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亮
摘 要: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乎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只有不断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才能够满足市场对于水稻的需求,达到为水稻种植户增收的目的。为此,本文首先针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简单分析,然后针对水稻病虫害类型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进行了简单探究,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广西合浦县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为了进一步提高合浦县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当地要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加强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力度。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自身水稻栽培的现状准确掌握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深入分析水稻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类型,并根据病虫害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为水稻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为实现水稻高产稳产和优产的种植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1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1.1水稻高产栽培中选地、整地技术要点
目前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需要加强对培育壮秧环节的重视力度。在壮秧培育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对秧田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控制好秧田和大田之间的比例。在秧田选择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选择与大田接近,而且土质为壤土的地区。另一方面,要具备良好的排灌能力,尽量不要选择树行之间的区域。在选择好秧田之后,在正式播种工作开展之前的前五天,还需要对秧田进行旋耕,提升整个秧田土壤的松软程度,确保整个秧田处于平整状态,为后续水稻栽培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1.2水稻高产栽培中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技术要点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达到对水稻种植结构以及品种布局进行优化的目的,还需要重视水稻品种选择工作的开展,尽量选择品种优质、抗病虫害能力比较强的水稻品种。目前选择概率比较高的水稻品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吉丰优1002,另一种是广星优1380。无论选择哪一种水稻品种,都要在正式播种工作开展之前对水稻种子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处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对水稻种子进行晾晒。在水稻播种工作开展之前的2天左右,需要对挑选好的水稻品种进行晾晒。晾晒的目的是让种子在发芽过程中能够均衡整齐。其次,需要做好选种工作。在选种过程中,可以采用三种方式,即风选法、筛选法和盐水选法。通过风选方法和筛选方法的有效应用,可以将水稻种子内部残留的杂物进行有效清除。盐水选法的有效应用可以将其中一些不饱满的种子进行清除。再次,需要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浸种工作的开展能够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壮秧培育的效果。科学合理的浸种工作能够使水稻种子内部的含水量得到适度的提升。经过浸种处理之后的种子其外壳不仅颜色会变深[1],而且会呈现出半透明的状态,里面坚硬的胚乳也会慢慢变得柔软。同时还需要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在拌种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要求对药剂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并将药剂与种子进行均匀搅拌,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和提升水稻种子的抗病虫害性能。最后,需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为了确保催芽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要对以下三个原则进行严格落实,一是高温破胸原则,二是适温催芽原则,三是低温晾芽原则。一般种子在破胸之后,大部分种子的温度会下降,并且维持在20℃左右。在这样的温度环境中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观察种子芽的长度,当其长度到达2mm之后需要适度地降低温度,保持在15℃左右,并根据相关的规范要求开展科学的培养工作。
1.3水稻高产栽培中播种育苗技术要点
水稻播种育苗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环境条件,对播种时间进行精准判断。如果当地的气温在12℃以上,而且维持这样的温度长达三天左右,就可以开展播种工作。如果水稻种植地的海拔在400m以下,一般会选择在每年的2月份下旬或3月初开展播种工作。如果水稻种植地的海拔在400m以上,需要将播种时间进行延后,选择在每年的3月初或中旬开展播种工作。同时还需要对播种量进行严格控制,一般每亩水稻田需要播种的种子质量为3~4kg。如果播种的是杂交水稻,每亩稻田需要播种1.2~1kg的种子。
1.4水稻高产栽培中移栽技术要点
为了确保移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要观察秧苗的生长情况,对移栽时间进行合理把握。在秧苗叶片呈现直立状而且存在较多白根以及茎基扁平时可对秧苗进行移栽。此时移栽的秧苗,其叶子保持在五叶左右,自身抗旱性能比较强。在确定好具体的移栽时间之后,还需要严格控制移栽密度。移栽密度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这样可以进一步优化稻田的通风环境,为水稻的健康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在确定移栽密度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参考两个重要条件,一是种植的水稻品种,二是种植水稻的土壤肥力。如果种植的是杂交水稻,每亩田地移栽1.8万~2.1万株秧苗;如果种植的是常规水稻,每亩田地移栽2.0万~2.2万株秧苗。
1.5水稻高产栽培中肥水管理技术要点
当前在水稻高产栽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实时观察和记录水稻叶片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稻田生长过程中所缺的元素以及需要的肥料进行准确判断。如果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了速度缓慢的情况或者分蘖无法顺利进行的情况,说明水稻在生长过程中缺乏氮元素。如果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叶片出现直立状而且颜色比较黯淡,说明水稻缺乏钾元素。如果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叶片分裂不集中,而且颜色比较黄、长势不好、具有萎缩倾向,说明水稻缺乏锌元素。一般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开展两个阶段的施肥工作。一个阶段是分蘖期前后进行施肥,另一个阶段是灌浆期前后进行施肥。这两个阶段是水稻生长的两个关键阶段,一定要做好科学的水肥管理工作。通过时间、精力的大量投入,实现对水稻生长长势以及生长速度的有效控制。同时稻田耕整前也需要做好相关的底肥施加工作。一般会选择相关的有机肥和复合肥作为底肥。当水稻生长到分蘖阶段时需要选择适量的钾肥、磷肥和氮肥進行施加。当水稻生长到扬花期阶段和灌浆期阶段时需要选择适量的钾肥进行施加,这样可以确保后期收获的水稻谷粒比较饱满。为了满足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对于水分的需求,还需要对灌溉管理方案进行合理制定。不要对水稻进行过度灌溉。在插秧阶段,需要保持稻田处于浅水状态,这样方便后期秧苗在生长过程中开展高效的分蘖工作和活棵工作。在秧苗分蘖即将结束到幼穗开始分化阶段,需要观察茎蘖的数量,当其符合相关的要求时,就需要严格落实相关的排水烤田工作。开展以上操作能够让田间的透光性和透风性得到一定的提升,这不仅有助于水稻根系的健康发展,而且能够进一步强化和提升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在排水烤田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分批次烤田的方式,既要确保稻田有裂缝不陷脚又要确保稻田具有一定的湿润度。为了避免水稻生长过程中发生颖花退化的情况,在水稻生长到孕穗开花阶段时,还需要开展间歇性灌溉工作,灌溉的效果只要达到3~6cm的浅水要求即可。
1.6水稻高产栽培中除草技术要点
为了确保水稻高质量生长,在水稻栽培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杂草的清除工作。杂草和水稻竞争养分和水分,影响水稻的健康生长。一般除草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在水稻分蘖末期,选择大晴天进行除草。采用适量的除草剂与水按照一定的比例充分混合之后向稻田进行喷施[2]。一般选择的药物主要有氰氟草酯、双草醚、苄嘧?苯噻酰、二甲四氯钠可溶性粉剂、灭草松水剂等。在喷施药剂的前一天需要进行排水操作,在药剂喷施完成后的第一天需要进行复水操作,控制好保水时间,确保其维持一周左右。如果稻田出现的杂草比较多,对水稻的生长产生了严重的威胁,那么在除草过程中可以选择适量的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并按照一定的比例与水进行充分混合,在喷施药剂的前一天开展排水操作,在药剂喷施之后的两天开展复水操作,控制好保水时间,这样可以确保除草的效果。
2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分析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多种类型的病虫害,严重威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此,需要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重视力度,对各种类型的病虫害的发生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并制定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方案,为实现水稻种植高产优质的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2.1针对稻飞虱采取的防治措施
稻飞虱害虫具有很强的迁飞性特征和趋光性特征,它以水稻的叶汁为食。稻飞虱一般在每年的5月中旬左右會迁入稻田,随着时间的延长,它的虫源数量会慢慢增长,一般在5月底达到高峰期。一旦出现稻飞虱,需要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防治,否则会降低水稻的产量。在水稻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以下几个措施进行合理应用:首先,需要根据稻飞虱的生长环境条件以及危害规律,尽量选择一些抗虫害能力比较强的水稻品种。其次,需要对水稻种植面积进行精准计算,严格落实田间管理工作,对水肥管理方案进行不断完善。再次,可以采用稻田养鸭的生态种植技术,降低稻飞虱的数量。此外,还可以采用药剂的防治方法,选择适合的药剂并对其进行精准配比,实现对稻飞虱的有效防治。
2.2针对稻纵卷叶螟采取的防治措施
稻纵卷叶螟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虫害,它常被人们称为卷叶虫,具有很强的迁飞性特征。如果水稻叶片表面出现了一些针头状的白点,此时卷叶虫对于水稻的危害处于初期。随着时间的延长以及虫龄的增加,卷叶虫对于水稻的危害性也会不断增强。卷叶虫一般藏在水稻的叶子中,以水稻叶片为食,叶子会逐渐出现条斑状。尤其是在水稻的齐穗期和分蘖期出现卷叶虫的概率比较高,如果没有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及时防治,会对水稻的健康茁壮生长产生不良影响。为此,在水稻生产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根据卷叶虫的危害规律和特点,选择抗虫性比较强的水稻品种。其次,需要对土壤进行深翻,避免幼虫出现跃冬的情况。再次,严格管控化学药剂的使用次数。最后,通过引入适量天敌来消灭卷叶虫。
2.3针对水稻纹枯病采取的防治措施
纹枯病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有的地方还将枯纹病称为云纹病,它属于一种真菌性病害。如果环境条件比较适合,纹枯病发生的概率会比较高,它对于水稻的健康生长产生了极强的危害性。一般纹枯病菌会越冬存活下来,利用自己菌核中的菌丝感染水稻植株的基部叶鞘,导致其出现病斑,最后会蔓延到整个植株,严重时会导致水稻出现死亡的情况。一旦出现纹枯病,需要立马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具体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要坚持尽早防治的原则。基于纹枯病的病源采取科学的措施消灭菌株。在每年灌水耙田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严格落实打捞菌核工作,后续还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对其进行集中处理。其次,要根据实际需求施加基肥,严格控制氮、磷、钾肥的占比。再次,开展科学的浅水分蘖工作以及晒田工作,提高稻田的通风性和透光性,破坏纹枯病菌的生长环境条件,降低纹枯病的发生概率。最后,在水稻生长重要阶段,还可以采用相关的药剂对纹枯病进行防治,比如百菌灵药剂。
2.4针对稻瘟病采取的防治措施
当前水稻生长过程中,稻瘟病发生的概率比较高。稻瘟病一般喜欢多雨、潮湿的环境。稻瘟病不仅会对水稻的叶片产生危害,而且还会对水稻的穗粒产生危害,严重降低了水稻的产量。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对于稻瘟病来说,需要采用以下几种防治方法:首先,可以在种子播种之前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和催芽处理,提高水稻抵抗稻瘟病的能力,降低稻瘟病的发生概率。其次,要通过水肥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来提升水稻自身的免疫力,阻碍稻瘟病滋生和发展。最后,如果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频繁发生稻瘟病,就需要采用适合的药剂对稻瘟病进行防治。常用的药剂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百菌灵药剂,另一种是稻瘟灵药剂。需要注意的是,在确保药效的同时减少药剂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2.5针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采取的防治措施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一种重要病害,它属于检疫性病害,主要是由水稻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黄单胞杆菌引发的,它比较喜欢温热、多雨的气候环境。如果水稻在受暴雨侵袭之后,水稻叶片出现多处伤口,那么病菌就容易入侵叶片,进而出现大规模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害,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一般细菌性条斑病存在于水稻生长的各个阶段[3]。发生初期水稻幼苗上会出现暗褐色的透明小斑,病斑数量会迅速增加。水稻的生长环境比较潮湿时,也会逐渐出现黄色菌脓。如果生长环境比较干燥,病斑会演变成比较难脱落的菌脓。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可能会侵袭水稻叶子的各个区域,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其会大规模扩散,进一步增加了防治难度。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实现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需要各地区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准确把握。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提升和优化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平,同时要根据水稻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特点,开展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为水稻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推动水稻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静.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种子科技,2023,41(1):139-141.
[2]李远喜.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策略探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3(1):61-63.
[3]杨义红.优质水稻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研究[J].江西农业,2023(4):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