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游记教学应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2024-04-07 05:47王洋洋
中学语文 2024年6期
关键词:游记泰山文言

王洋洋

文言游记的作者通常借助叙写自己的出游行踪,描写自己欣赏到的奇山胜水,沿途所见到的奇特的自然现象、多彩的动植物形态与传统的文化艺术或工艺品等。高中语文教学中,丰富的记游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素材。现以姚鼐《登泰山记》为例,探究文言游记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路径,助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

一、欣赏自然山水别样形态之美

文言游记中,作者一般都会叙写自己登山涉水的行程,会对沿途自然山水的奇特之处、别样形态之美怦然心动,驻足观赏,喜而形诸笔下。在文言游记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作者出游行程中登山涉水的文字,展开想象和联想,仔细揣摩和感受,欣赏作者笔下自然山水别样形态之美。

《登泰山记》首先交代泰山的地理形势,泰山为东西走向,古长城是泰山的南北分水岭,泰山最高峰日观峰在长城以南十五里处。作者介绍,泰山南面,汶水向西流,南面山谷的溪水都流入汶水;泰山北面,济水向东流,北面山谷的溪水都流入济水。文中第二段介绍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即郦道元所说的环水。东谷,古时称为天门溪水。作者与友人泰安知府朱孝纯登上泰山之巅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教师可引导学生研读作者对泰山南北河流的简洁介绍,驰骋想象和联想,揣摩、感受泰山南北河流的特点,就会发现泰山南北崇山峻岭,层层叠叠,逶迤绵延,极其辽阔;泰山南北岭多谷深,众多溪水河流分别流入南面的汶水、北面的济水。晴好天气,登上泰山之巅远望,汶水、济水自然成了泛着金光的游龙,给泰山增添了无限活力与灵气。

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泰山的巍峨高峻,但学生可从作者一行从泰山南麓登山的行踪“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想象出登泰山的路途之遥、石磴之多及山势之险。学生还可以从作者一行登上泰山之巅俯视所见“半山居雾若带然”和在日观亭感受到“大风扬积雪击面”的强劲力度,看到“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的图景,想象出泰山的高峻陡峭。

教学《登泰山记》时,教师可带领学生研读作者笔下的山水文字,借助实景视频或通过PPT 图片展示,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领略泰山之水的灵动美与山的峻峭美。

二、欣赏阴晴雨雪自然现象之美

文言游记中,作者可能会写到自己出游过程中的天气变化,描写自己沿途见到的自然现象。在文言游记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相关文字,展开想象和联想,仔细揣摩和感受,欣赏作者笔下阴晴雨雪自然现象之美。

《登泰山记》中写到了冰雪、山雾、日出等自然现象。作者一行登泰山的过程中一直弥漫着大雾,从“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看,山中大雾迷漫,视野受限,因而看不清远处的景物,即使近处的景物,也是一片朦胧。因为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所以登山过程也就惊心动魄,充满惊险。作者一行敢于在“迷雾冰滑”的天气里登山,勇气可嘉,表现出探险猎奇的雄心。

登上山顶后写到了雪,“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而说青山背负着白雪,以比喻手法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新颖传神。作者见到苍山上的积雪像蜡烛一样照亮了南面天空,使得夕阳映照下的泰安城清晰地呈现在眼前。这时候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露出了它们秀丽的真容。而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缓缓地移动着。这样,在夕阳、云雾的映照与烘托下,泰安城、徂徕山、汶水呈现出安详的静态美与舒缓的动态美,动人的自然景象美不胜收,令人迷恋陶醉。

《登泰山记》中日出过程的描写尤其精彩动人。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风雪交加的寒冬景象令人生畏。云雾迷漫中俯瞰脚下众山“白若樗蒱”,天地相接处“一线异色”不断扩张、变幻,呈现出五彩奇景,令人惊叹。日出时,“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令人感受到朝阳的强劲力量与无限生机。日出后,日观亭西南诸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形象生动地烘托出泰山的雄峻。这样,泰山日出景象的变化奇异便呈现了出来,令人应接不暇,陶醉迷恋。

三、欣赏自然界动植物形态之美

文言游记中,作者在叙写自己的出游时,可能会描写到特定环境中的动植物,生动表现自然界独具特色的动植物形态之美。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仔细揣摩和感受动植物的形态之美。

《登泰山记》叙述了寒冬风雪之中登泰山的过程,因为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溪水,山中很大的面积“雪与人膝齐”,所以“无鸟兽音迹”。但作者一行见到了雪中松树的奇景,“生石罅,皆平顶”。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大雪封山的泰山风光视频,可用PPT 展示雪中的泰山松树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泰山雾凇奇观,欣赏泰山松树在石头的缝隙里生长的景象,对泰山松树平顶有一个直观深刻的印象。如今,泰山迎客松已成为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地理性标志,被人们赋予了许多凄美动人的故事。特殊的生长环境成就了泰山松优美的形态,使得泰山松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享誉海内外。

当然,有些游记也会描写动物。唐朝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潭中鱼,因为潭水清澈,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在日光照射下“影布石上”,虚实相生,富有情趣。潭中鱼“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它们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似通人性,煞是可爱,富有审美价值。

四、欣赏传统文化艺术工艺之美

文言游记的作者可能会将出游过程中观赏到的独特建筑(亭台楼榭、民居、庙宇等)、民间工艺品、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或石刻、牌坊等,加以生动的描述,增强游记的感染力与文化意蕴。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文中的这些内容,细心品味、琢磨,感受传统文化艺术工艺的审美内涵,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登泰山记》中作者一行因为寒冬风雪天气,没有遍游泰山所有风景区,但作者参观了日观亭以西的岱祠、碧霞元君祠以及碧霞元君祠东面的皇帝行宫。虽然作者对这些祠庙、行宫点到为止,没有作细致描写,但教学时可以将岱祠、碧霞元君祠与皇帝行宫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介绍这些建筑的由来与特点。这样,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传统建筑文化积累,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直观深刻地欣赏、感受这些特色建筑的艺术美,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登泰山这天,作者还欣赏了途中路两旁的石碑,从时间上看它们大多是唐朝显庆年间以后的石碑。但石碑都是什么样子的,都刻了些什么字,题字者都是哪些人,文中并没有介绍。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外搜集、整理泰山石碑图片,了解石碑的来历与石刻文字的内涵。教师可利用专门时间,让学生交流展示泰山石碑图片,介绍石碑来历与自己对石刻文字的解读。这样,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对石刻的探究热情,欣赏石刻的高超艺术,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对古代石刻、书法艺术的体验、积淀,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素养。

综上所述,文言游记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山水别样形态之美、阴晴雨雪自然现象之美、自然界动植物形态之美及传统文化艺术工艺之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猜你喜欢
游记泰山文言
泰山之行
泰山日出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文言实词推断法
寻梦环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