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云,蒋翠翠,杨 磊,李 亚,赵 锦
封闭骨盆出口筋膜及多层肌肉共同组成了女性盆底,有直肠、阴道、尿道穿出,盆底组织能够使直肠、膀胱、子宫等盆腔器官维持在正常位置上,一旦筋膜组织、盆底肌肉薄弱即可引起盆腔脏器脱垂(POP)[1]。POP主要由分娩、组织裂伤、神经损伤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外阴出现脱出块状物,可能伴有炎症或外阴出血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排尿、排便异常等情况,这些都不利于患者正常生活,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阴道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是治疗POP的传统术式,虽有着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术中采用筋膜和肌肉组织在阴道中段做充垫,可导致盆底解剖结构发生扭曲,而无法顺利弥补阴道上段存在的缺陷情况,此外术后复发率较高,同时还可引起阴道顶端脱垂,极其不利于患者预后[3-4]。因此还需寻找其他更为高效、安全的治疗手段。阴道骶棘韧带悬吊术(SSLF)自德国医师Sederl提出后在欧洲及美国开展,其原理为把阴道顶端与右侧骶棘韧带距离坐骨棘内侧2.5 cm部位缝合起来,不仅能够维持阴道正常解剖结构,保持阴道功能,而且创伤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5-6]。目前SSLF已被临床用于子宫脱垂[7]、阴道顶端脱垂[8]等多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目前国内外对其在POP中的作用尚缺乏系统探讨。因此,本研究探讨SSLF治疗POP的临床效果,同时就术后并发症展开如下分析。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2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POP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治疗方案为阴道子宫切除联合SSLF;对照组治疗方案为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或后壁修补术。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并经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批准号:BBYY202401),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盆腔器官脱垂的中国诊治指南(2020年版)》[9]中POP诊断标准;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分期[10]为Ⅱ期及以上患者;符合手术适应证患者;经阴道分娩者。排除标准:存在本研究手术禁忌证或无法耐受手术者;合并阴道出血、宫颈疾病、子宫腺肌病等疾病者;合并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者;凝血功能异常者;免疫功能障碍者;有相关药物治疗史者;临床资料不全者。
对照组采用阴道子宫切除+阴道前壁或后壁修补术治疗。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麻醉后对外阴进行常规消毒、铺巾,暴露手术视野,环切宫颈,分离膀胱宫颈及子宫直肠间隙,钳夹子宫血管,缝扎主韧带,切除子宫后再修补缺陷部位。
观察组采用阴道子宫切除+SSLF治疗[11]。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麻醉后对外阴进行常规消毒、铺巾,暴露手术视野,切除阴道全子宫后,注入生理盐水,使得直肠、阴道右后侧壁黏膜下及侧盆壁间隙均充满生理盐水,从而达到分离间隙的目的。继而钝性分离,于截石位7点处将阴道右后侧壁黏膜切开一长约6 cm切口,从而达到充分暴露骶棘韧带的目的。缝合骶棘韧带时选择在坐骨棘内侧2.5 cm处进行,缝合材料选用2-0不可吸收线,保持缝合深度约0.5 cm;而另一端用于缝合阴道顶端,在完成2针缝合后进行打结,确保阴道顶端维持吊起状态。
1)一般资料:收集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孕次、产次、POP-Q分级和月经状态等一般资料。
2)围术期指标: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所需住院时间。
3)POP-Q评分[10]:2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1个月后评定POP-Q评分,测量体位为屏气站立,基准点为处女膜缘,视阴道前壁两点(Aa、Ba)、阴道后壁两点(Ap、Bp)和顶部一点(C)为指示点,测量其相对于处女膜变化情况,在处女膜外的记为正数,在处女膜内的记作负数。
4)盆底功能:分别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12]、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13]对手术前和手术1个月后2组患者盆底功能进行评分,PFDI-20评分、PFIQ-7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盆底功能越好。
5)术后并发症:针对所有患者术后并发症展开细致的观察并记录,同时计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术中出血量也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见表2。
表2 2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2组患者术前POP-Q各指示点(Aa、Ba、Ap、Bp、C)测量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术前POP-Q各指示点测量值相比,2组患者术后测量值均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测量值更低(P<0.05)。见表3。
表3 2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手术前后POP-Q评分比较
术前PFDI-20、PFIQ-7评分2组患者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组患者PFDI-20、PFIQ-7评分均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见表4。
表4 2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手术前后盆底功能评分比较分)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POP多发于中老年女性群体,伴随子宫切除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及社会人口老龄化,POP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14-18]。常规手术治疗破坏了机体盆底结构完整性,同时无法有效弥补阴道顶端缺陷[19]。SSLF对阴道水平轴进行了有效重建,对阴道干骶骨中央位置进行了恢复,是盆底修复的重要治疗手段,且手术操作难度低、创伤小、安全性高[20-23]。
本文主要针对POP展开研究,着重分析采用SSLF治疗的临床效果,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合本研究相关数据,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多个方面更具优势,例如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手术中出血量更少等;2组患者手术后POP-Q各指示点测量值、PFDI-20评分和PFIQ-7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更优,与陈红[24]、李善凤等[11]研究结果相符。此外,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表明SSLF治疗POP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盆底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分析原因在于,POP治疗基本原理为通过解剖复位恢复机体功能,其重点为盆底支持,而传统手术创伤较大,可引起较多出血,同时还会对盆底解剖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能有效满足临床需求[25-27]。SSLF为一种改进的悬吊术式,入路方式为经阴道后壁进入,由不可吸收缝线的拉伸作用上提阴道骶棘韧带直达坐骨棘水平,进而使解剖位置及相应功能得以恢复,其无须对阴道黏膜进行游离,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可在直观下对骶棘韧带进行辨认,具有较为可靠持久的效果;并能够同步进行阴式手术,进而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确保术后阴道长度能满足阴道功能,有助于盆底功能的恢复,更甚者可以保留患者子宫[28-30]。
但相关研究表明,SSLF也可引起感染、直肠损伤、阴部及坐骨神经损伤、骶丛血管损伤等术后并发症,应引起临床重视[31-33]。为避免手术并发症,临床可遵循以下几点建议:1)缝线强度足够,所使用的不可吸收缝线最好是永久性的。2)当缝合骶棘韧带时,避免出现过度外偏,穿过组织时避免过深,保持与坐骨棘2.5 cm及以上的距离,韧带宽度及深度约为5、1 mm,避免对上缘的损伤,有效保护后方阴部血管神经,同时有效支撑阴道顶端。3)确保盆腔视野开阔,使其充分暴露。具体做法:首先暴露骶棘韧带,借助长组织钳将其夹住并牵拉,目的在于确认是否为骶棘韧带,判断依据为有无弹性、是否处于固定状态。此外,还需谨记缝合时远离附近的筋膜组织,因筋膜组织比较疏松,很容易造成术后缝线滑脱,进而导致阴道顶端脱垂。4)通过阴道到达直肠侧腔,通过其解剖学特征到达黏膜下的松散空隙,可以有效降低出血率,若不慎到达主韧带周围,则可能导致静脉丛出血。
因本研究无法选取更多的样本,会导致研究数据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无法实现对所有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因而导致术后疗效观察不够全面,尤其是术后长期疗效无法判定等,这些问题均导致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后续需要开展更多样本量和更长随访时间的确证研究。
综上,SSLF治疗POP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不仅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还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盆底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