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琳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产业金融链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形成产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有效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进乡村振兴。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业产业金融链构建存在问题,针对农业产业金融链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发展。随着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农业产业金融链不断完善,在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农业产业金融链发展不完善,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促进农业产业金融链发展,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1.农业产业链条短,不利于产业链金融发展。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较短,缺少相关的配套措施。使得农产品种类较为单一,数量较少,而且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农产品在市场上竞争能力不强。农业企业大多缺乏对金融的利用,尤其是龙头企业更是缺乏对金融的利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使产品不断更新和升级,同时也需要相应的融资方式来扩大规模、降低成本。2.政策环境不完善,对金融机构缺乏吸引力。农村产业金融链作为新兴的金融业,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制约,因此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金融链的投入热情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产业金融链的发展。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农村经济存在较大风险,受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较大。而对于农业金融机构来说,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相对较弱。由于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不足导致银行在开展业务时对农业产业缺乏积极性。3.缺乏专门为农业产业服务的金融机构。首先,农业金融机构分散,服务范围有限。农业产业金融链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阶段的金融需求都不同,需要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来服务。农村金融机构分布较为分散,不利于农业产业的发展。其次,在农村地区,缺乏专业为农业产业服务的金融机构,造成了农村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支持力度不足,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4.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的农业产业金融链建设还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当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一部关于农业产业金融链的法律法规,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产业金融链的发展。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农业产业金融链缺少相应的约束机制,缺乏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对农业产业金融链缺乏一个有力的监管机制。
1.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机制,延伸农业产业链培育多元化的农业产业化主体。首先,根据现代农业产业链发展要求,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其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同时,也要加强对这些经营主体的监管和服务,帮助其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2.建立健全政府与市场的协调机制,为农业产业金融链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建立政府与市场的协调机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政府如何通过制定相应政策,对农业产业金融链建设提供支持。政府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农业产业金融链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应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金融链建设过程中相关配套政策。3.建立风险补偿和风险分散机制,为农业产业金融链建设提供风险保障。从产业链金融链运行来看,农业企业作为核心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协调好企业与农户、银行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好贷款难和融资贵问题。从政府职能角度来看,要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链金融的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农业风险基金和农业巨灾保险制度,从根本上消除金融机构在支持农业产业金融链建设中的顾虑。另一方面要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创新商业保险方式,丰富风险分散渠道,增强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4.政府要构建科学的农业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科学的农业产业评价指标体系,从农业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政府要加强农业产业链相关平台建设,如信息平台、融资平台、物流平台和结算平台,信息平台是现代农业产业链金融链的核心,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不同产业的生产经营动态信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农产品进行科学包装和推广,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对农产品的价格进行合理的指导和调控,以此来满足不同主体的金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