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章整体架构的文学短评写作指导

2024-04-07 06:23刘永胜
中学语文 2024年7期
关键词:琵琶行琵琶观点

何 珍 刘永胜

文学短评的写作几乎贯穿了学生高中语文学习全过程,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2023 年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Ⅱ第9 题直接考查短评思路的写法后,这个对学生来说相对陌生的文体受到了格外关注。

文学短评不同于读书札记和读后感,也不同于申论和学术论文,它隶属于议论文大家族,又有自身的独特性。根据教材的编写顺序,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结束后,教师会安排文学短评的写作,这是学生初次接触该文体。

就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和研究情况来看,无论是教材所给的“学写文学短评”简要说明,还是部分教师提出的“引—析—评”“叙—析—评”基本写作思路,大都从文学短评的写作切入方法和主要观点段落的内部构成等角度进行指导,较少从文章的整体架构出发给出行之有效的路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可以在深入阅读之后,找到“小”且“新”的切口,也能比较充分地论述自己的观点,但从文章整体架构来看,存在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本文试从标题拟定、谋篇布局、内容确立、整体风格等角度依次阐述文学短评的写法,以求就教于方家。

一、标题拟定:观点鲜明 结构完整 统整全篇

“题好一半文”。一个观点鲜明、涵盖全面、手法灵活的标题会迅速抓住读者,文学短评的标题亦是如此。可笔者在学生写作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拟题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不是观点,有的不够鲜明,有的不够完整。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提出以下几点。

1.标题要有鲜明的针对性

一个鲜明的标题,能让读者清楚地知道文章的写作指向和核心观点;标题大而无当,只会让人摸不着头脑。在学生的习作中出现的大量的“我读《梦游天姥吟留别》”“评《登高》”“《琵琶行》之我见”这样的“随笔式”标题,就不免流于空泛,没有针对性。此类标题,远不及“《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跌宕起伏的情绪流转”“《登高》中的身世之悲和忧国之情”“《琵琶行》中音乐的传神描写”等鲜明。

2.标题要尽量做到完整

学生写作时常遇到这样的难题:在有限的字数内,很难让标题语意完整。尤其是文学短评这种带有一定学术论文性质的文章,拟出标题尚有困难,更不必说做到言能尽意。其实,我们翻阅学术期刊会发现大量的论文都由正标题和副标题构成,正标题用来提出文章的主要观点,副标题对正标题进行解释或补充,提供更多的信息。一正一副,能够完整地提供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写作指向。当然,也可将副标题中的信息提炼、融入主标题中,形成有针对性的、完整的标题。上文提到的“随笔式”标题,稍作修改便可成为好标题,用来表明文学短评的具体篇目和内容指向,如“我读《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简评《登高》中对比手法的运用”“《琵琶行》中白居易的心路历程之我见”等都是非常好的标题,能让读者一目了然。

3.标题要能统整文章的主要内容

标题是对中心思想和主要观点的集中而凝练的表达,文章的主要内容要与标题吻合对应。然而,在学生的习作中常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如有习作以“《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为题,文章却只是摘出了“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等表示乐曲起伏的句子分别赏析,窄化了“音乐描写”这个比较大的标题,使其变得空泛。如果以“轻快·压抑·控诉”为主标题,辅以“《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为副标题,就能比较全面且提要钩玄地统整全文;如果再进一步,拟出“乐声·心声·人生”这样的主标题,就更见功力了。

二、谋篇布局:辐射式 阶梯式 纵深式

文学短评一般不会过长,如统编《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写作任务的字数要求是800 字左右。如果要在有限的篇幅之内做到文从字顺、条理清晰地将观点说清楚、讲明白,文章就需要有设计感。直白一点说,就是要结构明晰、思路清晰。这需要在谋篇布局上运用一些匠心,我们不妨做以下尝试。

1.辐射式结构

辐射式结构是小说结构术语,运用到文学短评中,可以理解为以核心观点为中心,向四周发散的并列平铺式结构形式;反向来看就是辐辏式结构,所有的观点都归向于核心观点。例如,有学生习作以“《琵琶行》中音乐的传神描写”为中心,分别从“音乐的跌宕起伏”“琵琶女的高超演奏技巧”“乐声中蕴含的人生变化”“听众聆听后的心理感受”等四个方面展开评论,就是比较典型的辐射式结构。这种结构,对习惯于记叙文写作的高一新生来说比较容易上手,实操性比较强。

2.阶梯式结构

阶梯式结构,顾名思义就是沿着确定的中心观点拾级而上,不断地进行思维攀爬。仍以学生习作“《琵琶行》中音乐的传神描写”为例。习作中有这样的句子:“音乐再次响起,仿佛银瓶乍裂,水浆迸发,琵琶声转为慷慨激昂,仿佛由中国古典音乐变成一曲交响乐。”我们就可以抓住“交响”一词做文章,以之为基点,不断地向上攀爬:琵琶女的传神演奏,巧妙地将轻快婉转与低沉阻滞融为一体,完成了一曲涤荡人心的交响;琵琶女的传神演奏,还把人生起伏融入音乐,完成了一曲音乐与自我人生的交响;琵琶女的传神演奏,更把生命体验融入音乐,感动了所有听众,完成了一曲超越性别、跨越阶层的交响;琵琶女的传神演奏,还具有超越时代的伟大力量,与我们以及后世无数的人们共情、共鸣……随着思路不断地延展,学生也完成了思维的进阶。

3.纵深式结构

这种结构往往以独特的感悟或发现为起点,通过不断地追问“为什么”,让思维向深处开掘。例如,有的学生细读文本,发现听完琵琶女的演奏之后“满座重闻皆掩泣”,但白居易“泣下最多”,于是在习作中追问“为何江州司马的青衫最湿”,文中这样写道:

为何江州司马的青衫最湿?当然是源于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源于琵琶女今非昔比的人生落差。仅仅如此吗?还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情。白居易和琵琶女一样,来自长安,他们都有辉煌的昨日,而今都“漂沦憔悴”,这种被抛掷感和被抛掷后的无奈让他们的心灵更加贴近。更重要的是,45 岁是白居易的人生分水岭,被贬为江州司马前的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的是《卖炭翁》《上阳白发人》《新丰折臂翁》这类讽喻诗,字字如长矛般刺向统治阶级。45 岁之后呢,他由“勇猛精进”变得“循默无为”,诗歌里再也没有战斗的影子,尽是“绿蚁红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样的闲适。琵琶女的控诉和控诉后的无可奈何,改变了一个最深情听众的后半生。

这种结构,更能发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思想厚度。

三、内容确立:文本为基 聚焦为要

1.文本为基

文学短评落脚点在“评”字上,很多学生在拿到写作任务后,就开始了广泛的材料搜集工作。这种严谨积极的治学态度值得提倡,但是很多学生误把辅助材料当成了写作的主体内容,800 字左右的点评容纳了作者履历、背景补充、后世评价等诸多与作品本身没有直接关联的内容,导致文章与作品严重脱节。有学生的习作这样写道:

或许杜甫最伟大的地方,便在于他见过太多的“浊”了。他不是李白,常赴大唐盛世华宴;他也不是贺知章,权重朝野、名噪一时。他是天地一老朽、乱世一腐儒。但也正因如此,他才能沉下去、沉到底,沉到人民深处,沉到百姓中间。趁此,也把那清高的假象撕得粉碎,乱世的不平积聚成塔,进而看清世间的浑浊:官吏们的残暴,百姓们的苦楚。生逢浑浊不堪的乱世,恰遇艰难多病的身世,人间的苦难一一呈现在这位老者面前,让他的诗句也掺杂进无数的“浊”,宛如历史般沉重。

单看此段文字的话,学生的文笔很好,也读过不少书、翻阅过不少资料。可惜的是,如果作者不告诉我们这是《登高》的文学短评,我们很难将其与该诗建立直接关联,而且这段文字用来评论杜甫后期的多数诗歌都很合适。这就犯了脱离文本的错误,进入了“下笔千言,离‘文’万里”的误区。这种品评性的文字,不适合写进短评。短评还是要以文本为基,以就诗论诗为主,不可有太多的枝蔓。

2.聚焦为要

学生写文学短评不会聚焦,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漫天撒网,找不出重点和中心,甚至把短评写成了全诗翻译;二是罗列有争议的问题,把文学短评写成了驳论或辩论。第一种表现在学界多见,于此不再赘述;第二种表现颇值得我们注意。请看学生习作片段:

打开《短歌行》,一个有争议的注释引起了我的思考:“何时可掇”的“掇”,一说同“辍”,停止。两种说法哪个更好?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两相比较,我认为“掇”字更打动人心,更为精妙。

紧接着,该生从诗意连贯、典故运用、曹操的胸怀抱负等方面一一论证“掇”与“辍”的优劣,最后给出自己的结论。文章固然写的有理有据,但很难算得上是一篇优秀的文学短评。文学短评要求写“感触最深的一点”,这里面隐含着一层意思,“感触最深”的“这一点”应该是明确的观点,而不是有争议、待商榷、说法不一的地方。如此看来,文学短评隐含着一个隐性要求,应该是立论,而不是驳论,更不是争论、辩论。

四、语言风格:宜短不宜长 重评不重情

1.宜短不宜长

文学短评之“短”,除篇幅短小之外,还应有一层意思是句子的长度要尽量缩短。学生习惯于记叙文写作,常用欧式长句填进很多修饰性的词语,以增强句子的感情色彩和表现力。例如,有一篇名为“《短歌行》中曹操的思想流转”的习作这样写道:

已经年逾半百的曹操依旧眼神坚定地眺望着南方那尚未统一的土地,一阵莫可名状的愁绪随着夜晚不眠的风倏然而至,涌上心头久难挥去,至今求贤若渴、功业未成的他,只得举起杯中的美酒,一杯一杯地痛饮,来排解心中的不甘。

这样的长句美则美矣,但好像用“曹操胸有大业,只叹韶华易逝、人才难得,不禁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样的短句,表达得更干脆。

2.重评不重情

受多年积习影响,学生擅长在写作时烘托气氛、营造氛围,长于抒情、短于议论,形成了“重情不重评”的行文风格。文学短评重在观点的阐述和论证,虽不完全排斥抒情,但整体语言风格应该是偏重理性的,也就是应该“重评不重情”。我们来看学生的习作:

夜深人静时,人们纷纷进入梦乡。遍寻世界,却发现还有一人迟迟不肯安寝,愁眉紧锁,凝视远方,脑海里似乎荡漾着几分祈盼,几缕忧愁。他痛饮几杯,大笔一挥,写下了千古名篇——《短歌行》。

学生受记叙文的写作影响太深,以至于把这种重抒情、擅铺写的文风奉为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圭臬。这需要我们在文学短评的教学中,务必要引导学生厘清文体的边界,毕竟,不同的文体需要不同的语言风格。文学短评,不是以情动人,而是以理服人。

猜你喜欢
琵琶行琵琶观点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浅析《琵琶行》的音乐美
观点
窈窕淑女琵琶妹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比较分析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我的“反弹琵琶”
吴绪经水墨画
知我者谓我心忧——解读白居易《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