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担保赋能实体经济

2024-03-31 12:13徐清
唯实 2024年2期
关键词:小微信用融资

徐清

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金融强国建设”目标,要求扎实做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为新时代金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江苏一直牢牢把握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主题,全省金融行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持续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提供源头活水。在这一过程中,江苏担保行业利用自身独特优势,切实赋能信用不足的市场主体,引导金融活水流向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和小微“三农”企业,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新时代担保的功能价值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担保作为重要的财政工具,是连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重要载体,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

赋能市场主体信用表达。中小微企业自身普遍缺乏信用记录,缺少足够的抵质押物,其拥有的市场空间、知识产权、创业精神和诚信品质等价值往往难以被准确定义和量化,信用表达不够充分。担保的介入,能深入挖掘企业潜在信用价值,提升信用层级;同时通过信息挖掘和数据分析,对行业、产品、经营记录等进行综合评价评分,帮助企业逐步积累信用。

赋能银行信贷准入机制。银行从主动管理风险的角度出发,信贷准入门槛一般在3年以上,而中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2.9年,很多企业还没具备贷款资格,就已倒在“黎明前的最后一刻”。担保的信用加持,能帮助有需求有意愿但不符合银行放贷条件的企业跨过信贷门槛,完成“瞪羚一跃”,跨越持续经营3年关键期。

赋能政策性工具手段。各级政府的益商政策受到预算制度、审计监督等约束,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担保是政府支持实体企业融资服务的合规手段,将财政资金转变为金融杠杆,既可以发挥叠加放大效果,撬动大量的信贷资金投入;又可以化行政行为为市场作为,利用担保专业化筛选手段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企业提供信用加持,实现“小担保”撬动“大资金”,“微服务”改善“大环境”。

赋能产业链提质升级。高成长性、知识密集型企业在初创期普遍面临如何打开市场、如何突破瓶颈的问题。担保通过提供产业政策、行业政策与专家服务,联结产业链上下游,打通企业在技术突破、工艺实现、市场形成等方面的关键堵点,用资金链融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二、江苏担保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现实基础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强省,各类市场主体总数超1400万家。面对旺盛的融资需求,江苏担保机构有效帮助企业信用孵化、信用评估、信用表达,打通赋能渠道,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生态,助其加速成长、发展壮大。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强。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担保行业发展,出台《关于充分发挥融资担保体系作用 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通过落实支持政策、强化正向激励、优化监管评价,为担保机构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江苏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奖补政策,2022年共安排业务降费补贴资金5亿元,并设立省级融资担保代偿补偿资金池,构建担保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担保行业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22年末,全省融资担保行业共有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339家,注册资本总额1131亿元,融资担保、再担保法人机构户均注册资本4.77亿元,同比增长33%。在担保机构资本实力持续提升的基础上,服务规模也进一步扩大。截至2022年末,直接融資担保在保余额约7300亿元,同比增长近30%,其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担保在保余额约3700亿元,占比50%。新增直接融资担保金额5000亿元,占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新增规模的20%,占比持续提升。

服务实体经济成效进一步显现。江苏各级担保机构认真落实全省推动经济运行率先实现整体好转“42条”、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28条措施”等相关要求,始终聚焦小微、“三农”主业,为服务经济社会薄弱领域、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特别是作为支农支小主力军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主动作为,扩面降费,2022年新增融资担保业务约1700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普惠业务占比92%,同比提升12%,平均年化综合担保费率仅0.58%。

行业创新能力日益提高。江苏担保行业紧跟时代发展,积极推进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服务小微上,在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项下设计的“小微贷”等“见贷即保”产品,深受小微企业欢迎,累计业务规模超2300亿元。支持“三农”上,通过农业农村部主导的信贷直通车活动,累计为6600余户农业经营主体放款52亿元,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在拓展非融担保上,多地推出电子保函云平台,实现在线办理电子保函;创新“供应链商票贷”产品,丰富服务实体企业手段。

三、江苏信保集团服务实体经济的实践探索

为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加快全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推动金融机构增加有效信贷投放,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江苏省于2009年12月成立了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信保集团”)。历经14年发展,实收资本从成立之初的18亿元增长到119亿元,净资产从27亿元增长到215亿元,总资产从30亿元增长到357亿元。核心业务指标居全国同业前列,累计再担保规模突破1.2万亿元,服务中小微企业超20万户,连续多年获评AAA信用等级。

建强一个体系——江苏再担保体系保持全国领先。作为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首批合作单位,江苏信保集团在全国率先构建了国担基金—省级再担保—地方担保公司的多级分险体系,目前体系合作机构达132家。一方面,主动向上,用足政策。2022年国担基金对江苏授信总额、比例再担保规模、年度代偿补偿资金、合作等级、授权层级、股权投资金额等六项指标均列全国第一。吸引国担基金对江苏的3.6亿元股权投资,全额转投省内4家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另一方面,积极向下,赋能机构。自觉践行社会责任,累计代偿补偿近15亿元,疫情防控期间减免再担保费超3亿元,带动体系机构减费让利中小微企业约5亿元。发挥龙头作用,在全省控股的7家区域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平均放大倍数接近7倍,带动体系合作机构新增比例再担保规模2224亿元,其中支小支农占比99.7%,担保费率均不超过1%。

构建一个生态——全省普惠金融生态持续优化。大力加强全省普惠金融生态体系建设,从单纯做担保业务向“搭体系、做产品”方向发力。对外,借力借势,拓展服务规模。加强与财政、主管部门和金融同业的对接,推动省财政厅持续优化“小微贷”产品,累计支持各类小微企业4.5万余户,节约融资成本约10亿元;与省信用联社合作推出“微企易贷”产品,合作农商行60余家,累计承保规模超150亿元;联合工行江苏省分行推出“工银担易贷”产品,将为全省小微、“三农”主体引入500亿元资金支持。对内,主动主导,持续创新亮点。在细分领域推出客户需求明确、高效便捷的个性化产品。自行研发“增额保”产品,累计服务规模650亿元,户均金额430万元;陆续推出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鑫科保”、服务“三农”的“鑫农保”、帮助电影业渡过难关的“苏影保”、缓解个体工商户融资难的“商户保”等创新产品。普惠金融服务“首贷户”占比近20%,真正体现普惠金融的要义和实质。

打造一种模式——“园区保”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助力产融深度结合。各类产业园区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江苏国家级园区数量全国第一,园区经济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针对这一特点,江苏信保集团于2019年推出了“园区保”综合金融服务模式,为园区和入园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已签约77家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其中国家级园区17家,累计服务规模突破1000亿元,支持企业超1万户,其中民营企业规模占比74%,精准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主动对接产业主管部门,共同构建由省级财政建立风险资金池、产业主管部门提供“白名单”的服务新路径。与省生态环境厅联合推出的“环保担”,服务对象涵盖绿色领军企业、EOD项目等;与省农业农村厅共同推动“农园保”,在助力“美丽江苏”建设中发挥了应有作用。

形成一种机制——信保特色协同服务机制成效明显。发挥“多牌照、长链条、小生态”特点,形成特色协同服务机制。深化分子公司协同服务,综合运用担保增信、资金资管、租赁科贷等多种金融手段,推动从“综合金融服务”向“综合价值共享”升级。积极试点“小额贷款/融资租赁+专项计划”知识产权资本化新模式,开创多个全国首单,在无锡、宿迁和南京等多地成功发行知识产权ABS、ABN项目,累计规模3.67亿元;运用资产管理和小额贷款等服务手段,推出“纾困抵押贷”,为有难关、能过关的企业“雪中送炭”,得到广泛好评。与此同时创新投保联动服务,专门设立投资公司,积极开拓合作渠道、进行业务转型实践,探索实体运作路径,主导发起设立了集团投保联动专项基金,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信保基金谱系。目前,投资公司旗下在投基金8支,基金总规模合计86.8亿元,参投的6支市场化基金间接投资超过70个项目,已培育形成2家上市公司。

推出一套方案——“信保好伙伴”專属服务方案助力企业成长。树立“利他利己”合作理念,抓住优质企业长期需求,推出“信保好伙伴”专属服务,与企业共成长。一方面,围绕全省“16+2”重点产业集群中的合作伙伴,开展“一链一策一方案”行动,用资金链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用担保赋能提升价值链,强化“产业链型”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根据地方产业特点形成了包括南京“专精特新保”、苏州“园科贷”、盐城“盐链保”等在内的8个产业链专属金融服务方案,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上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市场适应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另一方面,遴选5000户主业清晰、信誉良好、技术实力突出的“好伙伴企业”,分类分层列名动态管理,配备专属服务体系。在常州、徐州、镇江等多地推进“总对总”见保速贷“好伙伴”专属服务试点,通过多环节多时点专业增值服务,增强“信保好伙伴”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深化担保赋能实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深化担保赋能实体经济,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需要政府、行业、金融同业的同向发力、共同推进。

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横向“三补”扶持机制,财政部门加强对担保机构,特别是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健全“前有保费补贴,中有资本金补充,后有代偿补偿”的扶持机制。建强纵向“三级”分担机制,用好用足政策红利,巩固完善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再担保机构、融资担保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多方风险分担机制,积极推动地方各级政府参与风险分担或给予风险补偿。

强化银担合作。加强银担“总对总”层面沟通合作,引导银行适度放宽担保机构合作条件,降低合作门槛,对优质融资担保机构免收保证金,建立“见贷即保”和“见保即贷”两项机制,互信互认,共同营造能贷、愿贷、敢贷的合作生态。鼓励银担金融产品创新,建议相关部门将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情况作为单独指标,纳入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体系,提升银行创新银担分险产品的积极性。

建强人才队伍。以省级再担保机构为建设载体,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担保机构、专业咨询机构和外部高校共同打造专业化的“担保人才高地”,开展行业规范、人才培养、师资培养、科研合作等全面合作,带动全省担保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构建常态化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合作机构培训体系,通过长三角担保行业技能大赛等业内有影响赛事,以赛促学、以赛促用,激励从业人员争做业务领域的行家里手。

筑牢风险底线。严格控制单户用信规模,落实融资担保行业监管条例,避免在单一客户上信用投放过多、风险过于集中、关联信用叠加,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均衡分配行业担保限额,做好行业担保限额管理,控制总量性风险,对热门行业保持清醒态度,避免因社会各界的一时追捧而忽略了潜在风险。系统把控担保总量,严格执行融资担保条例关于放大倍数的规定,确保不触碰监管红线。

深化科技赋能。加快全省再担保体系数字化转型进程,构建再担保体系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与国担基金数字平台、省内合作机构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完善小微企业大数据风控模型。加强大数据手段应用,快速完成对企业客户信用状况、历史经营情况的扫描,提高基础评审效率;试点开发智能化手段,打破时间和空间局限,充分结合“人脑+AI”各自优势,提供全天候、线上化服务,增强担保客户黏性。

从严监督管理。发挥好省级再担保平台的引领作用,健全完善全省信用担保体系,持续开展对担保机构的年度监管评级工作,深化评级结果运用,动态实施分类监管。将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规经营作为监管重点,督促机构加强内控建设、健全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进一步发挥单位内部巡察及审计监督机构的作用,深入开展巡察巡视或经责审计,加强对风险项目化解、重大资产处置、呆坏账核销、关联交易等重大事项监督。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49期省管干部进修班学员,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

责任编辑:梁曙霞

猜你喜欢
小微信用融资
小微课大应用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融资
融资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小微企业借款人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