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洪学 屈兴红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中高职一体化是指中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技能培养等多方面统筹规划,协调其不同学段人才培养要求,整合优势资源,形成紧密协同的育人合力,以达到最优的人才培养效果的一种职业院校办学形式。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实现中高职2个学段人才培养的衔接[1-2],形成相互渗透的一体化职业教育新模式[3],该模式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和学生终身发展需要[4]。推动中高职职业教育的实质性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丰富技能型人才类型和实现教育结构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中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5]。因此,本文研究分析了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院校专业(园林绿化、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高职院校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有机衔接的方法,提出了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基本原则,确立了高职学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在联系也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制订了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
目前中高职院校教育衔接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培养方向不同,难以顺利衔接。第二,由于隶属不同单位,部分中高职院校课程各成体系,可能存在教学内容重复现象。第三,由于交流与互动频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中高职教师可能存在对教学内容的难度把握不准,中职院校教学难度不够等现象,进入高职院校后,高职教师讲授内容又过难,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吸收。第四,由于部分中高职课程体系非一体化设计或中高职专业的相关性不强,高职院校对中职学生的考核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范围,导致部分中职学生在高职选拔考试中不知道如何复习,选拔考试成绩难以体现学生中职学段知识、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4,6-7](图1)。
图1 中高职院校教育衔接现状分析
中高职职业教育顺畅衔接的前提是构建一体化的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具备3个基本要素:一是要选择构建培养方案的主线;二是要根据学科专业,选择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三是选择适当的技术路线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8]。构建中高职相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是中高职一体化的核心[9],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可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资源整合即在拟定同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师资、教学实训配备及专业资源等现实条件,保留专业特色,对中高职课程及教学模式等进行多方面整合,形成同向协作的培养合力,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体化即在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过程中,秉持系统思维,综合考虑中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等各方面,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串联相关教学要素。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均为同一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管理机制和评价制度等方面应相互承接、分工协作且互为补充[4]。在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方案的分工协作中,高职院校应引领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向,协调资源配置,确定评价制度。在明确分工的前提下,加强各层面、各时期的交流,从而实现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也是组织各类教学活动的落脚点之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根据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标准、中高职院校专业实际情况以及市场就业导向来确定。由图2可以看出,中职院校的2 个专业虽然培养方向有所不同,但在专业面向方面与高职院校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均面向现代农业产业;在专业技能方面,2 个中职院校专业的专业技能目标与高职的专业技能培养要求也较吻合,因而在职业岗位的定位上也是一致的。中职院校专业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能与高职院校专业的培养目标顺畅衔接,培养方向也一致。
图2 人才培养目标衔接解构
依据专业教学标准,高职院校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分为2个方向,一是设施农业生产,二是设施工程技术与装配应用。因此,根据专业特色及院校背景,结合人才需求状况,确定高职院校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具有较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及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设施操作、农业喷滴灌技术和现代园艺生产等方面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现代农业领域从事园艺栽培、农业生产管理,农业设施建筑施工、维护管理,农业排灌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现代农业机械应用及维护管理等农业生产和农业工程领域工作,并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多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构建科学合理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是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之一[9]。为实现前导课程、本体课程和后修课程间的有机衔接,要将坚持终身教育贯穿于一体化中高职课程体系,在准确分析职业岗位要求及职业资格标准的基础上,以中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身心发展规律和职业能力训练规律为依据,对中高职不同教学阶段内容进行科学划分[10]。在培养目标的衔接上,要将中职院校一般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与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协调,将实用性、操作性、工具性目标与技术性、创造性、人格化目标进行优化整合,课程由浅入深进行系统设计[11-14]。同时,要确保中高职课程的高效衔接,按照相关职业鉴定考核要求,制定高职一体化专业衔接课程统一课程标准、考核大纲及统考课程命题大纲等[15-17]。
因此,根据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特点,构建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图3),保留专业特色课程,制订统一的专业考核大纲,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化。由图3可知,高职院校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2 个方面:一是设施农业生产管理能力,相关核心课程包括植物生长与环境、农业化学与植物营养以及设施园艺栽培技术,主要教授环境因子对园艺植物生长的影响,植物对养分的需求规律,设施条件下蔬菜、花卉和果树的栽培技术,专业拓展课程包括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土地资源管理、农产品贮运与营销以及农业环境监测等。二是设施工程技术与装备应用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设施农业装备、农业设施设计与建造、喷微灌技术及设备,主要教授各类农业设施设备的结构、功用、运行原理及操作技能等,包括各类温室、大棚和农业灌溉设施等。要求学生掌握温室设计及温室工程施工的基本方法,具备温室工程识图、制图的能力,能组织、安排温室工程施工,控制温室工程施工质量,相关的专业拓展课程包括农业物联网技术、农用无人机应用技术、工厂化育苗与植物工厂等。
图3 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中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体现为基础性、实用性、操作性和工具性,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体现为技术性、创造性和拓展性[18-21]。中职院校的工程基础课程和农业基础课程为高职院校设施工程技术与装备应用、设施农业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开展奠立了必要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将不同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衔接,实现中高职课程一体化[22-25]。
综上,为促进中高职一体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探索中高职衔接教学的有效方式,本文分析讨论了中高职院校教育衔接现状,提出了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高职院校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与2个中职院校专业(园林绿化、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内在联系,构建了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具体实施效果有待于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总结。
实践中,明确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现中高职一体化的基本立足点。要实现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除了制定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外,还应加强中高职院校各层面交流沟通,在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教学实训、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也应进行深入交流、合作,从而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更好更快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