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路径探析

2018-08-10 10:47周丽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高校

周丽娟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群体的不断扩大,随之对应的一系列问题逐渐浮现出来。在这一系列问题当中,“高校资助育人”首当其冲,成为了每所高校重中之重的教育工作之一。在这项教育工作当中,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提升“资助”与“育人”这两个问题的高度融合,使其发挥应有的成效。本文以我校——银川能源学院为例,对提升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路径进行探析,为这项教育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高校 资助育人 育人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57-02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努力学习,希望考入高等院校,圆自己的一个梦想。在这个庞大的学生群体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于这部分学生,国家自2007年起,建立了健全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标志着我国以“奖、贷、助、学”等为内容的多元资助体系逐步形成。这个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该群体的部分生活需求,但生活需求仅仅只是最基本的物质保障。无论从学生的自我发展,还是高校对人才的培养,都对高校资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育人要求,所以如何将这个体系更深层次的融合在高校资助育人中需要我们继续思考与探究。

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1.资助模式的缺陷

现在高校所现有的资助模式就是国家资助学校,学校按照各院的学生人数比例进行资源分配,然后将名额下发给学院,学院再根据各个班级人数比例进行分配,然后将名额下发给班级,再由班级进行人员推送,层层递交,最后再由学校确定最终名额。

这种方式是高校现在普遍的整体操作模式,但是这种操作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第一,办事效率低,不利于资助工作更加的专业化、职业化。快速的办事效率可以稳健提高整个资助工作的有效、合理的进行;第二,资助名额分配不规范。因为资助名额是按照各个学院的整体人数进行分配的,一些大院可以分到更多的名额,这本是合理的事情,但是这种分配会造成一种情况就是有的学院的学生因为名额少而没有得到合理的资助,而有的学院确因为名额多,然后有学生虚假上报,再加上没有合理的严审,可能就会让家庭不是特别困难的学生申请到了资格。

2.精神需求的欠缺

现在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基本上就是学校定期地为已经成功获取名额的学生进行打款,有的学校还可能对这些学生进行话语鼓励。这种形式其实只体现了“资助育人”这项工作的“资助”二字,并没有体现“育人”工作。其实在这项工作中,真正重要的是如何育人。因为毕竟物质需求是最基础的东西,在可以完成这项需求的基础之上,怎么更深层次地进行发展才是重要的。

物质需求作为人类的最根本需求,我们在可以充分满足这种需求的基础上,如何提高精神需求才是重中之重。现阶段各高校在这方面都没有相应地举措,所以这方面需要值得我们去深思。在资助育人这项工作上,高校可能会通过开展一些讲座、教育活动让学生去了解相关的资助活动,但是这种方式比较枯燥,可能去听讲的学生只是草草地听过一遍就完事了,等学校对某项资助工作开展的时候才会去认真关注。这种方式只是帮助我们向学生传达了“资助”这件事情,并没有起到“育人”的效果。并且这种方式也极大养成了学生的惰性行为,因为他们知道总会有人提醒他们去办理这件事情。

3.精准化的欠缺

现在高校的资助工作基本就是按照“奖、学、助”这个体系进行运作,并没有进行细化。这种情况不利于资金合理分配与合理使用,其没有将资金最优化处理。所谓的精准化指的是指在精准识别资助对象的基础上,采取因人因地、因困因类型的资助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最大程度地发挥资助工作的作用。详细说就是首先要对资助对象精准化,然后是对资助形式精准化,最后是对资助动态精准化。我们需要做的把国家下发的每一笔资金都合理地资助给最需要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二、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路径优化

1.以改善资助模式为目标推进资助育人工作

资助模式需要从学校下发到学院,学院下发到班级,班级下发到学生这种资助模式转变为由学校下发到学生。这一资助模式的转变直接省去了中间两个大步骤,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这一资助模式虽然明面看紧紧只是提高了办事效率,其实,还提高了一些其他层面的东西。

(1)学生隐私

中间环节的省略极大地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因为像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其心理大多都是自卑的,他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此,考上好的学校是他们极度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但是生活的压力还是会给他们带来很多无奈,所以,如何保护好他们脆弱的心灵,如何提升他们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资助模式的转变恰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这种事情的发生,可以有效地维护学生的隐私。

(2)管理规范

学校可以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对这项工作进行管理,这些专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对资助工作进行深度、详细地了解与研究,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增加培训机制。这种模式将“资助育人”这项工作变得更加专业化、精准化,不仅节省了学校与学生的时间,也减少了人员方面的配置,让人员得到了充分利用,能迅速地对学生的相关需求作出合理答復,增强了资助育人工作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3)信息透明

这种直接面向学生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资助信息,让信息变得更加透明化,减少了信息传递的损耗和变形,确保了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合理分配了资助名额,学生不会因为学院名额限制的事情而不能得到合理的资助,让每位学生都有可以公平竞争的权利,都有可以明确知晓这件事情的权利,让每位学生都遨游在一片公平的海洋之中。

2.以提高学生的精神需求为目标推进资助育人工作

(1)鼓励学生进行创业

创业是现阶段国家积极鼓励大学生的一种工作方式,也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通过创业,可以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找到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培养他们自立、自信、自强的性格。虽然创业的过程很辛苦,但是可以让他们先尝试进行一些小的项目,帮助他们逐渐培养自己的自信,然后再进行一些大的项目。即使最后的创业失败了,但是这种通过努力得到的劳动成果对于他们今后的人生都有很好的帮助,至少证明了他们较于那些家庭经济良好的学生并没有差什么。

(2)创建属于他们的社团

在高校生活中,少不了学校社团、学校学生会的乐趣,所以我们可以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社团,让他们建立拥有自己独立风格的社团活动,然后向全校师生推出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让他们真正的融入到美好的校园生活当中,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他们的精神需求,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潜在价值与作用,让他们不再自卑,让他们可以更加的自信自强。

3.以精准化为目标推进资助育人工作

“精准化”这个词实际做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借鉴一些现有的技术。在现在这个大数据畅行的时代,每个高校也在走属于自己高校的大数据道路,那么我们何不妨将这种技术与“资助育人”工作相结合,运用其准确的识别出需要资助的学生,然后根据这些学生的实际需求,规划运用各种资源,灵活地找出符合每类学生的资助方式,让每一分钱都合理、高效地运用到他们身上。

三、总结

资助育人是新时期资助工作的新使命。学生资助工作要深刻的将“资助”与“育人”这两个问题深深结合在一起,把资助工作贯彻到人才培养这个核心问题上,让资助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乃车,曾剑,唐闻捷.提升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路径探析[J].教育研究,2017(5):152-155.

[2]石敬敏.新资助政策体系下高校资助育人实践的路径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1):15-16.

[3]杨伟红.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育人结合对策的分析[J].教育论从,2013(36):235.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高校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让阳光点亮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