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加强预算管理的对策研究

2024-04-08 22:21陆筱雯
活力 2024年5期
关键词:管理工作中职目标

陆筱雯

(海宁卫生学校,嘉兴 314400)

引 言

预算管理在中职学校中的有效开展有利于提高中职财务工作效率,提高内部管理质量,降低财务风险,从而促进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职学校的相关工作人员要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根据中职学校财务工作的开展实际,全面开展实践探索,结合预算管理工作模式,科学地提出全面的管理方式,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从而促进中职学校全面发展。

一、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提高内部管理质量

当前,在中职学校构建系统的预算管理体系能够明显优化学校自身的管理效果。多数中职学校的性质为事业单位,组织结构统一,具有明显的行政特征,因此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偏低,如果发生问题,就会给学校的整体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需将预算管理的指导思想融入预算管理工作中,通过开展更为透明和细致的工作,形成相对全面的架构体系,完善自身管理机制,从而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质量及效率[1]。

(二)调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中职学校内设有不同的部门和专业组,只有深入落实预算管理体系,进一步发挥应用价值,才能明显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如果各部门只从自身的利益着眼,就会出现预算松弛、编制低标准预算等问题。因此,应以现代化的预算管理思想指导预算工作,将预算管理与教职工的利益紧密结合,让所有教职工均能明确意识到自身的工作职责,对预算管理工作有进一步了解,明确其重要性,从而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进而有效发挥资金的支出效果,进一步全面激发工作热情,在整体上优化学校的管理效果。

(三)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中职学校与社会的经济往来也更为频繁。为尽量降低财务风险,学校需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持续提升资金流转的规范性,以此减缓财务压力。此外,中职学校要想持续提高自身财务风险的管理能力,就需通过科学控制预算管理,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合理支出,提高管理的系统性,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盲目的融资和资金支出,提高财务风险的管控效果。

二、中职学校推进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未树立预算管理理念

中职学校可从质和量两方面对财政资金的应用效果进行客观衡量。然而,部分学校在预算管理方面的认识深度不足,也未形成科学的理念,盲目认为学校不存在成本收益等问题,且预算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承担,编制预算的目的在于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因此在资金投入方面相对重视,而管理力度不足。虽然资金支出规范谨慎,但考量不到位,认为只要按照计划进度完成资金支出就可以。而对财政资金支出的效率及效果重视不足,也会对学校的后续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2]。

(二)预算管理目标不明确

学校主要结合目标开展具体管理工作。在实施管理工作前需设置明确的目标,事中监控目标的完成情况,并在事后进行客观评价。因此,预算管理的目标可作为开展所有管理工作的前提。在具体实践期间,部分中职学校并未严格按照预算目标实施,或目标与学校的发展战略不符。在编制预算时,部分处室仅明确所需的资金数量,而对项目开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等并未做出科学的论证。在对预算进行审核期间,学校也仅应用增量预算编制的方法确定当年的预算目标,显然精准性与合理性不足。

(三)预算执行缺少监控

依据预算管理制度要求,各单位均需在目标的指导下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双监控”。但由于一些中职学校并未形成明确的目标,因此也无法随时监控目标的实现效果;或者制定的目标明显缺乏科学性与可行性,因此也会随意更改目标,难以落实监控。部分学校在监控目标的完成情况期间也存在各类问题。例如:相关处室未形成对预算资金的有效管理;财务部门无法全面掌握业务情况,只在事后环节进行核算和监督。因此,学校往往对预算的执行进度监控不力,年终预算的实施效率偏低,而在年末大量支出资金。

三、中职学校加强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明确预算管理目标

第一,强化预算管理理念。学校的中层管理人员需率先形成科学的预算管理意识,从学校角度着手开展顶层设计,将预算管理的思想全面融入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等环节,并在学校形成客观衡量资金支出价值、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等理念,鼓励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理念,积极参与到实践工作中,保证预算管理工作全面开展。

第二,确定预算管理目标。中职学校要结合预算管理工作开展实际,深入分析预算资金的使用与成本控制、社会责任及效益等方面,结合明确的发展目标,细化衡量资金应用的可行性和匹配度,形成明确与科学的预算管理目标。首先,需对学校的职能和发展规划进行分析,提高工作认识,加深对发展方向的了解,基于业务视角分析预算工作的总体方向与管理任务。其次,需依据教学、学生管理等方向对总体目标进行具体分解落实,加强成本控制,落实预算管理目标,全面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保证业务管理目标能够与预算管理工作达到一致,并形成科学的目标管理体系[3]。

第三,传导预算管理意识。为了有效开展中职学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必须要保证学校全员参与其中,要明确预算管理工作要求,做好统一的组织部署,逐层落实责任,在学校内形成高度的预算管理思想,深化落实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内容。各部门还需主动与预算管理目标进行对接,科学地布置管理任务,将工作内容与管理有效融合,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学校还要从多方面开展有效的培训,实现对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宣传,通过全面进行传导,保证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进而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二)健全预算管理体制

第一,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制度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因此在中职学校开展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也要全面落实与完善相关制度。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要结合中职学校办学特征,加强与业务的联系,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出预算的执行与控制效果。制度内容要包含预算管理工作,从预算角度分析,要包括目标管理、运行监控、评价结果和考核激励等方面,并对各部门及环节的责任、工作要求、考核标准等进行明确设置。预算管理制度的形式也需更为系统化,保证与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紧密结合,做到业财融合。同时,制度需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随时更新和完善,以此提高实效性,保证能够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发挥指导作用。第二,明确预算管理职责。中职学校需统筹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形成专门的领导小组和责任部门,统一对各部门所需承担的责任进行分配,围绕目标开展指导和督促工作,并对其进行客观监督和评价,有效应用评价结果。各部门还需合理设置岗位,将具体的工作职责落实到个人,扎实开展业务范围内的预算执行和跟踪评价等工作。项目负责人需科学落实经费支出,在预算的编制调整期间明确责任目标,接受全面评估与考核,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做出有效整改。第三,理顺预算管理流程。中职学校需依据既定的工作流程提高事前、事中及事后各环节的管理效果,包括事前制定目标,事中认真开展执行与监控工作,并在事后有效应用评价结果等。需依据内控原则明确不同部门的管理要求、内容和操作流程,明确风险因素,加强有效防控。此外,还要结合管理流程全面落实预算管理监督,科学开展监督检查,借助有效的管理工作,保证流程的规范化实施,进而健全预算管理体制[4]。

(三)拓展预算管理范围

第一,开展全口径预算管理。中职学校需依据“横向到边”的指导原则设定预算管理的范围,将财政资金及各单位的非财政资金均纳入预算管理,结合上级管理部门的规定,对资金的应用情况开展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并依据各单位的具体情况持续拓展评估的范围。尤其是在资金占比较大的情况下,要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科学分配基本经费与科研经费,通过进一步拓展管理范围,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同时,也要从预算管理结构入手,结合中职学校实际,重视资金的进一步优化,实现科学的分配,分别应用有效的方法对资金执行期间目标的达成效果进行全面监督,并做出客观分析和评价,保证预算管理覆盖所有内容。

第二,开展多层次预算管理。中职学校需围绕目标,分别从校级的总体预算、部门的经费预算及支出等层面深化实施预算管理工作内容,通过多元化的管理方式,从纵向入手保证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在管理期间,需以目标的形成和落实为核心。目标主要由校、部门及项目目标形成,自下而上进行逐层审批。各相关职能部门需对经费的预算实施情况及相关信息内容进行汇总整理,由项目负责人定期开展预算情况的汇报。财务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也需对各层级的目标审核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并向校级领导层汇报评价结果[5]。

第三,开展全过程动态预算管理。中职学校在开展预算管理期间,需将动态性原则全面渗透到预算的各环节。在编制环节需认真实施事前评估,对项目预算的必要性与经济性等进行客观分析,同时依据目标的结果对项目实施排序,分析学校相关业务流程,明确具体的规模及相关工作内容。在预算的执行环节,需认真进行监督,不但要关注项目的实施进度,同时还需持续跟踪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在监督环节及时发现问题,为预算的控制及科学调整提供参考。在结算和报告阶段,需认真开展评价,对预算执行期间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完成度进行客观分析,并依据评价结果进行整改,做好后续的工作安排。

(四)科学构建预算管理运行体系

第一,需认真开展事前评估工作。需将管理的关口前移,提前在决策环节开展重大事项的评估工作,并依据评估结果做出科学的决策,从开始的环节便可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精准性,由此发挥出预算管理的工作价值。第二,需认真开展目标的管理工作,形成目标申报、审核和公开等机制,全面提高各预算管理环节的合理性。第三,需认真实施监督工作。将目标的达成情况与预计情况进行横向对比,结合预算的执行结果和目标完成情况做出全面的监控。对学校实施的目标管理相关的政策及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监控,结合管理的需求全面分析目标的实现情况及资金的使用进度,对目标出现偏离的原因进行客观分析,并依据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纠正策略,从而及时止损。如果项目预计无成果产生,便需及时撤回预算资金,针对不能按期达成目标的项目,也需降低预算投入或暂缓投入,持续提高学校预算执行的效率和资金的应用效果。第四,需认真开展预算的评价工作。学校需按照部门自评、管理部门及学校评价等多元化的管理体系,对目标的管理情况进行客观评价,进一步保证评价质量。第五,要充分发挥出评价结果的应用效果。结合管理职责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客观评价资金的使用情况及部门的职责发挥效果。要求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优化整改,并做好台账,妥善处理出现的各类问题[6]。

(五)加强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现阶段,信息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迎来新发展机遇,借助信息化技术不仅能加强预算管理工作能力,也利于中职学校高效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因此,要全面探索中职学校财务信息化管理方式,重视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中职学校预算管理工作。中职学校的预算管理工作相对系统和专业,需要不同部门共同配合完成,因此也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首先,需将不同部门的业务系统共同融入统一的预算管理系统中,实现数据的及时传输和共享,共同完成数据的审阅。其次,学校应根据项目的需求制定年度预算指标,并持续跟踪项目的实施情况,提高预算编制的可靠性。最后,学校还需有效发挥预算管理系统的应用价值,围绕目标开展全过程的管理工作,从项目的申报论证、指标申请到监督评价指标等,形成相对完整的闭环管理,针对各关键节点开展严格管控。此外,还可通过系统随时监督目标的完成情况。如果目标难以顺利达成,便可做出预警提示,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督促项目能够按照预期目标实现,从而体现出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价值。

结 语

总之,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工作是促进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在实施预算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学校财务工作内容,基于预算视角,深入探索预算管理目标,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模式,通过有效制度的落实与完善,拓展预算管理范围,加强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科学构建预算管理运行体系,保证预算管理工作全面开展。希望通过以上分析,能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预算管理实践研究水平。

猜你喜欢
管理工作中职目标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