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的词义演变

2024-04-08 23:36周紫薇
今古文创 2024年12期
关键词:旗帜本义义项

【摘要】“施”的词义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认识的逐渐深入以及语言内部因素的变化,由最初表示(旗帜)飘扬舒展貌,后来由于行军打仗时,旗帜指示着行进的方向,故“施”引申表示行为,又进一步引申为延伸、舒展之意,再后来又有施加、颁布的意思。通过对词义进行溯源,会发现词义的演变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再从社会应用,人的思维和心里联想以及语言内部的发展三个角度进行宏观上的把握,对词义演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施;词义:演变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2-011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2.035

“《说文解字》中对‘施的解释:旗皃。从?也聲。亝欒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式支切。”[1]会意兼形声字。“施”的本义在使用过程中是很少见到的,更多的是引申义的应用。例如:《论语·公冶长》“无伐善无施劳”中的“施”和《劝学》“施薪若一,火就燥也”中的“施”分别表示“宣扬”和“铺陈”的意思。做出与本义有联系这种把握,就要抓住词义延伸的一般规律和具体途径,因此对“施”进行系统的研究是有必要的,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古文的文意。

近代以来,“施”的读音只有阳平一种声调,相对带来的是其义项的减少,其演变过程带给人们的思考是十分有价值的,不管是汉字教学还是古籍研究,追本溯源是用更加科学的方法,使人们的表达更加严谨和合理。

一、施的本义

《字源》中对“施”的字形变化记录详尽,如图1所示。“施”从甲骨文看是将人的尸体吊在旗杆上。《国语晋语三》注:“陈尸日施。”当是祭旗。小篆在“从”(有飘带的旌旗)旁加“也”字,表示被吊的人像旗子飘动。所以,《说文》称:“施,旗貌。”“隶朽汉《张最碑》将小篆的‘队拆开与‘也重新组合,古文字形尽失,但便于书写,成为今文,不失善举。”[2]

根据许慎《说文解字》:“?,旌旗之游,放蹇之貌。”“?”意为旌旗飞扬的样子,也指旗上的飘带。“也”同“迆”,有曲折、绵延之意。《字汇·乙部》:“也,与迆同。”“施” 由“?”“也”组成,强调旗帜随风飘扬时绵延、飘忽的状态。《说文·?部》:“施,旗貌。”另朱骏声《通训定声》:“旖施,柔顺摇曳之貌。”由此确定“施”的本义应为旗帜飘动貌。

“一般来说,一个字的形体结构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的时候,这才是造字时候的本义。”[3]所以,当人们去研究字的本义时,不仅要分析字形,还需要徴以文献,对于假借字还要因声求语源,这是探求本义的主要途径。通过检索CCL语料库,最早出现的使用本义的“施”,经检索可追溯到春秋时期。例如:

(1)《硕人》:“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2)《庄子·天道》:“天德而出宁,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矣!”

(3)《荀子》:“故王者先仁而后礼,天施然也。”

“施”的本义为“旗帜飘动”。当然不管是哪一种语言,词的意义都不可能只有本义这一个义项。一词多义是汉语的特点之一。词所代表的概念是随时代不断变化发展的,词的引申途径主要是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

二、“施”字的源流演变

对于“施”的原始义“旗帜飘动”,上文已经详细解释,对此不再重复。以下列其引申义:

(一)延展,铺陈

“施”的本义是旗帜飘动的状态,“施”引申出“延展,铺陈”是对这一状态的进一步描述。

(1)《周易·乾卦》:“云行雨施。”

(2)《闻居赋》:“阴谢阳施。”

(二)拖延,延续

“施”在“延展”这一义项的基础上,又自然引申出了“延续”这一义项。

(1)《道德经》:“使我介有知也,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2)《庄子·大宗师》:“利泽施乎万世。”

(三)施行,实行,推行

行军打仗时,旗帜指示着行动的方向,因此,“施”引申表示行为,进一步有了“施行,运用”等意义。

(1)《论语·为政》:“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2)《过秦论上》:“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四)施加

这一意义也是在“施”表示行为动作这一意义上引申而来的。

(1)《论语·颜渊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将其来施。”

(五)设置,安放

(1)《诗·周南·兔罝》:“施于中林。”

(2)《汉书·蒯通传》:“秦政不施。”

(六)运用

(1)《礼记·礼器》:“施则行。”

(2)《荀子·臣道》:“爪牙之土施。”

(七)显摆

由“安放”而“摆放”而“显摆”。

例如,《论语·公冶长》:“愿无伐善,无施劳。”

(八)给予

《康熙字典》整理“施”是假借為“吔”,有“给予”之义,又引申为“施舍”。

(1)《周礼·内宰》:“施其功事。”《十三经注疏》:“赋也。”

(2)《国语·晋语》:“齐侯好示务施。”《十三经注疏》:“惠也。”

(九)松懈

通“弛”,松懈。

(1)《论语》:“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2)《后汉书·光武帝纪》:“谴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

(十)恩惠

“恩惠”之义是由“施舍”进一步的引申应用而来。例如,《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又如:报施(报恩)。

(十一)姓

一部分姓施的人,其姓是出自子姓,商民有七族,七族即七个行业,有七种分工,其中一族就叫施氏,他们是做旗子的,施的本义即为旗帜,这是以职业为姓。

通过对其引申义进行整理和归纳,可以发现不管其义项是增多还是减少,它们都只是义项的增减,它不会影响其他义项的存在。新义项的出现不会导致旧义项的消失。可见,在一个词的范围内,无论词义如何变化,每一个词义都能保持自己的独立特征。

三、声调的改变

通过在语料库中检索,“施”有多种读音,其中主要有三种读音:

通过查阅先秦典籍,“施”除了上述三种音外,还有一种不太常见的音:

(7)《庄子·天运》:“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是?”

(8)《礼记·曲礼上》:“凡遗人弓者,张弓尚筋,弛弓尚角。”《经典释文》:“弛,本又作“施”,同式是反,谓不张也。”

按:“驰”今读chí,而《经典释文》读为“式氏反”或“式是反”,原本应读sh?,与“矢”同音,松弛、松懈义,与“张”相对。“弛”在典籍中多写作“施”,因此,“施”在这个意义上也读“式氏反”,今音sh?。

关于“施”的声调,孙玉文在《汉语变调构词考辨》中也有过统计。先秦时期,是没有找到“施”作“给予恩惠”的依据,其认为当时“施”的破读没有产生。两汉时代,“施”平去两读入韵的例子共有7个,平声5次,做“施加”讲。去声2次,作“给予,恩惠”讲。魏晋时代,“施”入韵多次,尤其是平声,例子很多。读去声入韵2次,作“给予恩惠”讲。中古时代,其中“施”出现的韵脚字组是“贵,施,值,柜”,都是去声。“施”的双调构词,一直沿用到近代。《现代汉语词典》“施”只有阳平一读。应该是反映了明清以来“施”的去声读法事实。

四、“施”在现代汉语中的词义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施”字词共有五个义项:施行;给予;施与;施舍;姓。

查阅文献后,发现“施”的义项远不止这几个。“施”的其他音和部分义项并没有收入其中,其中有两个音“yī”“shī”的义项确实已经不再活跃于现代汉语中,既不能单说,也不作为语素义出现在现代汉语常用词汇中。然而,“设置,安放”这一义项,仍可以在现当代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找到踪迹:

(1)老王的施工队最近遇到了很大的难题,雇主投资失败,卷钱跑路了,施工尾款一分没结。

(2)比如,历史家钱穆曾这样告诉我们:“秦汉隋唐几个朝代,政治武功,社会经济,都有很好的设施。”

因此,建议《现代汉语词典》加上“设置,安放”这一义项,便于使用者对“设施”和“措施”二词的理解。词典是词汇标准的典范。一部好的词典既能反映词汇的发展,又具有规范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因此,人们对词典的利用做到最大化是规范化使用汉字的最好的方式。

五、“施”词义演变的动因

“社会生活的发展,包括新事物出现,旧事物消灭;人的思想意识的发展;语言内部各个因素的相互作用;这三方面是词义发展的主要根源。”[4]89语言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这是因为在初创汉字的时候,每个字的意思都是唯一的,也就是原意。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社会更是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为了更好地说明新事物,人们需要创造新的词语,又因为汉字的创造相对滞后,便出现了一词多义和同义现象。

(一)社会应用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事物、新思想更是层出不穷。词义不仅在形成过程中与客观世界、社会实践有密切的联系,而且随着社会以及人们认识的发展而发展。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事物和观念,人们一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另一方面是认识的不断加深。“施”在最初是(旗帜)飘扬舒展貌,后来由于行军打仗时,旗帜指示着行进的方向,因此“施”引申,表示行为,进一步引申为给予之意。

(二)人的思维深化和心理联想

人们思想观念的发展导致词义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是思想认识的发展。许多古今词语主要是反映自然现象、动植物的词语。古今词语的意义大致相同,但对象的特点却有了很大的发展;二是心理的联想作用。当人们意识到两种或几种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并将用词语来称呼一种事物来处理另一种或几种事物或现象。比如,将“宣扬”隐含“夸耀”的意思从语用中慢慢抽离出来。这些是因为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人们思维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词义的变化。人们的思维越来越开阔,对事物的认识也逐渐加深。

(三)语言内部发展

“无论在语言中还是在言语中,任何一个词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词相关的。”[7]语言内部要素的变化是影响词义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任何一个词的词义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相互影响和制约。另外,一个词处于不同的语境也会使词义发生变化,词语在组合使用时会使词义更加具体。双音节词的增多是很典型的例证。词义的变化也总是伴随着语音的变化,也是因为变化情况的千姿百态,形成了词义的规律和各种变化的类型。

六、结语

根据上文对“施”的词义、词性演变的分析,将其演变脉络展示如图2所示:

“施”是一个词义丰富、词性多样的词。它可以作为名词,也可作为动詞。通过进行词义的引申,“施”的词义在本义依托下逐渐引申,有了更多的义项,又通过比喻和借代等方法继续引申,衍生出了一系列新的词义。由最初表示(旗帜)飘扬舒展貌,到后来由于行军打仗时,旗帜指示着行进的方向,因此,“施”引申表示行为,进一步引申为“施行”之意。词义的演变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并将继续进行下去。大家在对汉语的词义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词义的演变规律,并根据社会现象推断词义的演变,从而更好地用于实践。也可以说,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二者可以相互确认和相互解释。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李学勤.字源[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

[3]郭锡良.古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89.

[5]张世禄.古代汉语教程(第三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55.

[6]王远新.语言学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7:155.

[7]蒋绍愚.汉语历史词汇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79-180.

[8]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考辨[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5.

[9]朱柳.“任”的词义演变及其动因探究[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0,(04).

作者简介:

周紫薇,女,汉族,山东淄博人,山西大同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猜你喜欢
旗帜本义义项
心中的旗帜
一百年的旗帜
我愿是你旗帜上的星
旗帜颂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民歌《茉莉花》歌词本义喻反腐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大连书家之张本义
Enhanced Prec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