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艺
幼儿园的环境是幼儿显性教育和隐性表达情感的主要场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创造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通过发挥幼儿自主能动性,既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又激发幼儿的思考、想象、合作和创造等能力。当前,幼儿园环创工作存在教师缺乏引导幼儿自主探究环境创设的意识,缺少支持幼儿自主探究环境创设的行为等问题。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阳光文莛幼儿园提出“环境育人,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推动教师专业成长,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教师观察并发现幼儿自主探究愿望。教师在观察时需与幼儿平等相处,放下主观的臆断,以“空杯心态”观察幼儿,看清幼儿行为背后真正的需求。如开展“豆子”主题活动时,在角色区活动时,幼儿A提出:“我知道糖水店里有许多豆子。”幼儿B说:“糖水店的绿豆糖水很好喝。”幼儿C舔舔嘴巴说:“不是不是,杧果西米露才好吃。”教师在旁边观察、倾听幼儿交流,抓住幼儿兴趣点,展开了角色扮演区“糖水店”的环境布置。经过讨论、设计、收集材料、动手操作,最后投票决定糖水店的招牌名称为“爱心糖水店”。糖水店营业后,角色区成为幼儿每天争先选择的区域。本次情境设计,教师从零碎的、复杂的环境交流场景中,抓住幼儿关心的、有问题或有意义的问题,让幼儿与教师实现有效的交流,使幼儿变成情境的参与者。
教师支持并引导幼儿自主探究行为。在发现幼儿对环境的需求后,教师需要抓住时机,使幼儿的需求变得更有建设性,把主导权、决定权交还给幼儿,可通过引导、想象、组合、优化、创建“六步法”構建幼儿自主探究环境创设行为。
第一,引导。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需求,表达自身喜欢的情境,帮助幼儿感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促进思维发展。
第二,想象。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发幼儿展开想象并就需求讨论。通过讨论培养幼儿语言表达及交流能力,增强其参与讨论交流的勇气与自信心。
第三,涂鸦。确定方案后,幼儿自主绘制设计图。在自由发挥、独立创造的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与创意逐步得到启发。
第四,组合。带着设计图回到班级向其他幼儿分享,并进行投票与统计。幼儿带着投票确认的设计图寻找帮助,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幼儿获得勇气,健康发展。
第五,优化。教师巧妙提出开放式未知关键信息,如:高度、长度等,鼓励幼儿采用多种方式测量,拓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幼儿进行的测量及讨论活动,让他们再次遇上新问题,激发自主学习与探索。
第六,创建。邀请专业人员施工,创设一个以幼儿为主体,温馨、童趣、具有安全感的环境。
教师维持并延伸幼儿自主探究兴趣。教师对幼儿环创兴趣的长期重视应是一种学术态度,因为幼儿的环境需求如果被忽视了,就可能变成“昙花一现”。例如,在创设户外玩水区时,每天在这里都能听见幼儿的欢笑,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教师提出:在玩水区幼儿大部分时间在装水、玩水,运动量不达标,锻炼效果也无从谈起。
于是,教师补充创设了游乐情境,并投入许多路障材料,在幼儿运水的途中设置关卡。有时让幼儿运水越过S形路障,有时让幼儿在呼啦圈中跨跳行走,有时让幼儿在轮胎上走路,以培养幼儿的基本运动技巧和能力。刚起步时,幼儿玩得很有序,但幼儿逐渐掌握玩法后便兴致不高了。教师一厢情愿地给出所谓的条件,却不允许幼儿进行游戏中的活动,导致创设的条件无法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能按照幼儿的爱好和想法让幼儿自己做,或许会收到不一样的结果,因为“你让我做”和“我要做”有天壤之别。
幼儿园环境是“隐性的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舒适愉悦的幼儿园环境可以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教师从环创中挖掘教育价值,实现幼儿与环境无声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