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时代,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在新媒体时代,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学习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种种利用新媒体技术的教学方式也应运而生。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指示为当今时代其他各类专业课程的发展和改革指引了方向。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全校公共必修课,具有课程受众多、上课周期长、授课课时多、课程学分高的特点,对学生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隐秘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蕴含着巨大潜力和价值,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开展思政建设尤为必要。“学习强国”平台囊括了手机端和电脑端,集合了报、刊、台、网等多种资源,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提供了路径和资源。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以“学习强国”平台这一新媒体平台为依托,探究其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期望能够为当今时代新媒体促进教学和思政建设探索新的途径,同时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的方法,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育人价值,为其他各门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新的角度和途径。
关键词:“学习强国”平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思政育人;课程协同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3-0179-0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宁夏师范学院“宁夏卓越教师发展研究人才小高地”科研项目“基于‘学习强国平台的大学英语课程青年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可见,思政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单方面承担的传统模式,而是需要其他各门课程共同参与、协同配合。课程思政就是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配合的新教学理念。
“学习强国”平台于2019年1月1日正式上线,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舆情中心研发的一款权威学习平台。该平台拥有报、刊、台、网等多种资源,涵盖海量的政治理论学习资源,具有极高的思政教育价值[2]。其主体内容及思想和课程思政的价值目标具有高度契合性,挖掘“学习强国”平台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其与大学英语专业知识传授相结合,对大学英语课程发挥思政育人功能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课程思政理念呼吁各门课程积极、深入地探索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在专业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的品德、涵养学生的情操[3]。因此,将这一理念解读为一门或一类课程是不恰当的。课程思政是一种理念,思政课程是一门课程,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课程思政在于充分发掘每一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在育人的同时更要育德。学生在高校生活,少则三到四年,多则长达九到十年,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尚未搭建完成,价值观尚未塑造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4]。因此,其他各门课程发挥思想政治育人的功能是顺势而为。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才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5]。人才培养的实质是塑造价值、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有机统一体,少了其中任何一项,都无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其他各类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实践实施课程思政是当今时代教育应当承担起的责任。
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思政育人的必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和教材的特点,二是思政育人的全局性。
(一)大学英语课程及其教材的特点
大学英语是面向所有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具有课程学生多、授课课时多、上课周期长、课程学分高的特点。全国几乎所有高等院校都把大学英语设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可见该课程的重要性。
以宁夏固原市某高校为例,课程学生多体现在学生覆盖范围广泛;授课课时多体现在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每学期共计64课时,大学二年级学生每学期共计32课时;“上课周期长”体现在大学一年级至二年级都要学习这门课程,持续时间为两年;“课程学分高”体现在这门课程每学期2个学分,两年共计8个学分。这样一门课程能够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充分发挥思政育人优势。
目前,高校所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更多反映的是西方历史文化、民族特色、风土人情等内容,中华特色元素不足。以《新视野大学英语I(第三版)》为例,全书共计4册,包含64篇课文,其中有关中国文化的只有寥寥几篇,其他更多是以西方文化尤其是英美文化为背景。虽然大学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素养为主要目的[6],但是,课堂上中西文化比例失衡,久而久之学生可能出现盲目崇拜西方的情况,削弱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学生在大量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易受其思想文化的影响,不利于培养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且独特的意义。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思政育人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具有特殊性,且对学生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大学英语教材中,西方文化内容占据主要篇幅,如果没有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就很容易受西方思想意识影响,可能出现盲目崇拜跟随西方的情况。而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难以做到随时随地、面面俱到,且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多是以显性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学生易出现排斥情绪。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育人元素,以隐性方式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專业知识传授,更能让学生接受。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尤为重要。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在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这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5]。思政育人不是将思政元素生硬地融入课程,也不是做样子、走形式,而是要真正做到培养专业知识掌握扎实、思想道德情操高尚的人。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具备较高道德素养的人,才会树立崇高理想,才能坚定理想信念,而这样的人正是当今时代国家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各门课程积极挖掘思政元素,与思想政治课程协同育人,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的作用。高校专业教师要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更好地将专业知识传授和正确价值引领相统一,通过专业课课堂,将思政教育的“盐”溶入专业教学的“汤”[8]。
英语课程思政的本质和前提,首先在于英语课程,在于语言文化学习。多样的思政元素要隐形地融于各教学活动及其环节[9],单一的教学方法与路径都难以满足这样的要求。“学习强国”平台上资源丰富、覆盖面广,并且设置了手机端和PC端两种模式,能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和途径。
手机端界面自左向右依次设置《强国通》《百灵》《学习》《电视台》和《电台》五个板块。这五个主体板块下分别有二级栏目和各自的功能。《强国通》下可以组建组织群,方便同一党组织成员交流;《百灵》主要推出视频资源,有报道国内外时事的,有宣传学习党史的,也有推荐优秀影视制作的,类型丰富,信息量大;《学习》主要是报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优秀经验、政治工作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电视台》涵盖《第一频道》《学习频道》《联播频道》等18个二级栏目;《电台》推出了《听同期声》《听原著》《强国之声》等13个二级栏目,可谓种类齐全,资源丰富,涉及政史经文教科军等各个领域。电脑端总共开设了17个板块,学习资源丰富多样,集聚了大量可免费学习的新闻、期刊、古籍,还有大量可免费观看的公开课视频、影视戏剧作品等[10]。通过对“学习强国”平台手机端和PC端的简要分析可以发现,该平台蕴含的课程思政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视频资源,对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积极作用。思政教育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思想价值成长。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偏爱短小精悍的内容,尤其是学生群体,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更倾向于简短的网络媒体内容。同时,由于电子产品日新月异,所以学生更喜欢音视频。不同于文字内容形式易使人产生疲劳感,音频视频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11]。
“学习强国”平台上的视频资源大多在10分钟以内,且内容翔实,形式多样,是优秀的思政教育素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多以文字为主,单篇课文篇幅长,内容量大,如果仍以文字的形式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则会让学生觉得倍感压力,略显枯燥。此外,视频可以实现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刺激,让学生在多维情境下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同时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中国成就,让学生切实看到祖国的发展变化,从而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广大教师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即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12]。“学习强国”平台电视台板块下的二级栏目《学习频道》《看党史》《看人物》和《看科技》栏目均拥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对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一)基于《学习频道》栏目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学习频道》栏目下设的栏目的内容大多体现了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军事、生态、外事等各方面的成就和奋斗事迹,且都以视频的形式呈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是高质量的思政教育材料。相较文字和图片,视频所呈现的内容更加直观且生动[13]。同时,还有字幕作为辅助,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进而激发学生思考,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
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教师首先应该确认单元主题,以主题为突破口延伸话题,丰富思政素材,创新融入角度[14]。以《新视野大学英语I(第四版)》第二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的主标题为Loving parents, loving children,“亲子”是本单元主题。围绕“亲子”主题可延伸的话题非常多,例如“亲子关系”“传统孝道”“尊老爱幼”“家庭教育”“家国情怀”“个人成长成才”等。然后根据这些话题,结合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引用“学习强国”平台上的“好好学习,孝亲敬老”视频实施课程思政,激发青年学子孝亲敬老、感恩父母、热爱学习、回报祖国的家国情怀。并且,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用英文讲述自己与父母相处的故事以及自己所知道的中国传统优秀尊老敬老故事,将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异同,让学生作为主体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异,从而养成跨文化交际意识。
另外,家國一体,学生作为当今时代的青年人,应鼓励其思考如何将个人成长成才和国家发展进步联系起来,进而激励学生把握当下,理解“当下的努力是日后成功的基石,从小事做起,日积月累,终会实现个人目标和价值”的道理。
(二)基于《看党史》《看人物》栏目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电视台》板块下的二级栏目讲述了百年来党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奋斗的光辉岁月和感人事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都是值得青年学子传承和发扬的;涌现的不畏牺牲、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都是值得青年学子学习和铭记的[15]。
精神的传承同样可以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以《新视野大学英语I(第四版)》第四单元教学为例,首先可以确定,该单元的主题为“英雄”。教师可以引用“学习强国”平台上《英雄来自人民》《遍地英雄》《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疫精神》等视频,通过各类视频,让学生较为直观地感受到英雄身上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怕牺牲,迎难而上”精神、“顽强意志,坚定信念”精神。让学生们理解,英雄的精神需要一代代人传承和发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英雄不分大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乐于奉献社会,但同时他们并非为了英雄的头衔,而是心中有信仰。最后,借助课堂的引导,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英语讲述一位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这样既讲述了英雄的事迹,更让青年学子体会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从而在无形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政育人目的。
(三)基于《看科技》栏目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看科技》栏目展现了我国航天科技等方面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充分展现了我国在航天技术、人工智能、物理科学、生物科学、自然科学、医学、化工、农业等方面的进步与成就。各个栏目都蕴含着海量思政教育资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这些视频资源,可以极大地完善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
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I(第四版)》第六单元主题为“输赢”。教师备课时,应该明确这一单元意在讨论人们工作学习中最在意的“输赢”,进而引申到“输赢观”,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输赢观。赢固然值得喝彩,但输未必只有坏处,输赢之间学生应该认识到万事万物的两面性,从而淡定从容地面对生活、工作、学习中可能面临的每一次不如意。
另外,教师也可以从“学习强国”平台选择合适的视频资源,课前发给学生观看学习,针对视频内容布置任务,比如“视频中某一段文字或某一句话的翻译”“根据视频内容制作主题明确的演示课件”“分享自己观看视频后的收获和感悟”等,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时间进行展示评价,将英语课程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结合,既不会显得英语教学枯燥单一,又不会让学生感到被动灌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隐形化。
教师应当在明确大学英语单元主题的基础上,延伸拓展,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同时收集“学习强国”平台上相契合的资源,将这些资源与大学英语教学结合,启发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亲身实践,从而充分发挥大学英语思政育人功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好公民。
参考文献:
[1] 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中国青年网,(2016-12-08)[2023-09-15]. https://qnzz.youth.cn/zhuanti/kszt/xzhd/08/xdemo_127402/02/201702/ t20170219_9139209.htm.
[2] 陈宁静.“学习强国”全市注册学员超百万[N].佛山日报,2023-12-05(A06).
[3] 张海云.善用“学习强国”网络载体提高思政课育人实效[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4):135-137,141.
[4]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5]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 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06-01)[2023-09-15]. http:// 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6] 吕丽珊.新时代大学英语的教学与评价:瓶颈与突破[J].科教文汇,2023(19):55-57.
[7] 曹婷,刁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与路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20):107-109,115.
[8] 尤芳舟.新时代高校专业教师的育人能力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2021(3):60-67.
[9] 刘正光,岳曼曼.转变理念、重构内容,落实外语课程思政[J].外國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43(5):21-29.
[10] 黄春玲.“学习强国”的育人功能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9.
[11] 晏青,陈柯伶,杨帆.“自我-技术”关系感知与调适:短视频观看中间歇性中辍行为研究[J].国际新闻界,2022,44(11):100-119.
[12] 李晶,刘晓玫.论教师“传道”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以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重要论述为指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1):36-40.
[13] 李超民,谭拼.高中思政课教学应充分应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资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5):59-62.
[14] 赵硕峰.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生态重构研究[J].成才之路,2023(24):113-116.
[15] 于嘉悦.“学习强国”党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价值[J].吉林教育,2023(5):88-90.
作者简介 王凤,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