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移动学习App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

2024-04-09 12:46陈菲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实施路径

陈菲菲

【摘 要】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落实英语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教学路径,但在一线教师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时存在学习活动缺乏趣味性、应用实践活动缺乏体验性、迁移创新活动缺乏真实性等问题。本文结合一节具体的听说课例,阐述了移动学习App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环节中的具体应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移动学习App英语教学应用范式架构,以探索应用移动学习App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移动学习App;英语学习活动观;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4)02、03-140-04

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通过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设计应该“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围绕主题语境,基于多模态语篇以学习活动为载体,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1]。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其中强调了教师需要在“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2]的前提下,将教学理念从学科本位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学生的育人价值观,坚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2022年版课标提倡落地实施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倡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教师通过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学习互动,引导学生依托语篇,在实际的情境中解决真实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两大课标分别结合不同学段的学情特点、教学侧重,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施意见。

自《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以来,其中倡导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就引起了一线英语教师的广泛关注。广大英语教师不断从实践层面摸索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阅读、听说、写作课型中尝试将所授教学内容融入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这三种类型活动中,围绕活动设计具体教学步骤和教学流程。教师在实施英语学习活动观中,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碎片化、表层化的问题,将讲授内容整合在主题语境下,为此做出了大量探索和尝试。但是很多教师在践行英语学习活动时也存在种种困惑,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如“体验环节不够充分,实践运用环节缺乏真实性,迁移创新活动缺乏问题情境”[3]。本文拟以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下听说课移动学习App辅助教学为例,尝试应用移动学习App解决英语学习活动观落地时体验、实践、迁移创新活动设计中缺乏真实情境体验的问题,探索应用移动学习App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实践策略。

对于移动学习App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思考

2022年版课标强调通过设计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教师在面向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依托语篇设计学习活动时,可以借助移动学习App为学生提供更具有真實性、趣味性的主题情景,“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以融合信息技术的活动为依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显示出了自身独有的特点,它“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调整设置,显示出人性化、个性化和多功能化的特征”[4]。而搭载于移动终端之上的移动学习App可以使学习者充分体验到英语学习的趣味性、竞技性、移动性,享受到泛在化的英语学习乐趣。App的全称为Application,主要是指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软件,用以完善个性化的使用体验。移动学习App主要指安装在手机上用于学习的软件,按功能可以分为单词记忆类、听说类、阅读类、智能写作类、综合类等。在“互联网+教育”的影响下,借助移动学习App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突破传统课堂空间与时间的束缚,拓展新的英语学习渠道,促进互联网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确保英语学习活动的实效性。在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实施中移动学习App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激发兴趣,促进学习理解

“兴趣是导引个体发展方向与纵深程度的持久性本能诱因,是帮助个体成长中知情意行的统一体”[5]。英语学习活动观在激趣的前提下,可以有效调动学习活动参与者的积极主动性,引发他们的感知与注意,为之后进行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主张“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的教学理念,并提出“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建议[6]。移动学习 App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展了学习渠道,能够有效提升英语学习兴趣。除了丰富新颖、形式多样的学习内容,即时交互的学习方式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其中基于人机互动的挑战式移动学习App,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保证他们的学习热情。这类移动学习App体现的“基于闯关游戏式的考核思想,可以使学生通过类似过关游戏的交互体验,将课程知识最大化地体现出来,实现理想的教学考核效果”[7]。

2.增强体验,深入应用实践

2022年版课标特别强调体验,运用搜索查找工具,可以识别出“体验”两字在课标中共出现了45次。帮助学生体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价值、情感态度,是设计英语学习活动的目标也是重要实施途径。在应用实践活动中,学生在形成结构化知识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行应用内化,这就需要不断充分地体验语言运用活动。传统的课堂受限于时间空间,学生很难得到个性化、反复多次、即时反馈的语言体验。借助于移动学习App,可以多层次丰富学生英语学习体验、优化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促进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内化过程,促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比如,利用移动学习App的智能语音识别测评功能,系统可以自动测评学生发音,智能纠错并给出评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反复模仿标准音频、不断跟读,以提高语音的准确度、流利度。在练习过程中,同时不断调整学习策略,提高了语音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移动学习App上收集的数据,轻松掌握学生完成情况,精确的数据分析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情,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应用实践学习活动。

3.创设情景,促成迁移创新

在基于语篇、深入语篇基础上,迁移创新学习活动环节强调培养学生推理、批判、评判、迁移创造高于语篇的高阶思维能力。要促成学生能力到素养的转变就需要教师创设情景,帮助学生运用英语创造性地解决超越语篇新情景下的问题。传统英语教学,主要通过PPT、音视频创设情景,但是这些教学情景还是缺乏即时交互的现场感。而“提升教学情境的现场感,可以使教学情景走向高品质,从而促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8]。移动学习App可以通过语音交互、人机对话等方式,有效提升情景的真实感和现场感。比如,口语训练App可以为用户提供大量情景模式课程,在休闲娱乐、日常生活、学校生活等多种情景模式下,设置对话场景,使学习者在真实情景和真实的对话反馈下,运用英语解决真实情景下的问题。善用移动学习App可以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的语境,提高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迁移创新中促成学生的能力向素养转变。

移动学习App英语教学的实践

本文将以牛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听说课为例,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环节,阐述移动学习App英语教学应用范式架构(图1),以期探索应用移动学习App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施方法。

本课例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重大项目“利用线上教育实现教学结构变革的路径研究”中期推进会中开设的示范课,课题为牛津译林版教材8B Unit 5 Good Manners单元的听说部分,主题属于人与社会范畴,主题群为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子主题为自尊自律、文明礼貌,通过了解不同公共标志的功能,遵守社会公德。在本课例进行教学设计时,利用移动学习App将学习理解活动置于课前预习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初步创设主题,帮助学习掌握相关主题词汇,扫清听说词汇障碍的同时形成主题学习期待。这样课堂上有更多时间进行应用实践互动活动,使学生可以充分体验、促进知识内化过程,最终可以在迁移创新活动中解决真实问题:介绍地铁、园林中常见的公共标识及公共礼仪,设计校园文明标志并介绍相关校园礼仪。

1.开展学习理解活动

基于移动学习App,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难题。“互联网技术催生了微课、慕课等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线上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和沟通的便捷平台”[9]。课前教师采用微视频形式,在主题情景下预习课本听说部分新授单词,在微视频中展示常见公共标志图片,引出本课将要出现的新单词,如explain、warn、parking、litter等。学生通过微视频不仅学习了主题相关词汇,也初步接触主题对课堂学习内容形成期待。借助苏州线上教育平台发布微视频并布置预习任务,可以通过平台数据采集有效监督学生预习任务的完成,保证课前预习效果。

同时,教师利用移动App检测学生对主题词汇的学习掌握效果。通过微信小程序“趣练习”,通过AI语音识别,从流利度、准确度、节奏感、完整性等维度,对学生的单词朗读进行评分,形成实时得分排行榜,学生在游戏式的竞争氛围中不断提升主题词汇的语音能力。借助“问卷星”教师还设计发布了主题词汇的填空应用练习,强化学生对主题词汇义、形、用的掌握。根据移动学习App反馈的学生主题词汇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可以进行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辅导。

整个学习理解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了充分预热,而教师也可以在充分了解学情基础上,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比如,学生回答这道词汇填空:Some public signs can keep us ———— from danger,出现了词性和大小写方面的错误。通过问卷星题目正确率的词云图,教师可以在授课时进行直观呈现,帮助学生明晰词性和大小写的正确使用。

2.开展应用实践活动

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了双屏形式,主屏播放课件,副屏播放利用“万彩动画大师”制作的动画视频。制作的虚拟动画人物Simon,巧妙串联起了课堂的听说实践活动,同时学生也在情景中体验到了用应用英语开展听说实践的乐趣。动画中任务的配音采用了语音合成技术(Text To Speech,简称TTS),在TTS技术支持下可以快速完成音、视频制作,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手段,增强教学主题语境。

学生根据听力内容完成公共标识介绍的填空后,教师在核对学生完成情况时,借助希沃白板5的图片上传功能,直接拍摄学生作答情况,给予直观实时的评价。通过希沃白板互动游戏功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公共标识,对公共标识的意义进一步内化。思维导图是公认的思维质量提升工具,它可以将抽象思维以形象思维方式展现出来,使思维显性化。师生互动,通过Xmind思维导图工具共同归纳了公共标识的四大功能,结构化建构主题意义。

在口语输出环节,教师利用“微软小英”App创设博物馆语境,引导学生根据App提示,进行人机对话。微软小英可以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充分体验进行口语练习,在实时测评功能协助下不断提升口语语言能力,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向能力转化,为下一阶段的迁移创新活动做好准备。

3.开展迁移创新活动

在课堂小组活动中,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地铁、园林中常见的公共标识表达。首先教师呈现了生活中公共标识不当的翻译,紧接着鼓励学生利用网易字典查找标识的正确表达,用准确的英语表达来介绍身边的公共标识。学生在查找信息中学会了如何在丰富的信息资源中进行自我探索、发现、筛选、甄别及选择。在班级呈现时,学生利用平板上传讨论结果并上臺展示。在对比展示环节有些同学一眼就看出其他组的错误,有些则对其他组的精妙回答赞不绝口,这种同伴评价、生生互评的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同侪互助的氛围下不断反思、完善自我作品,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总结环节,学生得出结论:Public signs can help us safer and more civilized in public places。教师顺势布置了本节课的作业:But unfortunately, there are still some improper behaviors around us at school, such as name-calling, bullying and so on. So todays homework is to design a public sign to help us more well-behaved on campus。结合本课公共标识内容,设计校园文明标志并配上英文说明,规范校园行为。

作业个性新颖、联系学生实践,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可以将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在真实的情景下运用英语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深化对主题的理解。活动任务成果借助个人公众号这一在线平台进行展示(图2),学生作业在个人公众号平台将获得来自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鼓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内驱学习动力。这种多元评价形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好地促进学生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结  语

在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时,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主题设计基于语篇、深入语篇、超越语篇的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下感知体验语言、应用语言创造性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通过活动的开展推动学生语言知识向能力素养转化。在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中,设计开展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迁移创新类活动时合理恰当使用微信打卡小程序、语音测评工具等移动学习App,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有意义的语言学习过程,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移动学习App英语教学应用范式架构的提出只是一种尝试探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移动学习App的功能及应用,从而更加高效合理地应用于具体的英语学习活动设计中。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程晓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关键问题解读[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22(7):1-8.

梅德明,王蔷. 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8.

李涛涛,田建荣. 英语学习活动观实施的困境与超越[J]. 课程·教材·教法,2021(5):97-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Foreman J. Game-based Learning: how to delight and instruct in the 21st century[J]. Educause Review, 2004,39(5): 50-56.

錢希洁. 现场感让英语教学情境走向高品质[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14(3):20-25.

刘利民. 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将成为教育新常态[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7): 26-28.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金阊实验中学校

编   辑:徐靖程

猜你喜欢
英语学习活动观实施路径
例析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高中英语读写课读说课中的实践
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探索和创新高中英语课堂活动
例谈高中英语课堂中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