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藏古今奥秘的殿堂

2024-04-02 08:41本刊综合
发明与创新 2024年12期
关键词:脱酸图书智慧

◆本刊综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说人类的进化是从直立行走开始的话,那人类的文明毫无疑问依靠的就是阅读。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守藏经典、传承文明的图书馆就是搭建进步阶梯的殿堂。

图书馆距今已有4000 多年历史,早期的图书馆或处于皇宫,或位于神庙,古人用甲骨、石板篆刻数千年前的国家大事,寄存了他们的卜辞与箴言。随着书籍形态的变迁,5G 网络、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迭代,图书馆融入数据化、智能化,营造出虚实结合、动态交互、沉浸体验的知识获取与交流环境,最大限度发挥了作为文化空间的价值。

书籍让我们拥有智慧,阅读带我们进入更多未知世界。4 月23 日是第29 个“世界读书日”,在这人间四月天,让我们跨越千年追溯图书馆的源头,探寻现代图书馆中的科技。

早期少数人的“智库”

《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册”“典”即简书,是以甲骨文形式保存的书籍。殷商的甲骨文形成了较成熟的文字体系,甲骨典籍的留存数量也较丰富。商代成立了专门的文献保管机构,商代殷墟甲骨文献的收藏也被称为早期图书馆的萌芽。

殷商时期,出现了专门负责制造与保管文献的吏官。据《史记》记载,老子曾担任过周代的守藏室之史一职,即图书管理员。殷商时代结束后的三百年,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建起一座图书馆——亚述巴尼拔图书馆,其中的典籍多为泥板书,各种印在泥板上的著作被分类捆扎,还配有专门的标签和记录每个著作标题及泥板数量的分类目录。

纸张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增加了书籍的数量,更节省了储存空间。除了皇家的藏书机构,书还存在于寺观、书院以及各种私人空间,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藏书楼,“藏”字足矣表明书籍的珍贵。在西方,图书馆大部分时候也成为阶层垄断知识的智库,是少数人孜孜以求和尽力藏储的智慧资本。

1910 年5 月,武昌文华公书林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诞生。20 世纪初,“图书馆”一词开始在社会上流行。

现代科技赋能智慧图书馆

在科技和人文的双轮驱动下,现代图书馆通过对智能化设施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打造了人与资源服务高度融合互动的新型文化空间,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也为图书馆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下面,就请跟随小编一起去“打卡”各地图书馆中的“智”吧。

第一站 中国国家图书馆

关键词:历史与荣耀同在

图1 智慧脱酸设备可实现对典籍文献批量智能化脱酸处理(图/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馆藏之“珍” 中国国家图书馆历经百年沧桑,目前是世界第三大图书馆、亚洲第一大图书馆。作为国家总书库、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其馆藏总量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七位。馆内不仅有众多名家私藏,还有包括善本古籍、金石拓片、名家手稿等280 余万册件珍品特藏,以及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文津阁《四库全书》四大专藏。此外,作为中国最大的数字文献资源库和服务基地,其数字资源总量超1000 TB,并以每年100 TB 的速度增长。

古籍“冻龄”黑科技 酸,被认为是纸张的“杀手”和“天敌”,是纸质类古籍文献保护的世界性难题。中国国家图书馆长期致力于古籍文献的保存、保护工作,成功研发并取得了纸质文献无水液相脱酸技术专利等一系列研究成果,打破了国外纸质脱酸液与脱酸技术的垄断壁垒。

智慧脱酸设备能让脱酸液中的纳米级碱性物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并保持该状态,最终形成稳定的高渗透性的分散液,实现多次、整批脱酸。还可根据设定的参数自行控制脱酸过程与时间,对典籍文献进行智能化、批量化脱酸处理。

图2 北京城市图书馆在建筑风格上将中国传统的“赤印”意象与新型公共空间设计完美结合(图/北京日报)

第二站 北京城市图书馆

关键词:复合多元文化综合体

多个之“最”:世界最大的图书馆阅览室,国内藏量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国内首家综合性非遗文献阅览空间,国内面积最大的少儿室外阅读活动空间和国内罕见的专业化艺术文献馆。

馆中之“智”: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形成更立体的用户画像,为读者匹配适合自身知识结构的文献与文化活动。由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训练的AI数智馆员“图悦阅”,可精准满足信息查询、书籍导航、阅读指导等个性化需求。全自动化智慧机械书库搭配了图书自动分拣设备和搬运机器人,可实现图书自动出库、分拣、搬运。书库中还搭配了智能取书柜、智能送书机器人、辅助拣选系统等多种智能化设备,整套流通系统集拣选、分拣、存储功能于一体,使流通能力更强大。

第三站 重庆图书馆

关键词:智慧“馆中馆”

图3 虚拟数字馆员为读者提供服务(图/重庆日报)

“智慧重图微体验区”是以智慧化阅读体验为主题的“馆中馆”。其中,“数字藏品”场景应用全景扫描及数字化建模技术将重要文献和藏品3D 化,可通过AR 设备鉴赏。“重图映像”场景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复刻数字孪生重图,叠加物联网设备实现虚实馆舍间实时数据交互,呈现高精度实景模拟馆舍和统计数据。“VR 阅读”场景应用5G、VR、视频特效技术,打造出沉浸式虚拟阅读环境。“大咖讲书”场景将有声资源与优选馆藏图书结合,呈现视听一体的阅读服务。

图4 读者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主题馆内阅读(图/新华社 许建梅 摄)

第四站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关键词:“采编图灵”

“采编图灵”是该馆综合采用物联网、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自动分拣等技术设计的一套图书采分编智能作业系统。系统通过精准的图书识别及数据处理等方式,实现批量图书验收、人机协同编目、典藏加工及分拣等处理,提高图书采分编效率。此外,“粤读通”数字证卡依托广东省数字政府的身份统一认证平台,实现全省域公共图书馆读者信息互联、互通、互认,一次办理,全省通用。

第五站 长沙市图书馆24 小时借阅室

关键词:智能书架

智能书架集成人工智能技术和图书管理系统,具备图书定位和快速查询的功能。读者只需在操作界面输入检索条件,就可快速精准锁定图书位置。同时,系统还支持图书位置查询、图书定位和智能路径提示、三维立体图形效果,让找书更快捷。智能书架通过跟踪监控图书上、下架的数据,经后台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对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统计分析,为读者精准荐书。馆藏图书盘点功能可生成在架图书列表,并将数据提供给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比对后生成遗失图书列表,实现对馆藏图书的精准盘点。

图5 智能书架(图/星辰在线官方账号)

第六站 广州南沙图书馆

关键词:“地磁导航” AR 眼镜个性化服务

广州南沙图书馆将人工智能与图书馆业务深度融合,实现了人脸识别、地磁导航、石墨烯电子纸等多项技术在图书馆真实场景中的应用。地磁导航技术可实现馆内资源和服务全覆盖,读者仅需开启蓝牙,通过公众号的菜单就能实现人工智能导航,迅速精确找到所需图书的位置。图书馆馆员通过特制AR眼镜可对读者进行人脸识别,读取其主要业务数据及预约信息,并据此提供个性化服务。

图6 广州南沙图书馆(图/广州南沙发布)

走过千年,图书馆见证了人类从弱小走向强大,从愚昧走向睿智。从早期的“垄断私享”到如今能滋养启智每一个人,从束之高阁的馆藏书香到无处不在的云端智库,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连接古今中外桥梁的属性不曾改变。未来,图书馆或将演变出更多形态,但它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将无可替代。

你知道吗

还记得影视剧《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吗?他神秘且极具智慧,武功更是深不可测,其实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少林寺藏经阁的“图书管理员”。你可千万别小瞧图书管理员,古往今来,梁启超、鲁迅、李大钊、郭沫若、比尔·盖茨等无数中外名人都曾担任过这一职务,他们以书为友,以图书馆为“媒”,将图书馆视为知识的港湾、文化的载体、文明的殿堂。

猜你喜欢
脱酸图书智慧
图书推荐
世界级的纸张脱酸技术
世界级的纸张脱酸技术
世界级的纸张脱酸技术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辽河油田减二线柴油中环烷酸的脱除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