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种植土豆记”

2024-04-09 17:54杨国新
教育家 2024年3期
关键词:小土豆盘子土豆

杨国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应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在种植活动中,幼儿自主种植的过程就是直接感知、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国农业科学院幼兒园组织种植活动,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近自然,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操作、合作等能力。

“我们班的自然角空空的,种些什么呢?”听见教师的问题,大多数幼儿选择了前些天见到的保育老师带来的土豆。于是,“我和土豆一起长”的故事正式拉开帷幕。

孩子们开始了水培土豆活动。最初,小土豆每天都喝很多水,可一点变化都没有。过了许久,青青发现土豆上面有一个像豆子一样鼓起的小包。这引来了其他孩子的围观。他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后,一致认为这就是土豆发的芽。接下来的每天,他们都坚持观察土豆小芽的变化并及时添水。漫长的等待过后,小土豆芽越长越高,杯子已经容不下继续生长的它,我们决定给它换个“家”。孩子们在班级中到处寻找可以替代的容器。“老师,这个盘子比较大。”“老师,把土豆跟这个花种在一起吧。”他们各抒己见。

活动反思:在孩子们寻找并抛出问题时,我的回答是“也许可以吧”。听到这个回答,他们有些疑惑。作为老师,我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哪个容器是适合的,但转念一想,这是引导他们探究容器特性的好时机,有助于他们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以及可以契合条件的材料。

我与孩子们一起尝试将土豆放进他们找到的容器里。放到盘子里,由于盘子的高度有限,土豆东倒西歪;放进筐里,解决了盘子太浅的问题,但是筐到处都是洞,无法灌水。最后尝试了将土豆和小花种在一起。动手挖坑时,他们发现花盆里布满了小花的根,小土豆如果种到花盆里,它们俩在一起太挤了。那到底怎么办呢?“我们找一个新花盆吧。”孩子们在班级的自然角一一观察,发现原来矿泉水桶也可以做花盆。这个发现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迅速找到保育老师反馈了需求,问题马上得到了解决。

活动反思:这次生成的“换家”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幼儿验证了已有认知,也收获了新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直接将已有经验告诉孩子,忘记了孩子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个体。教师要做的,应是给予幼儿充足的探究时间与空间,引导幼儿尝试解决自己抛出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培的土豆渐渐地越长越高。一次区域活动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小土豆成长梳理”。孩子们把它移到桌子上进行观察,发现叶子上有许多“小豆豆”。“这是小虫子吗?”“好像在幼儿园见过的薏米呀。”这些突然出现的“小豆豆”到底是什么?孩子们用放大镜观察,看到它上面还有黑色的小点,猜测是小虫子的眼睛。接着,新的问题出现了。借助放大镜的作用,孩子们发现土豆叶子上有很多的“毛毛”,“这是什么?是保护小土豆的吗?”“我爸爸说过,土豆长在土里面,不会长在叶子上的。”带着这样的疑问,孩子们继续展开了新一轮探究……

活动反思:听着孩子们的你问我答,我在想这些问题从哪来?平时怎么没有发现他们了解这么多?原来,发现幼儿的问题也是有方法的。在日常活动中,积极地陪伴、融入幼儿游戏,可以发现更多幼儿的问题。再有,通过幼儿对一件事物的行为表征也可以分析出幼儿的问题。

活动反思:在种植过程中,孩子们了解到土豆的生长变化,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也获得了成长。作为教师,我也同孩子们一起探究、反思、积累与成长。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认知经验,也让我们收获了新的美好。

猜你喜欢
小土豆盘子土豆
放桃子
爱滚的小土豆
小土豆成为富民“金蛋蛋”
滚来滚去的小土豆
大土豆和小土豆
土豆喝水
盘子中的童话故事
土豆爱吃糖
“撕”掉的盘子
发芽土豆带着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