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阅读生态体系构建的策略*

2024-04-09 23:42程训敏
图书馆学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全民居民数字

程训敏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1 引言

阅读是人们通往知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更是启迪智慧的钥匙[1]。阅读生态系统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和中介构成,以信息(文献、知识)为传输内容,这些构成因素在宏观、中观、微观环境的视角下,互相作用形成系统[2]。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移动媒体的发展、功利化阅读的盛行,对全民阅读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此,需要立足社区阅读生态体系,广泛吸纳高校图书馆、实体书店、公共图书馆等相关机构的参考。2017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3]。政策的支持以及全民阅读面临的现实问题,迫切需要高校图书馆在充分发挥自身所长的基础上,推动参与社区阅读生态体系建设的路径、模式、方式方法等层面的创新。

2 社区阅读的角色、特点与不足

2.1 社区阅读角色

社区阅读是由阅读资源、阅读环境、阅读主体等共同构成的一个系统。(1)社区阅读是全民阅读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元,是建设书香社会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积极打造良好的社区阅读生态,形成以点带面的良性发展格局,对营造书香氛围至关重要。(2)社区阅读是满足居民阅读需求的重要阵地。当前,公共图书馆数量相对有限,而实体书店又面临着愈发严峻的生存危机,优质阅读需求供给端存在严重不足。发展社区阅读,能够让社区居民更为便利地获得优质阅读服务,助力全民阅读。(3)社区阅读是构建学习型社区的重要基础。社区以优质的学习资源、良好的学习环境、温馨的学习氛围为支撑,解决学习型社区建设之困,为终身学习的践行提供了强大动力。

2.2 社区阅读特点

社区阅读在阅读资源偏好、阅读目的、阅读行为、阅读需求等4个层面有着别样的特点。(1)阅读偏好差异化。社区居民受职业、年龄、学历、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在阅读资源偏好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老年居民对纸质文献阅读依旧青睐,年轻居民的数字化阅读需求更加旺盛,儿童则对视听类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更加强烈。(2)阅读目的功利化。受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加大、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等因素影响,社区居民为了求学、工作、考证、培训的功利化阅读需求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休闲阅读等占比较少。(3)阅读行为碎片化。居民在阅读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利用上下班路途、休息等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阅读,特别是基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端的碎片化阅读更为常见。(4)阅读需求个性化,品质阅读逐渐成为主流。当前社区居民对阅读设施、文献资源、环境、氛围等愈发看重,更加渴求品质化、个性化的阅读,这对营造特色化的社区阅读空间、阅读氛围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社区阅读生态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各地社区阅读环境、设施、资源等均有很大的提升,但尚有不足。(1)阅读设施数量难以满足打造“15分钟阅读圈”的需要。社区阅读有着较为明显的就近阅读特点,城市书房、实体书店、高校图书馆是社区阅读设施的重要类别,但三者因各自原因,在数量、开放时间等方面难以满足打造“15分钟阅读圈”的需要。(2)阅读引导不到位。在年龄段上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年轻人,鲜有时间、精力放在阅读上,功利化阅读成为主流,整体的阅读品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社区对高品质阅读资源的挖掘、开发利用以及正确阅读价值观的引导相对薄弱。(3)阅读文化培育不足。受各类主客观因素影响,以晒书、曝书为代表的藏书文化以及以读书沙龙、真人图书馆等为代表的阅读文化仍有很大改进空间。

3 全民阅读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阅读生态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路径

3.1 必要性

在推进全民阅读的进程中,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阅读生态体系构建是必要的。

首先,政策要求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开展阅读生态体系建设。高校图书馆承担着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201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要求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也明确提出:国家支持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5]。因此,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阅读生态体系建设,是响应和履行其社会服务职能的内在要求。其次,社会责任感驱使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阅读生态体系建设。高校是社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也更加期待高校放开“象牙塔”的限制,为公众提供各类文化服务。相较而言,欧美等国家地区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为社区服务,我国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则相对欠缺。参与社区阅读生态体系建设,是高校履行社会责任、密切与社区联系的重要举措。最后,服务创新驱动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阅读生态体系建设。高校图书馆随着管理服务创新,应发挥自身所长,在文化服务这一领域持续发力,塑造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新品牌。

3.2 具体实践

3.2.1 对外开放,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高校图书馆通过社会化服务,可以共享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全民阅读。(1)共建未成年人阅读基地。基于对未成年人阅读需求的关注、回应和满足,实现“阅读从娃娃抓起”。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通过搭建平等合作框架、注重核心细节、探索新服务模式等层面的创新,组建了“儿童家园”这一未成年人阅读基地,实现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与儿童阅读兴趣培养的统一发展。(2)高校图书馆资源社会共享。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通知》[6]、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资源有序开放的意见》[7]等均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持肯定和支持态度。美国帕萨迪纳城市学院图书馆允许社区居民和高中生凭身份证明进出图书馆和借阅图书[8]。通过打开校门,欢迎校外读者入馆阅读,实现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与提高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的双统一。(3)结对开展针对性服务。一些高校图书馆与当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进行结对,在党建工作、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进行资源推介、共享以及助力党建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3.2.2 馆社协作,构筑“党建+”文化服务体系

高校图书馆党组织与社区基层党组织携手共进,依托文化服务创新,形成“党建+社区”文化建设体系。(1)挖掘党建资源,构建个性化党建素材体系。通过党建素材的挖掘、形成与优化,深化党史研究,丰富馆藏红色文献资源,带动红色文化培育传承。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开展的朝阳里社区“新时代讲习所”理论学习组老党员口述史项目,通过整理不同历史背景下老党员在天津的生活工作经历,记录带有个性特色的个体记忆,完善基层党员教育的素材体系[9]。(2)组建党建联盟,形成资源共同体。以党建为基础,围绕解决社区民众诉求,探索形成“党建+”新模式,推动资源共建共享。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党支部与小和山社区党委、辖区单位、共建单位党组织联合成立小和山社区“3H”党建联盟[10],在党建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开展资源共享、全民阅读等领域的沟通协作。(3)与社区、企事业单位、公共管理部门合作,以主题党日、群众实践活动等为契机,引领、带动社区文化建设[11]。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从2016年开始举办“楹联祝福送万家”特色党日活动,其中“楹联文化依旧,社会服务创新”案例荣获第二届全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大赛二等奖。此外,高校图书馆可在营造家庭阅读环境、社区阅读环境上发力,与公共图书馆共同发挥关键性作用[12]。

3.2.3 厚植数字素养意识,助力居民数字能力提升

数字时代数字素养愈发重要,高校图书馆应依托自身优势,助力居民数字能力提升。(1)举办各类数字素养教育活动,厚植数字素养意识。一些高校图书馆依托“任务驱动+平台支撑+科学奖励+馆企合作”,以公益项目为切入点,关注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数字素养困境与提升策略。2022年8月,由首都图书馆与喜马拉雅、超星等数字资源服务商共同牵头的数字阅读素养提升公益项目顺利开展,重点关注“一老一小”群体的数字技能提升,普及使用日常生活软件知识,加强反对网络沉迷、反诈骗的宣传。(2)以阅读服务为基础,培育居民数字素养能力。在全民数字生活、数字学习、数字工作、数字创新四大场景中不断拓展,通过资源导读、专题讲座、现场指导等方式,助力全民终身数字学习体系建成。

3.2.4 联动协作,推动学习型社区建设

高校图书馆依托自身优势,通过协同协作可在学习型社区构建中有所作为。(1)以基本文化服务为切入点,从社区民众最希冀的高品质阅读需求出发,全方位参与推动书香社区建设。高校图书馆可基于读者分类,有针对性地开展“送书上门”“送阅读上门”等服务,支持保障满足社区居民学习需求。(2)注重与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等的合作,并建立针对性考核机制,为深化合作、提升合作质量提供有力支撑。如,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与洪山区社区展开合作,搭建沟通平台,建立考评机制,开启党员下沉社区参与社会治理的“图书馆+社区”新模式,精心策划了书刊赠送、数字资源使用指导、图片展览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亲民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有力推动了合作走深走实[13]。(3)在学习型社区建设中扮演配合者、协作者的角色。以响应需求、联动合作、优质供给、科学考核评价作为高校图书馆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建立联动协作机制、明确角色义务关系,从而在满足社区居民学习型需求的层面持续发力,取得成效。

4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阅读生态体系建设的路径创新

4.1 线上线下联动开展阅读服务

要突破开放时间、场地等层面限制,全方位满足社区居民的阅读需求,就必须建立线上线下联动的阅读服务机制。首先,统筹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高校图书馆在重点保障师生阅读需求的同时,应紧密围绕社区居民考试、休闲阅读、课外知识拓展等方面的需求,将数字化图书、报刊、视听资源、考试资源等作为重点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开发,形成相对系统、完善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其次,全方位推进线上阅读服务。主要依托线上直播、微信小程序、微信二维码等线上平台,让社区居民通过远程在线学习、特色馆藏资源开放获取等方式随时享受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14]。再次,高校图书馆要积极承担线下阅读服务职能。可通过发放读者证、在结对单位设立图书室、进行专题书目导读、开展读书沙龙活动等方式,共享资源,引导正确的阅读价值取向,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在提升居民阅读素养上下功夫。最后,高校图书馆应当统筹做好线上线下阅读资源、馆员团队、服务类别等的协调,线上服务突出数字阅读引导,线下服务突出文献推介、阅读文化培育,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阅读服务体系。

4.2 跨界合作助推全民阅读

高校图书馆应创新观念、主动介入,开展与各类社区阅读推广主体的结对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第一,党建联动,服务引领。高校图书馆党组织可依托自身在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及党建工作理论、实践经验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通过开展专题培训、互聘指导老师、结对共建等方式,输出自身党建模式,进一步推动社区党建水平提升。此外,双方还可在资源建设、读者服务、管理创新、信息化建设等层面开展多维度合作,以党建工作带动服务水平提升。第二,资源共享,保障有力。在现有条件下,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将自身的文献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优势依托信息化平台,通过项目化运作等方式辐射至社区,通过设立专项资金、配备专业人员,确保资源共享等将其落到实处。高校图书馆也可与馆配商、数字资源商加强协作,做好资源推介与阅读引导,进一步培育良好的阅读氛围。第三,培养队伍。高校图书馆在积极走出去的同时,还应直面全民阅读推广团队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实际,积极开展社区全民阅读服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素质,同时吸纳相关高校教师参与到全民阅读推广工作中,壮大专业人才队伍[15]。

4.3 服务创新推动社区文化繁荣

当前,社区居民对高品质、个性化层面的文化产品需求日渐旺盛,这与高校图书馆的自身优势完美契合。首先,“从娃娃抓起”。高校图书馆应直面当前儿童阅读成本偏高、家长缺乏正确引导、儿童阅读资源良莠不齐的状况,立足自身优势,通过与专业机构、儿童图书馆合作,推介优秀资源,注重儿童科学阅读习惯培养,提高儿童阅读素养。同时,在阅读推广实践中注重社区特色文化的培育传承,实现启智润心。其次,“从老人抓起”。老年人是文化传承的“活化石”,他们的人生经历见证、传承了当地的风俗习惯、民间传统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图书馆可组建专业团队,依托“口述史”等相关项目,将老人的记忆以文字、图片、影像等多种方式进行记录、收藏,并与相关机构合作,形成动漫、文创等多种表现形式,更好地推动社区文化的传承创新。最后,“从馆员抓起”。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传承创新,离不开专业化的馆员队伍。通过融合理论与实践,引导、鼓励馆员参与社区文化服务和建设,通过项目化运作,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4.4 聚焦居民综合素养提升,实现全面发展

高校图书馆应聚焦社区居民数字素养、文化素养、道德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多位一体的塑造格局。首先,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提高社区居民的道德素养。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在社区居民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其次,推动居民数字素养提升,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力量。高校图书馆应直面数字化时代碎片化阅读的现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聚焦社区居民数字阅读素养的提升,通过数字素养夏令营、专题讲座、专题比赛等形式,提升居民在数字化时代辨识、选择、评价信息的能力,为数字中国建设奠定基础。最后,以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利用实地宣讲、远程服务、网络导读等多种服务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助力建设学习型社区[16],推动社区居民的全面发展。

5 结语

社区阅读生态体系的建立、完善和繁荣发展对推进全民阅读战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作为全民阅读重要阵地的高校图书馆,在参与社区阅读生态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基于社区居民高品质、个性化阅读及文化需求,立足服务理念、方式方法、绩效考核等层面的联动创新,将内容生产、流通、推介、阅读氛围培育等有机融合,激发全民阅读热情,提升社区居民综合素养,有力推动学习型社区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从而为全民阅读战略的有效实施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全民居民数字
全民·爱·阅读
石器时代的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答数字
可持续全民医保
数字看G20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你睡得香吗?
成双成对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