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邳州市委 邳州市人民政府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探索实施“小田并大田”。2023年以来,江苏省邳州市创新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市委部署,推行“小田并大田”改革,做好公共空间治理后半篇文章,切实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农业生产低效化等问题,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截至2023年6月底,议堂、土山等16个镇109个行政村334个村民小组完成改革试点,实现小田并大田106036亩,原89965块田整合为20067块,溢出土地4548亩;邳州市新规划高标准农田7.6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新增土地规模经营3.8万亩,同比增长17%,有力推动了强村富民。
统一思想:算清“四笔账”,做细做实群众工作
算清经济收入账。农田碎片化、种植作物多样化,大型机械无法使用,生产效率低;农田管理需要带着化肥农药东奔西走,费时费力,还会造成农资浪费,生产成本高;农田水利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农产品质量不高、价格受影响;土地流转时,涉及农户多,综合成本高。土地整合后,便于建设田成方、渠成网的高标准农田,推行全程机械化和购销统一化,生产成本降低,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更加便利。
算清生態环境账。土壤环境方面:大田便于土地深耕与浇灌,避免土壤硬化板结。水环境方面:大田统一施肥、喷洒农药,减少面源污染,防止沟渠水体富营养化。空气环境方面:大田便于秸秆等生态资源综合利用,避免秸秆焚烧等大气污染,而每年夏收秋收的秸秆禁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另外,整齐的田块和道路布局,可以美化人居环境。
算清乡风文明账。个别村民私自占用集体土地、沟渠等公共空间进行耕种,结合改革,可以进一步明确公私界限,弘扬公序良俗。另外,部分村的田地间散落大量的坟头,占用了耕地,甚至个别坟头硬化,改变了土地性质。结合改革,推动耕地内坟墓迁移,可以加快殡葬改革,倡导厚养薄葬,推进移风易俗。
算清社会稳定账。因地块分散,争夺地边等情况时有发生,个别镇村因承包地引发的矛盾纠纷占信访总量的三成以上。土地整合后,减少了因界址不清、水系不畅等引起的信访纠纷,有效地化解土地二轮承包期间甚至一轮承包时就存在的遗留问题,促进和谐稳定。
推进做法:坚持系统思维,
变“小块散田”为“大块良田”
宣传发动,打开“小田”束缚。组建“一支队伍”,让村民愿意并。强化党建引领,成立工作专班,发挥村民代表、乡贤作用,让群众做群众工作,构建市领导、镇推进、村主体、群众参与的运行机制。通过政策讲解、外出学习和意见征集座谈等形式,让村组干部了解政策标准,给村民讲清预期收益对比,解开农户“小田思想束缚”。明确“五不变”,让村民大胆并。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变、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互换范围不变、二轮土地承包人口基数不变、农业用途不变“五不变”原则,结合图码管控,对地块数量、实有面积道路、沟渠、机井等情况,种植现状和意愿,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实行全程公示,以有效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健全“三项监督”,让村民放心并。抽调农业农村、水务、审计等部门成立监督组,强化专项监督;结合“积分制”实施引导村民参与,强化群众监督;通过银杏融媒等公布监督电话,强化社会监督。土地质量等次划分、地块分类确定、抽签顺序确定等重大事项均实行民主决策,推行公示公开,给农户吃下“定心丸”。
分类施策,推动“散田”整合。经过前期调研和梳理,把邳州市180.39万亩耕地(含园地)分为四种类型精准施策。蒜田:面积约占总耕地的三分之一,种蒜超5万亩的镇有5个。经过宣传发动、完善配套,群众普遍支持改革,目前,碾庄、宿羊山镇70%的村,八义集、赵墩、车辐山镇45%的村全面启动改革。园地:主要是银杏林,约占总耕地的16%,集中在铁富、港上、官湖、炮车等镇,通过探索林下种植,引导有序置换。高亢山地和河道地:面积约占总耕地的11%,高亢山地集中在燕子埠、占城镇,河道地分布在邳城、赵墩等中运河、分洪道沿线镇,河道地易涝,分地时亩数偏大。因地力悬殊、情况复杂,采取局部推进或实施“一户两块田”,当前改革完成约40%。粮田:除去上述情况的普通耕地,面积约占总耕地的40%,主要是议堂、新河、四户等12个镇。部分镇村积极先行先试,议堂全镇4.5万亩耕地已完成调整3.8万亩,3.5万块田合并为8108块;土山镇黄山村2245亩土地,1895块田合并为293块。还有少部分镇村已完成调查摸底、组织群众会议、制订并田方案,利用秋收换茬时机全面推进。
因地制宜,优化“大田”布局。按照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实施田块互换整合,相对集中设立自种区、流转区和预留区。自种区采取“一户一块田”模式,继续种田的农户在靠家、靠路、靠河位置选择整块田种植,推动土地相对集中,让自种小农户的生产生活更为方便。流转区采取“多户一块田”模式,对不愿继续种田的农民,将承包地委托村集体进行发包流转,由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主体经营,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预留区坚持“因地制宜”,农民家前屋后的田块不纳入调田范围,选择土地流转的农民仍然有田块种瓜栽菜,保障日常所需,同时,为进城入镇农户或全流转农户选择回村自种预留保障空间。
三化同步,提升“良田”质效。规范化管理。结合土地互换,对田、水、林、路、设施统一规划,统一整理布局,平整田埂、垄沟、废塘,配套路桥沟闸,田地集碎为整、集中成片,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农机进得去、粮食运得出。规模化经营。抓住小田并大田契机,加快土地流转,对新增、溢出土地,采用资源发包、资产租赁、企村联建等途径,积极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壮大集体经济。标准化服务。以流转区为示范,以农事服务中心为依托,提供全链条、一站式社会化服务,全面推广优质良种,实施深松深耕、精确栽培、绿色防控、秸秆还田等,推进耕种防收四大环节全程机械化,全面提升耕地质效。
改革成效:放大土地效益,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推动了强村富民。通过改革,降低了生产成本、土地流转谈判成本,增加了耕地面积、土地流转租金,实现了农民和村集体双增收。比如议堂镇,一方面,通过机械化操作,粮食亩均用种量减少2.6公斤,农户收割、耕种、灌溉等环节的成本和工时大幅减少,每年每亩节省成本50元以上,全镇每年可节约90余万元。另一方面,土地规整后,村民年收租金从每亩每年400多元涨到每亩每年1000多元;通过整合田埂、墒沟、生产路等,土地溢出率在5%左右,村均溢出土地100余亩,年增收10万余元。同时,通过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都明显提升。
推进了移风易俗。结合改革推进“图码管控”,解決了个别农户侵占集体土地资源资产等公共空间问题,群众公序良俗意识显著增强。同时,有效解决田间散埋乱葬现象,有力推进了殡葬改革。车辐山镇16个村均已建成公墓,戴庄镇已有8个村完成新建公墓选址。
促进了生态宜居。“小田并大田”改革助推了土地规模经营,亩均农药、化肥用量大幅减少,同时,也减轻了人居环境整治的压力,村庄更加整洁有序。议堂镇疏浚水系4400米,亩均农药用量减少15%以上,化肥用量减少5.8公斤左右。同时,在村庄就近打造“微菜园”510个,计174.7亩,农户自种时令果蔬,体验田园生活;结合公共空间治理,整合碎片资源,新建长廊花架、亲水平台、景观桥等附属设施,助推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维护了和谐稳定。土地整合后,大量减少了地块、地邻,也有效减少了耕种摩擦。比如,在改革前,八义集镇石桥村一组因耕种、生产路通行、灌溉、树木遮挡等原因,由村或派出所调解纠纷年均近15起;实施“小田并大田”后,因土地发生的纠纷仅1起,邻里关系显著改善。
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部分农户顾虑地块之间的土地肥力、位置远近、设施配套等存在差异,不愿并地。二是部分农户因为前期打自备井、整理土地等投入较大,担心调地后需要重新投入。三是少数农户在二轮承包分地时,多分了部分土地,不愿退出。四是个别农户私自耕种田埂、沟渠,占用了公共空间,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还有个别农户与其他农户之间、与村组干部之前有矛盾,不支持不配合改革工作。今后进一步推进空间治理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尊重农民意愿是前提。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维护群众利益,对“田并不并、怎么并,土地转不转、如何转”等问题,充分听取绝大多数群众的意见,由村民自主决定,充分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
土地规模经营是路径。土地是农村发展的重要资源。从土地碎片化到集中连片,引导土地经营权流向种田能手、镇村农业公司,发展规模经营,促进集聚集约,日益成为乡村发展的趋势,拓宽了乡村振兴新路子。
富民增收是目的。共同富裕是我们发展的最终目标。把富民增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小田并大田”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推动了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
干部精神状态是保证。把“小田并大田”改革作为流动红旗“季季评”的重要内容,结合“书记镇长这一周”“村(社区)书记大擂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时时在状态、事事在状态,凝聚了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加快“小田并大田”改革,做实富民增收文章。还要做好三个结合:一是与建设高标准农田相结合。统筹水利工程、农田改造等项目和资金,合理规划并田后的水源、沟渠、桥涵等工程布局,全面提高农田生产质效。二是与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相结合。探索土地托管、代耕代管、转包转让、合作经营等模式,发展多种形式土地规模经营,提升土地利用质效,推动农业产业集约发展。三是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相结合。深化图码管控,盘活土地资源,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采用“村集体自营”“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全面推动强村富民。
责任编辑:张蔚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