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爱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2023年10月23日,江苏省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召开,省委书记信长星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以制造强省建设为统揽,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走在前、做示范。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部署和信长星书记讲话要求,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战略机遇,以制造強省建设行动为总抓手,全力打造“1650”产业发展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传统产业焕新体系、“智改数转网联”推进体系、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工业和信息化服务体系等六大工作体系,努力保持全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着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数实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更多贡献。
一、全力打造“1650”产业体系
围绕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构建“1650”现代产业体系,是江苏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强省建设的关键支撑。全省工信系统持续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印发《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逐群逐链建立一个责任处室、一个行动方案、一个专家委员会、一批促进机构、一个品牌活动、一批骨干企业的“六个一”工作推进机制,推动政策资源和工作抓手向“1650”产业体系聚焦。实施集群筑峰行动,组织10个国家级集群牵头和协同地区“一群一策”编制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和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加快向世界级集群跃升。推进强链补链延链,研究制订《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方案》,编制“1650”产业体系全景图解,梳理形成50条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重点企业名单,分链条摸排关键环节攻关的技术和产品,分行业组织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对接和协同攻关活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和安全性。深化长三角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三省一市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产业链合作备忘录》,聚焦汽车、电子信息、装备、消费品、原材料等领域,推动产业链协同配套和跨区域务实合作。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加速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思路,持续重点发展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要全面落实《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行动方案》八大行动,出台关于新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并定期发布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产业园区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数、区域转型发展指数等工信领域高质量发展指数体系,力争在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中继续保持领先。要高标准推进1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6个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省市县联动构建5个世界一流、5个国际先进、6个国内领先的集群建设发展体系,积极组织新一轮国家集群竞赛,力争更多集群入选“国家队”。明确“1650”产业体系强链补链延链的重点攻关方向和关键环节,推进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二、全力打造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企业技术创新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我们把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重点。围绕建强企业创新载体,研究制定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南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标准,引导重点集群和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持续布局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构建技术创新体系。2023年,江苏成功获批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达3家,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8家,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各200家以上。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制订“1650”重大技术难题协同攻关实施方案,征集攻关项目超500个;组织安排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工程化攻关项目59个,完成验收项目30个;参与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实施江苏省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产业基础再造储备项目库、入库项目172个,推进20个国家和省产业基础再造项目建设,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下一步,要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水平。要完善“点—链—面”结合的技术创新载体建设,在工业软件、先进金属材料、先进节能环保装备等优势产业链布局建设新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要建立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机制,瞄准重点产业链短板弱项,支持链主企业牵头集聚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每年实施100项左右“1650”产业体系协同攻关项目,推动形成一批具有战略意义和引领作用的重大创新产品。要定期编制发布新技术新产品目录和信创产品目录,加大对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软件的支持力度,推动相关产品纳入政府创新产品目录,加强创新成果推广应用。
三、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体系
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壮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推动制造业加速迈向中高端,这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一环。积极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建立淘汰落后和退出低端低效产能(装备)、关停退出低质低效企业、传统产业更新改造等7类项目清单,项目化推进“淘汰落后、老旧更新、绿色转型、产品提档、布局优化”五大行动,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制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推进软件、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发展立法工作,成功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半导体大会、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海峡两岸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等,促进新兴产业加快成长。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印发《江苏省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制订《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字人民币试点实施方案》,推动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苏州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无锡国家车联网先导区等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前景光明的新增长点。全面提升产业绿色安全发展水平,实施《江苏省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江苏省工业领域节能技改行动计划》等,2023年实施重点节能技改项目207项,合计节能量306万吨标准煤,工业单产能耗持续下降。
下一步,要深入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五大行动,组织开展政策宣贯和诊断服务,递进式摸排更替焕新项目和产品清单,遴选一批焕新优质案例,评定年度“传统产业重大创新产品”,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巩固“新三样”和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节能环保、智能电网、物联网等优势产业,在航空航天、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北斗等先进制造业,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数字产业领域,继续出台一批支持政策,不断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制定未来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举措,强化对第三代半导体、氢能、新型储能、元宇宙、通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创新研发和场景应用,不断壮大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工业领域节能、节水和资源高效利用,实施节能诊断和節能降碳技术应用示范项目,探索开展“零碳工厂”遴选创建,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四、全力打造“智改数转网联”推进体系
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以“数实融合”的过硬成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这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方向。2023年新遴选培育高水平智能制造服务机构40个,累计为4.3万家企业开展免费诊断,实施改造项目3.7万家,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等关键指标均提前达到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2023年新增2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新增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22个,累计达161个;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21家,累计达335家,众多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实现了发展的新飞跃、效益的新提升。夯实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推进5G、千兆光网、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5.5万座,5G在网用户总数达到5000万,千兆光网基本覆盖城乡所有家庭。推进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新型算力设施建设,目前全省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已达55万架。围绕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治理和智慧民生等领域,遴选推进51项智慧江苏重点工程和10项标志性工程建设。
下一步,要深入实施《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持续充实智改数转服务商资源池,逐群逐链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和服务机构编制智改数转实施指南,分行业、分场景制订关键环节的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基础设施等改造投入清单,推动免费诊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适度超前建设5G、千兆光网、算力、移动物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继续推进省重点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企企通工程,新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00个以上、星级上云企业10000家,力争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70左右。
五、全力打造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坚持锻长板和补短板相结合,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发展阶段,开展分业指导、分类帮扶、分层培育,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这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效抓手。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开展制造业领航培育计划,遴选约200家省级制造业领航企业,打造为引领产业创新发展、企业品牌卓著、具有生态主导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制造强省建设排头兵。落实龙头骨干企业“直通车”服务机制,征求并协调解决研发创新、人才引育、技术改造、税收解读、融资信贷等各类诉求70项。全省现有超百亿工业企业(集团)190家,比上年净增18家,42家企业入围2023中国500强企业、56家企业入围2023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印发实施《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从政策、融资、人才、服务等多方面支持企业发展。分集群组织开展“百场万企”产业链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促进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供应链、创新链。组织开展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推荐27家大企业“发榜”提出创新需求50条,组织102家中小企业参与“揭榜”创新需求154项。
下一步,深入实施“筑峰强链”企业培育支持计划,引导准链主企业发挥牵引产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优化调整“5145”入库企业名单,强化对入库企业的配套政策支持。要制订出台《江苏省制造业领航企业培育方案》,建立领航企业监测机制,积极争创一批国家级制造业领航企业。要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2024年新公告创新型中小企业8000家以上、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00家以上,争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0家,新创一批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更大力度为民营企业稳预期、提信心。
六、全力打造监测服务支撑体系
建设“数字工信”,提升产业治理现代化水平,扎实练好服务产业发展“看家本领”,着力营造更优发展环境,这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的意见》,建立“1650”产业体系重点监测企业库,加强对重点产业集聚区和行业龙头企业的跟踪调度,开展综合研判分析,准确把握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向和趋势,不断推动工业经济回升向好。强化企业和项目服务保障,提请省政府印发实施《江苏省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方案》,牵头设立省清欠专项行动工作专班,督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2.4亿元。落实好国家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集成电路税收优惠政策和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工业母机等行业发展进口免税政策,以及省政府“42条”“28条”等一揽子惠企政策,累计1.5万家企业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额50多亿元。深入实施“省重点产业链优质中小企业上市培育计划”,落实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引导合作银行累计为重点支持“白名单”企业发放贷款1832.42亿元。
下一步,持续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用好工业用电、手机信令、开票销售、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和效益、进出口、工业企业用工等数据,开展综合研判分析,准确把握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向和趋势。要强化企业和项目服务保障,建立健全“一网四库三级机构”公共服务体系和四链融合的“1650”产业服务体系,开展“一起益企”专项行动,及时协调解决重大工业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助力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要强化政策资金和要素支撑,继续落实好国家和江苏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储备实施一批新增点项目。优化制造强省专项资金管理流程和使用方向,支持组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集群,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撬动作用。着力抓好创新企业家、先进制造业技术人才、先进基础工艺人才等重点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批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精准引进一批海内外产业科技尖端人才,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人才支撑。
注:本文相关数据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
(作者系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责任编辑:梁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