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 孙培岩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更高的挑战。为了应对现实中初中生健康状况普遍不佳的情况,体育教师需要对作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优化体育作业的设计和实施策略,实现课堂与课外活动的有效衔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基于此,本文对当前初中体育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采用符合新时代需求的“336”混合教学模式展开研究,以切实提升体育教学成效。
“双减”政策的出台不仅为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持,也给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教师如何优化体育作业的设计、完善作业的组织与实施,以提升学生锻炼效果,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下文从体育作业的总体规划、长效落实和有效评价等方面入手,深入探索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设计和实施初中体育作业。
目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初中体育作业普遍存在创新不足的问题,如作业往往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浓厚兴趣。体育作业逐渐失去了实质性的意义,变得形同虚设,无法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体育锻炼,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课外体育锻炼应是体育教学内容的有机延伸,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多元的体育锻炼习惯。然而,一方面,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作业内容相对保守,缺乏对新颖运动方式和体育理念的引入,作业内容设置过于单一和浅显,如跳绳、仰卧起坐或短跑等,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这些传统的体育活动虽然简单易行,但很多学生感到缺乏挑战和动力,导致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降低。另一方面,可能受到学科内容和考试压力的制约,体育作业更偏向于形式化的动作练习,缺少对学生创造性体育思考和实践的引导。这种局限性的作业设计使得学生错失了探索和尝试更多体育项目的机会,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运动需求。
线下体育资源和线上体育资源的协同性不够,不仅降低了学生在体育作业中的参与度,也降低了其对教学内容的体验感和学习效果。在体育作业设计方面,教师普遍偏向于传统的口头或纸质方式。这些传统方法难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热情。尽管部分教师尝试利用线上平台进行体育作业设计,但与线下资源的整合程度不够充分,导致两者的衔接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之间难以形成有机结合,从而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为了改进这一现状,教师有必要深入研究和改进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机制,以确保教学策略与学生实际需求的有效匹配和实现。这包括设计更富有创意性和互动性的线上体育作业,结合线下资源进行实际运动和体育活动。
作业评价缺失问题突出,不仅直接影响了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同时对于提升学生运动技能形成了一定制约。当前,多数体育教师在评价学生体育作业时所采用的评价手段相对有限,如仅仅依赖于运动照片或作业视频,单一评价的方式阻碍了体育作业有效反馈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为了最大化地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教师有必要对体育作业评价机制进行优化,确保其具备全方位、客观的评估能力,更有效地反映学生的体育表现和进步情况。在评价体育作业时,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书面反馈、口头点评,以及个体化的目标设定。这样的多元评价方式有助于综合考量学生的动作技能、团队协作、体育知识应用等多个方面,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表现。
混合式教学是融合传统学习方式与网络化学习的各自优点展开教学。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启发和监督作用,同时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换言之既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关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336”混合教学模式以“教师、网络、学生”三个维度为基础,融合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以及“自主学习、检测反馈(诊断性检测)、释疑拓展、检测反馈(形成性检测)、归纳总结、云端补救”六个环节。这一模式为混合式学习的实施提供了具体的基本路径和操作范式。
“336”混合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方法进行简单的叠加或替换,而是在深入理解学生体育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更加综合、灵活和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坚守“健康第一”的原则,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为引领,重视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体育作业作为学生在课外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不仅仅是锻炼身体和提高技能,还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养的发展。因此,在布置体育作业时,教师应明确学生核心素养目标,设计相应的任务和活动。同时,对传统的体育作业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不只简单关注体育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而是更加注重作业内容的质量、目标的明确性和与学生实际需求的契合度。
在“336”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在体育作业的安排上已经展现出一定的整合性,作业设计不仅具有规划性和科学性,还采用了有计划、有目标的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地参与和受益。在作业设计中,体育教师充分考虑了技能应用和体育知识的拓展,促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和场合中运用所学技能,从而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这种综合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在实际操练中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与课堂教学形成有效衔接,进而提高教学质效。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体和思维都在迅速地成长和变化。这一阶段的学生面临着个性和身份的探索,以及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认同。在此情境下,“336”混合教学模式考虑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空间和选择权。此外,教师也逐步调整作业的资源需求,更加灵活地利用学生可获得的资源,包括场地、网络和社会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和贴近实际的学习体验。这样的教学方法和环境设计促使学生更自主、更有创意地完成作业任务,从而更好地发展其个性和潜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展,线上教学和作业评价备受关注,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336”混合教学模式中的评价理念和方法逐步完善。一方面,不断优化评价机制,并与其他学科进行紧密整合,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连续性,与此同时,与学生的考评关系也逐步明确和加强。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336”混合教学模式的评价工具和方法使得学生的体育作业参与度、完成率以及效果得到了精确量化。这些技术不仅简化了作业过程的记录和管理,也提供了更为客观和全面的数据支持。尽管存在某些技术挑战,但通过创新和应用,评价已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发展的重要手段。
1.深入分析学情,彰显作业设计的科学性。
深入了解学情,及时反思课堂教学,是教师安排体育作业的核心前提。在设计体育作业时,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作业的主体和执行者是学生本身,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身体健康状况以及技能水平,确保作业设计既科学又合理。为了实现这一点,体育作业设计必须具备分层性和针对性,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兴趣爱好,差异性地设计训练项目和形式。同时,对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反馈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调整作业的难度和内容,进一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能够构建出具有学校、班级特色的体育作业模式,通过科学而差异化的作业设计,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情,促进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体验。
2.深度把握需求,强调作业设计的关联性。
在安排体育作业时,教师需保证作业内容与课堂体育教学相互贯通,使体育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这种衔接性不仅体现在内容的连贯性上,还需确保在“课前、课中、课后”各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如,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相关预习作业来引导学生为即将进行的体育课程做好准备;在课中,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和巩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在课后,将体育作业设计为巩固练习或者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手段。这样的作业设计方式不仅可以确保学生在家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进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满足个性成长,突出作业设计的长效性。
在设计体育作业时,教师需要确保设计具备明确的计划和目标。作业难度、数量和内容应适度,以促使学生持之以恒地参与体育锻炼。适当的作业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而合适的作业数量则有助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336”混合教学模式下的体育作业,能够逐步引导学生实现长期的体育锻炼目标。此外,教师还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作业内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总之,有效的体育作业设计应具备促进学生持续、有目的性地参与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作用。
1.课前——科学引导,合理有效设置。
为了确保课前自主学习的高效性,教师应深入分析教学目标、学生群体特点以及教学内容,进而明晰体育作业方向,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单和整合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具有明确性和层次性。通过明确阐述学习的核心目标,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将复杂的学习内容细化、分解成适当的层级,以建立一个有序的学习体系,为学生提供逐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学习体验,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更有效地消化、吸收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除了传统的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源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育部的优质课程、网络直播课程、出版社的电子音像资源以及其他教育机构提供的网络学习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丰富的学习渠道。这样的资源整合不仅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多元化的支持,还可以帮助他们在海量的信息中快速定位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2.课中——强化互动,分级分层教学。
在课堂面授环节,教师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和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根据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介入。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不重复讲解;对于熟悉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同伴合作与互助来深化理解;对于普遍存在困难的内容,教师则提供适时的指导和启发,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认知广度。考虑到同一班级中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差异,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如小组协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习任务单、微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通过加强师生、生生的交流和互动,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和富有成效,实现整体进步和个性化成长。
3.课后——整合梳理,建立多元评价。
体育作业的科学、有效实施离不开多元化的检测、反馈和评价机制。通过科学有效评价,教师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为其提供及时反馈,从而推动体育作业的有序进行。在检测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体育作业内容与学校的运动会、体能测试、体育学科质量测试等相关项目相结合,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并贴近学生实际需求。这种综合性的评价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够直观地反映其在体育锻炼方面的表现。为了进一步提高评价的实效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反馈,如大课间活动和体育社团等。通过实时的反馈和指导,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体育锻炼效果,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改进。这种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有益引导。
总而言之,通过重构课堂教学,“336”混合教学模式实现了线上与线下教学方式的有效融合和互补,教师得以更加灵活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更好地推动教学改革、落实“双减”政策和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