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林
摘要:高职院校推进中国近现代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途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弥补高职思政课开设现状造成的“史论分家”缺陷,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史,进一步引领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增强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多重获得感,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形成行动自觉,进一步提升高职思政课的育人成效;使学生用大历史观审视历史和观照现实,帮助学生正确运用大历史观把握时代大势,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拓展高职思政课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优化思政课师资队伍,进一步推动高职思政课守正创新;夯实思政课教师的党史教育基础,为思政课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案例,进一步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历史素质。
关键词:历史教育;高职思政课;融入;意义;守正创新;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5-0037-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2021年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研究(编号:21E35)”的研究成果
中国近现代史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历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建设,对于提升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水平,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从而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信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背景下,加强中国近现代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建设,将历史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起来,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题中之义,也是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途径[1]。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2]历史教育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基因,将历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弥补高职思政课开设现状造成的“史论分家”缺陷
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四门课程,没有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而普通高校思政课还设置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与普通高校相比,很多高职院校未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也没有开设专门的历史选修课,高职学生学习思政课时,教师就需要对相关历史知识进行补充讲解,以避免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发展、理论创新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不到位。将历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具有新时代意义,能够弥补高职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方面的不足,让他们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还具备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认识到一个党的领导核心是一个党的灵魂和力量,一个党的科学理论是旗帜和方向。
2.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史
思政课的核心要义之一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对思政课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总体把握扩大,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具体实践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这些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思政课教师需要引领学生深刻认识其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而中国近现代史能够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与鲜活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这一百多年里始终坚持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创造了自己的辉煌,并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创新性理论,它科学地回答了中国、世界、时代、人民的问题,解决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问题,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作出了原创性的贡献。它既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精髓,也是中华文明、中国精神的时代精髓,更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行动指南,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上取得了一个新的跨越。因此,中国近现代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将引导青年学生用宏阔的世界眼光和深远的历史视野,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
1.增強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多重获得感
将学习历史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创新理论紧密结合,有机融合,是大学思政课教学的优良传统,也是一种独特优势。历史不仅能为高职思政课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还能增强思政课的“定力”,发挥历史故事的价值导向作用,发挥思想引领的“定向”作用[3]。中国近现代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将理论力量和精神价值转化为无限的实践动力,能够使当代大学生在知识、情感、价值观、历史观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获得感,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逻辑,理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制度、选择改革开放是必然的。这样,学生就会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思想上、政治上、情感上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形成行动自觉
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与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4]。中国近现代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堂,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可以促使学生深入学习历史课程,使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梳理,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进一步了解红色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进一步了解“百年大党,千年伟业”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并对“怎样实现中国梦”这一重要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将爱国、强国、报国的精神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中国近现代史是蕴含红色基因的宝库,红色文物背后蕴藏着丰富、鲜活、生动的历史。将历史学习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能够使青年大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做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和自觉践行者。
1.使学生用大历史观审视历史和观照现实
历史观正确与否,关乎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历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可以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大历史观”,形成“大历史观”视野。一方面,带着整体化的历史意识,将一个孤立的历史事件或较短的历史时期与其他历史事件或较长的历史时期联系起来,综合运用归纳和比较等手段,通过长时段、大视角的观察,可以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历史事件的真正意义[5]。“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要了解中国的现实,就必须对中国历史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这样才能对中国的未来有更清晰的认识。没有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就无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坚定“四个自信”。另一方面,让青年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学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与实践,能够让他们领悟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帮助学生运用大历史观把握时代大势
历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在帮助学生正确运用大历史观把握时代大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历史观是指从宇宙的起源到现代社会的发展,都将人类历史看作一个整体的观念。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过去的事件及其演变,从而更好地把握当今时代大势。历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洞察历史循环和模式,理解根本原因,认识全球联系,培养综合思维,激发社会责任感,提高文化思辨能力,正确运用大历史观把握时代大势。具体来说,第一,历史教育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循环和模式的存在,有助于学生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在时代变迁中保持敏锐的观察力。第二,历史教育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和动因,从而更好地分析当今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对未来作出明智的决策。第三,大历史观强调人类社会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历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全球化、国际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概念,从而更好地应对国际事务和全球挑战。第四,历史教育强调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够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中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培养综合思维能力,能够更好地解决复杂的问题。第五,历史教育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中的社会变革和改革,认识到个人和集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第六,大历史观强调不同文化的贡献和交流,历史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提高文化思辨能力。
1.拓展高职思政课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
思政课作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在守正的基础上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到位。历史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可以革新育人理念,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第一,高职院校积极推动“四史”课程体系建设,以现有的思政课程体系为基础,配合开设历史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课等,可以使思政课程的专业性和历史课程的补充性相协调。第二,扎实开展“课程思政”,使其与历史教育有效衔接,可以搭建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育人的历史教育课程体系,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6]。第三,从“互联网+学生需要”出发,利用中国近现代历史这一丰富的载体,灵活运用互动式、研究式、讨论式、辩论式等教学方法,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还能让学生参与到“红色之旅”等“移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从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汲取崇高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坚定的政治立场,优秀的精神品质、思想作风等。
2.优化思政课师资队伍
历史教育的充分开展、教育目标的具体实现,需要一支充分掌握历史知识、具备历史积淀的高素质的思政课师资队伍。这样一支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思政课教学和历史教育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办好思政课關键在教师。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守正创新的关键。高职院校的每一名思政课教师都肩负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就学生灵魂、培养人才的重任,肩负着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引领的重任。因此,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以中国近现代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加强思政课教师和其他专业教师的培养与培训,让教育者先很好地掌握历史,然后在日常思政课教学和课程思政的开展过程中有效融入历史知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强化日常历史讲解实践锻炼,打造一支能讲、会讲、善讲历史知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开展好课程思政。
1.夯实思政课教师的党史教育基础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思想理论的总结与传承。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理解党史的重要性和深入掌握相关知识至关重要。融入历史教育的思政课意味着思政课教师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党史。只有深入掌握党史,思政课教师才能更准确地给学生讲述党的发展历程,传达党的思想理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党性觉悟。高职院校通过集体备课、公开课、移动思政课等多种形式,帮助思政课教师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人民的初心使命[7],更加深入地了解党的历史,包括党的奋斗历程、理论创新、重大决策和历史事件等,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分析和解读党的历史,把握其中的重要思想理论,夯实思政课教师的党史教育基础。为了更好地将历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思政课教师需先学先悟,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质和综合教育水平,夯实自己的党史教育基础。这样,思政课教师才能更好地传递党的思想理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为思政课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案例
思政课融合历史教育可以为思政课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党史教育。思政课教师通过讲授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开展有关历史内容的思政实践活动,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党的历史经验对当代和未来的启示,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党性觉悟,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第一,讲述历史事件。教师通过引入具体的历史事件,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歷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引发学生对思政课主题的思考和讨论,增强课堂互动,提升学习效果。第二,讲述历史人物。教师通过介绍与思政课主题有关的历史人物的故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和讨论的兴趣及动力,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伟大和智慧。第三,讲述历史文献和资料。教师通过引入一些历史文献和资料,如党的文件、重要演讲、历史文献等,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这些资料,更深入地了解党的历史、思想理论。第四,开展历史文化之旅。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纪念馆等历史文化场所,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融合历史教育的思政课程,能够拓宽教学资源和案例的范围,使思政课教学更加具有实践性和启发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辨能力,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EB/ OL].(2020-04-28)[2023-06-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 moe_1407/s253/202005/t20200511_452697.html.
[2]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1-02-20)[2023-06-20].https://www.gov.cn/xinwen/2021-03/31/content_55 97017.htm.
[3]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0-12-22)[2023-06-2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12/t20201231_ 508361.html.
[4]成旦红.“四史”学习融入思政课堂让理想信念教育入脑入心[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1(05):26-28.
[5]朱叶楠.学好“四史”,需要坚持怎样的“大历史观”[EB/OL].(2020-05-18)[2023-06-20].https://web.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 248092.
[6]吴晓莉.高校历史学科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以“中国近代史”课程思政建设为例[J].黑龙江教育,2021(01):35-37.
[7]着力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堂[EB/OL].(2021-11-01)[2023-06-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5181929830240031& wfr=spider&for=pc.
Explora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ng History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 Guilin
(Changsha Commerce&Tourism College,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410000, China)
Abstract: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do a good job in moral education and has signific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t can compensate for the"separation of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caused b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uide student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Marxist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further guide students to deeply understand and grasp Marxist scientific theories; enhance the multiple sense of achie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study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guide them to strengthen their "four confidences", form a sense of action consciousness,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nable students to examine history and reality with a gr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 help students correctly apply the gr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o grasp the overall trend of the times, and further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a correct view of history; Expand the content and for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ptimize the teaching staff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of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rovide mor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ca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further enhance the historical qual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er tea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history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tegration; meaning; uphold fundamental principlesand break new ground; foster character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