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苗木培育措施及移植技术具体实施环节综述

2024-04-05 14:24贺小艳马芳
种子世界 2024年2期
关键词:苗木培育林业

贺小艳 马芳

摘 要:林业作为国家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为大力推动林业在国内的前进脚步,需要对苗木培育、造林工程加大重视,之后根据栽种区域挑选、土地改善、种子处理等一系列措施合理使用,使其最终成效符合预期标准。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林业苗木培育措施,同时细致阐述了移植技术应用,供有关人士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林业;苗木培育;移植技术

伴随植树造林政策内容的持续深化,国内绿化工程设计面积逐年增长,有效改善了土壤沙化、水土严重流失等问题,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难免会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干扰林业工程效果,为此应深入研究实际操作措施,保障工程树木具备优秀生长环境。

1林业苗木培育措施

1.1土地选择

在林业培育开展环节,挑选适宜、优良的幼苗培育土地是工作的关键。林场工作人员在培育幼苗时,应多考虑土地的实际状态,确保其具备高品质、位置适宜、交通便捷、排水性良好的特征。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最适合幼苗生长发育的土地种类为砂质土地、轻土壤等,避免选用黏土、盐碱土地,这会对树苗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1]。

1.2土壤整理

林场工作人员确定树木幼苗培育土地后,为确保其在发育环节实现最佳营养供给状态,需要进行科学整理,以此优化环境状况,调节土地酸碱度。之后利用合理措施,增加内部的有机肥含量,提高土地品质。例如,面对砂质土壤时,管理者可利用泥灰与土地均匀搅拌,使其状态得到优化;面对酸性土壤时,可使用石灰、草木灰完成土壤改善。有效开展土地消毒工作能高效控制土壤内部存在的病害、虫害,改善种子发育环境,强化树苗生长过程中的整体状态,例如,工作人员可通过喷洒硫酸亚铁,处理土地中留存的病原体,再结合深翻操作控制虫害问题,使林业工程环境得到优化。

1.3种子处理

林场工作人员在挑选树木幼苗时,需确保其具备优秀的基因。在林业工程建设中,种子选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最终工作成效直接关联。因此,实际开展种子挑选工作时,应注重观察树冠状态、树木整体高度、生长数量等,挑选出最适宜的类型。同时,还需注重种子品质,判断其外观状态,查看其是否存在干瘪、损坏问题,避免在工程建设中使用。林场工作人员还应注重与实际栽种环境结合,确保其可以适应本地条件,之后有效开展科学处理工作,例如,在进行催芽处理工作时,操作流程包含了消毒、清洗环节,并且紧密相连,需要操作人员加大重视程度,严格遵守规范标准,保证催芽环境适宜,以便其达到最佳状态。为此,技术人员需要精准统计、检测,掌握幼苗在各生长时期的状态,避免发芽率受到干扰,影响后续播种成效。

1.4播种技术

林场工作人员为保证苗木成活率良好,需要在播种环节精准控制温度、水分等。工作人员选择适宜播种的时间,细致了解培育基地的状态,掌握气候变化趋势,以便在适宜时间完成培育任务。精准控制播种温度。如果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存在温度偏低的问题,工作人员可有效结合施肥操作,依据物质分解时产生的相关作用,改善环境状态;如果存在温度偏高的问题,应采用覆盖、浇水等方式来改变苗木的生长环境。合理掌控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在暴风、高温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可适时浇灌,精准供应幼苗所需水分,从而提高其成活率[2]。

1.5科学施肥

林场工作人员为保障树木幼苗在良好状态下健康成长,需要多角度研究其在各生长环节的特点,将真实状态作为基础,科学搭配肥料种类。正常情况下,播种工作完成一年后,林木处于幼苗期,这时不需要施用肥料;在进入第二年后,管理者应强化树木状态监控力度、频率,注重其中存在营养供应不充足的情况,然后依据其需求完成肥料的及时供应,确保肥料种类、数量的合理性。在培育林木时,吸水作用良好的种类多分布在距离地面15cm深的土地中,这时可采用施撒表面肥、再浇水的方式为其提供充足养分;在进入第三年后,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增快,这时应增施负荷肥料,保障养分的充足性。该方式的合理使用不仅能保证养分均衡、合理,还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有效提升造林工程完成效率。

1.6養护管理

苗木在生长初期面对自然灾害、病虫害的影响时,不具备优秀的抵抗能力,这时林场管理者应加大关注力度,避免对其造成破坏性影响。夏季,雨水量相对较大,工作人员需重视树苗培育的防涝工作,以便第一时间将积水有效排出。冬季,气温偏低,管理人员要注重霜冻的影响,这时可利用塑料大棚、风幕等设施来避免冻害,强化其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注重苗圃管理工作的开展,减少除草时化学药剂的使用数量,尽可能利用人工方式,并达到早发现、早处理、少用农药的效果。除此之外,还需使用人工方式消除害虫,避免化学药剂对苗木产生负面干扰,集中销毁病害苗木,防止病害在苗圃内大面积蔓延。

1.7因地制宜

为提高林业工程的覆盖面积,在进行幼苗培育工作时,工作人员应注重不同地区在环境、土地、气候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深入了解造林工程政策条例,以改善管理、种植工作的开展模式。在苗木培育环节,需注重提高苗木的抗病害能力,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苗木在成长过程中存在营养不良问题。从林业管理部门的角度分析,应扩大造林工作重要性的宣传范围,增强群众的保护意识,定期开展人员培训工作,以此为其创造优秀环境。不仅如此,还应重视光线、水源、土地等方面的管控,根据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完善工作基础设施,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制定浇灌方案,根据实际的环境状况,科学调整灌溉数量,以免影响林木生长[3]。

2林业苗木移植技术

2.1苗圃挑选

林场在选择苗圃时,应注重考虑树木品种,其在发育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特点,以及确保区域地理位置良好。一般情况下,会考虑地势平坦、交通便捷的位置,这有利于日后的运输工作,工作人员还需检测土地的酸碱值,确保所选位置适合作为苗圃,控制土壤覆盖的状态,在树木幼苗出土前,工作人员需及时有效地去除杂草以及生长状态较差的苗木。

2.2移栽时间

在进行移栽工作时,林场工作人员需确保气候、土地的适宜性,以及挑选合适的开展时间。我国土地辽阔,北方地区降雨量相对较少,并且气候干燥,四季较为晴朗,因此,开展育苗工作的最佳时间为每年的3月至5月,这时气温逐渐回暖,有利于樹木根部的生长发育。

2.3工程规格

在开展育苗移栽工作时,工作人员需将苗木特点作为关键基础,确定造林措施。工作人员应深入研究树木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所挑选的苗木需达到三叉状态,并且其胸高处于40cm的状态。这时苗木整体较小。根据国家造林工作开展规范标准,通过公式计算,得出科学比例为1∶20,即一公顷的苗圃内部会存在20hm2的面积范围可以进行移栽造林苗木。并且在林业项目中,还存在其他计算方式,根据补充种植的面积来确定所需树苗总量,该区域达到10000km2时,需使用500株苗木。

2.4技术要点

在进行移植造林工作时,操作人员掌握操作关键点可以大幅提升树木的成活概率以及任务完成的有效性。在面对移植造林中可能存在的一部分问题时,工作人员应及时采取高效的解决措施精准预防,避免对苗木造成伤害。

在开展移植工作时,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确保枝条、根部、茎干部位完整、良好。一般情况下,树木幼苗的根部、茎干、枝条只有在不被破坏的状况下才能达到健康、快速成长的效果,减少缓苗所需要的时间。抚育管理作为移栽造林工作的关键环节,一旦移栽完成后不具备充足的雨水条件,就需要在2~3天后进行浇灌,以便苗木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适应移栽环境,这时应重视树木幼苗保护任务,避免暴风吹到树苗;暴雨、冰雹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容易出现土地板结、开裂问题,要重视区域除草,保障林木在适宜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5明确规范

在进行移植造林工作时,管理人员应开展土地管理任务。确定造林位置后,应提前一年在夏季和秋季分别开展深翻操作,确保第二年春季时土地状态可以有效满足树木的成长所需。为提高林木成活概率,工作人员应细致掌握移栽工作规范,并按照相关标准完成栽种规格的合理制定。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大型乔木移栽工作时,规格标准为120~140cm;在进行小型乔木移栽工作时,规格标准为40~50cm。在进行造林工作时,苗木规格的确定并不仅限于规范要求,还应结合土地的真实状况,保障工作开展的合理性[4]。

2.6病虫害防治

2.6.1生物防治

从林业工程的角度分析,生物环境的科学应用可有效提高预防工作成效,减少该方面的资金投入数量。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生物食物链特征,合理设置害虫天敌,对害虫的总量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其出现繁殖过盛的情况。创建完善的林业生态系统能够大幅提高树木幼苗的病害抵抗能力,实现良好的病虫害预防效果。在开展生物防治工作时,还可合理应用细菌、病毒技术,例如,在进行毛虫预防工作时,管理人员可大范围传播白僵菌,控制林木幼苗的害虫数量,确保幼苗生长发育环境的健康和稳定。除此之外,实施混交林种植举措,科学搭配多样化苗木类型,同样能阻断病虫害的传播途径,降低其对林业工程的影响。

2.6.2物理防治

移植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物理防治技术的使用范围相对广泛。在应用物理防治技术时,林场管理人员可根据病虫害类型的差异,编制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为防止出现资源浪费问题,工作人员应有效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特点,对其精准捕捉、诱杀,有效控制虫害。在进行病害防治时,工作人员可利用超声波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满足林业工程建设需求。

2.6.3综合防治

伴随林业移植造林工程的飞速进步,病虫害防治措施得到不断优化。为达到综合防治效果,林场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技术创新方向,实现工作问题的针对性处理,大幅提升林业覆盖面积。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在使用综合防治技术时,需加大重视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研究树木幼苗在不同状态下的一系列变化,以便在应用综合防治技术后,有效解决病虫害防治体系过于单一的问题。

2.6.4问题监测

林业移植造林工程开展过程中,为有效提高病虫害防治成效,要开展科学预测工作,优化技术设施状态。林业工程建设人员在监测病虫害状态时,需确保工作覆盖的全面性,通过实时精准分析,掌握病虫害的变化趋势。与此同时,防治工作人员还要调查林业实际发展状况,了解病虫害对林业发展造成的威胁,再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有效展现病虫害预警系统的效用,还应全面核查病虫害发生地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具体种类,实现合理预防。并且在病虫害监测、研究环节,还需多次总结工作经验,利用相关数据库系统,依据信息的筛选与处理,提高防治工作整体实力。在增强病虫害管控力度时,还可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提高监测报告的精准性,确保达到优秀的综合防治效果[5]。

2.6.5提升关注

在编制防治工作方案时,为确保各阶段性工作达到良好效果,施工单位需注重考虑其中存在的经济效益,以达到生态建设工作标准,确保防治效果的持续。从林业管理工作者的角度分析,为不断强化病虫害防治工作水平,还需增加各工作部门的关注力度,并时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有效解决目前林业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林业管理人员还需时刻学习现代化病虫害管控知识,在理论学习环节寻找实践操作中存在的缺陷,解决以往传统思想弊端,促进林业持续进步。不仅如此,为有效管控病虫害防治成本,还应在树木检疫站的帮助下,对林木状态开展评估,强化工作的科学程度。

2.6.6合理造林

在进行苗木播种工作前,工作人员需要开展科学消毒工作,去除其中携带的病毒、细菌,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出现概率。林业工程建设人员在播种环节,应有效落实轮休轮作措施,了解营林工作开展的关键性,实现病虫害问题的针对性防治。在开展种植环境消毒工作时,还需同时完成被感染苗木的清理工作,避免病原体在内部大肆传播,确保树苗健康发育。在开展造林工作时,对于苗木种类的选择,需要重点考虑其抗病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追肥浇灌环节同样要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从管理者的角度分析,在对苗木进行监测时,一旦发现病虫害问题严重的树木,应及时将其焚烧,强化田间管理工作,改善内部的通风、光照效果,避免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林业工程建设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实现资源的持续性发展。通过分析林业工程苗木培育措施和移植造林技术,了解到目前工作开展过程中,管理者应注重种子挑选、培育、施肥、浇灌等一系列工作的质量,确保林木健康成长发育,并且在该过程中,还需要有效提高病虫害防治工作实力,利用科学措施改进不足,从而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文珍.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应用及管理措施[J].林业勘查设计,2023,52(4):5-8.

[2]杨琳芳.植树造林工程的重要性及管理措施[J].林业科技情报,2023,55(2):95-97.

[3]张子言.从黄羌林场运动小镇探索彩叶森林助力林业高质量发展之路[J].林业科技情报,2023,55(3):26-29.

[4]孟祥玉,范舒欣,董丽,等.北京城市森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3,51(7):102-114.

[5]么烨,张章媛子.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陕北地区重点区域植被恢复技术探析——以延川县为例[J].林业科技情报,2023,55(3):89-91.

猜你喜欢
苗木培育林业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林业种植及养护管理模式探究
加强北方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思考
马尾松苗木培育技术要点
盆中丘陵区核桃嫁接苗木培育关键技术
营林绿化苗木培育关键技术
探究苗木培育管理工作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