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十年》:基于“大数据+”的多维数据新闻创新实践

2024-04-04 10:15林子青
传媒 2024年4期
关键词:解码受众

林子青

2022年8月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推出《解码中国》系列报道,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连续多天全网置顶、反复登上各平台热搜。节目以全新的报道模式,全面再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作为央视迎接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类新闻作品,《解码十年》扛起数据新闻创新演进的大旗,以“大数据+新闻”“大数据+故事”“大数据+知识”等,实现了技术、数据、新闻的深层碰撞,释放出了巨大的传播效能。2022年9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融媒体报道《解码十年》创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9月3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专题片《解码十年》海内外多语种版本发布。截至2022年12月,其微博话题阅读量高达3.1亿,全网触及量突破60亿。

一、“大数据+内容”:锚定数据,横纵联动

大数据作为科技产物,在技术赋能与传播赋权下,产生了更多的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美国学者Seth Lewis、Oscar Westlund从社会文化层面入手,指出在提高计算能力、算法精度及优化数据分析机制辅助制定经济决策、社会决策、技术决策等的基础上,大数据被赋予了客观、精准、真理的内在意义,它可以提供深层次、高维度的知识,帮助人们获取新认知、新洞见。大数据与新闻的深层整合,就新闻形态演进来讲,首先体现在报道内容的革新上,即以数据为驱动,颠覆传统新闻生产的元素配置格局,数据成为真正的核心元素,而新闻生产则变为对数据逻辑化、可视化、故事化的建构过程。

1.拓宽数据价值边界。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打破新闻生产的时空局限,强化历时性、空间性,并借此形成全新内容视角。如在《中国与世界更快更深地连接》中,所涉及的数据90%以上是以往数据新闻中从未出现过的。其中,节目组整合了近10年中国全球贸易的交易数据,通过深入挖掘发现,中国作为亚洲乃至全球商品输出中心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开始迈向全球供应链中心的位置。在《产业集聚 点亮中西部》中,通过10年间中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转移趋势的数据呈现,以及中国人口流动趋势的数据对比,发现了产业与人的深度交互可以驱动新城市群的崛起。可以说,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不仅为受众提供了全新的内容视角,而且也强化了中国十年发展的主题价值。

2.丰富数据生成维度。随着数据新闻生产主体多元化发展,主流媒體与政府部门、网络公司、移动平台等的合作逐渐深入,在纵横联动中推动了数据新闻的纵深演进,进一步强化了数据新闻的结构完整性和叙事解释性,有效提高了数据新闻的表达力。《解码十年》节目组为确保数据的精准性与全面性,首次大规模调用20多颗高分辨率卫星和上百万个地面传感器,协同数十家政府部门、一流大数据机构、科研院所的数据库,形成了超规模的顶层联动,再加上其他新闻机构及网络公司的辅助配合,才得以让受众首次了解到税务大数据、雾霾浓度测算数据、贸易中心度测算数据、商用无人机流动数据等。

二、“大数据+叙事”:深耕可视化,转向沉浸化

数据新闻可视化最基本的叙事逻辑,就是利用图形化呈现提高信息视觉表达力,以达到最大化传播效果。本质上来讲,数据新闻就是围绕数据抓取、筛选、整合、分析,对有价值的数据进行新闻架构的过程。相比于传统新闻,数据的基本创新路径是利用可视化创新叙事模式,通过对繁复数据的勾陈梳理,为受众提供流畅的视觉叙事链,从而提高新闻阐述功能,优化受众交互体验。《解码十年》综合利用技术手段,深耕可视化叙事,实现了视觉表达向全景化、沉浸化的逻辑转向,在消除受众视觉疲劳的同时,全面提高了新闻报道张力。

1.加强可视化创新。《解码十年》在可视化技术应用上实现了许多创新与突破,如将卫星视角与大数据新闻进行对接;引入全景化、数字化建模,采用电脑编程真实呈现历史关键节点,引入倾斜摄影技术对建筑物进行真实还原等。这些创新实践再次打破了数据新闻在视觉表达上的禁锢,无论是整体还原的视觉展现,还是一镜到底的视觉穿透,都为受众带来了超时空感知的视觉体验,极大地增强了新闻黏性。如《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利用环境遥感卫星对黄河流域长达数十年的植被覆盖情况进行影像记录,大跨度、超时空还原了黄河沿线的生态变化,使受众以第一视角清晰地看到黄河沿线黄绿两条生态颜色线条的交汇碰撞,直观明了、充满震撼。

2.打造沉浸化场域。《解码十年》非常善于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打造沉浸化视觉场域,在全景化的基础上营造沉浸感。如在《中国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中,为全面呈现深圳前海空间维度的历史演进轨迹,镜头从卫星视角穿透而下,实现了平面图、立体模型、建筑实景的全面对接,画面在航拍实景与数据模型间自由切换,带来了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还有《穿山越壑 向交通空白处挺进》,镜头从海拔高达4700米的色季拉山,“一镜到底”穿越高山深谷,来到“雪域先锋号”工作现场,利用卫星数字建模技术和专业软件呈现三维模型,真实再现了当地自然、地貌的复杂性,在与隧道实景的转换中形成视觉冲突,有效强化了受众“天地一体”的视觉体验,更加深了受众对数据新闻内容的理解。

三、“大数据+故事”:扎根基层,贴近群众

智媒体时代,新闻价值与公众期待都出现了根本性转变,受众对新闻真实性、交互性、故事性的功能诉求日益强烈,而数据新闻则刚好能够满足这些个性诉求。某种程度上讲,数据新闻削弱了传统新闻的时效性、接近性,但同时强化了时空性、价值性。特别是大数据技术的迭代以及新闻生产技术的革新,都进一步使数据新闻在公共服务领域找到了本位空间。因此,如何以故事叙事为切入点,在揭露深层真相的同时,扎根基层,贴近群众,满足广大受众新闻服务性、情感性诉求,就成为新时代数据新闻创新的要点方向。

1.具象呈现。《解码十年》注重大数据与人物故事的深层整合,聚焦细微处,赋予数据以人情温度和人文深度。如在《精准扶贫让9899万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小康社会》中,节目组在228亿条扶贫大数据中,筛选出了潘洪全、李文宾、文安红等人物个体,真实呈现其扶贫前后的生活变化,通过鲜活故事赋予冰冷数据以温暖和情怀,进一步凸显了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在《让所有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中,村支书亲口讲述,村子从“苦水营”到“甜水营”的变迁。还有《还老百姓蓝天白云 繁星闪烁》中,企业负责人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以前因空气污染不敢穿白衬衫的故事等。节目组聚焦普通人,通过放大细节讲述真实故事,以通俗口语代替严肃陈述、以具象表达代替抽象数据,让受众在故事渲染中感受时代温度,加深了“中国十年”的感知记忆。

2.细节凸出。最美的故事在基层,只有扎根基层,深挖群众故事,才能创作出接地气、有温度、有生气的新闻作品,数据新闻生产也不例外。在《解码十年》每一期节目中,节目组都会亲力亲为,深入基层去观察、记录,在鲜活影像、真实故事、权威数据的碰撞交融中激发受众的深层共鸣。如《易地扶贫搬迁 960多万人迎来新生活》中,节目组在听说脱贫群众罗德军讲述以前出山一次要一天的经历后,亲身去其居住的茅草屋,一路上多次出现同期声“慢点,太陡了”,最后镜头从四处漏风的茅草屋快速拉至怒江大峡谷,让受众真切地体验到罗德军以前生活的艰辛,也深刻理解了易地扶贫的重要性。《解码十年》非常善于挖掘故事细节,以“四两拨千斤”的叙事技巧深层触发受众内在情感共鸣与共情。通过真实权威的数据变化、真挚感人的人物故事、真实生动的生活细节,在大数据与个体命运的交织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十年来历史性变革与成就的艰辛、伟大。

四、“大数据+知识”:横纵拓展,融合传播

新闻生产属于知识生产类型,传统新闻受时效性的属性要求而呈现出“转瞬即逝”的特点,也由于孤立事件报道显现出碎片化特征。即传统新闻知识生产尽管真实,但由于缺乏系统性、精准性,其真实仍具有一定局限。而随着信息生产技术的演进,新闻形态及属性也发生了转变,生产核心开始由原则描述或事实呈现,更多转向不同知识背后的支撑情境与核心功能。特别是数据新闻,在技术和数据驱动下,以新闻情境及功能挖掘为生产导向,以接近真相为价值诉求,形成了以分析数据为逻辑支撑的全新新闻形态,这也是未来数据新闻创新的根本方向。

1.聚焦知识生产。数据是数据新闻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根本依托,也是其核心逻辑支撑,节目数据延伸出来的知识,以及受众的自主解读、利用、再生产等,是以接近真相为价值导向的,在认知向度上促进知识生产的转向,进而增进了数据新闻与社会发展的贴合性。如在《产业集聚 点亮中西部》中,通过对联通数科智慧足迹中手机移动信号大数据长达一年的动态观察与分析后发现,手机信号活跃度与人口流动活跃度呈正相关,且与产业分布高度重合。通过延伸,借助联通数科智慧对人口空间分布、流动方向、出行轨迹等的分析,可以提供8城市空间等级的大数据应用,助力城市空间优化和产业升级,为国家治理現代化提供服务支撑。

2.扩大影响范围。《解码十年》聚焦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等重大主题,从庞杂的数据中挖掘寻觅中国十年巨变的各种密码:从全国数万架农业无人机飞行轨迹的数据中挖掘中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突破的密码;从中国50万处农村集中供水标记点中挖掘中国水利工程时代突破的密码;从全国338个城市新注册市场主体数据中挖掘中西部内陆地区战略转型的密码……节目通过数据知识生产与延展,真正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底层逻辑。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受众的知识解读、二次创作行为,《解码十年》形成从国家部委所属媒体平台,到中央媒体、主流媒体、地方媒体、商业网站、自媒体的全媒体、裂变式融合传播,持续扩大影响范围。透过《解码十年》,我们能够看到多方数据挖掘所带来的全新报道视角,全景化、沉浸式呈现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以及历史数据梳理出来的内在规律等知识图谱。整体来讲,节目在知识生产形态上,借助全新技术手段,构建了完全不同于传统新闻生产机制的叙事规制和规范标准,并为受众的二次创造、意义生成提供了更多可能。

五、结语

创新是媒体发展的根本驱动,也是新闻生产时代转型的不竭动力。《解码十年》通过“大数据+”的多维创新实践,成功引领了数据新闻创新理论的实践转化。在未来的重大主题新闻报道实践中,新闻媒体要锚定“大数据+”的趋势,加强创新实践,用朴实的、细节的、温情的报道深刻诠释重大理论观点,为数据新闻的价值拓展创造更多可能。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

本文系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文化产业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20502500174103)的研究成果。

【编辑:王秦】

猜你喜欢
解码受众
《解码万吨站》
《解码万吨站》
《解码万吨站》
解码eUCP2.0
NAD C368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Quad(国都)Vena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