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驿历史沿革与空间特征考略

2024-04-01 00:30:58王子雄逯文静
建材与装饰 2024年8期
关键词:正房鸡鸣城门

王子雄,逯文静,阎 阳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1 驿站的历史变迁

驿站是古代传递邮件、运送货物的相关人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驿站分为军驿和民驿:民驿传递日常邮件与常规货物;军驿传递军事情报与军事物资。自周代到明清,驿站均有发展。

西周时期,民用驿站称为“传”,随宗族、部落战事的频发,又出现军用驿站,即“兵传”,用于屯兵、放置粮草。用于官方交往的驿站又称“官邮”。战国时期,驿站称为传舍,《史记》记载“舍相如广成传”,其中“传”就是驿站的意思。汉代时期,出现“驿”的称谓。宋代时期,驿夫皆为在役军卒(此前由百姓充任),并增设传递紧急信件的急递铺。元代时期,驿站称为站赤(源于蒙古语)。明代驿传系统设传烽(设守瞭军)、驿站(设走递军)、铺舍(又称暖铺,即无驿支路的服务设施),这3 个方面布置均纳入都司卫所管辖的军事体系,明代驿传体系包括:驿、小马站、站、暖铺、公馆等。清代驿站的规模达到最盛,驿站遍布全国。

到了民国时期,北洋政府撤销全国驿站。驿站的历史宣告结束。

2 鸡鸣驿的历史沿革

鸡鸣驿,又称鸡鸣山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西北的鸡鸣山下,是穿越宣、怀两个山间盆地必经的咽喉之处,是连接西北与京师的必经之处。鸡鸣驿所处驿路,是自先秦即形成的上谷干道。整座城池呈东北高西南低的态势,城内地坪低于城外沙河水位。城外南侧是一条古驿道,被称为南官道[1]。

2.1 元代

为方便皇帝往返大都与上都,在鸡鸣山下设行宫,又称捺钵(契丹语,指行宫)。元太祖十四年(1219 年),成吉思汗西征,在此设行营,站赤(蒙古语,指驿站)。

2.2 明代

明永乐七年(1409 年),设总兵官,宣府镇建立[2]。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为强化京师防线,传递西北军情,特别是为明廷对蒙古各部作战需要,在九边重镇的基础上,建鸡鸣驿。第二年,朱棣迁都北京。明永乐十九年(1421 年)因防御之需扩筑土垣,周长约2km。这时鸡鸣驿成为自宣府进京的最大军邮驿站。明宣德五年(1430 年)设立万全都司,鸡鸣驿直属于万全都司,驿内设驿丞,仅管理驿务,不负责驿城、驿军的管理。此时的鸡鸣驿是官办军驿(表明其所有性质),仅办驿务,并无商业等其他功能。驻军与驿务有关。

隆庆和议之后,进行边境贸易(接待、转运);其他常规驿务。明成化八年(1472 年)明廷拨款修整土垣。明成化十七年(1481 年)都御史秦弘和镇守官员再次督修营堡,扩修了土垣。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 年),操守指挥王漠“修城高三丈五尺,方三里四十六步,门楼三,角楼四。”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 年),“仲秋敌诡计钩垣,将城攻坏”,鸡鸣驿城毁于战火。明隆庆四年(1570 年),重修鸡鸣驿城,时任内防守指挥的王懋赏“监督起工,砖包,修完东、南城二面,五年(1571 年)修完西、北城二面,大墙平高三丈,上加女墙五尺,四周城台,共六百九十九丈,重券东西城门,开越楼越城各二座,更铺一十二间。”外包以砖,筑成周长“六百九十九丈,高三丈五尺”、规模显著超过其他独设的边驿、墙高等同镇府城垣的宏伟驿城。东门题“鸡鸣山驿”,西门题“气冲斗牛”。明隆庆五年(1571 年),隆庆和议,鸡鸣驿开始出现商业活动。

2.3 清代及民国时期

清顺治元年(1644 年),修筑大境门,张库大道进入兴盛时期,鸡鸣驿的商业活动也达到兴旺阶段。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 年),撤销宣府都司、卫、所,改置府、厅、州、县。鸡鸣驿脱离军管,改隶宣化县,单设驿丞署,驿丞是鸡鸣驿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驿站所有事宜。同时改指挥署(守备署)为把总署,负城守之责,把总是鸡鸣驿的最高军事指挥长官[3]。鸡鸣驿由军驿转为民驿,隶属于宣化,驻军也成为宣化城守营的一部,驿军不再承担驿务,但仍设“把总”。设驿丞署,派任驿丞,管理驿务、驿夫(民间召雇)与驿站钱粮,驿站财政仅凭实支开销。此时驿城仍有驻军,但与驿务无关,共250 人。走递军(担负递运、喂养、役务,也有作战的职责)实际多达440 余人,由操守官率领,有调度驿军、完成驿递、管理驿城、守卫驿城的职责。鸡鸣驿作为民驿,仅处理常规驿务。清乾隆三年(1738 年)3 月至次年7 月,清廷拨银21000 余两对鸡鸣驿四面城墙、土牛、垛口、女墙、东西二门、城楼券洞进行了大规模维修,并在东垣外新筑护城石坝一道。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宣化开办邮局,鸡鸣驿地位受到影响。民国二年至民国三年(1913—1914 年)北洋政府“裁汰驿站,开办邮政”,撤销全国驿站,使得鸡鸣驿五百年的古驿城历史从此宣告终结。

3 鸡鸣驿的空间特征

3.1 城墙

鸡鸣驿城东城墙464m,西城墙459m,南城墙482m,北城墙486m[4]。有4 个角台,26 个墙台(包括城门两旁的墙台)。垛墙(雉堞)保存完好。鸡鸣驿的城墙规格较高,体现了其军事属性。天津大学《田野新考察报告》指出:“按旧的建筑规制,此驿城可能外砌砖面已属特例了——倘若不是她具有军事功能,能否建造城墙都是个问题。”

3.2 城门

《镇志·堡城图记载》:“隆庆砖修重券东西城门越城、越楼各二座。”城门两侧出墙台作为两阙,有增强防御能力的作用。东西城门打破了一般城池开门对称且与街道方向相同的格局,遵循着“城门不相对,道路不直通”的原则,这是出于军事防御的考虑,可迷惑进城的敌人。同时,这样对城门进行布局也是为了便于与驿道联系。《管子·乘马》:“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这条驿道古已有之,秦称“直道”,汉称“古北平西北干路”,明清称“南官道”。

鸡鸣驿有东西两个城门楼,形制相同,坐落于城墙之上,高大宏伟,是驿城入口处的标志性建筑。城门楼外观两层,室内部分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首层前后檐当心间开门,其余部分皆为实墙,外围是副阶做法。二层四面皆开窗,出腰檐而无平坐。屋顶为歇山顶,是收山做法,正脊施鸱吻。

3.3 道路

鸡鸣驿的道路是经过严谨规划的。分为水平交通与垂直交通。其东西、南北方向的道路与环城驿道相互交织,成为一个完整的道路系统,其特点是“内网外环”,便于信息传递、部队集结。这个系统将整个驿城进行井田式的划分,形成功能分区。同时,网状道路是驿城聚落的基本骨架。

(1)水平交通。东西方向的道路,自南向北分别是南官道(古驿道,5m 宽,在城外,已不存在)、前街(驿城一街,9m 宽)、二道街、三道街。南北方向的道路,自西向东分别是西街(8m 宽),东街。环状道路:环城驿道(5m 宽)。与城墙五处马道相连。战时有利于迅速调集兵力、运送兵器、登城防守。

前街是连接东西两个城门的道路,尺度最大,通行性强,可达性高;并直接与东街、西街以及环城驿道相连,人流密集,商业性强(清末有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赞誉),是驿城内等级最高的道路。前街两侧布置了较多重要建筑,其类型包括衙署建筑如指挥署;宗教建筑如城隍庙、财神庙;以及商业建筑如当铺、马家店等。倾斜的前街使陌生人从城门进入后视线发生阻挡,有迷惑敌人,增强防御的作用。

(2)垂直交通。城内的垂直交通即马道,共有5 处:西城门一处(入口向南)、东城门一处(入口向北)、西北角台一处(入口向东)、东北角台一处(入口向西)、玉皇阁一处(入口向南)。

3.4 军事设施

南官道延伸方向有烟墩,如驿城东侧的二里墩(1250m 处)、五里墩(2500m 处)。东城墙外25m 与沙河交界处,建有南北方向3m 高的护城石坝。驿城外西侧有校场。

3.5 功能分区

鸡鸣驿在明清时期的功能可分为军政区、设施区和商业区[5]。此外,城内还存在较多宗教建筑。

(1)军政区。位于前街,包括指挥署(明代的说法,驿城指挥办公用,又称把总署)、驿丞署。位于驿城的核心,尤其是指挥署,占据全城的中心位置,突出显示了驿城以邮驿机构为中心的规划特色,亦突出了鸡鸣驿的军事属性。

指挥署,院落共五进,东山墙外是一条贯穿整个院落的过道。一进院正房面阔五间,进深六架椽,硬山顶,出前廊,厢房面阔两间,进深三架椽,屋顶是前坡长,后坡短的硬山顶。二进院正房与一进院的如出一辙,而厢房面阔三间,明间开门,两次间开窗。三进院厢房面阔也是三间,而屋顶是单坡顶。四、五进院仅存西厢房。

驿丞署,院落共两进。一进院包括大门、正房和厢房,门外有值房;二进院是后花园,有一座四角攒尖方亭。正房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硬山顶,当心间开门,后退一步架,营造入口前廊空间;两次间开窗,不出廊。东西厢房面阔三间,硬山顶。采用与正房相同的前檐营造手法。大门外的值房面宽仅一间,为单坡屋顶。

(2)设施区。主要位于西街,包括马号(大号和西号)和驿仓(存粮之用,在驿城的东北角)。在驿城的周边布置。马号为换马处,驿马在此喂养,并配备有马夫和兽医。鸡鸣驿在军驿、民驿两大系统共存期间,出现两个马号共存且各自独立的现象。民驿马号称为“大号”,占地较大,与驿仓对称布置;军驿马号称为“西号”,占地较小。驿馆(明代驿丞署理)也设于此区域,即公馆院,原有五进院落。

公馆院,包括两进院落,每进院落有正房和东西厢房。一进院正房面阔五间,进深四架椽,硬山顶,前檐当心间开门,次间和梢间开窗,且明间次间后退一步架,形成前廊,后檐仅明间开门。二进院正房与一进院的相仿,但前檐仅明间后退一步架,后檐为实墙。两进院落的四座厢房如出一辙,面阔三间,进深三架椽,硬山顶,当心间开门,次间开窗。

(3)商业区。包括当铺、马家店。沿驿城内交通干道———前街两侧布置。文献称此处还有杠房(旧时称出租殡葬用具和代为安排仪仗鼓乐等的铺子)、日杂店、手工作坊以及酒店等服务性实体。

当铺,面阔两间半,进深五架椽,屋顶为半硬山、半歇山的特殊构造,形制较为罕见。建筑内部的隔墙将空间分为东西两个部分:①东侧具备商业功能,在临街拐角处设板门,门板可取下,符合当铺的营业需要。后檐开小门,方便主人进出。②西侧具备居住功能,不开门,仅在前檐和后檐开窗。

马家店,包括正房、厢房和倒座。正房北侧临街,面阔七间,进深四架椽,硬山顶,明间是通向院外的过道,前檐两梢间开门,其余各间开窗,后檐也在两梢间开门,其余各间为实墙。东西厢房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硬山顶,当心间开门,两次间开窗。倒座面阔七间,进深四架椽,硬山顶,东侧的尽间是过道,是院落的大门。

(4)宗教建筑。泰山行宫,包括山门、正殿与东西配殿。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架椽,出前廊,硬山顶,正脊施鸱吻,殿前有单开间卷棚顶抱厦。东配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架椽,硬山顶。西配殿面阔三间,进深两架椽,单坡顶。每个配殿的北侧另建有单开间单坡顶的耳房。泰山行宫是一座道教庙宇,供奉东岳大帝之女碧霞元君。城隍庙,包括山门、正殿与东西配殿。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出前廊,硬山顶,正脊两侧施鸱吻。正殿两侧带耳房,西耳房面阔一间,东耳房面阔两间,均为卷棚顶。东西配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架椽,单坡顶。城隍庙是用来祭祀城隍神的庙宇,城隍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

财神庙,包括山门、正殿与东西配殿。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抬梁式结构,出前廊,屋顶为硬山顶,正脊两侧施鸱吻,当心间开门,挂“钱同人性”牌匾,东西两个次间开窗。东西配殿形制相仿,面阔两间,单坡顶。庙内供奉文武财神,正殿壁画是研究邮驿文化和中外经贸交流的重要资料。

龙神庙,包括戏台、龙王庙和白衣观音庙。戏台为祈雨活动服务,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卷棚顶。前殿龙王庙供奉龙母,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硬山顶,出前廊,当心间开门,次间开窗;正殿两侧有卷棚顶耳房。白衣观音庙是本院落的后殿,与龙王庙形制相仿,但体量较小,用于供奉滴水观音。

4 结语

鸡鸣驿所在的场地自元代开始就有了建设活动,明代正式建成鸡鸣驿城,并成为明代北部边疆防线九边重镇之一的宣府镇的重要组成部分。鸡鸣驿城在各个时期均有治理营造,偶尔毁于战火,却又重新修建。在不同朝代、不同时期,鸡鸣驿的主要功能会发生变化,由军驿转为民驿,最终撤销驿站职能,变成一个普通的民居聚落。在这个过程中,掌管驿站的军事官员和行政官员以及他们的办公地点均有变化,驿站内的服务设施以及商业店铺亦有空间或种类的变化。鸡鸣驿见证了该地区明清以来数百年的历史沧桑,是别具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正房鸡鸣城门
鸡鸣驿
散文(2022年8期)2022-10-05 05:12:56
不撞南墙不回头
吉林省满汉融合区域乡村住宅院落空间布局探析
安徽建筑(2021年3期)2021-04-02 09:05:14
鸡鸣
宝藏(2020年4期)2020-11-05 06:48:06
鸡鸣与狗盗
古道鸡鸣
王家烈故居
遵义(2017年16期)2017-09-12 11:49:27
城门城门几丈高
幼儿100(2017年10期)2017-05-04 04:15:03
记 述
虞山城门
小主人报(2016年17期)2016-02-28 20: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