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油茶籽油品质的因素分析

2024-04-02 08:34辛江慧胡传双涂登云关丽涛
林产工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油茶籽茶油过氧化

辛江慧 胡传双 涂登云 云 虹 关丽涛

(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生物基材料与能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2)

油茶树(Camellia oleiferaAbel.)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油料树种,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1]。油茶树在我国已有2 300 余年的栽培历史,因耐贫瘠,具有一年播种、多年获益的特点,极具经济与生态效益。随着“双碳”目标的推动[2],作为加工剩余物的油茶果壳,现在可用于吸附或作为电池碳正极、制备纳米纤维材料或生物质复合材料等[3]。而经油茶籽榨出来的油茶籽油,又名茶油,是一种特殊的木质油脂,其状透明,颜色浅,无色或微黄,香味浓郁,有很好的口感。茶油的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类似,属于一种绿色、生态、高营养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茶油中含有超过90%的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还含有角鲨烯、维生素、茶多酚等多种功能性成分[4]。然而,这些物质的含量都会对油脂的品质产生重要影响[5]。在功效方面,茶油具有显著的降血压、降胆固醇、溶血栓、强心、护肝、抗癌等保健作用。因此,茶油也在保健用油、化妆品用油、药物用油等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6]。如今,随着人们对油茶籽油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重视,对于油茶籽油品质相关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加。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关于影响油茶籽油品质的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制备优质油茶籽油提供参考。

1 产地对油茶籽的影响

我国的油茶资源以南方为主,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等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油茶产量和品质逐渐提高,各大油厂对油茶生产基地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7],很多企业对油茶生产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油茶籽油的品质受其产地影响较为显著[8],包括气候、土壤、纬度等[9],导致最终得到的油茶籽油品质存在差异。研究发现,各地区的油茶籽产量存在一定的差异:高州,揭阳,阳春3 个地区年平均气温变化不明显,但年降水变化明显,最高为740 mm。高州地区年降水偏少,年平均温度偏高,果实成熟阶段光照充足。因此,与其它地区相比,其果实油脂含量更高。籽粒的出仁率在43.49%~49.04%之间,也已经超出了选育水平[10-11]。何小三等[12]发现,随着产地纬度的增加,茶油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逐渐上升。其中,较大纬度试验区油茶的十七烷酸和硬脂酸含量较低纬度试验区分别增加了30.73%和24.35%。然而,随着纬度的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则在逐渐下降,较大纬度的试验区油茶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最小纬度试验区下降0.99%。

目前,国内外对油茶籽油的理化性质、氧化稳定性、提取工艺、功效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不同产地的油茶籽油在微量元素[13]、脂肪酸组成及含量[14]和理化特性[15]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微量元素方面,贵阳油茶籽油的Mn含量较高,为8.295 mg/kg,是平塘的4.39 倍,册亨县的5.37 倍。册亨土壤中Zn和Cu含量高于贵阳土壤Fe含量。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方面,湖南、广东、江西、云南、广西、海南6 个地区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相比,湖南茶油中肉豆蔻酸、十七酸、亚麻酸、花生酸、芥酸、二十四碳烯酸分别为0.10%、0.11%、0.20%、0.09%、0.17%和0.07%。江西茶油中亚油酸的含量最多,为15.58%。广东茶油中棕榈烯酸的含量最高,为0.12%。广西茶油中棕榈酸的含量最高,达12.97%。在海南地区,硬脂酸类和油酸类物质的含量最多,分别为3.74%和73.70%。在理化性质方面,海南茶油酸值>湖南茶油酸值>江西茶油酸值>广西茶油酸值(P<0.008),湖南茶油过氧化值(4.12±1.14) mmol/kg大于江西(2.31±1.50) mmol/kg,广西(1.59±0.74) mmol/kg和海南油茶过氧化值(1.25±0.12) mmol/kg(P<0.008)。

王亚萍等[16]收集了48 个不同地区的油茶籽,并进行了脂肪酸、甘油酸的成分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四川自贡油茶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海南定安的含量最低。从油茶中的油酸含量来看,各地区油茶中的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海南省5 个地区的油酸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别。随后,对不同品种的油茶籽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5 个地区的油茶籽中的特征甘油三酯成分均存在较大差异。上述物质的差异与所处地区的气候、土壤等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对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构成有重要影响。海南省5 个地区的脂肪酸成分和含量与其它地区差异较大,这可能与海南特有的气候、地理环境有关。刘海等[17]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贵州贵阳、平塘、册亨3 个产地的油茶籽油进行了主成分提取,并对其进行综合评定,发现油茶籽油中活性物质受不同地区的影响较大。可能是因为平塘县地处贵州省南缘中部,气候冬暖夏凉,降水多,四季分明,雨水和热能几乎是同季的,油茶树具有较长的生命和较好的适应性[18],使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较低,但总甾醇、亚油酸、维生素E、总黄酮、总酚的含量高于贵阳册亨县。相比于江西油茶,海南(炒)茶油具有更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19-20]。

徐德兵等[21]指出云南高原山地油茶籽油品质较好,其脂肪酸成分及其比例均高于橄榄油、花生油、大豆油、核桃油、小麦胚油等,是一种优良的食用植物油。这与云南高原山地油茶果实生长周期较长,果实内含物吸收转化比较充分有重要联系。可见,不同地区的油茶籽油的脂肪酸构成、油酸含量、维生素E、角鲨烯、多酚、等活性成分存在着差异,与油茶所处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有关。由于各地区气候多变、地形复杂,油茶的脂肪酸成分及有效成分在各地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而对其品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预处理方式对油茶籽的影响

在食用油的生产加工中,油料预处理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序,它直接关系到油脂的提取和质量,具有破坏茶籽内部细胞结构、调节水分、改善油的流动性、提供香味成分等作用[22-23]。为了提高油茶籽油的质量,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法非常重要。通过适当的预处理工艺,可以降低不饱和脂肪酸的产率和酸败损耗。目前,常用的预处理方法主要有微波、烘烤、焙炒、红外、蒸汽爆破等。

2.1 烘制和焙炒

朱晓阳等[24]研究发现,经过120 ℃焙炒的油茶籽油具有较多的主要香气成分,如(E) -2-癸烯醛, 苯乙醛、壬醛、2, 5-二甲基吡嗪、3-乙基-2, 5-二甲基吡嗪,香味质量最佳。刘海等[25]发现,经烘焙、爆炒后的油茶籽油,其酸价和过氧化值虽然都呈增加趋势,但都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且不会对其脂肪酸组成产生显著影响,能很好地保留其有效成分。随着油茶籽油中磷脂含量的降低,油的脱胶提纯成本降低,油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与经焙炒处理相比,经烘制处理压榨的油茶籽油中的磷脂含量显著降低。此外,烘制方法也可以更好地保存油脂中的有效成分。

2.2 微波处理

Zheng等[26]研究发现,经微波处理的油茶籽油的菜籽酚和总酚含量很高,比未处理的菜籽油中的总酚类含量高约18倍,表现出优异的抗氧化性。为保证超临界萃取技术高效萃取高品质油茶籽油,黄闪闪等[27]以微波预处理为辅助手段,通过正交设计,发现在原料含水量为7.8%的情况下,将其粉碎成100目的筛子,进行120 s微波处理,在33 MPa的压力和45 ℃的温度下连续萃取2 h后,其萃取效率高达92.76%,远高于未微波处理的方法。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是评价油等物质的抗氧化活性最常见和最快速的方法之一[28],IC50越小,说明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愈强,抗氧化活性愈高。张欢欢等[29]研究发现,随着在180 ℃下焙烤时间由5 min上升到15 min后,IC50由25.73降到10.60。随着微波处理时间由1 min延长到2 min后,IC50由30.78降到24.34,菜籽油的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此外,不同的微波处理工艺对油菜籽的浸出率也有不同影响。因此,要提高萃取效率,缩短萃取时间,还需综合考虑各因素对萃取过程的影响。

2.3 红外和蒸汽爆破

罗凡等[30]研究发现,对油茶籽进行150 ℃红外和热风干燥处理,可提高油茶籽油中的多酚含量。另外,微波也可有效去除油茶仁油中的水分,从而提高油茶仁的含油率[23],但是处理后种子的储存稳定性较差[31]。经红外加热后,油茶籽油中的辛二酸,壬二酸,15,16-二羟基亚油酸,顺15-十八碳二烯酸等成分随加热时间在0~120 min内逐步上升呈现出先减少后平稳的趋势,使得茶油后期氧化稳定性提高。

蒸汽爆破预处理有利于油茶籽油的提取和活性物质的释放。1.6 MPa蒸汽爆破30 s可使油脂的酸价和过氧化值降低,而碘值、多酚及维生素E的含量有所增加。油茶籽经汽爆处理后,其表层粗糙度增加,结构被破坏,油脂中的有效成分更易释放[32]。又有研究表明,被蒸汽爆破处理过的芝麻油,由于美拉德反应,其颜色比没有处理过的芝麻油要深一些。所以要控制好蒸汽爆破压力和反应时间[33]。

奉美桃等[34]对这4种预处理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几种预处理都可以提高出油率。其中,微波预处理的出油率效果最好。当延长预处理时间时,油脂的香气也发生了变化:在不同的预处理过程下,山茶油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从己醛为主向其它杂环化合物及其它醛类化合物为主转变,总体香气从淡雅的油香向浓郁的油香、坚果香过渡。油脂的氧化是导致其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不同预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油脂中的氧化值,提高其品质。

3 加工工艺对油茶籽的影响

油茶籽油中的油脂含量高,不稳定,易氧化,酸度高,已成为制约油茶产业发展、茶叶品质和茶叶消费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加工工艺的选择非常重要。不同加工工艺的油茶籽油品质、提取率、处理量、设备投资、能耗等方面都不相同,且各有利弊。如采用低温压榨工艺生产的压榨设备,虽然可以简化后续的精炼工艺,但必须严格控制加工过程,否则很容易发生酸败[35]。在脱壳压榨工艺过程中,榨油饼的物理特性会发生改变[36]。脱色工艺中存在颜色加深、香气低等问题[37-38]。油茶籽油的加工工艺还会影响油茶籽油的品质及营养物质含量[39],从而对其氧化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性与生育酚和总酚有显著关系,这些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性[40]。

目前,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油茶籽油加工工艺有压榨法、水代法、水酶法、有机溶剂浸出法、联合提取法、超临界萃取法等,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各有利弊。

3.1 压榨法

压榨法可分为热榨法、冷榨法和液压法3 种。热榨可以增加油的产量,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不需要任何有机溶剂,更为安全。但由于茶籽在炒制时,压榨温度过高,油脂容易氧化、聚合、分解,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如苯并芘),油茶籽油的活性成分遭到破坏,从而影响油脂的自然品质,使其营养价值下降[41]。除此之外,热榨法还存在处理量不大、残油率较高、油茶籽油颜色深、需要精炼等问题。冷榨工艺有效防止了热榨工艺中脱胶、脱酸和脱色过程中化学成分的污染[42],同时也避免了油茶籽油香味的流失[43],并且冷榨油含有丰富的多酚、生育酚、植物甾醇、叶黄素等,对预防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定的帮助[44]。液压法是将油茶籽仁的细胞结构完全粉碎,从而使油脂从油料中分离的加工工艺。该方法油产量高、苯并芘含量低、无溶剂残留,毛油经精制后,可以作为一种高品质的食用油进行开发。

3.2 浸出法

浸出法是利用“物质的相似相溶”的原理,将油茶种子中的油脂通过挥发性有机溶剂(或混合有机溶剂)导入溶剂中,然后经蒸馏等方法回收有机溶剂(或混合有机溶剂),从而获得纯油茶籽油。此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出油率高、溶剂可循环使用、生产成本低、饼粕中残油少等优点。浸出法的提取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有机溶剂的选择。常见的有机溶剂有正己烷、石油醚、无水乙醇、乙酸乙酯等[45]。张泽鑫等[46]对比了正己烷、石油醚、三氯甲烷、丙酮4 种溶剂对白花、红花油茶籽提油量及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醚浸出效果最好,茶油颜色为浅黄色,明亮剔透,没有混浊物。然而,采用浸出法得到的油由于杂质含量高,色泽暗沉,还需要进一步提纯精炼。在浸提的过程中,会残留一定量的溶剂,挥发后会造成环境污染,存在安全隐患[47]。当采用微波、超声等方法辅助萃取时,可以有效地改善油品的提油率,缩短时间,确保油品质量。

3.3 水酶法

水酶法是通过油水不混溶以及油水对其它非油组分的亲和力不同,来实现对油脂的分离,是一种符合清洁生产、综合利用发展理念的新技术[48]。采用水酶法提取油脂时,不需要采用常规压力下的蒸、炒等工艺,能保持油脂中的营养活性成分。制备得到的茶油颜色浅,磷脂含量、酸值和过氧化值都很低,通常无需精炼就可以食用。基本实现了无污水排放,无废物丢弃,符合安全、环保、高效的要求[49]。Soto等[50]研究也表明,酶的加入不会影响油脂的特性。此外,通过微波、超声等方法的辅助萃取,可以有效地改善油品的提油率,缩短时间,确保油品质量。冯红霞等[51]通过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粉碎粒度为0.600 mm、超声功率为400 W、超声温度为40 ℃、超声波时间为4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游离油的提取率为59.23%,总油的提取率为94.56% 。在水酶法的基础上,加入0.2 g/kg棕榈酸酯抗氧化剂后,不仅可以提高油茶籽毛油的品质,还可以在20 ℃下储存384 d以上,有效延长了油茶籽毛油的货架期,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3.4 水代法

水代法是指在一定的压力下,使油脂对蛋白质的亲和力比水对蛋白质的亲和力小,从而达到水代油得到脂肪的目的[52]。水代工艺在保护角鲨烯、VE等营养物质方面有显著的优越性[53]。然而,水代法在提取油时,很容易发生乳化,导致提油率较低。因此,目前我国水代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克服含油率较低的问题。

3.5 超临界萃取法

超临界萃取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提取方法,可保持茶油的自然香味。超临界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溶解性,能从油品中萃取、分离出油脂。同时,超临界CO2萃取法由于较低的萃取温度,能有效保留萃取物的活性,特别适用于对热敏性物质和易氧化物质的提取。然而,该方法萃取的耗能较大,成本较高,难以大规模在工业生产上推广应用[54]。王羚等[55]研究发现,超临界CO2萃取油茶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和皂化值均比有机溶剂浸出的要低,α-生育酚、角鲨烯、β-谷甾醇含量均比有机溶剂浸出的要高。沈佳奇等[56]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得到了超临界CO2萃取油茶籽油的最优工艺参数:萃取压力为27.60 MPa、萃取温度为40 ℃、萃取流量为350 L、物料质量为300.05 g。在该条件下,油茶籽油的提取率达到94.8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86.54%,过氧化值小于1.66 mmol/kg,且苯并芘的含量也低于压榨法。

3.6 亚临界萃取法

亚临界萃取是一种新型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其萃取条件较超临界流体更温和,具有利于活性成分的保留率[57]。李振梅[58]用亚临界水去提取茶油,发现在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为125 ℃、提取时间为32 min、液料比为11 ∶1 mL/g、压力为3 MPa,此时油茶籽油的提取率为(92.06±1.61)%,其品质与冷榨加工工艺相近。亚临界萃取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可在室温下完成。吴雪辉等[59]通过亚临界流体法提取油茶籽油,确定了萃取次数为3 次、每次萃取时间为30 min、萃取温度为35 ℃、料液比为1 ∶4 的优化条件。在此条件下,油茶籽的出油率可达到96.3%,且具有良好的品质,基本达到了一级压榨成品油茶籽油的国家标准要求,且可免去精炼工艺。

由于国内在亚临界流体设备及工艺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因而其应用研究较少[60]。亚临界处理过程中使用4 号丁烷溶剂,其挥发性和危险性比6 号溶剂高,生产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对建筑物的安全等级也有较高的要求。

综上,不同提油技术存在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不同加工工艺对油茶籽油的品质和香味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4 贮藏方式对油茶籽的影响

油茶籽油的品质受贮藏条件的影响也很大。真正的高档食用油,还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贮藏。在贮藏过程中,油脂的氧化分解和酸败是出现的主要问题。油茶籽油也是如此,在贮藏过程中易氧化变质。通常在常温下放置较长时间后,油茶籽油会出现氧化反应,颜色变深,甚至发生酸败。造成其氧化变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油茶籽自身含有的抗氧化物质外,在贮藏过程中的存放方式也会影响油茶籽油品质。如果贮藏不当,会造成油茶籽的发热、发霉及油脂酸败,使其经济价值大幅度下降。

目前,油茶籽油贮藏方式主要有常温贮藏、低温贮藏。全程低温22 ℃或37 ℃贮藏1年后,其过氧化值和酸值的增加量与一级压榨油相近,显著低于高温精炼油,且低温贮藏的维生素E保留率为51.5%,高于一级榨油(保留率为46.8%),品质变质程度小于常温贮藏[61]。此外,还有真空包装、充氮包装等特殊贮藏方法,其中真空包装是比较常用的。

4.1 常温贮藏

贮藏温度对油脂的品质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地区和季节的贮藏温度对油脂的品质影响更大[62]。在南方,由于茶叶种子的储藏温度对其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应采取低温储藏的方法。南部地区5~8 月份温度高,宜采用高温贮藏方法。但在贮藏时应注意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以保证其品质[63]。

在常温贮藏时,如果处理不得当,油脂中的水分、金属离子等杂质以及外界的空气、光照、温度等因素,会导致油脂极易发生水解酸败和氧化酸败,产生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对油脂风味影响极大,营养价值大幅度降低。同时,还会生成醛、酮、酸等小分子物质,危害人类健康。龙婷等[64]利用动态分析法及人工神经网络法,探讨了在20、40 ℃和60 ℃这3 种温度下,油茶籽油酸含量及过氧化值的变化规律,并以25 ℃下的油茶籽油酸含量及过氧化值为指标,对模型进行了校正。研究发现,随着贮藏时间以及贮藏温度的延长,油茶籽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变化逐渐增加。室温储藏效果比低温储藏效果差,但明显优于60 ℃储藏效果。

4.2 低温贮藏

张楷正等[65]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原料含水率、贮藏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对油茶籽储藏过程中的含油率、酸值、过氧化值及相关脂肪酶、脂氧合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发现随着贮藏时间的增长,油茶籽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呈上升趋势,而在避光、冷藏、玻璃包装条件下,油茶籽油的这些指标值变化率较小,即不容易变质。石晓丽[66]发现经冷藏贮藏的油茶籽油品质优于室温贮藏的品质,避光贮藏下的油茶籽油品质优于光照贮藏下的品质。陈遂等[67]采用低温连续相变工艺萃取茶油,研究茶油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玻璃瓶贮藏、避光贮藏和冷藏(4 ℃)均可在不同程度上减缓茶油酸值和过氧化值的上升,延缓茶油酸败。其中,冷藏可明显降低茶油的酸败速度。此外,低温也有利于油脂含量的维持和酸价的稳定,尤其是在低于10 ℃的温度下贮藏,油脂含量提高明显[68]。

4.3 真空包装贮藏

黄天柱等[68]发现,在同一空间内, 真空包装对过氧化值稳定性有一定助益作用。刘晓政等[69]研究发现,采用低温和真空结合贮藏(12 个月含油量降低3.5%)的方式对油茶籽油含油量的影响小于常温普通贮藏(12个月后含油量降低6.2%)。

油茶籽油经过长期贮藏或者较高温度贮藏后,其酸值和过氧化值都会有所增加。贮藏时间和贮藏温度越长,其增长速度越快[70]。龙婷等[64]发现,温度和贮藏时间对油茶籽油β-谷甾醇的含量有重要影响。 贾文聪等[71]也指出,整个贮藏过程中,结合态和游离态甾醇含量分别下降12.0%和40.9%。随着贮藏期的增加,油茶籽油结合态甾醇含量下降趋势趋于平稳;游离态甾醇含量下降趋势较大,下降幅度明显大于结合态甾醇。游离态甾醇含量下降速率之所以呈现较明显变化,是因为温度和光照强度使游离甾醇的氧化速率发生了变化。

近年来,我国在对油茶籽油品质的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对于油茶籽油的贮藏报道较少,还需进一步探究。

5 其他影响因素

5.1 油茶籽品种

不同油茶籽品种的含油率、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等存在显著差异[72],既与其自身遗传特性有关[73],也受油脂加工工艺条件的影响[74]。然而,油茶籽含油率与其分布纬度没有相关性[75]。

表1 不同油茶物种茶籽的指标分析Tab.1 Physico-chemical and nutrition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oil camellia species

表2 不同油茶物种茶籽的脂肪酸组成Tab.2 Fatty acids 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oil camellia species/%

5.2 种子成熟度

目前,有关油茶籽的成熟度研究较少,成熟度的不同导致油茶籽油的品质存在差异[76]。随着成熟度的提高,亚油酸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应增加,但其酸价降低,品质较好。相反,成熟度低的油茶籽油脂含量较低,且品质较差[77]。因此,在油茶籽的收获时,要按照油茶籽不同的成熟度对种子进行分类,从而提高油茶籽油的品质。

5.3 采收时间

在不同的采收时间下,油茶籽油的品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78]。据统计,在油茶挂果初期,油茶种植品种和采摘时间与出油率有着较大的关系。霜降籽应10 月23 日左右采收,采收时间越早出油率越低[79]。此后,油茶籽油的品质则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因此,在采摘油茶籽时,要把握好最佳的采收时机,才能更好地提高油的品质。

目前,尽管已有许多学者对油茶籽油的质量进行了评估,但都有不足之处。因为不同的品种,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储藏方式等都会对油茶籽油的品质有不同的影响,因此要对油茶籽油品质与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

6 结语

油茶籽油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食用植物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也很容易被氧化和酸败,极大地影响其营养价值和保健效果。因此,选择合适的油茶籽油的品种、预处理方式、加工工艺以及贮藏条件对油茶籽油的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关于油茶籽油品质的研究还存在欠缺,对其影响因素的认识还不充分,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撑,有必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通过对油茶籽油质量的影响因子进行深入的研究,揭示其变化规律,为制定合理、高效、节能、环保、低成本的油茶籽油加工工艺奠定基础。

目前,国内外对油茶籽油质量的研究多从宏观角度出发,如品种、种植地区、管理方法、处理方法等。只有明确影响油茶籽油品质的关键因子,才可为进一步改良油茶籽油品质提供理论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利用生物技术对油茶种子进行遗传改良,为改善种子质量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因此,加强生物技术在油茶果中的应用,对改善果实质量和提高种子含油率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油茶籽茶油过氧化
脂质过氧化在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肾细胞癌中的作用
林安娜 茶油飘香 绿色扶贫
霉变油茶籽对压榨油茶籽油的影响研究
茶油飘香
油茶籽粕中茶皂素的优化提取及抑菌活性的研究
西洋参防护X线辐射对小鼠肺的过氧化损伤
山里茶油郎
世界首条水酶法油茶籽油规模生产线建成
茶油总DNA提取技术及扩增适用性
过氧化硫酸钠在洗衣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