类型需要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思政要素的挖掘和融入教学,进行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培养及创新应用能力的协同培养。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高校地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因此,本文以自然资源学这门课程为例,分析新时代下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路径及教学理念、思维及多元化培养方式,为大学生综合专业素质与协同教育培养目标提供参考。

一  自然资源学思政元素挖掘构思

自然资源学是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包括资源数量、质量、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自然资源课程的专业知识基础体现在自然资源的稀缺理论框架、资源生态学、资源经济学、资源管理的社会学原理的理解与实践应用的案例分析与结合。资源包括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等,涉及领域广泛[10]。因此,课程思政元素的资源来源首先要从课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结构出发,考虑所涉及到的时间、空间和标题等维度,查找反映国内社会主义特色、国际和平及区域价值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及知识资源,将其融入到专业学科的课堂,形成协同育人的教育模式。时间维度可以从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资源认识、开发和科技发展,到现在的生态文明建设、资环保护、信息资源与科技发展融入课堂,从而增强学生对自然资源相关内容理解和认知。空间维度可以将全球、国家、区域、个人价值的典型案例融入课堂,使学生了解资源的空间分布与人类的关系,尤其是化石能源、森林资源和水土资源的保护及国际和平性资源利用,增加保护资源的爱国热情。标题维度就是通过案例思政元素的融入,使学生从综合角度和多方位认识资源的合理利用、科技在洁净能源开发中的作用,增强对国家资源开发技术先进性的认知,培养学生从多维立体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要从学生、老师、教学内容、思政元素融合、教学效果方面进行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模式顶层设计(图1)。

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题的引入者,学生是知识接受者和实际应用者,课本专业知识是教学体系的主要构架。通过构建自然资源课程体系,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的变化与人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体现出的突出问题,从而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的知识创新和教育振兴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世界和我国自然资源稀缺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例如,通过气候、土壤、土地、草地、林地、水域、农作物、畜牧品种、工业节能、新能源及洁净能源的开发利用实践案例与地理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并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交流和反馈,诊断分析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信息认知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资源认知情感,实现资源生态、经济、管理知识价值引领,从而加深学生深刻理解人口数量过剩与消费过剩产生的自然资源及生物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退化和消耗带来的资源危机,形成教书育人的统一,从而增强学生大局意识和社会担当及树立资源保护价值观及责任感,实现立德树人和专业知识传授有机融合的教学目标。

二  协同育人与思政元素融合教学路径

课程思政元素的源泉可以从课程内容认知、国家情怀、国际背景、科技发展和实践五个方面进行思政元素资源的剖析和挖掘,达到综合素质培养及协同育人的教学目的,思政元素资源的挖掘路径如图2所示。

(一)  课程内容

思政元素概括为理论知识、价值理念、精神追求。自然资源学课程内容涉及国外、国内、社会和个人等的政治、经济发展、人文知识等领域。课堂教学中思政元素挖掘只有充分考虑教师对每节课堂的讲解构思,考虑到学生知识的接受、思政元素的渗透融入、教学效果的反馈,实践和补充修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内容属性认知需要从理论、方法、价值取向、思想意识等方面对自然资源学这门课程有全面理解,教师课前必须构思课堂教学中每个章节的思政元素及课堂内容与思政元素之间时空维度的联系,达到专业知识、思政教育协同培养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思政教学中,依据不同章节内容融入思政元素,并进行课程的互动交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这节课程的重要性、隐含的国家情怀、大局意识、个人价值观的取向及文化与文明,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认知自然资源学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及增强新资源开发应用的价值取向。对于学生的教育目标,要从内化和外化方面培养学生 “三感三精神”,即使命感、责任感、时代感,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

(二)  国家情怀

我国人口众多,与自然资源的矛盾突出,因此,通过充分认识和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及国情,自然资源发展演进,资源探测、稀缺与保护现状,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理论体系和思想融入课堂,感知自然资源稀缺本质及重要性。例如,从剖析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资源管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认识自然资源与我国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理解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通过这些案例、经典元素的渗透和融入,充分认识自然资源的社会性,自然资源过度利用带来的问题。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理解资源价值重建含义,从而使学生树立资源评价和保护的科学理论、意识形态和方法论。

(三)  国际背景

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的资源,通过对全球背景下自然资源理念的讲解,增强学生热爱和平的精神。对世界各国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问题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能源在全球社会中的战略地位。从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剖析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价值。例如,从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文明、腓尼基文明、古希腊文明、玛雅文明及丝绸之路沿线文明的兴衰,使学生理解自然资源不持续利用的環境退化及文明消亡的历史教训,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一直延续的爱国情怀,树立科学发展观,加深对资源生态内涵的深刻理解及实践应用。通过不同时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然资源利用及影响案例,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生产布局、结构效率,自然资源稀缺的全球风险、福利分配、资源耗竭案例剖析,加深学生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报酬递减,人口、技术、经济市场体制引起全球水资源、能源、粮食等自然资源经济耗竭的成因。

(四)  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如,遥感资源卫星、高新科技在新洁净能源开发利用中的影响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科学研究和攻关精神。培养学生深刻理解和认识科学技术对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培养学生对资源卫星、遥感监测技术、信息系统、空间技术、系统分析技术对资源的调查、评价、开发、管理的理论方法体系应用能力。通过剖析人类必须的食物、能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历史,如,能源从最初的煤炭到现在洁净能源开发,增强学生认识和理解节约资源和开发新能源的科学价值观及学生对新知识和技术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五)  实践

实践过程与协同教育结合,使学生直观认识和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及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文明。利用现行实例(水资源、土地资源、化石燃料)解释自然资源的供需平衡关系,融入全球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带来的环境问题案例,解释不同社会经济决策和管理对资源配置效率及可持续性的实践意义。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资源实践调查,加深课堂知识在思政元素中的实践认识,实现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性、价值性统一,价值观引导知识传播的内涵和理论与实践性统一,重要问题、观点、理论逻辑、思维方式的专业知识性统一,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和多样性统一,渗透与现行教育统一,学生爱国热情、法治意识、社会责任、人文情怀、仁爱之心与社会担当统一。

以上分析表明自然资源学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渗透了丰富的思政元素,融合了多元素、多层次、多结构环境资源价值,因此,在新时代下,结合专业建设,要全面把握自然资源学课程的时代前沿,建立灵活的新时代课程思政体系实施计划和目标、育人生态理念、完善课程建设及思政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思政元素进行智慧融合,把握每个路径思政元素的价值构建及其应用的时代性,既要遵从现实性又要考虑时代的变化,拓宽其课堂融入的新颖性。体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既要有历史和现代的思政元素结合,又要考虑新时代的发展,并进行取舍融入,达到精准应用于课堂,使学生能够认识过去和现在,激发对未来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科学感知,以及正确的趋势认知及价值观。最终达到思政素养、科学素质和实践教育结合的全方位育人目标,形成一个完整高效的教学模式。同时,考虑新时代下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路径、方法与科技发展的方法论融合,将思政元素的内涵、方法、价值观融入自然资源学教学理论、可持续利用、循环经济、资源保护与大政治格局中,培养学生对专业学科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

三  结束语

新时代下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路径主要从课程的性质及其与国内外政策方针发展之间的联系、国际背景的分析以及实践教学等多方位考虑,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内容各环节中,结合时代发展,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能动作用、物质能量循环的干扰与资源利用中的调控作用、资源生态系统的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支持功能,以及人类对资源的高质量需求等,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资源关系思想意识。同时,通过教学过程和实践进行反馈、交流及进一步改进,实现新时代下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创新教学与思政元素的融合统一,达到专业知识传授、学生综合培养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 杨国斌,龙明忠.课程思政的价值与建设方向[J].中国高等教育,2019(23):15-17.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0-12-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 连洁:建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7(8):19-21.

[4] 李丹,徐曉风.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9(1):52-54.

[5] 郭文蓉.时政教学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困境及对策浅析[J].高教学刊,2017(7):163-164.

[6] 徐玉霞,鱼颖萱,曹昕.师范认证背景下地理科学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23(35):156-159.

[7] 李强,申秀英,张家其,等.地理环境类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教学应用研究[J].环境教育,2023(87):46-48.

[8] 刘同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及其实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12):84-90.

[9] 尤立杰,张凌.高校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困境及应对策略[J].高教学刊,2023(S1):77-80.

[10] 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