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学习支架,助力微项目学习

2024-03-31 17:05王海林唐黎明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4年2期
关键词:学习支架类型应用

王海林 唐黎明

【摘   要】学习支架是对学习起支撑和帮助作用的脚手架。研究者在借鉴前人关于学习支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课堂实践,提炼出了六种类型的微项目学习支架,即情境型学习支架、任务型学习支架、范例型学习支架、方向型学习支架、资源型学习支架、评价型学习支架。此外,研究者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详细阐述了这些学习支架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方式,旨在提升微项目学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微项目学习;学习支架;类型;应用

微项目学习遵循项目化学习的基本思想和操作原则,适应了当前的班级授课方式。它把项目“微型化”,一节课一个目标,一节课一个项目,师生在一节课(最多两节课)中完成项目化学习的全部流程。[1]学习支架是学生进行微项目学习的关键工具,有助于学生逐步从“现有水平”提升至“潜在水平”,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提供支持。对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关于项目化学习支架的类型及应用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研究者基于闫寒冰[2]和张丽霞[3]等人的学习支架研究成果,结合大量的微项目学习实践案例,总结出六种学习支架类型:情境型、任务型、范例型、方向型、资源型、评价型。以下是关于微项目学习支架搭建的操作思考与案例分享。

一、六类微项目学习支架的搭建

(一)情境型学习支架搭建

微项目学习中的情境型学习支架指的是在合适的入项情境中,引导学生进入微项目,并激发他们主动发现、提出、分析驱动性问题的一种支持工具。教师应根据入项情境素材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关联程度,选择和构建合适的情境型学习支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根据入项情境素材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程度的高低,可以将入项情境分为两类:现实生活情境和模拟生活情境。这两类情境的共同点在于二者的素材都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且都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引出驱动性问题。采用这两类情境的优势在于:情境素材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学生对情境内容较为熟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还有助于学生勾连已有的认知与经验,让学生进行多维度思考,最终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与模拟生活情境相比,现实生活情境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这种情境素材直接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经过简单整合后即可使用,因此更具真实性。根据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买玩具》一课、四年级下册《密铺》一课、五年级上册“轴对称与平移”“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的内容,教师设计了综合应用课“地砖铺设设计师”。教学时,教师引入了现实生活情境:学校数学实验室要进行地面装修,请你设计地砖铺设方案。该情境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在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编本小书送母校》一课中,教师设计了“一纸成书”活动,以“学校准备给来校交流学习的老师送一本校园小书”这一现实情境作为导入,让学生对“如何制作校园小书”进行头脑风暴。经过交流后,学生发现设计时要综合考虑书的款式、内容等要素。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出了驱动性问题“如何用一张纸制作一本校园小书,实现一纸成书”。

模拟生活情境是对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加工得到的,相比于现实生活情境,其灵活性更高。教师可以根据微项目学习需求,对现实生活进行适度的虚拟化处理,便于创设合适的微项目学习情境。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单元时,教师以模拟生活情境作为导入。情境内容为:一艘船在海上遇险,你作为救援船船长,应该如何迅速、准确地实施营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讨论,最终得出结论:只有先确定遇险船的具体位置,才能实施有效的营救。

总的来说,在创设微项目学习的入项情境时,要确保入项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通过情境创设,引出具有真实性和挑战性的驱动性问题,有效推动微项目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入项时间不宜过长,要为学生的微项目学习留出足够的时间。

(二)任务型学习支架搭建

微项目学习中的任务型学习支架指的是对微项目学习内容进行分解与加工后形成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项目学习任务的支持工具。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完整、系统的思路,从而提高学习的投入度与自信心。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链、学习任务单、任务流程图等,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工具,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

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单元教学中,教师基于微项目“制订营救方案”设计了任务链。首先呈现子任务“请你作为救援船船长,绘制营救路线图”,引导学生思考、操作、交流,掌握用方向与距离两个要素来确定位置的方法。然后呈现子任务“由于第一艘救援船距离遇险船太远,救援成功率较低,请你作为第二艘救援船船长,绘制营救路线图”,引导学生发现“只有先确定观测点,才能明确行进路线”。最后,引出子任务“请你作为救援船船长,确定遇险人员安全转移的路线”,该任务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综合思考任务情境。在上述微项目学习中,教师通过三个子任务降低学习难度,前一个子任务是后一个子任务的基础。学生在完成任务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确定营救路线的方法,提升了思维能力。

又如,在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一课中,教师设计了微项目“设计停车场”并提供了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在学习任务单的指引下开展探究。学习任务单的第一个任务引导学生借用停车场、汽车等模型尝试设计停车场,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通过对该任务的探究,学生发现倾斜式停车场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将第二个任务设置为“设计最合理的倾斜式停车位”。学生通过尝试和交流,最终设计出了可行的方案。学习任务单能够带领学生将核心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进行探究,使学生在完成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最终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范例型学习支架搭建

微项目学习中的范例型学习支架指的是教师在特定情境中提供的符合学习目标的典型范例,是一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究项目的支持工具。这种学习支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对同类知识进行内化和迁移,提高探究效率和学习效果。

例如在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编本小书送母校》一课中,为了使学生掌握“一纸成书”的方法,教师为每个小组的学生提供了几份手工书成品,引导学生在观察手工书的基础上,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利用范例激发学生参与微项目学习的兴趣。学生深入思考折叠方法,最终在手工书范例的支持下,掌握了“一纸成书”的方法。这也为他们后续正式制作手工书打下了基础。

又如在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料积累综合训练中,教师设计了“做一个字族风车”的微项目。课堂导入情境如下:风车随风转啊转,多有趣啊!小朋友们,学校马上就要举办风车节了,请大家一起制作字族风车。学生对于字族风车比较陌生,对制作要求也不清晰。对此,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往年的字族风车作品(如图1),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字族风车的特点和制作要求,再进行微项目学习。

(四)方向型学习支架搭建

微项目学习中的方向型学习支架指的是教师为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而提供的必要的指导工具。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项目内容,从而增强内部学习动机,并将内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实际行动。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知识结构图等支持工具,帮助学生分析学习内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例如,综合应用课《地砖铺设设计师》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入了学校装修数学实验室的话题,并邀请学生设计地砖铺设方案。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如何设计地砖铺设方案,并呈现了一份思维导图(如图2),帮助学生了解开展该微项目学习须经历的基本操作环节,从而高效地完成任务。

又如,在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周长》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跑步比赛公平吗”的微项目。首先,教师呈现情境:小明和小林进行跑步比赛。两人分别沿长方形和正方形草坪同时起跑,最终几乎同时到达终点。然而,两人都抱怨比赛不公平。接着,教师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小明和小林都在抱怨比赛不公平,请你想一想,比赛到底公平吗?学生经过思考后认为,要判断比赛是否公平,需要先算出他们跑的路程。随后,教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如何计算他们跑的路程?学生经过交流后发现,需要将路程问题转化为周长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草坪的周长即他们分别跑的路程。最后,教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草坪的周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了三个主要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微项目学习内容,并得出结论。

(五)资源型学习支架搭建

微项目学习中的资源型学习支架指的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以及获取与使用这些学习资源的方法和技巧。这类学习支架一方面有助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防止学生因跟不上学习节奏而产生放弃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使用数字化工具的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创作微项目作品。

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测量”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尺子推介员”的微项目。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生活中的尺子。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类型的尺子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相关信息,如尺子的作用、测量范围、测量方法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中的尺子,教师提供了两个指导工具:一是查询尺子信息的方法,促使学生合理使用数字化工具完成微项目学习;二是介绍尺子的微课和学习资料,帮助学生缩小知识差距,增加基础薄弱的学生的学习信心。

又如,在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小小超市调查员”的微项目。这是学生初次接触与质量单位相关的概念,它们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质量单位,教师安排了一个调查任务。在这个任务中,学生扮演“小小超市调查员”,了解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为了确保学生能够自主、顺利地完成调查,教师向学生展示了获取物品质量的方法。具体来说,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物品包装上的标签信息了解物品的质量。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取准确的数据,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六)评价型学习支架搭建

微项目学习中的评价型学习支架指的是由教师提供的,便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的指导工具。评价型学习支架包括过程性评价支架和终结性评价支架,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能力水平、在微项目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微项目学习目标达成情况。通过这些评价,学生可以调整自身的学习状态,并进行自我反思,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评价型学习支架的具体形式包括项目成果评价表、学生自评与互评表、作品等级评价量表等。

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一课中,教师针对微项目“设计停车场”,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三会”为评价维度,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同时,教师以过程性表现与结果性表现为评价抓手,设计学生自评与互评表(如表1),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真实表现。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改进存在的不足。微项目学习评价以学生自评与互评为主要手段,以教师评为辅助手段。学生对自我和他人作出合理的评价,深入理解评价的价值與意义。

又如,在深圳小学三年级劳动校本课程“螺丝刀的使用”中,教师创设了“拆解废旧电动玩具”这一微项目,并设置了“劳动小能人”评价表(如表2)。该评价表从情感、技能、态度、外观、推介、功能六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及时、准确地了解自己在微项目学习过程的表现及作品的完成情况,促使学生不断反思自我,实现突破。

二、六类微项目学习支架的适用范围

微项目学习的六大学习支架是促进学生深度思考,确保学习高质量完成的必备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需要根据微项目学习的不同阶段(启动、执行、终结)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微项目学习支架进行选择和设计。

在微项目学习的启动阶段,教师可以设计情境型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快速进入项目,并主动发现、提出和分析驱动性问题,为后续的微项目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在微项目学习的执行阶段,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任务型学习支架、范例型学习支架和方向型学习支架。任务型学习支架以分解任务的方式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微项目学习中的任务内容。教师可一次性呈现全部任务,也可以根据课堂推进的情况逐个呈现任务。范例型学习支架以探究步骤和典型范例呈现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微项目学习中的探究内容。方向型学习支架则通过方向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对微项目学习的方向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在微项目学习的启动和执行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资源型学习支架,便于学生及时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微项目学习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在微项目学习的执行阶段和终结阶段,教师可以设计评价型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在进行微项目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自身的学习状态。

微项目学习是项目化学习的缩影,体现了项目化学习的本土化迭代,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实际案例,详细介绍了微项目学习支架的六种类型、搭建方法、适用范围,旨在为教师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推进课堂教学变革,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黎明.小学数学微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参考,2021(11):47-49.

[2]闫寒冰.信息化教学的学习支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11):18-21

[3]张丽霞,商蕾杰.虚拟课堂学习支架的类型及功能[J].中国电化教育,2011(4):27-31.

(广东省深圳小学)

猜你喜欢
学习支架类型应用
“学习支架”的继承与融合
强化支架意识提升学习效能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