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子诚(长沙市第四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在急诊治疗中,面部外伤是临床常见疾病类型,主要因外部撞击所致,是一种突发性损伤疾病。研究[1]显示,面部外伤疾病在小儿群体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可伴有皮肤裂伤。因该疾病具有较高的突发性,创面易出现快速水肿、出血、疼痛,急诊治疗时通过创面快速缝合治疗避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2]。但是,术后极易出现缝线压迹,导致缝合部位出现瘢痕,影响面部美观度,对患儿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治疗方法促进伤口快速愈合,消除瘢痕至关重要。精准分层缝合术是一种精细化缝合技术,较传统缝合术具有较高的精细度,临床应用广泛。医用生物凝胶中含有较多壳聚糖,是该药物的重要成分,可加快组织修复,减少创面与周围组织色差,具有较强抗菌效果[3]。然而临床对以上两种治疗方案联合应用的报道较少。本文以80例急诊面部外伤患儿为例,探究精准分层缝合联合医用生物凝胶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2年11月接收的80例急诊面部外伤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1例、19例;年龄1-15岁,平均(8.15±2.36)岁;发病至治疗时间1-6h,平均(3.53±0.51)h;损伤部位:额部、眉部、颌部(12例、10例、18例);伤口深度:肌肉层、软骨层、脂肪层(11例、13例、16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23例、17例;年龄1-14岁,平均(7.94±2.14)岁;发病至治疗时间1-5h,平均(3.23±0.14)h;损伤部位:额部、眉部、颌部(10例、13例、17例);伤口深度:肌肉层、软骨层、脂肪层(9例、14例、17例)。两组患儿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单一部位损伤;②伤口深度达1-7cm;③病历资料均完善;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②合并严重颅脑损伤;③面颅骨凹陷骨折;④有服用激素类药物史;⑤血管损伤患儿;⑥研究期间退出患儿。
1.3 方法 对照组(随访3个月)采用精准分层缝合术:清理创面后常规消毒探查伤口深度,及时做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同时使用9%氯化钠溶液对其冲洗;依据伤口深度选择是否使用3%双氧水冲洗。使用2%利多卡因+肾上腺素麻醉,将挫伤脂肪、肌肉组织去除,对伤口边缘处理,依据伤口深度进行逐层缝合(采用3-0可吸收带针缝线),缝合部位:骨膜、肌肉组织。对真皮皮下及深层进行缝合(采用50/60可吸收带针缝线),间断内翻缝合转移分布张力;缝合时,使各缝合线双侧厚度相同,确保创面平整,再对真皮浅层进行缝合(采用60/70不可吸收带针缝线),边缘、针距分别为2mm、3-5mm。术后包扎,定时(间隔24h)换药,依据伤口面积选择拆线时间(小伤口约1周拆线,大伤口在小伤口拆线时间点推迟2d)。观察组采用精准分层缝合术联合医用生物凝胶治疗:手术流程同对照组,缝合完成后,于缝合部位涂抹壳聚糖医用生物凝胶(厂家:人福医药集团医疗用品有限公司,鄂械注准20132641850,规格:10g/支),涂抹后覆盖创面,定时(换药时间间隔为2d)换药,伤口愈合后停止用药。随访时间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①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采用瘢痕美容评估与评级量表(SCAR)评估,包括瘢痕扩展、红斑、色素沉着、缝合针迹、肥厚、可接受的瘢痕、是否受瘢痕部位瘙痒困扰7个项目,共15分,分值与瘢痕修复质量成反比。②分析两组治疗后伤口愈合情况,伤口完全愈合,无色差、感染为优;伤口基本愈合,色差不明显,轻微发红、肿胀为良;伤口无愈合,色差明显,出现脓肿需引流为差。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③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色素沉积、炎症反应、局部潮红。④采用本院自制的面部美观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包括面部总体美观、皮肤颜色、面部对称性三个维度,各维度100分,分值与满意度成正比。Cronbach α系数为0.892。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7.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SCAR评分 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SCAR评分对比,观察组更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CAR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SCAR评分比较(±s,分)
组别n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409.14±1.127.79±1.16观察组406.22±1.185.36±1.27 t 11.351 8.935 P<0.001<0.001
2.2 对比两组伤口愈合情况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愈合优良患者分别为28例、37例,优良率分别为70.00%、92.50%,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伤口愈合情况比较[n(%)]
2.3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患者分别为8例、1例,发生率分别为20.00%、2.50%,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4 对比两组满意度评分 两组治疗后满意度评分对比,观察组更高,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总体美观皮肤颜色面部对称性对照组40 82.13±2.2681.56±3.4785.67±2.29观察组40 94.57±2.1294.44±2.1995.18±2.63 t 25.390 19.852 17.247 P<0.001<0.001<0.001
临床研究证实,因儿童喜动,机体失去稳定性后,无法采取自我保护动作,导致面部外伤发病率较高[4]。有研究[5]发现,在面部外伤患儿中,颌部、眉部损伤比例较大。眉部损伤部位可达骨质表面,且该部位有丰富血运,出血量较大,极易出现肉芽组织过度增生,增加术后瘢痕风险。既往临床多采用急诊面部创伤部位缝合术,虽可达到一定治疗效果,但是术中因使用手术器械,对机体具有侵入性,术后很难达到预期愈合效果,引起瘢痕增生,治疗满意度低。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急诊治疗该疾病主要采用精细化缝合技术,对伤口进行逐层缝合,确保缝合后对面部无创伤,重点对创面进行缝合。同时,依据伤口损伤程度确保手术操作更加精细化,使伤口张力快速减少,加快创面组织修复,以此减轻创面瘢痕。因该术式采用缝合线缝合伤口,虽然对组织具有保护作用,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程度损伤,很难彻底消除瘢痕。本文尝试分析使用缝合术的同时联合医用生物凝胶的治疗效果。壳聚糖医用生物凝胶中采用的壳聚糖具有较强生物相容性,无毒性,在医用材料领域中应用广泛。研究[6]发现,壳聚糖医用生物凝胶对组织细胞具有较强的黏附性,是术后重要的伤口敷料,可促进伤口愈合。在面部外伤治疗中,该凝胶具有抗感染、消炎、加快创面修复等作用,避免肉芽组织过度增生,有助于消除瘢痕。
研究[7]显示,瘢痕形成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在真皮层中含有大量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炎症因子可参与瘢痕形成。本研究发现,两组SCAR评分对比,观察组更低,表明精细化缝合联合壳聚糖医用生物凝胶对瘢痕有较好治疗效果。主要是因精准分层缝合能够通过对伤口进行逐层评估与缝合,且在缝合时对张力与缝合方向快速调整,对合表皮及皮下组织低张力,确保组织有正常的氧含量,且减少炎症因子数量,以此缓解炎症反应,有助于消除瘢痕。温晓洲[8]等人的研究发现,在对颌面部外伤患者治疗中采用精准分层缝合术,实验组3个月、6个月SCAR评分分值为5分,表明精准分层缝合术减轻瘢痕形成的效果显著。壳聚糖医用生物凝胶通过自身所具有的抗感染、消炎功效,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创面与周围皮肤色差,以此达到消除瘢痕的目的。本研究发现,两组伤口愈合情况对比,观察组优良率更高,主要是因精准分层缝合通过精细化逐层缝合,减少伤口张力,促进肉芽生长,加快创面愈合。壳聚糖医用生物凝胶可快速消除伤口炎症反应,预防感染,加快组织再生,达到创面愈合的目的。与王冬云[9]的研究一致,该研究者将90例面部外伤患儿纳入研究,对照组采用精准分层缝合术,观察组同时联合医用生物凝胶治疗,结果显示,联合组优良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5.56%,表明精细化缝合联合壳聚糖医用生物凝胶可加快面部创面有效愈合。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更低,仅出现1例并发症,可能是因精细化缝合联合壳聚糖医用生物凝胶均可缓解炎症反应,加快创面愈合,起到消除瘢痕的功效,以此对并发症有较好的预防效果。本研究发现,两组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更高,可能与精细化缝合联合壳聚糖医用生物凝胶可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对患儿身心健康无较大影响密切相关。由于本文纳入样本量仅为80例,考虑研究结果可能偏倚,可于后期通过增加样本量进行前瞻性分析,从而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参考。
综上所述,面部外伤因发病急,在急诊治疗时采用精准分层缝合联合医用生物凝胶治疗,可显著减少瘢痕形成,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