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昊仙,卞云影,王梦雨,王东红
围绝经期干眼(perimenopausal dry eye disease,PDED)是围绝经期女性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眼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和视疲劳等。与男性相比,女性干眼的患病率更高,并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3],而围绝经期女性的患病率甚至可高达76.4%[4]。围绝经期女性处于卵巢功能下降引起性激素波动的特殊时期,常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睡眠障碍使干眼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且给干眼的治疗增加了难度。
PDED 属中医学“白涩症”“干涩昏花症”“神水将枯症”“绝经前后诸症”的范畴[5],中医主要采用辨证处方、针灸、中药熏蒸、湿敷等方法治疗此病[6]。在中医临床中,运用耳穴治疗PDED 的方式主要为耳穴压丸法,而其通常作为口服汤剂的辅助治疗方法,对耳穴的刺激方式单一,且缺乏中医理论的指导。王东红主任医师(以下简称“王老师”),为国医大师肖承悰教授学术传承人,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对耳穴综合疗法治疗PDED 颇有心得,故将其思想理论和临床操作手法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联络脏腑、沟通内外的径路,经脉为经络系统的主干。耳与十二经脉、经筋、经别都有一定的联系,且与阳经间的联系更为紧密[7-8]。根据《黄帝内经·灵枢》[9]的记载,循行于耳部的经脉与手足三阳经关系密切,手足三阴经虽不直接入耳,但可通过经别与阳经汇合。由此可知,十二经脉气血都直接或间接循行于耳,故《灵枢·口问篇》[9]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李时珍《奇经八脉考》[10]言:阳跷脉循行“入耳后”,阳维脉“循头入耳”,记载了阳跷脉、阳维脉与耳的联系。由此可见,耳在头面部,属天部、上部、阳部,是阳经气血汇聚的地方,通过耳穴治疗可以直接疏通阳经气血,打开阳气运行的通道,使阳气运行顺畅无阻,也可间接疏通全身经络,达到调补脏腑的功效。
耳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生理联系,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已存在完备的耳与脏腑相关的理论思想[7-8]。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11]中又进行了更深层地论述:“心在窍为耳……,心气通于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见于耳。”清代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12]中记载:“耳属足少阴,肾之窍也。耳所致者精,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聪。”清代张振鋆在《厘正按摩要术》[13]中论述:“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提出了耳背分属五脏的理论。耳和脏腑关系密切,故通过耳穴治疗可以调补脏腑,使全身脏腑功能充盛,气血和调。
王老师认为PDED 的病机核心为肾阳不足、肝血亏虚、目失濡养,阳气不足是其主要致病的因素。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同时也是决定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衰老乃至死亡的重要基础,正如明代张景岳在《类经附翼·大宝论》[14]中所述:“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15]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若阳气虚弱,脏腑功能活动障碍,其温煦、运化、宣发、疏泄、通调等功能失职,易产生痰饮、湿浊、瘀血、寒毒等实邪并相互蕴结,从而导致人体发病。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15]云: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由此可见,女性的衰老从阳气虚衰而始,至围绝经期时为肾阳不足、肝血亏虚,冲任失调的状态。《黄帝内经·素问》[15]曰:“五脏化液……肝为泪”“……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15]论:“肾者水脏,主津液”,肝、肾功能与泪液的产生与输布息息相关。从五行理论来讲,肾属水,肝属木,肾与肝为母子相生关系。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于水谷精微,且能相互转化资生,故曰精血同源。若肾阳不足,一方面不能激发和促进肾精的生成,肾精亏虚不能滋养肝精、肝血;另一方面,不能资助肝阳,则肝精、肝血化生无力,最终导致泪液化生乏源,目失濡养。从经络循行上来说,手足三阳经、督脉、阳维脉均与眼部关系密切,可见阳气是推动精血津液濡润目珠的必不可少的动力因素。而围绝经期女性脏腑功能开始下降,脏腑精气不足,阳气亏虚无力,气血津液生化乏源、运行乏力,不能上承于目,故见眼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和视疲劳等PDED 的症状。故治疗PDED 尤其要重视阳气的作用,温补阳气为化生精、血、津液、升津濡目之根本。
法国医学博士诺吉尔(P.Nogier)[16]提出了胚胎倒置耳廓学说。其中对耳轮体相当于人体的躯干,对耳轮体的中线相当于脊柱,正是督脉循行所过的路线。当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四肢躯干等出现疾病时,会在耳廓上出现阳性反应点,对耳轮体的阳性反应大多表示脊柱及其周围的病变[17],在对耳轮体上取穴治疗脊柱类疾病效果显著[18]。《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15]云:“督脉者……,贯脊属肾……,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督”,有总督、统领之意。督脉行于背部正中,诸阳经及阳维脉均会合于督脉,具有统率一身阳经,调节全身阳经气血的作用,故被称为“阳脉之海”“阳脉之都纲”。自《黄帝内经》《难经》时始,便有对督脉病侯的记载,督脉所主病侯主要包括背脊、头面五官、脏腑、四肢类疾病。《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15]云:“督脉为病,脊强反折”,《难经》[19]中有“督之为病,脊强而厥”,故通过督脉相关理论的指导可以治疗脊柱类疾病[20-23]。
王老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对耳轮体和督脉在生理病理以及临床应用上都有着极其相似的特点,故可将对耳轮体视为督脉在耳部的对应位置。在耳穴治疗中,对耳轮体可发挥督脉的作用,统领一身的阳气,着重在对耳轮体上施治,可以激发督脉功能,从而达到温养阳气、行气活血的功效。再通过针刺眼、目1、目2等耳穴引气血上达于目,以改善眼睛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和视疲劳等PDED的症状。
患者面朝南取正坐位,医师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常规对耳廓皮肤进行酒精消毒后,取适量刮痧油均匀涂抹于耳廓。而后采用刮、擦、推、搓、摩、按、揉等复合手法按照耳垂→对耳屏→耳屏→耳轮→耳舟→对耳轮→耳甲腔→耳甲艇→三角窝的顺序,以2 次/s 的频率进行耳穴推拿治疗。耳廓各个部位在耳穴按摩中都会被涵盖,根据全息理论,一套耳穴按摩结束后相当于做了一个全身的经络疏通,为阳气的运行调畅通道。在耳穴按摩过程中时刻询问患者身体出现的变化反应,大多数患者会感到耳朵有温热感或火热感,全身上下至四肢末端都有温热感。按摩完成后,95%以上的患者会感到眼干涩、异物感、视物模糊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且眼睛濡润明亮。在耳穴按摩过程中,应重视推按对耳轮体,从而达到通调督脉、温补阳气的作用,按摩对耳轮体时,患者后背出现温热感或火热感,后背、枕部、额头、手脚心出汗,甚至全身汗出者效果为佳。
耳穴按摩结束后,医师手消毒,再次常规酒精消毒耳廓皮肤。选取针刺穴位为:眼、目1、目2、肝、肾、心、胃、神门、枕。针刺部位有热、胀、麻等放射的感觉为得气。取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医者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拇指、食指持针刺入耳穴,针刺方向视耳穴所在部位灵活掌握,以不穿透皮肤为度。留针30 min。出针时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将针拔出,应用无菌棉签按压针孔,并再次用酒精棉签消毒耳廓,预防感染。选穴依据:眼、目1、目2 为相应部位选穴,可引气血上行于目,濡润目珠。结合PDED 肾阳不足、肝血亏虚、目失濡养的病机,故选肝、肾穴,补肾阳,调肝血。《审视瑶函》[24]曰:“夫目之有血,为养目之源”,而心主血脉,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选心、胃穴,使气血化生充足,且心、胃属阳,可激发阳气运行。PDED 患者多有焦虑紧张,睡眠质量差的症状,故取神门镇静安神。枕穴相当于人体的视觉中枢,具有镇静明目的作用[25]。
患者坐于医生正前方凳子上,医生与患者面向同一方向。医者从患者背后,用四根手指指腹部从上到下依次放置于对耳轮体上,大拇指放于耳背对耳轮体中央处,与前面四指相合,背部肌肉收紧带动上肢发力,将背部、上肢及双手的力量全部集中于五指指腹部,按压对耳轮体。时间持续15~25 min。在耳穴点按中,按压对耳轮体几分钟后,患者大多会有后背正中发热感,有些患者会有阵阵发凉的排寒感或背部发汗的排湿感,还有些患者会有气流在背部窜动的感觉,甚或从肩膀窜动到手。此处耳穴点按主要选取对耳轮体上诸穴,可涵盖对耳轮体上的17个穴位,意在激发人体督脉功能,温阳行气,活血通络,从而达到输布津液上达头面,濡养眼目之效。
点按结束后,医生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用镊子夹取耳穴压丸贴压耳穴,耳穴选取针刺穴位及对耳轮体上的穴位,并嘱咐患者每天按压耳穴压丸3次,以耳廓酸胀、发热为宜,冬天留置5~7 d,夏天留置2~3 d,春秋留置3~5 d。耳穴压丸持续刺激耳穴,激发阳气运行,调补脏腑功能,使疗效更持久。
李某某,女,52 岁,2022年11月8日初诊。主诉:双眼干涩伴畏光流泪1年余。患者1年余前停经后出现双眼干涩伴畏光流泪,偶有眼痒,无眼痛及视力下降,自行点0.1%玻璃酸钠滴眼液后症状缓解,但时有反复。刻下症:双眼干涩伴畏光流泪,频频眨眼,偶有眼酸眼痒、视物模糊,偶有潮热汗出,自汗盗汗,面色暗淡,腰膝冷痛,平素怕冷,纳可,大便调,夜尿频,舌暗淡,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眼科检查:泪液分泌实验Ⅰ(SchirmerⅠTest,SⅠT),双眼6 mm/5 min;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ing up time,BUT):右眼6 s,左眼7 s。女性激素六项:卵泡雌激素110.27 IU/L,促黄体生成素36.88 IU/L,雌二醇14 ng/L,孕酮0.63 ng/mL,睾酮0.12 ng/mL,泌乳素8.61 ng/mL。B 超示:子宫内膜呈线性。西医诊断:围绝经期干眼;中医诊断:(1)绝经前后诸证;(2)白涩症(肾阳不足、肝血亏虚、目失濡养)。治疗:耳穴综合疗法如上文所述。首次治疗结束后,患者顿觉双眼干涩明显好转,视物清晰,眼睛明亮,神清气爽,面色红润,自觉全身畅快,手脚温热,腰膝冷痛缓解。
二诊(2022年11月15日):患者诉治疗效果大约维持3 d 左右,之后双眼干涩等症复发,但程度较前减轻,无眼酸眼痒,潮热汗出、自汗盗汗、腰膝冷痛、平素怕冷、夜尿频等症状也有改善,此次为求再次治疗而来。之后每周进行1次耳穴综合治疗。
三诊(2022年12月20日):患者连续治疗4周后已无明显的眼干涩及其他症状,干眼指标复查,SⅠT,右眼12 mm/5 min,左眼8 mm/5 min;BUT,双眼9 s,未再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等人工泪液。
按语:根据患者面色暗淡、潮热汗出、自汗盗汗、腰膝冷痛、平素怕冷、夜尿频及舌脉,辨证为肾阳不足、肝血亏虚、目失濡养。经耳穴治疗,一方面可温补阳气,以助化生和输布精、血、津液,使之上濡于目,改善患者双眼干涩伴畏光流泪,频频眨眼,偶有眼酸眼痒、视物模糊等症状;另一方面可疏通经络,调补脏腑功能,以改善患者围绝经期证和阳虚体质。
现代医学对PDED 的治疗主要采用局部对症治疗和性激素替代疗法,而局部对症治疗没有围绝经期的特异性,性激素替代疗法仍存在争议[26-27]。中医治疗PDED 具有一定优势,但从阳气论治者较少,王老师从耳与经络、脏腑的紧密联系立论,结合临床操作的实际效果,独创了一套耳穴综合治疗手法来论治PDED,效果显著且绿色便捷,适宜临床推广。耳与经络、脏腑的紧密联系,尤与阳经为甚,耳穴治疗可兼顾围绝经期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同时,在耳穴综合治疗中尤其重视对耳轮体的督脉作用,以达到温养阳气、行气活血的功效,为临床治疗PDED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