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地区杂交中籼水稻新品种展示比较试验

2024-04-07 15:15王善珍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6期
关键词:丝苗皖西破口

王善珍

(六安市金安区种子管理站,安徽 六安 237000)

皖西地区位于长江与淮河之间,主栽作物为水稻。抓好水稻生产对于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十分重要,应充分发挥良种的有效作用,加快推进水稻品种更新换代,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充分展示水稻种业发展成果,推动科企合作、种粮一体化发展,筛选适宜在皖西地区推广种植的水稻品种[1-2],为水稻优质高产提供种质保障。本研究于2023 年在皖西地区对28 个中籼稻品种开展了品种展示比较试验,对各品种水稻的生长发育、产量性状及抗性进行比较,为筛选出适宜该地区推广种植的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田设在安徽六安金安区孙岗镇孤堰村孤堰兴农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展示田地块平整开阔,土壤质地为黄棕壤土,土壤类型为稻田重黏土。肥力均匀中上等,田块冬季为冬闲田。

1.2 展示品种及来源

展示品种为2020—2023 年通过安徽省(引种)或国家审定的部分水稻新品种且适宜区域包含皖西地区。向各生产经营企业公开征集,共28 个品种(表1)。

表1 水稻展示品种

1.3 田间设计

展示田采用顺序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长39.7 m,宽8.4 m,小区面积333.48 m2。展示田一字型顺序排列,品种间行走道宽55 cm,种植密度按照展示试验技术方案要求设计[3],株行距20 cm × 24 cm,种植密度约21万穴/hm2,每穴栽插4~6棵基本苗。

1.4 播栽管理

展示品种播种期为5 月14 日,秧龄控制在30 d左右,6 月12 日移栽大田。大田移栽前将田块翻耕平整3 次,栽前5 d 确保田块平整好,大田高低落差不超过3 cm,整平后沉实1~2 d,做到田块“实、平、光”,表土软硬适中时栽插。移栽时展示品种叶龄为6叶1心。基肥为水稻专用复合肥450 kg/hm2。全部展示品种采用统一播种、统一移栽及统一水肥管理。

1.5 田间管理

1.5.1 分蘖肥施用6 月20 日施尿素75 kg/hm2+水稻专用复合肥75 kg/hm2作分蘖肥。

1.5.2 晒田控苗具体时间根据田间和品种生长情况调整,各品种总基蘖数达到180万~210万/hm2或7月10—15日烤田控苗。

1.5.3 水分管理晒田后回水,采用浅、干湿间歇灌溉法[4],即一次灌2~3 cm水层,等自然落干后2~3 d再灌水2~3 cm;至大部分品种整株归圆[5]、叶片变黄后,采用浅水孕穗;孕穗后期,采用深水护大苞;齐穗后间歇灌水,做到干湿交替,即后水不见前水,以气养根,以根保叶[6],以叶增重,活熟到老[7];后期切忌断水过早[8]。

1.5.4 病虫害防治晒田回水后,对展示品种进行第1 次病虫害防治,主要是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防治;8 月6 日,发育较早的品种即将破口,喷施破口药防治“三虫三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白叶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8 月12 日,部分发育早的品种破口始穗,发育较迟的品种即将破口,进行第2 次喷施破口药防治“三虫三病”。后期未作其他防治病虫害措施。

1.5.5 穗肥施用根据长势,孕穗期统一追施水稻专用复合肥75 kg/hm2+钾肥75 kg/hm2作孕穗肥。

1.6 数据统计分析

根据田间生长状况记录每个品种农艺性状、生育期、抗病性及抗倒性表现等;9月28日对各小区实产收割,称取各展示品种鲜重,测得水分,再折算成含水率13.5%的干谷重,计算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象条件

该地区2023年气候对水稻生长较为有利,各展示品种生育期相对较短。5月9—18日,最高气温维持在32~34 ℃,较往年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省去了大棚育秧环节,对秧苗生长有利;至移栽前(6 月12 日移栽),以阴雨天为主,最低气温14~16 ℃,最高气温22~26 ℃,对秧苗生长较为不利;移栽至分蘖期最高气温30~38 ℃,气温及降水正常,天气以晴为主;分蘖期至抽穗期降水和气温正常,最高气温29~36 ℃,以晴天为主,光照充足;成熟期气温正常,最高气温在28~37 ℃,天气以晴为主,光照充足;9 月15 日后,品种成熟前遇几天连阴雨,导致部分品种有轻微的稻曲病发生。综合来看,展示品种全生育期内未遇到恶劣天气条件,对展示品种生长及产量形成较为有利。

2.2 生育期

各展示品种的播期和移栽时间一致,分别为5月14日和6月12日。全生育期126~135 d,平均130 d,以乔两优17、筑两优427 生育期最短,巧两优晶香丝占最长;各参试品种始穗期集中在8 月中旬,成熟期集中在9 月下旬(表2)。说明各品种的生长发育进度基本一致,为统一水肥等田间管理带来一定便利。

表2 展示品种生育期

2.3 农艺性状

各展示品种农艺性状如表3 所示,各展示品种株高109.8~128.3 cm,平均株高118.2 cm;其中浙两优美香新占、8 两优徽香2 个品种的杂株率较高;且8 两优徽香青稞比率较高,高矮相差较大,看相不整齐,不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品种示范过程中,瑞两优653在9月21日前后出现倒伏,倒伏性状为斜,其余品种均未发生倒伏现象;各品种的熟期转色表现好,落粒性均一般;大部分品种株形、叶色、叶姿及长势表现为紧束、绿色、挺直且旺盛,可通过增加基本苗数来提高有效穗数,进而提高产量[9-10],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2.4 抗病性

各展示品种抗病性如表4 所示,各品种对水稻叶瘟、穗颈瘟、白叶枯病和纹枯病的抗性均较好,部分品种在示范过程中出现稻曲病感染情况。其中,缘两优819 轻微感染,均两优晶占、巧两优玉晶占、巧两优晶香丝占、吨两优900和九优粤禾丝苗5个品种轻度感染稻曲病。这可能是由于收获前期出现几天连阴雨。

表4 展示品种抗病性

2.5 产量及综合评价

参加展示的28 个水稻品种折算产量及田间综合评价如表5 所示,理论产量为8 349.00~11 252.55 kg/hm2,产量超过9 000.00 kg/hm2的品种有25个;吨两优900产量最高,为11 252.55 kg/hm2,宜两优粤禾丝苗产量居第2位,为10 712.55 kg/hm2。除8 两优徽香综合评价表现较差外,其他展示品种产量等综合评价表现优秀或良好。

表5 展示品种产量及田间综合评价

3 结语

本研究对浙两优美香新占等28 个中籼稻新品种进行了展示比较试验,从生育时期、农艺性状、抗性及产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各展示品种的生育期基本一致,株高109.8~128.3 cm,平均118.2 cm,抗病及抗倒伏性均较好,产量8 349.00~11 252.55 kg/hm2。以田间综合性状及产量排名,选出适宜该地区推广种植的12 个品种,依次为吨两优900、宜两优粤禾丝苗、荃两优鄂丰丝苗、润两优619、荃优386、筑两优427、徽两优广丝苗、徽两优香丝苗、巧两优玉晶占、缘两优819、万丰优818和华两优919。为该地区中籼稻主推品种筛选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丝苗皖西破口
安庆市适宜水稻品种筛选
兴宁丝苗香稻示范推广技术的创新点及发展措施
华龙一号蒸汽发生器传热管6mm破口事故放射性后果分析
基于“华龙一号”大破口事故先进安注箱研究
几种感温型常规稻在广西桂中地区引种试验示范及栽培技术要点
增城:中国丝苗米之乡
破口
回马枪
AP1000核电厂直接注射管线双端断裂小破口失水事故计算
回马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