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体外反搏辅助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心力衰竭伴失眠的效果

2024-04-07 08:44兰泽毅刘青敏柳彩霞胡学敬夏梅华彭冬燕
临床误诊误治 2024年2期
关键词:经穴血瘀证候

兰泽毅,刘青敏,柳彩霞,胡学敬,夏梅华,彭冬燕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据统计,目前我国心力衰竭发病率约0.9%,且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1]。另有报道,在过去40年,心力衰竭所致死亡增加了6倍,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2]。多项研究发现,失眠已成为困扰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症状,且70%以上的患者存在失眠问题[3-4]。由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组织及结构损伤,造成射血量不足,机体代谢异常,加之长期受疾病影响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其睡眠障碍发生风险是健康人群的2~3倍[5]。中医认为,心力衰竭患者血运乏力,神失所养,易见失眠或神志虚弱诸症,而神志失常或虚弱,又会加重心力衰竭诸症,二者相助为患。以往研究认为,积极治疗失眠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生活质量[6]。体外反搏技术是通过机械装置对心脏收缩和舒张产生作用的一种无创疗法,其疗效已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得以证实[7]。鉴于这一背景,本研究着力于心力衰竭及阴虚失眠的根本病机,应用经穴体外反搏技术辅助常规治疗,以期改善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衡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均衡可比。见表1。本研究经衡水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件号:2021-KY-03),所有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2组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纳入与排除标准

1)诊断标准:中医符合《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8]中气阴两虚兼血瘀证诊断标准;西医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9]中心力衰竭诊断标准,有典型心力衰竭体征和症状;慢性失眠参考2017年心血管疾病合并失眠诊疗专家共识推荐的标准,存在≥1个以下睡眠障碍:入睡困难、难以维持睡眠、早醒、醒后无恢复感,存在≥1个与睡眠有关症状:记忆障碍或注意力不集中、全身不适或疲劳、对社交和日常生活均产生了影响。

2)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心力衰竭伴失眠;心功能分级Ⅱ~Ⅲ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7分;年龄>18岁;住院时间>14 d。

3)排除标准:过敏体质者;哺乳或妊娠期及习惯性流产妇女;存在恶性肿瘤及精神疾病者;继发性失眠者;重度焦虑者;同期参与其他研究者。

1.3 方法

1)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355)25 mg口服,2/d;替米沙坦(江苏亚邦爱普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4030)40 mg口服,1/d;螺内酯(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103N08)20 mg口服,1/d;呋塞米(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103N08)20 mg口服,1/d。疗程为14 d。

2)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经穴体外反搏治疗,采用P-ECP/TI气囊式体外反搏装置(重庆普施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根据中医文献及现代临床研究选取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穴进行治疗。利用氧化锌橡皮膏在穴位处固定橡胶球,外套体外反搏气囊装置对穴位局部进行按压刺激,气囊压力0.40~0.45 kg/cm2,每次治疗30 min,2/d。疗程为14 d。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a.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0%即显效;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70%即有效;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即无效;中医证候积分高于治疗前即加重[10]。b.心功能疗效:心功能分级提高≥2级或心力衰竭基本控制即显效;心功能分级提高1级即有效;心功能分级未提高即无效;心功能分级降低≥1级即恶化[11]。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中医证候变化情况,包括心胸憋闷、心悸心烦、气短喘促、疲乏无力,根据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分别计分0、2、4、6分,积分越高,表示越严重。

3)心功能指标:治疗前后采用APLIO 500超声诊断系统(东芝)检测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

4)血清指标: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血清分离后冷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酶速率法测定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试剂盒均购自Biomedica公司。

5)睡眠质量:治疗前后应用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该量表共18个条目,涉及多个维度,每项3分,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量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824。

6)生活质量:治疗前后以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LHFQ)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共21个条目,涉及情绪领域5个条目,身体及其他领域均为8个条目,分值0~105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量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884。

7)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随访6个月,观察2组MACE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加重再住院、心绞痛。

8)安全性:监测2组治疗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4 d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及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见表2和3。

表2 2组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例(%)]

表3 2组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心功能疗效比较[例(%)]

2.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3 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LVEF、SV、CO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LVEF、SV、C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2.4 血清NT-proBNP、CK-MB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NT-proBNP、CK-MB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血清NT-proBNP、CK-M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2组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血清NT-proBNP、CK-MB水平比较

2.5 PSQI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PSQI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PSQI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7。

表7 2组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PSQI评分比较分)

2.6 LHFQ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LHFQ各领域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LHFQ各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8。

表8 2组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LHFQ评分比较分)

2.7 MACE发生情况

随访6个月,观察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4例。观察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1例,心肌梗死2例,心绞痛1例;对照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3例,心肌梗死3例,心力衰竭加重再住院1例,心绞痛4例。观察组MACE发生率6.90%(4/58)低于对照组19.64%(11/56)(P<0.05)。

2.8 安全性

临床试验中,2组均于治疗前后行常规查体,并进行电解质、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显示与治疗前基本相同,表明本治疗方案具有良好耐受性,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目前,现代医学对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通常采取常规药物治疗,通过改善心功能、减轻心力衰竭症状而达到缓解失眠的目的。但临床实践发现,大部分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症状,而采用促进睡眠药物后,起效快,效果明显,但长期应用不良反应逐渐凸显,如乏力、嗜睡及药物依赖性等,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2]。

由于口服药物的局限性,非药物疗法逐渐得到临床重视,并在失眠治疗中取得一定效果。体外反搏技术是治疗心力衰竭的无创疗法,通过心电图R波对加压系统的触发,使气囊装置对腰、臀、腿部进行序贯挤压,增加心脏舒张期回心血量,以改善心脑血流灌注,且操作简便、安全[13]。钟玲等[14]研究发现,在间歇训练基础上给予体外反搏治疗,能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和心功能。仇一楠和郭完计[15]研究证实,体外反搏可调节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本研究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治疗的优势,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展开经穴体外反搏治疗,使穴位刺激与体外反搏有机结合,对血流动力学和神经体液产生调节作用。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及心功能疗效显著提高,且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经穴体外反搏辅助常规治疗对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的疗效确切。经络是贯穿周身的通道,将人体各器官和脏腑连接成一个整体,经穴体外反搏可通过经络与五脏产生联系,经穴位刺激,治疗与心相关脏腑,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16]。心肝主血藏血,肾藏精,而精血同源,故取三阴交,可调补肝肾、益心健脾,发挥益阴养血以宁神的作用[17]。足三里可强身健体,是治疗多种疾病的要穴,可调控心率、缓解心绞痛、抑制心肌损伤。太溪可滋肾阴、济心火,诸穴联用可使心气安而除不寐[18]。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得以明显提升,进一步证实经穴体外反搏辅助常规治疗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有效性。

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年老体弱、患病日久,造成气血亏虚而心神失养,可见多梦健忘、心烦失眠、心神不宁等表现[19]。同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失眠会诱发交感神经兴奋,造成儿茶酚胺增多,促使心室重构及心功能恶化,加剧心力衰竭症状[20]。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得以明显改善。考虑原因:一方面经穴体外反搏对心力衰竭症状的治疗作用;另一方面气囊装置气压对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的刺激,可通过“腧穴-经络-气-血-脏腑-脉”轴,发挥内病外治作用,既着力于心力衰竭气阴两虚病机,又兼顾不寐转归,对生活及睡眠质量的提升效果显著。另外,失眠会造成交感神经功能失调,使心脏氧耗负荷过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且有研究证实,失眠会造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下降[21]。本研究发现,随访6个月,观察组MACE发生率6.90%低于对照组19.64%,可见经穴体外反搏辅助治疗对降低MACE风险、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考虑可能与该疗法具有调控心功能、减轻失眠等作用有关。另外,NT-proBNP、CK-MB是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敏感性指标[22-23]。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T-proBNP、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经穴体外反搏辅助治疗对减少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MACE的有效性,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经穴体外反搏技术使穴位刺激与体外反搏有机结合,可改善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心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提升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降低MACE发生率,调控血清NT-proBNP、CK-MB水平,疗效确切。但本研究尚存一定不足,如睡眠质量的评价指标过于主观化,今后还需增加客观化评价指标,以进一步提升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科学的数据。

猜你喜欢
经穴血瘀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血瘀体质知多少
青藤外敷散模型家兔膝关节经穴、非经穴部位皮肤渗透性比较
相关经穴与非经非穴、非相关经穴的机体反映和效应差异
针刺任脉经穴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效果探讨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