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萌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太岳日报》作为中共太岳区党委创办的机关报,积极开展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根据地各项工作,是研究根据地建设史和党史的重要史料。本文通过梳理《太岳日报》有关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各体裁文章,从其议题设置、宣传动员策略、角色功能定位等方面进行剖析,探讨总结《太岳日报》在经济建设上的宣传动员贡献,展现党在根据地经济建设中的工作经验的同时,丰富对党领导根据地建设的认识。
关键词:抗战时期 太岳日报 经济建设 宣传动员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太岳区党委创办的《太岳日报》,成为共产党在太岳抗日根据地进行抗日舆论动员、生产动员的有力武器。面对日军疯狂扫荡、“治安强化”运动和“三光政策”的冲击,太岳抗日根据地亟需创办一份能够激发民众抗日热情、宣传共产党各项政策、动员经济建设干劲的报纸。1940年6月7日《太岳日报》在沁源县正沟村正式创刊,9年里先后经历了从《太岳日报》到《新华日报》太岳版再到恢复原名《太岳日报》的几个阶段。该报创刊时开设要闻版、地方版,1940年第66号起改为四版后,一版增加华北、边区、敌占区新闻等栏目,三版为国内外新闻,四版各类专刊。与肩负着向国统区介绍根据地形象责任的《新华日报》不同,作为一份主要以根据地军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在中共领导的独立战略区内公开发行的报纸,该报刊载了大量有关报道太岳抗日根据地党政军动态、宣传中共政策、介绍科学技术知识等方面的消息、评论、通讯等文章。该报灵活的宣传策略、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对鼓舞太岳抗日根据地军民团结抗战到底的决心、激发群众干劲进行建设和巩固根据地等工作都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
《太岳日報》经济建设宣传议题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商业贸易、对敌经济斗争三个方面,相关议题反映的工作丰富了《太岳日报》的宣传报道内容。
1.农业:突出动员主题,全面报道成绩。农业是太岳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第一产业和基础。太岳抗日根据地政府非常重视组织群众开展农业相关运动。从《太岳日报》刊载的新闻中可见,中共领导的有关农业运动是非常有组织的,例如《春耕工作在沁县已着手进行 春耕委会动员调剂农具种籽》报道沁县春耕运动委员会成立,还展示了机构组成:“主任委员下设总务、宣传动员、调查组、武装保卫等四股。”《太岳日报》顺应形势紧密配合春耕运动,开设《春耕动态》专栏,介绍各地春耕动态、典型经验。在1941年《太岳日报》发表了10篇社论文章分析春耕运动中存在的群众思想动员不足、农具不足、牲畜不够、资金不足等问题,提出的建议切中时弊,具有实践性。比如,《春耕到了,大家动员起来吧!》宣传动员根据地群众积极参与春耕运动;《论恢复集市、庙市、骡马市》提倡利用集市来交换农具、骡马牲畜进行互助春耕,不仅增进了农村群众的团结,还提出了组织互助、代耕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在《太岳日报》的宣传动员下,太岳抗日根据地春耕运动成果颇丰。
此外,在减租减息、生产救灾等农业工作中,《太岳日报》报道先进经验和做法,积极配合对相关农业主题运动的报道,帮助群众破除存在的迷信落后思想,在思想和行动上进行动员,鼓舞群众积极参加农业生产自救运动。
2.商业:机构完善和稳定市场。统一根据地货币市场,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是太岳抗日根据地在商业贸易上打出的先手牌。《太岳日报》发表的一系列有关商业贸易等的社论文章在稳定金融、发展贸易等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第36号《太岳日报》在报眼位置发出号召:“政府应立即与华北最有威信的银行——冀南银行联系,规定上党钞票与冀钞、法币的兑换价格,来活跃市场,稳定币值。”之后刊登了《稳定金融》《发展贸易》《稳定太岳金融 上党票七折兑冀钞》《建立货币对照所》等一系列社论和报道。1941年3月,冀南银行太岳办事处的成立标志着太岳抗日根据地金融机构正式成立。《太岳日报》派出记者对冀南银行太岳办事处的成立进行了专门报道,并增设了特刊,表现出对商业贸易、市场稳定等工作的重点关注。
3.对敌粮食斗争:展现太岳根据地军民的抗战智慧和意志。既要在根据地内部发展经济,还要打退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和包围。围绕保卫粮食,进行对敌斗争,太岳区党委和政府一方面抓好粮食保卫工作,并开展“借粮运动”,打响群众性粮食抢夺游击战;另一方面实行粮食专卖,禁止粮食外流。对此,《太岳日报》刊登主题宣传报道,突出根据地对敌贸易战,展现军民武装保卫粮食粉碎敌人抢粮阴谋的事迹。1940年第28号刊登消息《借粮运动在沁县——郭庄村抢先完成》报道了“借粮运动”模式。沁县在军政民联席会议上成立了战时指挥部并组成了战时工作队,到各区推动“借粮运动”,“不几天,借粮就成了普遍运动”。敌占区民众听到这个消息后,有的自发把粮食偷运到太岳抗日根据地,完成借粮运动中二十石粮食的号召,可见报道的宣传效果极佳,不仅实现了把自我粮食保护好,供根据地军民日常生活,还发挥宣传动员作用,将敌占区粮食运入我根据地,削弱敌占区力量。《洪赵的粮食战》系列报道介绍了根据地军民有组织“自卫”粮食,“以牙还牙”“劫粮”“夺粮”“囤粮”的方式来保护根据地口粮。第36号刊登特讯《加紧囤粮工作!专署办事处制定囤粮大纲》,报道根据地军民用尽一切办法保卫粮食,展现了太岳根据地军民的抗战智慧和意志。
《渐进模式与有效发展——中国现代化研究》的作者吴忠明指出:“社会动员,是指有目的地引导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抗战时期太岳抗日根据地的动员,主要指通过对军民的宣传,让群众认清斗争对象,积极抗日抗顽,开展根据地建设工作。《太岳日报》关于春耕运动、减租减息、生产自救、借粮运动等经济建设方面的宣传动员文章很多,其采用的动员策略大体分为:建立鼓劲式的话语体系;建立模范形象动员模式;建立舆论监督纠错机制。
1.鼓足干劲:建立鼓劲式话语体系。如何营造良好的抗战氛围,激发军民对敌斗争的热情,巩固根据地建设,《太岳日报》建立鼓劲式的话语体系,用简单、提气的文字,报道抗敌精彩故事,推广经济建设经验,推出专刊社论文章起到思想引领作用,形成舆论阵势。坚决对敌斗争是太岳抗日根据地的首要任务,是保证经济建设顺利开展的前提。广泛发动群众武装,形成武装群众的热潮,太岳区走的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群众路线”,而对敌斗争的宣传动员可以对根据地经济建设起到直接促进作用。
例如,1941年1月9日第95号《太岳日报》,以“社论+7篇消息+太岳动态”的版面设计,突出抗敌主题,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对敌斗争,无论是党的政策贯彻执行的报道,还是对敌英雄事迹的宣传,激励群众的斗争热情一浪高过一浪。社论《开展坚决的对敌斗争》,标题简短、态度明确,文中直接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开展坚决的对敌斗争呢?”下文并列四点作出回答。社论结构、逻辑清晰,论述鲜明具有针对性。
叠加式、链条式的报道方法是《太岳日报》鼓劲式话语体系建立的法宝。篇幅仅次于社论《开展坚决的对敌斗争》、位于版面下方的特讯《区工救号召三万会员 挺身出来武装杀敌 农村青年工人应一律参加“青抗先”》是颇具号召力的报道。《赵城新春劳军 群众武装活跃》展现了群众武装工作成效,报道了儿童团和妇救会为群众武装募捐物资。特约通讯《垣上年节妇救会出演“送郎上前线”》报道太中、垣上联合集会庆祝新年,二百多名群众参加,一致喊出了反对投降的呼声。还有特讯《自卫队工作团分组出发各地协助武装工作》报道由八路军、决死队、专署及各救会代表(专署指当时抗战政权,各救会是各界救国会的简称)组成的自卫工作团,去帮助各村建立自卫组织和“青抗先”并纠正各地工作中的不良倾向。特讯版面还配发了二则短消息《粉碎“囚笼” 洪赵民兵配合主力军彻底破坏洪安路》《沁源一区客籍居民组织土枪队》。整版内容以“对敌斗争”为主要话题,既有社论文章指明工作方向,又有具体工作落实报道,还有各地具体对敌斗争群众自选动作的消息。
主题鲜明、分量加码、鼓动性强的鼓劲式话语体系成为《太岳日报》宣传动员的主要表达方式。抗战时期,“对敌斗争”是鼓劲式话语体系的重要话语资源和素材。有了对敌斗争的外围保卫,根据地军民能够赢得时间和机会搞经济建设。正如1940年1月15日《太岳日报》发表社论《再论互助互清工作》提到:“自从‘扫荡与‘反扫荡战争结束之后,我全区军政民以及广大的抗日人民,为了答复敌人的烧杀破坏,保卫根据地,克服一切困难,在各地方进行了互助经济和动员武装工作。”可见,对敌斗争和经济建设工作在太岳抗日根据地是“一体两翼”之关系,不可分割而论。建立鼓劲式话语体系,可将对敌斗争和经济建设建构为“共同体”,最大限度利用现有宣传资源进行动员,坚定必胜信心、鼓劲经济建设、繁荣群众生活。
2.学习榜样:建立模范形象动员模式。宣传抗日事迹,动员经济建设,鼓舞广大军民彻底消灭侵略者,打击顽固派,《太岳日报》坚持正面舆论导向,树立学习榜样,实现动员功能。如宣传妇女英雄形象、群英大会劳动模范、药彦明式的抗敌英雄等,以此动员人民群众向身边榜样学习,积极走出家门,参加武装斗争、农业生产、抗灾救灾等工作。
《太岳日报》中最典型的一期是报道药彦明的事迹。药彦明在“扫荡”与“反扫荡”战中,“临时拿他老娘一根手杖”,用原始的武器追逐一个佩戴手枪的敌军伍长。社论中详细描述了药彦明和手持武器的三个敌人赤手空拳搏斗。社论用了比喻:“情景比景阳冈更险恶,药彦明也比武松更雄壮,真实可歌可泣的英雄行径。”在药彦明勇斗敌人后,太岳区开展学习药彦明运动,提出能称得上药彦明式的英雄标准。
在塑造药彦明英雄典范的过程中,《太岳日报》以群眾可以效仿、可以学习为目标,详细介绍英雄事迹,讲述其个人经历,刻画生活细节,建立模范形象动员模式,供群众可学、可做,号召群众向英雄模范看齐。版面设计也突出英雄形象,在报眼位置刊登人物头像图画,发表社论肯定药彦明的英雄事迹,唤起群众学习热潮,号召把药彦明的事迹深入到群众里去,从群众里创出千万个药彦明式的英雄,作为群众自卫武装保卫春耕的基本力量。
此外,《太岳日报》还报道绿茵剧团编排出演的戏剧、秧歌剧、快板、街头剧等易流传的小型节目,如《杀敌英雄李学孟》《民兵英雄胡长有》《女模范胡让牛》等,树立英雄模范,鼓舞群众学习身边榜样,动员抗日斗争、动员经济建设。鼓励群众做到“一手拿锄、一手端枪”“一面打仗、一面耕地”“一面武装打仗、一面从事生产”,做到武装和生产结合起来。
树立榜样,批判落后。1943年8月28日《太岳日报》第四版的评论《把“二流子”动员到生产中去》发出倡议和号召,引导根据地的懒汉、二流子要积极参与根据地建设。之后先锋剧社还创作了话剧《老三》,批判根据地懒汉不劳动。评论文章在根据地影响很大,教育和鼓舞群众向先进学习,不学二流子。“你们看过去当过二流子的刘生海,现在转变为劳动英雄在台上讲话多么响亮!”用二流子到劳动模范的形象对比、变化来宣传教育群众,起到积极作用。
3.舆论监督:建立批评纠错机制。在太岳抗日根据地开展春耕运动中,针对有些地方存在的“照搬上级计划”“忽视春耕具体问题”“脱离群众”“干部袖手旁观”等现象,《太岳日报》发表社论《春耕工作怎么了》《春耕工作的偏向》,对这些问题进行纠正,对存在的偏差进行批评,发挥了党报的舆论监督动能,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将舆论矛头对准了不作为的干部。提出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变成巨大的政治力量。“要去深入了解人民的实际生活,体察人民的实际困难,具体想出解决困难的实际办法,这才是干部的责任”。
针对干部存在的思想问题,《太岳日报》一针见血批评纠错。在蝗灾肆虐的时期,存在有的干部对蝗灾严重性认识不足等现象。《太岳日报》号召党员干部发挥模范作用,面对灾荒发出“生产救灾”口号,动员群众利用抢种、采集储备野菜等措施应对灾荒,并提醒根据地军民要警惕敌特谣言破坏。比如,《九专署号召灭蝗 捕蝗一斤给钱两元》中提到了南北孔滩有的群众迷信蝗虫是“神虫”需要烧香、唱戏,还有的地方敌特分子蛊惑群众因为八路军浇地才会有蝗虫,制造群众和八路军的对立。面对敌特造谣、群众迷信的现象,《太岳日报》及时发布新闻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救灾运动,发表社论批判错误思想,纠正干部和群众存在的麻痹意识,揭露敌人阴谋,向群众介绍生产救灾的具体办法和举措,推动相关工作发展。
在太岳地区编辑发行的《太岳日报》围绕太岳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抗日斗争、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事迹进行报道。在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太岳抗日根据地内,《太岳日报》把经济建设作为重要议题进行设置,建立鼓劲式的话语体系、模范形象动员模式、舆论监督纠错机制,通俗易懂地宣传我党的各项政策,牢牢守好舆论阵地。该报向根据地群众真实地反映敌占区和国统区人民的生活境遇,采用宣传动员策略来激发抗日斗志、鼓动经济建设,在树立中国共产党对敌斗争和经济建设领导形象的同时,也展现了党在根据地建设中的卓越成就。
作者单位 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董泽扬,张晓红.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农业生产宣传策略[J].传媒观察,2021(09).
[2]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太岳革命根据地纪事[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编辑: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