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视角下小说《红王妃》悲剧解读

2024-04-07 11:48王冬梅
今古文创 2024年9期
关键词:无意识悲剧

【摘要】《红王妃》是当代英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代表作之一,小说第一部分描述了18世纪韩国著名王妃的悲剧人生。本文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从俄狄浦斯情结和无意识学说的角度解读王妃的悲剧成因。王妃悲剧主要是由其丈夫思悼王子和国王英祖之间的对抗造成,而造成父子关系对抗的正是心理学上的俄狄浦斯情结和无意识。俄狄浦斯情结是男孩成长过程中必须面临的心理现象,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对男孩成长至关重要。

【关键词】俄狄浦斯情结;无意识;《红王妃》;悲剧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09-001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9.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伦理视域下的德拉布尔小说研究”(项目编号:23Y037)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红王妃》 (The Red Queen)是当代英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Margaret Drabble,1939—)第16部长篇巨作。此书出版于2004年,也是作者在文坛辛勤耕耘40多年之精华,达到创作巅峰之作品。本书容纳个人与历史﹑古代和现代﹑英国本土与国外风情;集历史﹑文化﹑人类学﹑医学等多方面知识,把个人悲剧融于历史之中,使小说增添了一股历史悲怆之感。

本书共两部分。第一部分以18世纪韩国李朝(Yi Dynasty)著名王妃洪玉英的口吻叙述了她悲剧的一生。充斥其中的是她“疯癫”丈夫思悼王储与公公英祖国王之间的对抗,最终思悼被国王杀害的故事;第二部分以第三人称外聚焦详述了具有同样悲剧的现代学者,大学教师芭芭拉·夏利威尔到首尔即当时王朝首都做报告所发生的一段悲剧性质的罗曼史。

小说出版后引起巨大的反响。《每日电讯报》说:“红王妃的一生是那么不同凡响,作者对此的着迷又是那么有穿透力和感染力,读者怎么能不被吸引和打动呢?”《卫报》说:“作者用熟练的文字技巧展现了一个光鲜亮丽的浪漫故事。”《芝加哥论坛报》评论说:“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小说表现了当代人生活的全景。”《华盛顿邮报》说:“读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就如进行仪式一样隆重。”《洛杉矶时报》说德拉布尔“如简·奥斯丁一样细致,如伊凡林·沃一样辛辣”。近几年,评论界从各个角度解读《红王妃》,赵欣等认为“德拉布尔通过物书写和全球化书写将以往被边缘化的物与东方文化重新纳入视野,以去人类中心主义和支持文化多样性的姿态参与新英国文化价值的塑造和建设。”[1]吴丽娟则认为小说通过对幽灵的描述来关联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体现了她的后现代创作观和对当下时代的关照。[2]张晓敏则认为小说描述了精神疯癫与社会权力之间的关系。[3]李立新认为《红王妃》反映了幽闭带给人的创伤、压抑和精神摧残。[4]王苇说德拉布尔的后现代多重叙事声音丰富了作家的新世纪创作。[5]小说的第一部分以王妃的口吻来叙述的,充满了历史悲怆之感。造成她和她丈夫悲剧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即古代韩国尊崇儒家思想,社会等级鲜明,君臣父子夫妇权力关系严格,妇女地位低下等。但从心理学上讲,思悼与国王之间斗争,即国王对思悼的严厉打击和制裁从心理学上来看却是俄狄浦斯情结和无意识的反映。小说虽然描述的是古代的故事,但现代观念和思想充斥其中,如王妃虽然活在古代,但她懂得很多现代事物,尤其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思想。

本文试图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入手,探讨第一部分疯癫的王子与国王之间的斗争及被国王谋杀的悲剧缘由。

二、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由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提出了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弗洛伊德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弑父者》中说:“很难说是由于巧合,文学史上的三部杰作——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的《哈姆宙特》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玛佐夫兄弟》都表现了同一主题——弑父。而且在这三部作品中弑父的动机都是为了争夺女人,这一点也十分清楚。”[6]326

根据他的理论,男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把母亲作为爱恋的对象,对母亲有着特殊的依恋和情感。他以对母亲的认同来对抗父亲。父子敌对,儿子想取代父亲,父亲想除掉儿子。“俄狄浦斯情结可以说是家庭单元中极妙的标新立异,父亲不是家业的主人,儿子也不是继承人,父亲只是母亲的情人,而儿子则是他的情敌。”[7]138

弗洛伊德又根据古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战争的英雄阿伽门农被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和其情人杀害,其女厄勒克特拉为父报仇的故事而得出恋父情结一说,即女儿把同性母亲作为情敌,把父亲作为爱恋的对象,一心想取代母亲占有父亲。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用以说明人类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即孩子会把同性父母作为情敌把异性父母作为爱恋对象。

俄狄浦斯情结在中外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即是典型的恋母情结的反映[8],《雷雨》也同样体现出了严重的俄狄浦斯情结[9]。在《红王妃》中,国王英祖始终把唯一的儿子思悼作为仇敌,一心想让儿子出丑,他更是希望儿子在瘟疫大泛滥中死去,“从思悼出生伊始,国王就把我丈夫作为对手,一个潜在的弑父者,所有的父亲都把儿子作为对手”[10]18。“我经常听到国王说如果思悼死于那场麻疹就好了。”[10]48如此相反,国王对自己的七个女儿却是疼爱万分,甚至为一个女儿的早逝哭丧了一年。国王把儿子当对手,把女儿当作掌上明珠的异常表现符合俄狄浦斯情结。由于国王对王子的严苛和打击,作为回应和反抗,思悼时时想和父亲对着干,国王越厌恶的东西,王子越喜欢做。他酗酒、放纵、杀人,还四处散播关于父亲杀死先王即英祖的哥哥奪取王位的流言蜚语,给国王带来巨大的困扰。

在这对父子对抗的关系中,其俄狄浦斯情结典型地反映在三个女性身上。第一个女性就是国王英祖的后母﹑先王的遗孀仁元王太后。仁元王太后很受英祖的尊重。正如贾母对宝玉疼爱有加,每当英祖训斥王子的时候,仁元王太后总是站在王子的一边保护着他。而在王太后死后,思悼秘密地娶了她最钟爱的侍女朴英爱。朴英爱虽然是侍女,但在象征意义上,她是王太后的代理人,因此,人们把王子的行为看作乱伦的表现,看作是对王太后的一种变相的占有和替代加以谴责。作为王储,他有权力娶任何一个侍女,但因为这个侍女是先王遗孀的侍女,王子是不可以私娶的。18世纪的韩国信奉儒家传统思想,从传统观念上说来,思悼的行为有悖伦理,因为王太后的侍女从辈分上看是王子和国王的长辈,要受到王子和国王的尊敬。韩国宫廷规定,王子王孙不可以娶长辈的侍女。另一方面,这位侍女年纪比较大,已经是几个孩子的母亲了。因此,无论从身份和年龄上来讲,该侍女都是“母亲”的角色,代表着“母亲”的身份。思悼的行为让国王大发雷霆,他下令要王子把朴英爱归还。在王子失控杀死朴英爱后,国王大发淫威,当着大臣们的面,百般羞辱训斥王子,并让王子去死。国王辱骂他大逆不道,说杀死“王孙的母亲”的逆子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在国王的眼里,朴英爱是王孙的母亲,这一点已经说明朴英爱的地位和身份了。国王把朴英爱上升到王孙母亲即仁元王太后的地位,说明在国王眼里侍女朴英爱就是仁元王太后的替身和象征。国王的异常反应同时说明国王对王太后有着同样的情感。与此相反的是,面对思悼杀死大臣和太监们的行为,国王并没有做出任何过度反应。这一切都说明国王对王太后有着特殊的感情,即双方都有着同样的恋母情结。对国王英祖来说,朴英爱不是普通的侍女,她是作为王太后替身,代表着王太后的身份和地位。

第二个女性是王后贞圣娘娘。贞圣娘娘是国王英祖的第一位王后,由于不能生育,贞圣娘娘不被国王爱戴。但是,正是这个遗弃的王后深得王子的喜爱。思悼对贞圣娘娘的爱超过了对亲生母亲的爱恋。在贞圣娘娘弥留昏迷之际,思悼一直守在旁边。在贞圣娘娘离世之后,思悼痛苦万分,他披麻戴孝,大声哀号。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面对灵龛,思悼像一只垂死的鳥一样发出哀鸣,希望自己能够随着贞圣娘娘而去。思悼的表现固然是因为贞圣娘娘像母亲一样爱护他,也是因为在他的心里,贞圣娘娘就是母亲。思悼对自己的母亲虽然没有贞圣娘娘那般依恋,但始终是尊敬的。当思悼预感到自己不久就会被父亲杀死的时候,他对母亲的依恋也深深地感动着所有的人。王太后和贞圣娘娘对王子的保护和疼爱在某种程度上挽救着思悼痛苦扭曲的心,以至于失去两个保护伞后,思悼那受压抑的心更加扭曲和变态。

第三个女性就是王妃。根据俄狄浦斯情结,父亲把儿子当作仇敌,把女儿当作情人,对女儿喜爱异常。国王英祖不仅对七个公主异常喜欢,对王妃也过度关爱和照顾。“他似乎很喜欢我,希望我好,当我陷于恐惧之中时,是他给了我鼓励……他跟我讲话总是轻声细语的,给我讲解有关礼仪,教我在宫中生活怎样做到举止得当……他十分宠爱他的女儿们。”[10]15国王甚至连私密的细节也要教导她,如女孩初潮该如何处理,时常弄得她很尴尬。“永远不要在白内裤上留下红色的印迹,要让你的裤子保持洁净。男人不喜欢看到红色印迹。你保持洁净的方法也不要让男人看出来。”[10]15国王虽然重视封建传统思想,严格要求自己的儿子思悼不能做违反任何礼节的事情,但是对王妃,国王却明显关注过度,有违男女有别的传统思想。思悼很清楚明白地对妻子说国王会放过她,她会活下去的。处处和儿子作对的英祖国王以种种借口处死儿子之后,国王不但赦免了王妃的罪行,竟然向王妃道歉。这种种迹象都表明,国王在内心无意识领域把儿媳当作女儿对待,而把王子当作敌人。

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在小说中,俄狄浦斯情结并不仅仅只存在于第一部分国王英祖与王子思悼的对抗之上,在第二部分同样存在。小说的第二部分大学教授霍利芭芭的丈夫彼得也是被他的父亲逼疯了,住进了疯人院。尽管两人生活在不同的时空,一个是18世纪古代的韩国王宫,一个是现代英国,两人的人生经历却极度相同,都失去了儿子和丈夫,两人的丈夫都因为父子冲突而丧失理智引发精神疾病。这说明人类虽然在永不停息的前进,但却面临着相同的境遇,遭遇着相似的人生。这种扭曲的母子、父子关系在许多作品中都能找到,说明俄狄浦斯情结心理现象的普遍性。它是男孩精神成长过程中必经的痛苦,如果不能正确的处理,就会给男孩带来毁灭性的打击[11]。

三、无意识理论

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概念。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方面。意识处于最上面,可以被人类直接感知。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一个人的意识活动只占其整个精神活动的一小部分,就像冰山一样,大部分都在水下,看不见也摸不着。无意识处于底层,是被压抑的情绪的储存库,而这些情绪是人类无法感知的,像水下的冰山。它是邪恶的、肮脏的、本能的、非理性的,并且处于混乱状态。前意识处于中间层,在无意识和意识之间起着警戒作用,阻止无意识进入意识做出危险行为。当一个人完全被本能欲望驱使的时候,他的行为就表现为不受伦理道德约束的反常行为。“无意识是隐藏于我们内心被压抑或被以往的精神状态,它包括我们心理活动中的欲望﹑野心﹑恐惧﹑情欲和非理性的东西。”[12]103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心理普遍情结,受性力即本能欲望驱使,是孩子无意识的心理欲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对母亲的欲望会受到父亲权力阉割的威胁。在这种威胁下,他便放弃了除掉父亲占有母亲的乱伦欲望,但是父亲仍然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不过这种欲望不是消除掉了,而是被压抑在无意识之中。父亲知道儿子“会变成他的竞争者,这是对抗亲人的起点,这对抗深深地扎根于无意识之中”[13]85。父亲变成了一种权威,一种象征。在无意识中,他仍然时时想推翻父亲,取代父亲的地位。长期压抑之下,这种无意识行为便会摧毁人的意识,使人做出违背伦理的事情,抑或者长期的压抑使人走向疯狂。在长期的父权制压制和打击之下,思悼王储终于表现出一系列疯癫的症状,“衣物恐惧症”“幽闭恐惧症”、杀人等反常的行为。

意识与无意识相互对立,意识一直想压抑无意识,把它囚禁在黑暗、混沌之中。无意识则受本能驱动,一直想冲破意识的束缚。前意识在二者之间起着调节作用,使无意识的想法得到某些程度上的象征性满足,如思悼秘密迎娶朴英爱、玩杀人游戏的行为等都是释放他内心欲望摆脱父亲,推翻父亲,寻求自由的想法的表现。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起主导和决定作用,是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内在驱动力。思悼想推翻父亲的想法一直折磨着他,惧于伦理道德的谴责,他就在这种无意识和意识的斗争中走向了疯狂。在父亲的威力和谴责下,思悼的内心欲望也越来越放肆,越来越不受伦理道德的约束。刚开始的时候,思悼还只是局限在做父亲不喜欢的事情,后来直接散布父亲杀死老国王的流言蜚语,最后干脆直接起兵反抗,妄图用暴力推翻父亲。思悼的行为是在疯狂中丧失了理智,最终被国王密封在米柜里活活饿死。无意识的欲望长期的压抑和无处释放导致人的精神崩溃和精神错乱,思悼的行为就是长期的父子对抗和压抑造成的,如果国王不把儿子当作敌人一样的严厉批评和处罚,悲剧就不会发生。

四、结语

国王英祖和王子思悼之间的父子悲剧是未能正确地处理俄狄浦斯情结的结果,是王子压抑的无意识欲望无处释放最终逼疯了王子,导致王子做出谋反等大逆不道的事情,也是王子悲剧被杀的原因所在。这是值得人们思考和重视的事情。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心理学上的普遍现象,也是男孩成长中的必经阶段,是男孩青春期的典型體现,也是无意识欲望的体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让男孩顺利成长,安全度过此段危险时期。

参考文献:

[1]赵欣,南健翀.物与全球化:《红王妃》中物的施事性[J].外语教学,2023,44(01):102-107.

[2]吴丽娟.论德拉布尔《红王妃》中幽灵的意蕴[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5(01):58-62.

[3]张晓敏.论《红王妃》中的精神疯癫与社会权力[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8(06):

73-78.

[4]李立新.被幽闭的创伤人生——以《红王妃》中的红王妃和占为例[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

6(02):114-116.

[5]王苇.论德拉布尔《红王妃》中的多重叙述声音[J].当代外国文学,2020,41(02):148-154.

[6]弗洛伊德.论艺术与文学[M].常宏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7]巴赫金,沃洛申诺夫.弗洛伊德主义评述[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138.

[8]Jin Y.W.The Sex,Religion,and Oedipus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 by D.H.Lawrence[J].The Journal of Modern British&Americ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2020,38(1).

[9]许诗翊.浅析《雷雨》中“三兄弟”的俄狄浦斯情结[J].戏剧之家,2021,380(08):17-18.

[10]Drabble,Margaret.The Red Queen[M].Orlando:Harcourt Inc,2004.

[11]Zhao L.Oedipus Complex in D.F.Lawrences the Rocking-Horse Winner[J].Journal of Sociology and Ethnology,2021,3(8).

[12]王先霈,胡亚敏.文学批评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3]弗洛伊德论美文选[M].张唤民,陈伟奇译.上海:知识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

王冬梅,女,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学与传播。

猜你喜欢
无意识悲剧
伟大的悲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无意识: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思想中被遮蔽的维度
压抑、替代与发生
浅析《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的“群体心理”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改变生活”的另类方式:论超现实主义的文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