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视域下思政课共同体建设

2024-03-31 11:09刘守强
中国教师 2024年3期
关键词:视域共同体思政

刘守强

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建设,提出了一体化视域下思政课共同体建设的新路径。这一构想旨在以一体化视野拓展思政课教学领域,将各学科融合于思政课程中,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教育。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各学校积极探索和实践。本文将对一体化视域下思政课共同体建设进行研究和探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分析思政课共同体的发展现状、意义以及面临的挑战,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一体化视域下思政课共同体建设的理论基础

1. 思政课共同体概念

思政课共同体是指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关系紧密、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这个共同体不仅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紧密互动,而且涵盖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旨在通过思政课教学,促进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形成共育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首先,思政课共同体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紧密互动。教师在传授课程的时候,并不只是单纯的教学者,而是与学生充分互动,倾听学生的思想、关注他们的需求,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方法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思政课共同体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被鼓励组建学习小组,共同探讨问题,分享思考成果。这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在团队合作过程中的能力[1]。

2. 一体化视域下的教育理念与思政课融合

一体化教育强调知识、技能和品德的统一培养,而思政课则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念,将这两者融合,有利于构建和谐繁荣的社会。一体化教育视域下的教育理念注重全面发展。教育不再仅仅关注知识的灌输,而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点关注,包括知识水平的提升、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同时,教育理念与思政课的融合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体化教育注重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自己解决;而思政课则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将这两者融合在一起,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不仅懂得理论知识,还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2]。

二、一体化视域下思政课共同体建设路径

1. 课程共同体:整合课程育人合力,推进课程一体化

(1)增进不同学段思政课程之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不同学段的思政课程应当明确共同的教育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等,确保学生在不同阶段都能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思想意识。同时,各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应当相互衔接,形成教育思想的连贯性,确保学生在不同学段接受的教育是一致的、有序的。除此之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增进连贯性和一致性的保障。思政课共同体建设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而且也要善于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建立跨学段教师培训机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适应不同学段的思政课程教学要求,确保教育内容和方式的一致性。

(2)增强同一学段不同思政课程之间的互补性和整体性

为了更好地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我们需要在一体化视域下构建思政课共同体,着力增强同一学段不同思政课程之间的互补性和整体性。第一,强化教学内容的统一规划。不同思政课程在内容设计上应该合理统一,确保在一体化共同体中课程内容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和衔接。第二,实行交叉授课和联合教学。同一学段内不同思政课程可以通过交叉授课或者联合教学的方式,共同探讨重大思想政治问题。例如,开设跨学科的思政课程,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互融合,让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相互碰撞,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3)促进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自然融合

在专业课程教育过程中,可以适当融入一些思政元素,在这期间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学的课程进行实时调整,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其中。例如,在专业课程中引入相关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发展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大型的活动,使之成为专业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比如,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召开主题讲座和座谈会等,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感受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3]。

2. 教学共同体:科学协调教学矛盾,推进教学一体化

(1)建立“主导—主体”式教学关系

在推进思政课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建立“主导—主体”式教学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种教学关系强调思政课程在一体化视域下的主导地位,从而实现思政课程的有效传授和学生思想素质的全面提升。进行思想建设的时候,思政课应当担负起主导责任。这意味着,思政课程应该在整体教学计划中拥有较高的地位和权重,确保教学内容和目标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和实施。建立“主导—主体”式教学关系,并不意味着将思政课程作为一种强制灌输的手段。相反,进行思政课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想潜能。

(2)设计“理论—实际”式教学内容

在“理论—实际”式教学中,理论教学是基础和前提。教师应当通过系统讲解,深入浅出地传授思政课程的理论知识,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原理和思想体系。只有建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辩证思考,拓展思维广度。通过辩证思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应用“传统—科技”式教学方法

“传统—科技”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为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也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传统教学方法是思政课教学的基础,并且传统的教学方法強调的是师生之间面对面进行交流,使思政课堂成为知识传递与价值观沟通的重要场所。传统的课堂讨论、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因材施教,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了解课堂内容。除此之外,科技手段的引入为思政课教学增色不少。教学录像、多媒体演示等科技手段可以丰富思政课堂的教学内容。例如,展示相关历史事件的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的进程与发展;通过数字化互动教材,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并进行在线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教师共同体:共建共享优质师资,推进师资一体化

(1)培育“大先生”

首先,提升教师业务素养是关键一环。从日常出发,注重教师的思政理论学习,定期开展相关课程的培训,帮助教师提高自身认识,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同时了解当代学生的思想特点和需求。通过系统、深入的学习,教师将更加理解思政课的核心价值和教育使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热情,并且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调动,在建设思政课共同体过程中,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拓展教学领域。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生活、社会案例,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和认同感。只有教师本身具备了浓厚的热情,才能将这份热情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产生共鸣。

(2)搭建“大平台”

共同体的搭建旨在促进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建立共同的平台,提高教师之间的凝聚力,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搭建“大平台”,一是建立线上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思政课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包括教案、教材、多媒体课件等,丰富教学课程的内容,并且不断对课程进行探究和创新。二是创建教学经验交流平台,方便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教学心得,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三是构建在线评课系统,促进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经过长期实践可以看出, “大平台”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和学术进步,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后期思政课顺利开展。在一体化视域下,共同体建设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4]。

一体化视域下思政课共同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相信在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思政课共同体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赵静.新时代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論课一体化建设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3):117-121.

[2] 吴宏政,徐中慧.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2020(7):15-21.

[3] 王易.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2021(1):134-138.

[4] 闫建璋,郑文龙.“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教师共同体及其构建策略探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9(8):49-54.

(作者单位:山东省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猜你喜欢
视域共同体思政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爱的共同体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