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教学的幼儿科学探究实践

2024-04-02 10:52季冬
家长·中 2024年2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幼儿

季冬

幼儿科学领域的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全方位均衡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打破了以往一成不变的四环节科学活动形式,它以满足幼儿的实际生活兴趣和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团体或个人的方式对值得深度探索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这是一种过程性的学习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对某个特定主题展开连续探讨,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这种项目式的教学模式与中国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活动存在紧密联系,是优化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必要尝试。

一、项目式教学的概念

项目式教学法是以课程教学为主,以学生的驱动性问题为中心,通过连续性的调查与探究,鼓励幼儿协作使用已有知识技能来处理现实难题的研究方法。在项目化教学环境下,教师会指导幼儿去发掘他们对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并在真实的日常生活中寻找解决方案,以此让他们获得学校课堂上难以模拟的学习经历。由于幼儿的求知欲旺盛且具有自主探索精神,因此,传统的科目划分式的授课方式并不适合他们的需求。为了适应这一情况,教师应更倾向于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幼儿的身上,关注并分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行为特征,并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尝试、审视和归纳出一套关于项目型学习的幼儿园课程构建及执行方案。

二、科学实践活动在幼儿教育中产生的积极影响

首先,科学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通常对自然和科学充满好奇,因此,通过科学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加愉悦地学习。幼儿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新颖感、奇妙感和探索感会激发其不同层次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动力。

其次,科学教育活动可以锻炼幼儿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教育是一种注重问题解决,注重实验操作和探究发现的教育方法。通过亲身实践、问题解决、小组协作等多种形式,幼儿将不断锻炼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将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再次,科学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教育活动强调的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其背后的原理和规律。这种教育方法往往能够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最后,科学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交和交流能力。很多科学教育活动都需要幼儿之间进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活动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锻炼幼儿的社交能力,为其今后的沟通和交往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育产生了积极影响。科学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锻炼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社交和交流能力。

三、基于项目教学的幼儿科学探究实践开展策略

教育活动中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通过幼儿与教师共同协作完成的科学探究主题,会更加激发他们对于活动的热情,从而让这些活动持续地具有吸引力。“生成性”被认为是项目式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包括了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来确定项目主题、师生间的交流以决定项目的具体内容,以及共享的学习经历为新的话题提供灵感等环节,所有这些都是基于幼儿、教师们和家长们的一致努力而产生的结果。

(一)做好科学探究活动准备

科学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中包括一些电气安全的内容,还有部分课程需要户外实地考察,因此安全防护措施变得更为关键。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必须承担支持和引导的角色,以帮助幼儿从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因此,教师还需要担负先行准备的责任。在开展科学探究之前,教师应明晰活动的目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同时预想出可能出现的多种结果,确保活动的可操作性。设定清晰而实际的活动目的至关重要,这应该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并且让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实用的生活经验。

例如,在“寻找宝藏”的大班科学实验课上,教师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确定活动的目标:了解指南针的功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式,能在真实环境下识别东南西北方向,并利用这些词汇来表达物品的位置关系,享受游戏中的团队协作与积极探索带来的快乐。关于活动内容的挑选,教师选择了幼儿喜欢而且熟悉的生活冒险找宝游戏,鼓励他们以角色的身份参加学习过程,实现真正的“边玩边学”,以此提升教学效果。为了保证幼儿的知识储备充足,这个课题要求幼儿具备基本的指南针构建和使用的认知能力。另外,也要注意保护幼儿的安全。

(二)抓住幼儿兴趣,生成项目主题

开展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活动,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运用创新的实验形式把握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探索,最后设计适当的科学游戏,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建立基本的科学学习意识。在实施项目式教学时,教师不要局限于挑选特定主题,而是在寻找和扩展潜在主题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对某个事物产生强烈兴趣的时候,立即捕捉到他们的热情,然后一起构建活动的结构,并在整个过程中持续地拓宽对话内容。

例如,以“有意思的光線和阴影”为主题的活动是基于幼儿的室外运动“踩影子”所激发的,他们在阳光明媚的大太阳底下玩耍踩影子的游戏,没过多久就开始出汗了,于是教师决定停止游戏。然而,幼儿却依然兴致勃勃,想要继续玩下去。因此,教师需要紧紧抓住幼儿的这种热切情感,开展了诸如“光源在哪里?”“哪些物品能发出光亮?”“如何利用光线和阴影进行娱乐?”等问题相关的主题探讨活动,最终引导幼儿投票选定了一个名为“有趣的光线和阴影”的项目式学习主题。这是因为幼儿对于这些问题充满了好奇,他们希望能够亲自去解答这些疑问,从而激发出极大的求知欲和参与度。

(三)设计驱动性问题,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能够引起幼儿兴趣、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驱动性问题,可以激发幼儿进行探究活动,以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某教育学者曾经说过:“孩子有无数种语言,无数双手,无数种想法,无数种思考、游戏和说话的方式……”幼儿对各种事物都很感兴趣,教师应该着重判断幼儿的兴趣是否有助于他们的成长。例如,在进行科学活动“面包的来源”后,“面包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成为了幼儿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引导幼儿学习与面粉、水的配比以及影响面包发酵的因素等科学知识。如何帮助幼儿将零散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明确呢?教师可以鼓励幼儿通过观察和发现提出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筛选整理出适合幼儿掌握的关键知识:“面包是由什么制作的?如何搅拌面粉?面包怎么制作?”多数幼儿能够说出面包的原材料是面粉,面粉是由小麦加工而成的,这是基于他们之前学过的歌曲《大馒头》的基础上。由于大部分幼儿来自城市,对小麦缺乏认知经验,对于如何制作面包一无所知,这就是教师在课程活动中需要为幼儿补充的知识。

(四)设计任务内容,开展项目活动

首先开始的项目教学活动是引导幼儿一同探讨项目的主题和科学探索的目标,并协助他们制定相应的调查计划。在此过程中,教师一边听幼儿的想法,一边在黑板上使用幼儿能理解的简单画法来绘制出他们的观点,并将这些目标划分为三个部分:“光源的位置”“产生阴影的地方”以及“玩转光影的方法”,这样可以让幼儿自己挑选组员和合作伙伴,从而正式开启这个项目的学习之旅。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方式,这种新的项目式学习方法提供了多种丰富的学习途径,如区角学习、独立学习、阅读资料、网络搜寻、同学交流、家庭参与、共享经历等各种学习模式可供幼儿自行选择,让他们能够依据自身的喜好和实力去展开探索,决定何时何地如何进行这项工作都是由他们自身做主,这有助于减少由于个人爱好、能力和学习任务的不协调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和压力,使幼儿的主角身份更加明显,学习的效率也更高。

(五)以幼儿为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

为了打破传统的束缚对幼儿的影响,陶行知曾提出了释放孩子们的思维、行动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空间感知及时间的观念。他强调了利用周围的环境来培育幼儿敢于探索、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勇于发言的能力。在幼儿园科学研究中,教师常常设计出吸引幼儿好奇心的寻宝冒险任务,以此激起他们参加活动的热情。这种充满趣味的活动让幼儿感到新奇且富有吸引力。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下自主选择、协作探讨、面对挑战、克服困境,这都是教师希望他们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能收获到的精神品质。

目前,许多幼儿园对科学游戏的研究和实践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教师并未充分信任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或者在执行过程中未能让他们更深层次地理解某个科学原理,也较少从已有的解决方案出发引发新的问题探究。所以,当教师们策划科学研究项目时,应当尽量为幼儿创造一种轻松适宜的环境,鼓励他们基于个人喜好与需求来展开科学研究。然而,这种做法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监管,而是在于把教师转变为一位优秀的观察员及指导者。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宝藏”种类繁多,可能包括俄罗斯套娃、植物阴影照片、首饰、名片等,甚至还有彩色塑料泡沫球。幼儿事先并没有一定经验接触到上述物品,若是一开始就告诉他们关于这些“宝藏”的信息,可能会使他们迅速丧失继续参加活动的热情。因此,教师需要给幼儿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自行观察,一旦他们在活动中遇到了困难,不能立刻给出解答,而是要引导他们独立寻找答案,通过自我发掘和思考找到问题的根源。

(六)引导幼儿进行活动总结

然而,在常规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总结和反思常常被忽略了。幼儿通过短暂的研究项目所获得的大部分信息都是片段性的。当他们完成研究后,让他们自由地讨论并提问“为何如此?如何操作?”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科学推理能力和口头沟通技巧。为幼儿创造适当的机会去描述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观察到的事物、听到的事情或思考的内容,并且激励他们勇敢展示自己,使他们成为学习成果的传播者,这对于幼儿园科学研究项目的后期工作至关重要。同时,要调动家长参与。在幼儿教育的实际应用场景里,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协作互动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教学策略。然而,仍有一些家长误解了这种关系,他们错误地认为把幼儿送到学校后就是学校的责任,这使得原本应该由幼儿带着问题回到家中向父母探讨的活动变得困难。

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家长们调整他们的思维模式,让他们理解并接受现代化的幼儿教育观,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孩子,这样才能使他们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有所区别,它更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例如,怎样制作泡泡,为何天空会呈现彩虹,等等。所以,仅仅依赖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家校间的紧密合作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支持、幼儿的学习态度以及教师教授的方式都缺一不可。

此外,教师还需要对整个活动进行梳理和总结。活动结束之后,会有许多碎片化信息,如幼儿的笔记,或者教师们拍下的照片等,这些都是未来回顾过去经验或获取新的认知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应当立即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可以稍后再找一段时期来重新审视之前活动中幼儿所遇到的问题,激励他们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得出最后的结论。

四、对于项目教学的建议

以科学为主题的项目教学,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且自由的探索环境,科学探索活动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可以让幼儿通过直观的操作和体验来获取科学知识,并養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在执行项目时,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首先,要理解幼儿的需求。在项目设定之前,教师应该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并倾听他们的想法。在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注意幼儿的行为,抓住机会进行引导和启发。

其次,需要打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学习的探索环境。优质的环境能够推动幼儿的学习进程。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室内走向户外,激发他们自主发现和思考问题。同时,教师也需要注重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和分享精神,以此来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

再次,需要调整组织结构。将个人、小组协作以及集体学习综合利用起来,根据不同的项目任务,灵活地设定组织模式。

最后,需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科学涵养。作为科学活动的策划者和推进者,教师需要深入理解幼儿,关注他们的心智发展特性,并做好科学活动的预备工作,以便为幼儿的探索提供强大的支持。

五、结语

基于幼儿的爱好和需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给予幼儿更多主动参与和实践体验机会。相较于当前普遍存在的由教师主导的科学探究活动,这种方式更加重视活动本身的吸引力,从而激活幼儿的内在的好奇心,进而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引导者,更是陪伴着他们一起学习的伙伴,协助他们顺利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同时,教师们应该时刻观察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究行为,并且给出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以便他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的探究能力以及科学素质。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