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学科德育渗透的路径

2024-04-02 12:16齐东岳
家长·中 2024年2期
关键词:德育学科音乐

齐东岳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德育工作成为初中阶段重要的教育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是充分落实立德树人重任的根本所在。新课程标准再次强调了各学科德育渗透的必要性,音乐课程作为初中阶段重要的美育科目,应积极发挥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重要价值,这是每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担负的重任。本文将着重围绕初中音乐学科德育的目标展开分析探究,探究德育渗透的基本原则以及实践对策,希望能够为提高音乐学科德育渗透成效提供借鉴。

一、初中音乐学科德育目标

(一)提升审美情趣

初中阶段是学生各项关键能力品质发展的重要时期,而音乐学科作为一门美育科目,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载体。教师通过向学生传递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音乐学科以其独有的教育特征,可作为德育渗透的关键切入点,在育人目标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而审美情趣的培养与提升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教师在设置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期间,着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艺术审美体验,不仅有利于深化文化认知,丰富情感共鸣,还能够逐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综合感知能力。借助音乐艺术独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滋润阳光心态,从而对学生身心道德品质进行培养陶冶,在增进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也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涵养学生的美感与人格。

(二)涵养家国情怀

除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外,结合音乐学科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要求,在德育渗透过程中,可进一步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而在德育培养中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极为必要,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成为优秀接班人的重要因素。而音乐学科拥有丰富的经典音乐作品,围绕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等一系列内容进行赞美和歌颂。在带领学生学习或鉴赏音乐曲目期间,教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逐步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让学生深受优秀音乐作品中一系列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涵养,渐渐树立起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形成家国归属感,实现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除了通过音乐作品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外,教师也能通过设置丰富的实践体验活动,提高家国情怀的涵养成效和培养价值。

(三)弘扬民族文化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深受社会各界关注,同时也给教育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音乐学科作为重要的美育科目,能利用课堂主阵地,将传承千年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弘扬发散出去,既有利于温润学生的心灵,也能培养其独特的音乐气质,实现培根铸魂的优势和价值。尤其是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更是意蕴丰富,拥有诸多优秀的文化曲目,能为音乐教育工作提供基础支持,也可为德育渗透融合提供切入点。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时,可着力加强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认知、理解和感悟,在形成文化自信的同时,也有利于为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贡献力量,将各类优秀且具有传承价值的民族音乐作品和民族音乐文化传递下去。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探索不同民族文化独特的格调,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渐渐提升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自豪感,对深化爱国情怀、实现德育目标极为有益。

(四)促进综合发展

在音乐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工作,除了以上关键目标外,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融合德育工作,教师能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态度,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能由艺术课程获取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动力,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心态,能更好地应对一系列挑战和困境,生成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促进情感世界得到丰富。另一方面,在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过程中,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相较于单一的音乐曲目教学而言,德育培养的融合,能丰富课程内容,形成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类型,不仅能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还将为学生搭建丰富的团队合作平台,从而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断提升综合意识,培养优秀的行为习惯,这对形成团结和谐的集体观念极为有益。在此基础上,音乐学科与德育培养的融合和关联,还将进一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学生在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认知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多姿多彩的音乐文化,从多维度实现综合发展目标。

二、初中音乐学科德育渗透的基本原则

(一)以生为本原则

围绕以上音乐学科的德育目标,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首先要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才能充分保证综合育人的成效。在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想要将德育渗透,必须坚持从学生主体出发,根据学生的基础学情特征,筛选优质的德育素材,尽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醒课堂主观能动水平,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加强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音乐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期间,也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调整教学办法,适时适当融入德育培养内容,避免生硬插入引发学生抵触心理,影响整体教育成效。同时,在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下,音乐学科的德育渗透,也不能与音乐核心素养的最高培养目标相违背,最大限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好音乐学科的美育价值。即便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也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对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进行丰富完善,为音乐学科德育的渗透融合奠定基础。

(二)贴近生活原则

除了以生为本原则外,教师还应遵循贴近生活原则。围绕学生日常生活,筛选德育素材及教学案例,将其融合于音乐教学课堂之中。尤其是初中生的学习活动,需要建构在日常经验基础上,加之德育培养的关键特征与目标,唯有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关联,才有利于实现学以致用的效果,避免德育渗透过于理论化,无法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形成促进和引领作用,也很难将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彰显出来。在此基础上,除了筛选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的素材渗透于音乐课堂外,教师还可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走进学生的生活,给学生搭建平台,提供丰富的实践体验机会,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對音乐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还能利用活动中轻松愉悦的氛围,悄然影响学生的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达到理想的德育目标。

(三)开拓创新原则

新时代下,音乐学科的教育和培养必须坚持开拓创新原则。教师秉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和理念,对学科教育进行创新升级,引入更多丰富的教学元素。即便德育已渗透其中,教师也应切实增强教育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尽量调动起学生在课上的学习积极性,让德育与美育能够高效地融合,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如常见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可为音乐课堂德育的渗透提供切入点,优化展现形式,丰富体验效果。当然,除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创新外,教师还可积极引入更多具有开放性特征的新型教学模式,如戏剧元素的渗透、音乐乐器的使用等,在为音乐教学课堂注入活力的同时,也能为德育渗透提供契机。例如,葫芦丝教学可引入民族音乐类型,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能丰富学生音乐学习的整体效果,实现美育与德育高效提升的综合目标。

三、初中音乐学科德育渗透的实践对策

(一)教师率先垂范,寓德育于为人师表中

为充分彰显音乐学科与德育融合的育人价值,教师不仅要遵循以上教育原则,还应着力探究具体的实践对策。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必须率先垂范,为学生树立好德行榜样,寓德育于为人师表之中。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尤其在初中阶段,学生容易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因而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加之初中阶段学生德行品质的可塑性较强,容易受到外界负面影响,但也能在积极正向的引导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并且,教师应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树立典范,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形象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例如,教师在每一次授课中,应保证着装清爽整洁,焕发艺术教育的活力。同时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在与学生沟通交流期间,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文明的用语,以及极具专业性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精神感染和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德行榜样,也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德育的培养目标。同时,教师也应严格遵守以往制定的课堂教学规则,率先垂范遵守各项要求,引导学生能够自觉遵守课堂规则,既能减少学生以往在课堂学习中不守纪律的现象,也能提升德育渗透的实效。

(二)善用信息技术,寓德育于内容情境中

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能够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完善优化,提高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生动化。尤其近年来,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设备融入于课堂,给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助力,音乐学科蕴含丰富的艺术要素,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始终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当渗透德育内容时,教师更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尝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形式,创设生动且趣味的教学情境,寓德育于内容情境之中。在此基础上,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贴合音乐教学的内容,也要尽量关联学生以往的生活,营造丰富多彩的情境形式,也有利于构建生动且愉悦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游击队歌》音乐曲目教学期间,教师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前搜索与曲目相关的电影视频等,丰富课上教学资源,并在正式教学期间为学生展示这些影视资料,借助这些影视片段,提出思考问题:“同学们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期的故事吗?”引出我国无数革命先辈英勇奋战、艰苦卓绝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如此,教师通过采用信息技术丰富课上教学资源,能够于课前便有效完成对学生的德育培养任务,帮助学生生成浓厚的爱国情怀。

(三)歌曲以情动人,寓德育于歌唱教学中

除以上教育方法外,教师还应重点发挥歌唱教学的优势,有效渗透德育内容,实现融合教育的目标。歌曲教学本身便是音乐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合理运用歌曲这一极具感染力和渗透力的艺术形式,完成音乐学科应有的美育和德育目标。初中阶段教材内含有丰富的音乐曲目,选材丰富且风格多样,优美的歌曲旋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必然可以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动力,也能更好地彰显出歌曲题材中隐性的德育内涵,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进行浸润和引领。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歌曲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做到以情动人,合理渗透德育要素。

例如,《洪湖水浪打浪》曲目,是我国歌剧史上的不朽经典,教师可在歌唱教学期间,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良好品行,可作为德育渗透的关键歌唱曲目。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向学生阐述歌剧的综合性艺术特征,随后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聆听此首歌曲,并引出洪湖赤卫队的故事。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了解洪湖赤卫队的创作背景。而在后续教学中,教师为了深化德育效果,将曲目中衬词和拖腔的运用向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再次让学生感受并领悟歌曲中革命者对家乡深沉与纯真的爱。如此,歌唱曲目的教学安排不仅能实现以情动人的效果,还能丰富德育成效。

(四)体验音乐要素,寓德育于音乐鉴赏中

鉴赏活动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借助音乐聆听的方式,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可作为德育渗透的重要切入点。初中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时,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品鉴,也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另外,教师在开展音乐鉴赏活动的过程中,应着重带领学生体验音乐要素,切实丰富德育渗透的内容形式,提高教育成效。一方面教师可利用好音乐作品中的有利资源,净化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教师还可尝试向学生讲述音乐家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切实达到德育渗透的目标。

例如,在《黄河大合唱》这首曲目的鉴赏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讲解了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事迹,让学生了解到冼星海谢绝法国音乐界的殷勤挽留,毅然回国深造发挥音乐的魅力,为民族呐喊,为抗战怒吼的爱国热忱后,更能深刻领悟这首曲目背后传递的思想情感,有效唤醒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也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另外,教师还可在音乐鉴赏活动中为学生介绍更多的民间音乐,在丰富音乐要素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道德情操。

(五)巧用教學方法,寓德育于实践活动中

最后,实践出真知,教师在利用音乐教学渗透德育的过程中,也必须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和实践机会,才能让学生将理论融于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音乐是一门表演的艺术,必须拥有足够的实践机会,才能提升艺术修养,强化学生的音乐自信。教师应在音乐教学期间合理优化教学方法,设置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既能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成效,也有利于实现寓德育于实践活动之中的目的。

例如,教师可定期在班级组织小型的歌咏比赛,也可利用校园艺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赛,展示音乐才艺,也能在无形之中促进学生形成勇于拼搏、大胆自信的优秀品质。另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在学校组织的敬老送温暖活动中,献上自身的才艺来慰问孤寡老人,既能弘扬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也能在无形之中锻炼音乐综合技能。当然,教师也可利用课上教学的契机,设置趣味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下,教师应发挥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将德育恰如其分地融合于音乐教学课堂之中。进而逐步帮助学生净化心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责任意识,涵养家国情怀,促进全面发展,切实升华音乐学科独有的美育价值,也为新时代培养更多综合素质优异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德育学科音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超学科”来啦
音乐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